正在阅读:

重塑我们的技术:关于特德·姜新书《呼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重塑我们的技术:关于特德·姜新书《呼吸》

在新作《呼吸》中,特德·姜带领读者一睹科技塑造未来的方式,同时审视随着科技改变日常生活模式,我们在未来会成为怎样的人。

特德·姜 插画:Ben Kirchner

自从特德·姜的(Ted Chiang)小说集《你一生的故事》中的同名故事《你一生的故事》被丹尼斯·维伦纽瓦(Denis Villeneuve)改编为电影《降临》后,他的作品开始家喻户晓。过去20年,这位作家一直在切实探索不断更新换代的科技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影响,大众对他的认可可谓姗姗来迟。短篇在科幻小说中有着重要地位,而特德正是短篇小说巨匠。对于熟悉该题材的人来说,其作品近期得到的赞誉毫不让人意外,众所周知,他并非高产的作家,但每部作品几乎都得过奖。目前为止,他已多次获得业内两大奖项——由作家同行评选的星云奖(Nebula)和由读者评选的雨果奖(Hugo)——以及英国科幻协会奖(British Science Fiction Association Award),他还获得了世界奇幻奖(World Fantasy)和小詹姆斯·提普垂奖(James Tiptree Jr.)提名。最近,他推出了新作品集《呼吸》(Exhalation),重新收录了目前为止未被收录的作品和两篇新故事,包括三部近期获奖的小说。

特德是严谨和优雅兼备的作家。故事推进的基础是精心设计的实验一般的逻辑和严谨,同时又十分感人,反映出人类的复杂多变。故事的动机往往来自于吸引人的哲学问题,包括自由与宿命的对立、人生的目的和意义、记忆和真相的关系、人性的本质,但结局取决于人性光辉或人与人之间的纽带的静谧时刻。他的作品让人得以一睹科技塑造未来的方式,但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同时审视了随着科技改变日常生活模式,我们在未来会成为怎样的人。

与作品集同名的故事《呼吸》实际上从人造体的口吻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主人公探索着生命的起源和意义。与特德许多作品(如早期在《你一生的故事》中重新收录的作品《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和《呼吸》中新收录的《翁法洛斯》[Omphalos])相似,《呼吸》探索了某种信仰体系运作的方式与结局。在该故事中,机械人探索了“大脑”的复杂设计,然后得出大脑如此精妙,必定是由神创造而来的结论,最终还探索了其存在与宇宙本质之间的关联。虽然他探求的是对世界的了解,真正收获的却是惊叹。“Omphalos”是希腊语,意为世界的中心,正如小说名所暗示的那样,《翁法洛斯》致力于探索万物的最终奥义和相互关联,作品呈现的是我们可运用所了解的科学阐释的世界,但这个世界也展示了万物创造的实质性证据。这样的故事表达的不一定是宗教主题,当然也不是为了验证某一种特定的技术。与之相反,这些作品致力于探索我们的意义系统中有关万物运作的信仰,它如何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和我们存在于其中的目的。

《呼吸》

特德一直以来对于探索自由意志与宿命论的兴趣是整个作品集中最为突出的主题。确实,这也是《你一生的故事》中的核心问题,即能够预知未来是否会改变人类的行为?如果不能,是否意味着自由意志不可能存在?在本书中,特德从对立面重新探讨其他难题。例如,在《前路迢迢》(What’s Expected of Us?)中,他对我们的自由意志水平进行质疑。《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The Merchant and the Alchemist’s Gate)通过巧妙地叙述因果之间的差异思考了人们对于改变过去的渴望。《呼吸》中的另一部新作是《焦虑是对自由的眩晕》(Anxiety is the Dizziness of Freedom),其基本理念是我们所做的决定将会导致不同的世界和自我。在这种情况下,小说探讨了是否会存在“核心”或不变的自我?这些故事有着显而易见的哲学深度,也许可称之为关于人类社会的寓言,但却没有寓言一般的说教成分。特德的故事关乎选择与后悔,关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关乎爱,关乎对自身和他人的宽恕。作品集中最让人惊叹的其中一个故事是《大寂静》(The Great Silence,2015年),以一只鹦鹉的口吻呈现,引发我们思考在这个人类引发其他物种灭绝的时代,跨种物的宽恕是否可能。

特德另外一个常见的主题是:与我们的情感世界和亲密关系交融的技术如何改变了人类?精彩的《达西的新型自动机器保姆》(Dacey’s Patent Automatic Nanny)以博物馆展览目录介绍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假想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发明,巧妙地吸引了读者对于非人类工人阶级佣人的关注,暗暗讽刺了当代人对于技术进步的信任。特德此前出版过的中篇小说《软件体的生命周期》(The Lifecycle of Software Objects)也重新收录于此,我认为这是特德最佳的三部小说之一(这部合集值得庆贺的地方有很多,其中一点是这篇绝版已久的关于“数码体”的杰作能够让更多读者看到)。这部作品认为,要创造出真正的人工智能,只能通过长期、沉浸式互动和教育完成,就像塑造孩子的智力和能力一样。换言之,认知无法程序化,而是需要通过经验来发展和培养。更为核心的是,这个故事关于爱以及我们与所爱之间所需的互动。训练员/主人与数码体之间关系与照顾宠物和养育孩子类似:数码体有依赖性,他们的成长取决于他们受到怎样的对待,但他们也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监护人。这部作品细致地探索了我们所面临的的伦理挑战:我们是否应该创造有感知能力,也许是有人格的数码实体?这是这个题材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你一生的故事》
[美]特德·姜 著 李克勤/王荣生/姚向辉 译
译林出版社 2015-5

合集中与《软件体的生命周期》一样出色的另一部作品是《事实之真,感受之真》(The Truth of Fact, the Truth of Feeling),也探索了社交媒体技术如何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关系。这又是一个关于父母养育的故事,假想了一个生命记录无处不在的未来,包括一个可穿戴的摄像机,它能够创建有关一个人一生经历的文档。小说的叙述者是名记者,将这些未来主义通信技术视为理所当然,这些技术包括用默读取代阅读和写作,使用“视网膜投影仪显示视野内的文字”,“通过姿势和眼球运动”即可进行修订。让他开始踌躇的是一项叫“记忆”的新技术,这是一种搜索算法,能够记录“要记得什么时候发生过什么”这样的话,并在视网膜投影仪上生成生活记录。如作品名所示,故事提出了关于真相的问题:更加真实的是基于事实的事件记录,还是我们经过情绪加工的自身记忆?后者不完全精确,但以往一直都是我们了解过去和塑造特定自我的根本方式。司法一般的真相记录是否有助于解决由误解或对事件的误读引发的糟糕关系?我们是否并不需要那么多理性呢?

然而,真正让《事实之真,感受之真》脱颖而出的是它的结构。作品从叙述者的角度讲述了与女儿之间的糟糕关系以及“记忆”的发明为这段关系带来的改变,同时又穿插着另一个故事,背景设在遥远的过去,讲述了来自口传文化的人面对文字时的假想冲突。特德提醒我们,写作也是一种技术,从我们传播和发展知识的能力到我们在语言中表达的思想,甚至是思维发展所经历的明确轨迹,写作通过多种方式改变了人类文明。从口传到文字的转变,对社会结构和关系产生了重大变化,甚至还包括对人类意识的影响,与沃尔特·翁(Walter J. Ong)的研究结果如出一辙。在当代,社交媒体技术和简易的视频记录让我们卷入了通信技术与知识储存的又一场变革中,我们最终会如何发展?这对于未来的故事叙述又意味着什么?

特德在《呼吸》的结尾简短说明了激发每个故事的时刻或想法。他的总结是对作品集的重要升华,让我们得以短暂洞见特德创造作品的思维,也许与《呼吸》的机械人审视自身认知过程的方式并无二致。对于尚未体验到特德作品精髓的读者而言,要简单概括他的写作方法,不妨将他的作品视作是热门电视剧《黑镜》探讨的类似理念的散文版。但这种比较对特德的作品而言并不公正,因为这可能会让人容易忽视特德作品中非凡的精妙和细致之处,而《黑镜》常见的则是冷酷无情的抨击。这本作品集是科幻小说中让人惊叹的杰作,相信作者会继续发出星星一般耀眼的光芒。

本文作者Sherryl Vint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媒体和文化研究课程,侧重研究科幻小说。

(翻译:macy)

来源:洛杉矶书评

原标题:The Technologies That Remake Us: On Ted Chiang’s “Exhalation: Storie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重塑我们的技术:关于特德·姜新书《呼吸》

在新作《呼吸》中,特德·姜带领读者一睹科技塑造未来的方式,同时审视随着科技改变日常生活模式,我们在未来会成为怎样的人。

特德·姜 插画:Ben Kirchner

自从特德·姜的(Ted Chiang)小说集《你一生的故事》中的同名故事《你一生的故事》被丹尼斯·维伦纽瓦(Denis Villeneuve)改编为电影《降临》后,他的作品开始家喻户晓。过去20年,这位作家一直在切实探索不断更新换代的科技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影响,大众对他的认可可谓姗姗来迟。短篇在科幻小说中有着重要地位,而特德正是短篇小说巨匠。对于熟悉该题材的人来说,其作品近期得到的赞誉毫不让人意外,众所周知,他并非高产的作家,但每部作品几乎都得过奖。目前为止,他已多次获得业内两大奖项——由作家同行评选的星云奖(Nebula)和由读者评选的雨果奖(Hugo)——以及英国科幻协会奖(British Science Fiction Association Award),他还获得了世界奇幻奖(World Fantasy)和小詹姆斯·提普垂奖(James Tiptree Jr.)提名。最近,他推出了新作品集《呼吸》(Exhalation),重新收录了目前为止未被收录的作品和两篇新故事,包括三部近期获奖的小说。

特德是严谨和优雅兼备的作家。故事推进的基础是精心设计的实验一般的逻辑和严谨,同时又十分感人,反映出人类的复杂多变。故事的动机往往来自于吸引人的哲学问题,包括自由与宿命的对立、人生的目的和意义、记忆和真相的关系、人性的本质,但结局取决于人性光辉或人与人之间的纽带的静谧时刻。他的作品让人得以一睹科技塑造未来的方式,但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同时审视了随着科技改变日常生活模式,我们在未来会成为怎样的人。

与作品集同名的故事《呼吸》实际上从人造体的口吻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主人公探索着生命的起源和意义。与特德许多作品(如早期在《你一生的故事》中重新收录的作品《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和《呼吸》中新收录的《翁法洛斯》[Omphalos])相似,《呼吸》探索了某种信仰体系运作的方式与结局。在该故事中,机械人探索了“大脑”的复杂设计,然后得出大脑如此精妙,必定是由神创造而来的结论,最终还探索了其存在与宇宙本质之间的关联。虽然他探求的是对世界的了解,真正收获的却是惊叹。“Omphalos”是希腊语,意为世界的中心,正如小说名所暗示的那样,《翁法洛斯》致力于探索万物的最终奥义和相互关联,作品呈现的是我们可运用所了解的科学阐释的世界,但这个世界也展示了万物创造的实质性证据。这样的故事表达的不一定是宗教主题,当然也不是为了验证某一种特定的技术。与之相反,这些作品致力于探索我们的意义系统中有关万物运作的信仰,它如何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和我们存在于其中的目的。

《呼吸》

特德一直以来对于探索自由意志与宿命论的兴趣是整个作品集中最为突出的主题。确实,这也是《你一生的故事》中的核心问题,即能够预知未来是否会改变人类的行为?如果不能,是否意味着自由意志不可能存在?在本书中,特德从对立面重新探讨其他难题。例如,在《前路迢迢》(What’s Expected of Us?)中,他对我们的自由意志水平进行质疑。《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The Merchant and the Alchemist’s Gate)通过巧妙地叙述因果之间的差异思考了人们对于改变过去的渴望。《呼吸》中的另一部新作是《焦虑是对自由的眩晕》(Anxiety is the Dizziness of Freedom),其基本理念是我们所做的决定将会导致不同的世界和自我。在这种情况下,小说探讨了是否会存在“核心”或不变的自我?这些故事有着显而易见的哲学深度,也许可称之为关于人类社会的寓言,但却没有寓言一般的说教成分。特德的故事关乎选择与后悔,关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关乎爱,关乎对自身和他人的宽恕。作品集中最让人惊叹的其中一个故事是《大寂静》(The Great Silence,2015年),以一只鹦鹉的口吻呈现,引发我们思考在这个人类引发其他物种灭绝的时代,跨种物的宽恕是否可能。

特德另外一个常见的主题是:与我们的情感世界和亲密关系交融的技术如何改变了人类?精彩的《达西的新型自动机器保姆》(Dacey’s Patent Automatic Nanny)以博物馆展览目录介绍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假想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发明,巧妙地吸引了读者对于非人类工人阶级佣人的关注,暗暗讽刺了当代人对于技术进步的信任。特德此前出版过的中篇小说《软件体的生命周期》(The Lifecycle of Software Objects)也重新收录于此,我认为这是特德最佳的三部小说之一(这部合集值得庆贺的地方有很多,其中一点是这篇绝版已久的关于“数码体”的杰作能够让更多读者看到)。这部作品认为,要创造出真正的人工智能,只能通过长期、沉浸式互动和教育完成,就像塑造孩子的智力和能力一样。换言之,认知无法程序化,而是需要通过经验来发展和培养。更为核心的是,这个故事关于爱以及我们与所爱之间所需的互动。训练员/主人与数码体之间关系与照顾宠物和养育孩子类似:数码体有依赖性,他们的成长取决于他们受到怎样的对待,但他们也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监护人。这部作品细致地探索了我们所面临的的伦理挑战:我们是否应该创造有感知能力,也许是有人格的数码实体?这是这个题材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你一生的故事》
[美]特德·姜 著 李克勤/王荣生/姚向辉 译
译林出版社 2015-5

合集中与《软件体的生命周期》一样出色的另一部作品是《事实之真,感受之真》(The Truth of Fact, the Truth of Feeling),也探索了社交媒体技术如何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关系。这又是一个关于父母养育的故事,假想了一个生命记录无处不在的未来,包括一个可穿戴的摄像机,它能够创建有关一个人一生经历的文档。小说的叙述者是名记者,将这些未来主义通信技术视为理所当然,这些技术包括用默读取代阅读和写作,使用“视网膜投影仪显示视野内的文字”,“通过姿势和眼球运动”即可进行修订。让他开始踌躇的是一项叫“记忆”的新技术,这是一种搜索算法,能够记录“要记得什么时候发生过什么”这样的话,并在视网膜投影仪上生成生活记录。如作品名所示,故事提出了关于真相的问题:更加真实的是基于事实的事件记录,还是我们经过情绪加工的自身记忆?后者不完全精确,但以往一直都是我们了解过去和塑造特定自我的根本方式。司法一般的真相记录是否有助于解决由误解或对事件的误读引发的糟糕关系?我们是否并不需要那么多理性呢?

然而,真正让《事实之真,感受之真》脱颖而出的是它的结构。作品从叙述者的角度讲述了与女儿之间的糟糕关系以及“记忆”的发明为这段关系带来的改变,同时又穿插着另一个故事,背景设在遥远的过去,讲述了来自口传文化的人面对文字时的假想冲突。特德提醒我们,写作也是一种技术,从我们传播和发展知识的能力到我们在语言中表达的思想,甚至是思维发展所经历的明确轨迹,写作通过多种方式改变了人类文明。从口传到文字的转变,对社会结构和关系产生了重大变化,甚至还包括对人类意识的影响,与沃尔特·翁(Walter J. Ong)的研究结果如出一辙。在当代,社交媒体技术和简易的视频记录让我们卷入了通信技术与知识储存的又一场变革中,我们最终会如何发展?这对于未来的故事叙述又意味着什么?

特德在《呼吸》的结尾简短说明了激发每个故事的时刻或想法。他的总结是对作品集的重要升华,让我们得以短暂洞见特德创造作品的思维,也许与《呼吸》的机械人审视自身认知过程的方式并无二致。对于尚未体验到特德作品精髓的读者而言,要简单概括他的写作方法,不妨将他的作品视作是热门电视剧《黑镜》探讨的类似理念的散文版。但这种比较对特德的作品而言并不公正,因为这可能会让人容易忽视特德作品中非凡的精妙和细致之处,而《黑镜》常见的则是冷酷无情的抨击。这本作品集是科幻小说中让人惊叹的杰作,相信作者会继续发出星星一般耀眼的光芒。

本文作者Sherryl Vint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媒体和文化研究课程,侧重研究科幻小说。

(翻译:macy)

来源:洛杉矶书评

原标题:The Technologies That Remake Us: On Ted Chiang’s “Exhalation: Storie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