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洞察市场 聚焦创新 宝马的豪华车领导者发展之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洞察市场 聚焦创新 宝马的豪华车领导者发展之道

99岁的宝马说,创新将成为豪华的全新定义。

很快,中国消费者将在宝马汽车上体验到一大批专门针对该市场研发的创新技术。

在7月31日举行的“2015宝马创新日”活动上,这家来自德国法巴伐利亚的豪华汽车制造商表示将在中国市场上增加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以帮助品牌在中国市场上迅速应用多项全新技术。此举被认为是宝马为应对近来中国市场下行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格

“放眼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我们认为一场深刻变革已悄然发生。”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CEO安格接受界面新闻专访表示,“宝马不仅要应对短期的变化,更要为长期的业务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做好准备。”

他透露,宝马已为此升级了全新品牌口号——悦创造奇迹;其中包括推进本土化进程、贯彻可持续发展、引领科技创新以及提升品牌感召力。

全新品牌口号源于宝马内部长达15个月的深入调研,安格先生带领专门团队针对3000多名受访对象展开调研,其中包括1020名车主,一线城市居民的比例为40%,二至四线城市居民则占60%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高档汽车消费者的年龄层次正在发生转变,随互联网一同成长的“80后”、“90后”已成为巨大的潜在消费人群。而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比起该品牌在“身份象征”方面的意义,年轻客户更注重产品本身的创新功能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年轻消费者对于社交互联的热衷超乎想象。”安格说,“通过我们的调查,年轻一代车主希望车型能小一些,内饰再豪华些,最重要的是,必须永远保持与外界的互联互通。”

对于创新,这家即将在8个月后迎来百年华诞的豪华汽车制造巨头从未表现得像现在这样认真——目前,宝马在中国拥有三大研发中心、多家本土合作机构以及1000多名工程师,其中600多名工程师的研发方向集中在产品方面。

“创新日”上,宝马公布了多项专为中国市场而研发的创新技术,例如针对中国路况开发的汽车底盘、为便捷停车设计的转向应用以及受中国客户生活习惯启发的按摩座椅。

“在我们看来,创新将成为豪华的全新定义。”安格一锤定音。

宝马观察到,全球汽车工业目前正朝电动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该品牌也在高效动力、互联驾驶及安全性能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创新战略。

与竞争者不同的是,宝马希望能在短期内将现有技术运用到实际产品中。“仅为了创新而创新没有实际意义,我们的创新是为了创造日常生活中能用的应用科技,造福用户。”负责领导中国研发团队的宝马中国高级副总裁韦睿博士表示。

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韦睿博士

此前,由纯电动及混合动力车型构成的宝马i系已取得不俗的成绩,而据宝马方面透露,将在今年晚些时候上市的全新宝马7系车型或将搭载一部分“未来技术”。

宝马方面向界面新闻记者展示了一系列已做好量产准备的科技成果,其中包括能大幅减轻车身重量的carbon core碳纤维内核技术、可提高30%照明效率的激光大灯以及便于驾驶者进行人机交互的触屏技术和手势控制。

宝马高度自动驾驶创新科技研讨

高度自动驾驶功能则作为宝马在安全性能领域做出的一项重要创新出现在同一场合。统计数据显示,驾驶者注意力不集中、超速、观察失误和决策失误在所有交通事故成因中分别占22.7%、18.7%、15.8%和10.2%的比例,其总占比甚至超过了酒后驾车的18.2%。因此宝马相信,高度自动驾驶可通过杜绝以上情况,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截至目前,宝马的高度自动驾驶车型已在德国通过了2.5万公里的路试,在中国组装的相关测试用车也已完成。“中国幅员辽阔,这里的年降雨量从20毫米到2000毫米不等,经度、纬度、海拔跨度宽广,气候、路况环境丰富多样,人们对新科技充满渴望,这对于汽车的研发非常理想。”韦睿表示。

宝马副总裁马策,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美国)高级研究员倪凯,中国交通运输公路科学研究院、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与国际合作部主任焦伟赟

去年9月,宝马和百度正式在高度自动驾驶研发领域签署合作协议,后者将在10厘米级高精度地图、基于GPS/IMU和LIDAR点云的定位及大数据方面向宝马提供外部支持。双方均有信心在为期3年的合作项目结束后,展示可在中国市政道路行驶的宝马高度自动驾驶车型。此外,宝马也率先和中国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RIOH)展开合作,一起推进高度自动驾驶(HAD)科技相关标准法规的发展。

而作为最接近量产水平的高度自动驾驶应用,宝马的全车速车道跟踪驾驶辅助系统能帮助驾驶者在每小时0-210公里的车速范围内跟随前车或跟踪车道;自动转向功能则能在无需前车引领的情况下,实现0-70公里时速范围内的自动驾驶;而一键自动泊车功能可以在倒车模式下,自动完成转向、选挡、加速、制动、前后调整位置等动作,帮助中国用户应付停车难题。

高级驾驶者辅助系统现场演示:宝马自动泊车

宝马方面证实,上述功能将在一段时间的测试后被运用到量产领域,但该制造商拒绝透露率先搭载此类功能的具体车型

与上述项目相比,互联驾驶似乎更能体现宝马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研发的决心。该汽车制造商的调研表明,在宝马的中国客户中,智能手机的拥有率达到了100%,其中有85%的客户每天至少检查一次社交媒体账户,这也从很大程度上成了该品牌在互联驾驶方面的创新动力。

截至目前,宝马已根据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在产品中添加了23款由中国本土互联网服务商提供的应用,其中包括大智慧、QQ、虾米音乐、豆瓣电影、喜马拉雅、大众点评、百度地图及高德加油站,覆盖信息资讯、社交娱乐、生活服务及出行位置等四大方面。另据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数据服务及商业模式副总裁郑昭东介绍,未来宝马仍将以不到两个月一款的速度不断向用户提供更多的本土互联网应用,其中包括目前在中国用户中使用率交高的微信应用。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数据服务及商业模式副总裁郑昭东主持互联驾驶科技研讨

最近,宝马还发布了极富新意的“在线商店”车载电子商务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支付宝和财付通支付方式进行在线购物,所有步骤皆可在车内完成。据悉,目前“在线商店”的主要商品包括宝马提供的各类增值服务,而今后商品种类将得到进一步丰富。

“在互联驾驶领域,我们的研发节奏更接近互联网开发周期,而不是更长的汽车制造周期。”郑昭东表示。他证实,宝马已在上海建立相关的研发机构。

该品牌甚至宣布向今年6月起在中国上市的新车免费提供长达10年的互联驾驶基础服务,而基于个人电脑的“我的BMW互联驾驶”也已正式上线,用户可以通过车机、手机和电脑三个端口随时查看定制的互联驾驶服务状态。

“过去,我们与客户在购车后的接触只发生在维修点,未来这种交流可以通过在线系统随时进行,”郑昭东说,“我们希望将这种交流从以往的每年两三次增加到每年300次。”这意味着,未来的宝马车主几乎每天都可以通过互联驾驶平台从汽车制造商那里获取各类实用信息。

“可以肯定的是,智能互联驾驶永远不会削弱宝马的驾驶乐趣,我们提倡任何科技功能必须在驾驶者的掌控下,由车主决定是否使用。”安格补充说。所以,一点儿也不用担心宝马走了极客范以后会变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宝马

5.3k
  • 宝马全球信息技术研发中心落户南京
  • AI将定义汽车制造?我们在这场大会上看到了“宝马智造”的未来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洞察市场 聚焦创新 宝马的豪华车领导者发展之道

99岁的宝马说,创新将成为豪华的全新定义。

很快,中国消费者将在宝马汽车上体验到一大批专门针对该市场研发的创新技术。

在7月31日举行的“2015宝马创新日”活动上,这家来自德国法巴伐利亚的豪华汽车制造商表示将在中国市场上增加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以帮助品牌在中国市场上迅速应用多项全新技术。此举被认为是宝马为应对近来中国市场下行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格

“放眼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我们认为一场深刻变革已悄然发生。”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CEO安格接受界面新闻专访表示,“宝马不仅要应对短期的变化,更要为长期的业务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做好准备。”

他透露,宝马已为此升级了全新品牌口号——悦创造奇迹;其中包括推进本土化进程、贯彻可持续发展、引领科技创新以及提升品牌感召力。

全新品牌口号源于宝马内部长达15个月的深入调研,安格先生带领专门团队针对3000多名受访对象展开调研,其中包括1020名车主,一线城市居民的比例为40%,二至四线城市居民则占60%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高档汽车消费者的年龄层次正在发生转变,随互联网一同成长的“80后”、“90后”已成为巨大的潜在消费人群。而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比起该品牌在“身份象征”方面的意义,年轻客户更注重产品本身的创新功能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年轻消费者对于社交互联的热衷超乎想象。”安格说,“通过我们的调查,年轻一代车主希望车型能小一些,内饰再豪华些,最重要的是,必须永远保持与外界的互联互通。”

对于创新,这家即将在8个月后迎来百年华诞的豪华汽车制造巨头从未表现得像现在这样认真——目前,宝马在中国拥有三大研发中心、多家本土合作机构以及1000多名工程师,其中600多名工程师的研发方向集中在产品方面。

“创新日”上,宝马公布了多项专为中国市场而研发的创新技术,例如针对中国路况开发的汽车底盘、为便捷停车设计的转向应用以及受中国客户生活习惯启发的按摩座椅。

“在我们看来,创新将成为豪华的全新定义。”安格一锤定音。

宝马观察到,全球汽车工业目前正朝电动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该品牌也在高效动力、互联驾驶及安全性能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创新战略。

与竞争者不同的是,宝马希望能在短期内将现有技术运用到实际产品中。“仅为了创新而创新没有实际意义,我们的创新是为了创造日常生活中能用的应用科技,造福用户。”负责领导中国研发团队的宝马中国高级副总裁韦睿博士表示。

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韦睿博士

此前,由纯电动及混合动力车型构成的宝马i系已取得不俗的成绩,而据宝马方面透露,将在今年晚些时候上市的全新宝马7系车型或将搭载一部分“未来技术”。

宝马方面向界面新闻记者展示了一系列已做好量产准备的科技成果,其中包括能大幅减轻车身重量的carbon core碳纤维内核技术、可提高30%照明效率的激光大灯以及便于驾驶者进行人机交互的触屏技术和手势控制。

宝马高度自动驾驶创新科技研讨

高度自动驾驶功能则作为宝马在安全性能领域做出的一项重要创新出现在同一场合。统计数据显示,驾驶者注意力不集中、超速、观察失误和决策失误在所有交通事故成因中分别占22.7%、18.7%、15.8%和10.2%的比例,其总占比甚至超过了酒后驾车的18.2%。因此宝马相信,高度自动驾驶可通过杜绝以上情况,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截至目前,宝马的高度自动驾驶车型已在德国通过了2.5万公里的路试,在中国组装的相关测试用车也已完成。“中国幅员辽阔,这里的年降雨量从20毫米到2000毫米不等,经度、纬度、海拔跨度宽广,气候、路况环境丰富多样,人们对新科技充满渴望,这对于汽车的研发非常理想。”韦睿表示。

宝马副总裁马策,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美国)高级研究员倪凯,中国交通运输公路科学研究院、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与国际合作部主任焦伟赟

去年9月,宝马和百度正式在高度自动驾驶研发领域签署合作协议,后者将在10厘米级高精度地图、基于GPS/IMU和LIDAR点云的定位及大数据方面向宝马提供外部支持。双方均有信心在为期3年的合作项目结束后,展示可在中国市政道路行驶的宝马高度自动驾驶车型。此外,宝马也率先和中国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RIOH)展开合作,一起推进高度自动驾驶(HAD)科技相关标准法规的发展。

而作为最接近量产水平的高度自动驾驶应用,宝马的全车速车道跟踪驾驶辅助系统能帮助驾驶者在每小时0-210公里的车速范围内跟随前车或跟踪车道;自动转向功能则能在无需前车引领的情况下,实现0-70公里时速范围内的自动驾驶;而一键自动泊车功能可以在倒车模式下,自动完成转向、选挡、加速、制动、前后调整位置等动作,帮助中国用户应付停车难题。

高级驾驶者辅助系统现场演示:宝马自动泊车

宝马方面证实,上述功能将在一段时间的测试后被运用到量产领域,但该制造商拒绝透露率先搭载此类功能的具体车型

与上述项目相比,互联驾驶似乎更能体现宝马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研发的决心。该汽车制造商的调研表明,在宝马的中国客户中,智能手机的拥有率达到了100%,其中有85%的客户每天至少检查一次社交媒体账户,这也从很大程度上成了该品牌在互联驾驶方面的创新动力。

截至目前,宝马已根据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在产品中添加了23款由中国本土互联网服务商提供的应用,其中包括大智慧、QQ、虾米音乐、豆瓣电影、喜马拉雅、大众点评、百度地图及高德加油站,覆盖信息资讯、社交娱乐、生活服务及出行位置等四大方面。另据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数据服务及商业模式副总裁郑昭东介绍,未来宝马仍将以不到两个月一款的速度不断向用户提供更多的本土互联网应用,其中包括目前在中国用户中使用率交高的微信应用。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数据服务及商业模式副总裁郑昭东主持互联驾驶科技研讨

最近,宝马还发布了极富新意的“在线商店”车载电子商务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支付宝和财付通支付方式进行在线购物,所有步骤皆可在车内完成。据悉,目前“在线商店”的主要商品包括宝马提供的各类增值服务,而今后商品种类将得到进一步丰富。

“在互联驾驶领域,我们的研发节奏更接近互联网开发周期,而不是更长的汽车制造周期。”郑昭东表示。他证实,宝马已在上海建立相关的研发机构。

该品牌甚至宣布向今年6月起在中国上市的新车免费提供长达10年的互联驾驶基础服务,而基于个人电脑的“我的BMW互联驾驶”也已正式上线,用户可以通过车机、手机和电脑三个端口随时查看定制的互联驾驶服务状态。

“过去,我们与客户在购车后的接触只发生在维修点,未来这种交流可以通过在线系统随时进行,”郑昭东说,“我们希望将这种交流从以往的每年两三次增加到每年300次。”这意味着,未来的宝马车主几乎每天都可以通过互联驾驶平台从汽车制造商那里获取各类实用信息。

“可以肯定的是,智能互联驾驶永远不会削弱宝马的驾驶乐趣,我们提倡任何科技功能必须在驾驶者的掌控下,由车主决定是否使用。”安格补充说。所以,一点儿也不用担心宝马走了极客范以后会变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