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版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征求意见,5G和大数据应用将成为发展重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版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征求意见,5G和大数据应用将成为发展重点

新四化、三电系统和产业跨界融合是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周纯粼

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下简称《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情况,为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亟需加快制定《规划》,坚持不懈推动产业发展。

根据《规划》内容显示,明确了新阶段的首条基本原则为“市场主导”。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产品产能布局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并给出了明确发展愿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力、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根据《规划》指出,在新能源车技术层面要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

细分来讲,电池技术突破包括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安全、寿命等要素;智能网联技术包括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云控平台、高精度地图定位、V2X等技术。车载电力电子系统方面技术突破包括车规级芯片、车载操作系统、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等。

《规划》对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产业融合、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融合、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融合皆做出了明确规划。还明确要求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匹配新能源车发展的需求。除了布局更多的充换电网络以外,《规划》还要求开展可再生的能源制氢技术应用,探索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以及推进加氢站的建设。

我国现阶段应用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是由工信部于 2012 年 6 月印发。

其中指出,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根据《规划》(2012—2020年),到2020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 200 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 500 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对比《规划》(2012—2020年),新规划从数量和市场规模的基本要求转变为追求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更高要求。

针对《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的新愿景和新要求,界面新闻整理了以下几项值得关注的重点。

1、关于纯电动汽车能耗

《规划》指出,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至2.0升/百公里。

《规定》中的能耗要求在今年2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中有明确规定。该规定针对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适用于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1类纯电动汽车。

标准以kWh/100km为评价单位,按照乘用车第四阶段标准分档提出第一、二阶段电能消耗量限值。标准限值表适用于具有三排以下座椅且最高车速大于等于120km/h的车型。

对于最高车速小于120km/h的车型,由于其在按照GB/T 18386进行试验时无法达到NEDC工况最高车速,能耗结果偏低,为防止通过故意调低最高车速以满足限值要求的情况出现,标准针对最高车速小于120km/h的车型规定了折算系数公式,基于其最高车速对相应限值进行加严。

对于具有三排及以上座椅的车型,由于迎风面积大等因素导致电能消耗量比同质量轿车偏大,但其在实际应用中运输效率较高,在节能方面具有一定贡献,因此这类车型在普通乘用车限值的基础上放宽3%,也即是相应限值乘以1.03。

2、关于燃料电池车发展

不论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2~2020)》中,还是现在正在制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0~2035)》中,燃料电池汽车均是发展重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认为,在解决汽车节能排放的战略取向上,并非只能集中到一个重点,动力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完全可以并行发展。

汽车制造商也在积极布局燃料电池领域。

例如,今年6月5日,上汽集团和上海化学工业区宣布,全球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氢燃料电池车加氢站在上海化工区落成。该加氢站将利用上海化工区副产氢为氢气来源,预计氢气日供应能力约2吨。吉利汽车也在今年5月推出了首款氢燃料电池客车。

此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在该领域开启布局。就在12月3日,博世中国氢燃料中心日前在无锡奠基。据了解,该中心将于2020年底建成,2021年实现小批量生产,主要用于研发、试制氢燃料电池动力总成相关产品,具备从关键零部件到电堆乃至燃料电池系统全部测试设备以及电堆样件试制线。博世动力总成中国区总裁王伟良表示:“中国是未来燃料电池研发和应用的重要市场。”

董扬认为,相比乘用车,我国现在应该把重型载货汽车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原因有二:一是商用车领域的应用将比乘用车领域的应用实现更大程度的节能;二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并没那么成熟,所以可灵活布局的空间更大。我国还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化学工业体系,每年产生大量的工业副产氢。

3、关于产业融合

《规化》(2021-2035)指出,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产业融合方面,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建设柔性配电网络。统筹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电力调度需求,降低新能源车用电成本。

此外,电动汽车的通勤属性被认为是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技术最匹配的应用载体。因此,在与交通融合方面,《规划》指出要发展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发展前端信息采集、边缘分布式计算、云端集中管控等系统。加快在新能源汽车在分时租赁、城市公交等领域的应用。达到精准匹配个体出行需求的目的。

在与信息融合方面,发挥蜂窝网络优势,以无线通信、定位导航为基础推动V2V、V2X等技术的应用,为自动驾驶控制决策和应用服务提供保障。

今年9月17日,5G汽车通信技术联盟在上海启动了全球首个5G智慧交通示范项目,参与公司包括华为、上汽、中国移动等。同日,由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倡导发起的发布国家级云控示范区启动。

上述项目运用新一代通信与定位技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围绕自动驾驶产业化的核心需求,实现“车路云”深度融合后的协同感知、协同决策与协同控制,贯通“车路数据”。这是《规划》中“电动汽车与信息通信融合”的案例之一。

《规划》中提到,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等领域的加速融合将推动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和能源消费结构的深刻变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此趋势下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版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征求意见,5G和大数据应用将成为发展重点

新四化、三电系统和产业跨界融合是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周纯粼

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下简称《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情况,为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亟需加快制定《规划》,坚持不懈推动产业发展。

根据《规划》内容显示,明确了新阶段的首条基本原则为“市场主导”。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产品产能布局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并给出了明确发展愿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力、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根据《规划》指出,在新能源车技术层面要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

细分来讲,电池技术突破包括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安全、寿命等要素;智能网联技术包括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云控平台、高精度地图定位、V2X等技术。车载电力电子系统方面技术突破包括车规级芯片、车载操作系统、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等。

《规划》对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产业融合、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融合、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融合皆做出了明确规划。还明确要求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匹配新能源车发展的需求。除了布局更多的充换电网络以外,《规划》还要求开展可再生的能源制氢技术应用,探索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以及推进加氢站的建设。

我国现阶段应用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是由工信部于 2012 年 6 月印发。

其中指出,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根据《规划》(2012—2020年),到2020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 200 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 500 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对比《规划》(2012—2020年),新规划从数量和市场规模的基本要求转变为追求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更高要求。

针对《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的新愿景和新要求,界面新闻整理了以下几项值得关注的重点。

1、关于纯电动汽车能耗

《规划》指出,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至2.0升/百公里。

《规定》中的能耗要求在今年2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中有明确规定。该规定针对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适用于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1类纯电动汽车。

标准以kWh/100km为评价单位,按照乘用车第四阶段标准分档提出第一、二阶段电能消耗量限值。标准限值表适用于具有三排以下座椅且最高车速大于等于120km/h的车型。

对于最高车速小于120km/h的车型,由于其在按照GB/T 18386进行试验时无法达到NEDC工况最高车速,能耗结果偏低,为防止通过故意调低最高车速以满足限值要求的情况出现,标准针对最高车速小于120km/h的车型规定了折算系数公式,基于其最高车速对相应限值进行加严。

对于具有三排及以上座椅的车型,由于迎风面积大等因素导致电能消耗量比同质量轿车偏大,但其在实际应用中运输效率较高,在节能方面具有一定贡献,因此这类车型在普通乘用车限值的基础上放宽3%,也即是相应限值乘以1.03。

2、关于燃料电池车发展

不论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2~2020)》中,还是现在正在制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0~2035)》中,燃料电池汽车均是发展重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认为,在解决汽车节能排放的战略取向上,并非只能集中到一个重点,动力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完全可以并行发展。

汽车制造商也在积极布局燃料电池领域。

例如,今年6月5日,上汽集团和上海化学工业区宣布,全球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氢燃料电池车加氢站在上海化工区落成。该加氢站将利用上海化工区副产氢为氢气来源,预计氢气日供应能力约2吨。吉利汽车也在今年5月推出了首款氢燃料电池客车。

此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在该领域开启布局。就在12月3日,博世中国氢燃料中心日前在无锡奠基。据了解,该中心将于2020年底建成,2021年实现小批量生产,主要用于研发、试制氢燃料电池动力总成相关产品,具备从关键零部件到电堆乃至燃料电池系统全部测试设备以及电堆样件试制线。博世动力总成中国区总裁王伟良表示:“中国是未来燃料电池研发和应用的重要市场。”

董扬认为,相比乘用车,我国现在应该把重型载货汽车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原因有二:一是商用车领域的应用将比乘用车领域的应用实现更大程度的节能;二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并没那么成熟,所以可灵活布局的空间更大。我国还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化学工业体系,每年产生大量的工业副产氢。

3、关于产业融合

《规化》(2021-2035)指出,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产业融合方面,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建设柔性配电网络。统筹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电力调度需求,降低新能源车用电成本。

此外,电动汽车的通勤属性被认为是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技术最匹配的应用载体。因此,在与交通融合方面,《规划》指出要发展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发展前端信息采集、边缘分布式计算、云端集中管控等系统。加快在新能源汽车在分时租赁、城市公交等领域的应用。达到精准匹配个体出行需求的目的。

在与信息融合方面,发挥蜂窝网络优势,以无线通信、定位导航为基础推动V2V、V2X等技术的应用,为自动驾驶控制决策和应用服务提供保障。

今年9月17日,5G汽车通信技术联盟在上海启动了全球首个5G智慧交通示范项目,参与公司包括华为、上汽、中国移动等。同日,由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倡导发起的发布国家级云控示范区启动。

上述项目运用新一代通信与定位技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围绕自动驾驶产业化的核心需求,实现“车路云”深度融合后的协同感知、协同决策与协同控制,贯通“车路数据”。这是《规划》中“电动汽车与信息通信融合”的案例之一。

《规划》中提到,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等领域的加速融合将推动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和能源消费结构的深刻变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此趋势下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