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贫穷、阶级固化根源何在?你的朋友圈或是答案之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贫穷、阶级固化根源何在?你的朋友圈或是答案之一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马修·杰克逊指出,人以群分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如果我的朋友都很穷,很可能我就会一直穷下去,我的孩子以后也都很穷。所以,社会的固化和收入不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聂琳

贫穷是源自懒惰?是因为穷人接受信息的渠道有限,错过发财机会?这或许都是理由,但在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马修·杰克逊(Matthew Jackson)看来,经济不平等、阶级固化等社会问题,还可以从人类社交的角度来探索解决方案。

杰克逊在其新书《人类网络》中,探讨了人类网络的形成逻辑、结构特征、对个人和群体行为的影响,及其给社会发展未来的启示。12月3日,他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比较》编辑室主办的一场研讨会上指出,人类网络具有一些基本特点:同质性、连通性、外部性。

同质性,或隔离性,即人总是倾向于跟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打交道,不同的群体之间会出现相互隔离的现象。连通性,或传染性,可以从“六度隔离”理论来解释,即世界上任何两个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最多需要任何一个地方的六个人(包括这两个人在内)即可,在具备连通性的同时,人类网络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传染性特征。外部性,或协同性,生活在网络中的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当一些事情需要网络中的人达成共识,或协作的时候,外部性就会发挥作用。

杰克逊说,上述这些特点决定了人的影响范围。“有更多的朋友、有更多关系的人,他就有更多的权利,有更大的影响力,而朋友少的人,影响力就少一些。”杰克逊举例称,一个班级里原本大多数学生爱穿格子衣服,少数人喜欢穿绿色衣服,但因为班上人气度最高的孩子喜欢穿绿色,所以后来班上大多数人都起穿绿色衣服,这说明那些人类网络更广泛的人,他们的影响力就更加深远。

他进一步指出,人类网络下“人以群分”的现象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穷人的朋友都是穷人,富人的朋友都是富人,他们掌握的信息差距就越来越大,经济不平等越来越严重,阶级也越来越固化。

以美国高中为例,大多数的美国高中都是既有白人学生,也有黑人学生,还有一些拉美裔的学生。杰克逊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美国的高中生社交其实是以种族为主,不同种族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不同的种族之间几乎很少交流,而这就意味着白人和黑人在获得的信息、得到的机会方面都会有所差异。

“人以群分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如果我的朋友都很穷,很可能我就会一直穷下去,我的孩子以后也都很穷。所以,社会的固化和收入不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杰克逊说。

他还指出,受全球化和贸易的影响,人类网络在全球范围内也在不断变化。由于贸易的连接,1815年以来,世界主要在两方面发生了变化,一是关系网变得更加密集,二是关系紧密使得全球贫穷大幅度削减,这是人类关系网络发挥的一个正面作用。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表示,人类网络可能是一个比市场、比企业更关键的单位和一个值得分析的对象,这对传统的经济学提出了挑战。他用网络帮助增强贫困地区产品销售为例加以说明。

刘守英说,原先的基本观念认为,中国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比如贵州、甘肃、广西等地区之所以不发达,是因为这里没有企业家,没有发达的市场,因此有关方面曾提出诸如“黔货出山”等计划来帮助这些地区打造市场。不过,最近几年,淘宝、快手、拼多多等网络媒介的出现使得原来贫困地区落后的、基于熟人的小范围网络扩大到一个陌生的、更大范围的网络,这些网络媒介将陌生人的社会变成了熟悉人的社会。

“所以,我们看真正使贵州、广西这些贫困地区的产品卖出去的是靠什么?不完全是靠一个企业家,也不简单是一个市场范围的扩大,实际上是一个网络连接性的增强。”刘守英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贫穷、阶级固化根源何在?你的朋友圈或是答案之一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马修·杰克逊指出,人以群分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如果我的朋友都很穷,很可能我就会一直穷下去,我的孩子以后也都很穷。所以,社会的固化和收入不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聂琳

贫穷是源自懒惰?是因为穷人接受信息的渠道有限,错过发财机会?这或许都是理由,但在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马修·杰克逊(Matthew Jackson)看来,经济不平等、阶级固化等社会问题,还可以从人类社交的角度来探索解决方案。

杰克逊在其新书《人类网络》中,探讨了人类网络的形成逻辑、结构特征、对个人和群体行为的影响,及其给社会发展未来的启示。12月3日,他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比较》编辑室主办的一场研讨会上指出,人类网络具有一些基本特点:同质性、连通性、外部性。

同质性,或隔离性,即人总是倾向于跟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打交道,不同的群体之间会出现相互隔离的现象。连通性,或传染性,可以从“六度隔离”理论来解释,即世界上任何两个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最多需要任何一个地方的六个人(包括这两个人在内)即可,在具备连通性的同时,人类网络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传染性特征。外部性,或协同性,生活在网络中的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当一些事情需要网络中的人达成共识,或协作的时候,外部性就会发挥作用。

杰克逊说,上述这些特点决定了人的影响范围。“有更多的朋友、有更多关系的人,他就有更多的权利,有更大的影响力,而朋友少的人,影响力就少一些。”杰克逊举例称,一个班级里原本大多数学生爱穿格子衣服,少数人喜欢穿绿色衣服,但因为班上人气度最高的孩子喜欢穿绿色,所以后来班上大多数人都起穿绿色衣服,这说明那些人类网络更广泛的人,他们的影响力就更加深远。

他进一步指出,人类网络下“人以群分”的现象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穷人的朋友都是穷人,富人的朋友都是富人,他们掌握的信息差距就越来越大,经济不平等越来越严重,阶级也越来越固化。

以美国高中为例,大多数的美国高中都是既有白人学生,也有黑人学生,还有一些拉美裔的学生。杰克逊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美国的高中生社交其实是以种族为主,不同种族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不同的种族之间几乎很少交流,而这就意味着白人和黑人在获得的信息、得到的机会方面都会有所差异。

“人以群分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如果我的朋友都很穷,很可能我就会一直穷下去,我的孩子以后也都很穷。所以,社会的固化和收入不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杰克逊说。

他还指出,受全球化和贸易的影响,人类网络在全球范围内也在不断变化。由于贸易的连接,1815年以来,世界主要在两方面发生了变化,一是关系网变得更加密集,二是关系紧密使得全球贫穷大幅度削减,这是人类关系网络发挥的一个正面作用。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表示,人类网络可能是一个比市场、比企业更关键的单位和一个值得分析的对象,这对传统的经济学提出了挑战。他用网络帮助增强贫困地区产品销售为例加以说明。

刘守英说,原先的基本观念认为,中国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比如贵州、甘肃、广西等地区之所以不发达,是因为这里没有企业家,没有发达的市场,因此有关方面曾提出诸如“黔货出山”等计划来帮助这些地区打造市场。不过,最近几年,淘宝、快手、拼多多等网络媒介的出现使得原来贫困地区落后的、基于熟人的小范围网络扩大到一个陌生的、更大范围的网络,这些网络媒介将陌生人的社会变成了熟悉人的社会。

“所以,我们看真正使贵州、广西这些贫困地区的产品卖出去的是靠什么?不完全是靠一个企业家,也不简单是一个市场范围的扩大,实际上是一个网络连接性的增强。”刘守英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