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9,车市四大关键词总结:最重要的一次出行方式变革将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9,车市四大关键词总结:最重要的一次出行方式变革将至

自2020年开始的下个10年,将是汽车产业更加波澜壮阔的10年。

文|车东西 晓寒

时间如白驹过隙,2019年转眼即逝。

通过车东西这一年的深入观察报道,以及与大量行业人士的交流来看,2019年既是波涛汹涌,激烈变化的一年,也是辞旧迎新,开启电动与自动驾驶新时代的一年,总结起来可用波涛汹涌、大潮已至、合纵连横、蓄势待发四大关键词予以概括。

随着中国车市增长触顶,全球车市都迎来寒冬季节,裁员关厂、兼并重组消息不断,可谓是波涛汹涌。中国国六标准与双积分政策落地,欧盟加强排放法规,大众、宝马等德国车企巨头带领全球其他车企同行全面转型新能源,电动化大潮已至。

为了应对寒冬,降低新技术研发成本,大众与福特建立德美联盟、PSA与FCA宣布深度合并、丰田与比亚迪组建合资公司、宝马与奔驰联手研发自动驾驶、广汽、上汽握手… 2019年已成汽车产业合纵连横最积极的一年。

更重要的是,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经过多年研发,已经到了量产落地前夜,蓄势待发——2019年至少有20家公司宣布自2020年起量产L3级自动驾驶 、谷歌Waymo拿掉无人出租车的安全员、百度和文远知行先后在落地长沙和广州…

未来10年,L3/L4级自动驾驶技术不仅将改变我们购车、用车的习惯,还将改变车企的角色与组织模式,并促成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体系的构建。

正是从2020年开始的未来10年,我们可能会目睹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出行方式变革。

波涛汹涌:车市寒冬成新常态

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仍在不断下滑,车市较2018年更加寒冷。商务部日前预计,2019年汽车销量或在2600万台左右,同比下滑约7%~8%。而首次负增长的2018年,下滑幅度还在2.8%的水准。

与此同时,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汽车也没能继续逆势起飞。

自2019年夏天补贴大幅退坡后,新能源车市自7月来已经连续5个月销量下滑。11月份,全国仅售出8.8万台新能源乘用车,同比下滑37%。

▲11月新能源汽车生产情况

中国西侧的邻居,同样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印度,在2019年也出现了20年来的最严重的车市衰退,彭博社报道称已有超过35万汽车产业人失业,286家经销商倒闭。

中国、印度这两个全球车市增长的主要发动机相继放慢了节奏,全球车市都陷入寒冬之中。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HS的预计,今年全球乘用车和轻型卡车的总产量在8880万台左右,与去年相比,下滑了近6%——今年将比去年少生产566万台汽车。

按照博世全球CEO Volkmar Denner在2019年10月的预计,车市下行态势还将至少持续5年。

毫无疑问,从2020年开始的下一个十年中,销量下滑行业态势在大部分时候,都会是一个常态。

大潮已至:车企巨头全面拥抱电动化

燃油车市场下行的同时,全球各国政府,尤其是欧洲和中国,也从政策上对燃油车狠下杀手。

中国国六标准提前在一线城市落地,欧盟要求将碳排放量降低到95克/公里——这对现有的内燃机技术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奔驰、宝马、大众等德国车企巨头在2019年仍然吃了几十亿欧元的排放罚单。

与此同时,特斯拉Model 3凭借优异的电驱动性能和智能化能力,横扫欧美市场,累计销量已经接近25万台, 还在汽车工业第一强国——德国兴建了第三个整车工厂。

▲2019年前十一个月销量前十的电动车型,图自insideevs

特斯拉用销量证明了电动汽车可以比燃油车更魅力,而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也让大型车企只能选择电动化这条路径。

大众、宝马等德国车企集团率先发力。

大众集团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要占到集团销量的20%,达到300万台。至2029年,大众打算向市场推出多达75款的纯电动车型以及约60款的混动车型,电动汽车累计产量要达到2600万台。

宝马在2019夏天将电动计划提速,到2023年要推出25款电动汽车(原计划是2025年),其中一半都是纯电车型。

在德国车企巨头的带动下,通用、福特、现代起亚、标致雪铁龙等更多跨国车企也纷纷加速了自己的电动计划。

在下一个10年里,虽然燃油车的销量会不断下滑,但我们也会看到海量混动和纯电动汽车出现。在特斯拉、比亚迪、北汽新能源、蔚来、小鹏等先锋企业的带动下,全球汽车产业的巨轮,已经转向了电动化的彼岸。

合纵连横 :全球车企抱团取暖

对于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产业来说,寒冬并不可怕——此前已经出现过太多次销量下滑的情况,都挺过来了。

但这次最不同的地方在于,汽车产业还面临着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变革挑战。

汽车公司们一面要降本增效应对持续下滑的燃油车业务,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加大对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投入——这种左右平衡的难度无异于让大象在钢丝上跳舞。

新的挑战让车企之间产生了更强的引力。

2019年,大众与福特组建了跨国汽车联盟,共享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菲亚特克莱斯勒与标致雪铁龙的合并已经通过两家董事会审核,如无大的变动,新的全球第四大车企集团即将诞生。

宝马与戴姆勒这对百年来亦敌亦友的对手,再次将双手握在了一起,自2018年合并共享出行业务后,这次又要联手研发高等级自动驾驶系统。

国内的合作势头也在加速。

一汽、东风、长安三大汽车央企的合作计划在2019年结出了第一批果实——T3出行在国内开始运营。丰田与比亚迪组建合资公司、广汽蔚来首款新车上市、上汽与广汽完成牵手…

可以预计,进入2020年后,不仅会有更多合作案例涌现,更会有大量合作成果落地。在下一个10年里,车企与车企之间的竞争,也注定会变成是车企联盟、车企与科技公司联盟之间的竞争。

蓄势待发:迎接自动驾驶新时代

在车东西看来,相较于车市寒冬成为新常态、电动浪潮来临,以及车企的抱团取暖趋势,从2020年开始的下个十年里,最具变革意义,或者说最激动人心的事情,莫过于自动驾驶将真正开始量产落地。

这里说的自动驾驶,可是指L3与L4级的高等级自动驾驶。

2019年,国内有超过40款车型搭载了L2级自动驾驶系统上市,长安、吉利、长城、上汽、广汽、蔚来、小鹏、威马等车企,正在将L2级自动驾驶的门槛推至十多万的紧凑级车型上。

与此同时,宝马、特斯拉等头部车企也在不断扩展L2级自动驾驶的边界,宝马的专业型L2级自动驾驶系统,在国内已经可以让用户在速度低于60公里/小时的堵车场景中,松开双手双脚,仅需保持视线注视路况即可。

特斯拉的Navigate on Autopilot功能能够让车辆自行驶上或驶离高速,并且还能自动超车。自动召唤功能则可在特斯拉的车型,从停车场自行开至用户身边。

以现在的技术能力来看,实现特定场景的L3级自动驾驶,几乎是指日可待。

而按照车东西的统计,2019年里至少有10家车企和10家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亮出了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时间,大部分集中在2020、2021两年,即使相对保守的博世和大陆,也给出了2022年的时间节点。

▲部分车企公布的L3级车型落地时间

未来10年,消费者买到一台具备HWP高速公路自动驾驶能力(L3)的车型——允许驾驶员在高速上适度休息或进行娱乐,则是大概率事件。

L4级自动驾驶这边同样拥有不少鼓舞人心进展。

2019年,谷歌Waymo逐步拿掉了已经投入试运营的无人出租车的安全员,真正意义上的RoboTaxi每天都行驶在亚利桑那州的街头。通过与雷诺日产的合作,Waymo的无人出租从2020年起,就要逐步驶入法国和日本境内。

在国内,百度和文远知行先后在长沙、沧州,以及广州市部署了无人出租车;滴滴与AutoX也已与上海签署协议;北京在12月底更新了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规定,允许企业在公开道路进行载人和载物测试。

2020年,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这类城市看到、坐到无人出租车,已经毫无悬念。

自动驾驶技术逐步实现后,一方面将颠覆性地改变我们购车、用车的模式,让汽车变成一个移动空间,衍生出新的商业、服务形态,并促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体系的构建。

另一方面,这一变化促使车企的角色从整车集成制造,转移到出行服务运营,对车企的核心能力、组织结构、战略方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毫无疑问,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最终将给全球汽车产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浪潮,这其中既有极大的挑战,但也会带来比汽车产业更丰厚的回报。

按照各大科技公司与车企的预计,2020-2030年这10年,将会是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与落地的10年。

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这个10年的起点,未来10年,我们不仅会看到自己的出行方式带来一次质变,同时也将看到一轮更加波澜壮阔的技术变革浪潮与产业演变进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9,车市四大关键词总结:最重要的一次出行方式变革将至

自2020年开始的下个10年,将是汽车产业更加波澜壮阔的10年。

文|车东西 晓寒

时间如白驹过隙,2019年转眼即逝。

通过车东西这一年的深入观察报道,以及与大量行业人士的交流来看,2019年既是波涛汹涌,激烈变化的一年,也是辞旧迎新,开启电动与自动驾驶新时代的一年,总结起来可用波涛汹涌、大潮已至、合纵连横、蓄势待发四大关键词予以概括。

随着中国车市增长触顶,全球车市都迎来寒冬季节,裁员关厂、兼并重组消息不断,可谓是波涛汹涌。中国国六标准与双积分政策落地,欧盟加强排放法规,大众、宝马等德国车企巨头带领全球其他车企同行全面转型新能源,电动化大潮已至。

为了应对寒冬,降低新技术研发成本,大众与福特建立德美联盟、PSA与FCA宣布深度合并、丰田与比亚迪组建合资公司、宝马与奔驰联手研发自动驾驶、广汽、上汽握手… 2019年已成汽车产业合纵连横最积极的一年。

更重要的是,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经过多年研发,已经到了量产落地前夜,蓄势待发——2019年至少有20家公司宣布自2020年起量产L3级自动驾驶 、谷歌Waymo拿掉无人出租车的安全员、百度和文远知行先后在落地长沙和广州…

未来10年,L3/L4级自动驾驶技术不仅将改变我们购车、用车的习惯,还将改变车企的角色与组织模式,并促成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体系的构建。

正是从2020年开始的未来10年,我们可能会目睹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出行方式变革。

波涛汹涌:车市寒冬成新常态

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仍在不断下滑,车市较2018年更加寒冷。商务部日前预计,2019年汽车销量或在2600万台左右,同比下滑约7%~8%。而首次负增长的2018年,下滑幅度还在2.8%的水准。

与此同时,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汽车也没能继续逆势起飞。

自2019年夏天补贴大幅退坡后,新能源车市自7月来已经连续5个月销量下滑。11月份,全国仅售出8.8万台新能源乘用车,同比下滑37%。

▲11月新能源汽车生产情况

中国西侧的邻居,同样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印度,在2019年也出现了20年来的最严重的车市衰退,彭博社报道称已有超过35万汽车产业人失业,286家经销商倒闭。

中国、印度这两个全球车市增长的主要发动机相继放慢了节奏,全球车市都陷入寒冬之中。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HS的预计,今年全球乘用车和轻型卡车的总产量在8880万台左右,与去年相比,下滑了近6%——今年将比去年少生产566万台汽车。

按照博世全球CEO Volkmar Denner在2019年10月的预计,车市下行态势还将至少持续5年。

毫无疑问,从2020年开始的下一个十年中,销量下滑行业态势在大部分时候,都会是一个常态。

大潮已至:车企巨头全面拥抱电动化

燃油车市场下行的同时,全球各国政府,尤其是欧洲和中国,也从政策上对燃油车狠下杀手。

中国国六标准提前在一线城市落地,欧盟要求将碳排放量降低到95克/公里——这对现有的内燃机技术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奔驰、宝马、大众等德国车企巨头在2019年仍然吃了几十亿欧元的排放罚单。

与此同时,特斯拉Model 3凭借优异的电驱动性能和智能化能力,横扫欧美市场,累计销量已经接近25万台, 还在汽车工业第一强国——德国兴建了第三个整车工厂。

▲2019年前十一个月销量前十的电动车型,图自insideevs

特斯拉用销量证明了电动汽车可以比燃油车更魅力,而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也让大型车企只能选择电动化这条路径。

大众、宝马等德国车企集团率先发力。

大众集团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要占到集团销量的20%,达到300万台。至2029年,大众打算向市场推出多达75款的纯电动车型以及约60款的混动车型,电动汽车累计产量要达到2600万台。

宝马在2019夏天将电动计划提速,到2023年要推出25款电动汽车(原计划是2025年),其中一半都是纯电车型。

在德国车企巨头的带动下,通用、福特、现代起亚、标致雪铁龙等更多跨国车企也纷纷加速了自己的电动计划。

在下一个10年里,虽然燃油车的销量会不断下滑,但我们也会看到海量混动和纯电动汽车出现。在特斯拉、比亚迪、北汽新能源、蔚来、小鹏等先锋企业的带动下,全球汽车产业的巨轮,已经转向了电动化的彼岸。

合纵连横 :全球车企抱团取暖

对于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产业来说,寒冬并不可怕——此前已经出现过太多次销量下滑的情况,都挺过来了。

但这次最不同的地方在于,汽车产业还面临着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变革挑战。

汽车公司们一面要降本增效应对持续下滑的燃油车业务,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加大对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投入——这种左右平衡的难度无异于让大象在钢丝上跳舞。

新的挑战让车企之间产生了更强的引力。

2019年,大众与福特组建了跨国汽车联盟,共享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菲亚特克莱斯勒与标致雪铁龙的合并已经通过两家董事会审核,如无大的变动,新的全球第四大车企集团即将诞生。

宝马与戴姆勒这对百年来亦敌亦友的对手,再次将双手握在了一起,自2018年合并共享出行业务后,这次又要联手研发高等级自动驾驶系统。

国内的合作势头也在加速。

一汽、东风、长安三大汽车央企的合作计划在2019年结出了第一批果实——T3出行在国内开始运营。丰田与比亚迪组建合资公司、广汽蔚来首款新车上市、上汽与广汽完成牵手…

可以预计,进入2020年后,不仅会有更多合作案例涌现,更会有大量合作成果落地。在下一个10年里,车企与车企之间的竞争,也注定会变成是车企联盟、车企与科技公司联盟之间的竞争。

蓄势待发:迎接自动驾驶新时代

在车东西看来,相较于车市寒冬成为新常态、电动浪潮来临,以及车企的抱团取暖趋势,从2020年开始的下个十年里,最具变革意义,或者说最激动人心的事情,莫过于自动驾驶将真正开始量产落地。

这里说的自动驾驶,可是指L3与L4级的高等级自动驾驶。

2019年,国内有超过40款车型搭载了L2级自动驾驶系统上市,长安、吉利、长城、上汽、广汽、蔚来、小鹏、威马等车企,正在将L2级自动驾驶的门槛推至十多万的紧凑级车型上。

与此同时,宝马、特斯拉等头部车企也在不断扩展L2级自动驾驶的边界,宝马的专业型L2级自动驾驶系统,在国内已经可以让用户在速度低于60公里/小时的堵车场景中,松开双手双脚,仅需保持视线注视路况即可。

特斯拉的Navigate on Autopilot功能能够让车辆自行驶上或驶离高速,并且还能自动超车。自动召唤功能则可在特斯拉的车型,从停车场自行开至用户身边。

以现在的技术能力来看,实现特定场景的L3级自动驾驶,几乎是指日可待。

而按照车东西的统计,2019年里至少有10家车企和10家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亮出了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时间,大部分集中在2020、2021两年,即使相对保守的博世和大陆,也给出了2022年的时间节点。

▲部分车企公布的L3级车型落地时间

未来10年,消费者买到一台具备HWP高速公路自动驾驶能力(L3)的车型——允许驾驶员在高速上适度休息或进行娱乐,则是大概率事件。

L4级自动驾驶这边同样拥有不少鼓舞人心进展。

2019年,谷歌Waymo逐步拿掉了已经投入试运营的无人出租车的安全员,真正意义上的RoboTaxi每天都行驶在亚利桑那州的街头。通过与雷诺日产的合作,Waymo的无人出租从2020年起,就要逐步驶入法国和日本境内。

在国内,百度和文远知行先后在长沙、沧州,以及广州市部署了无人出租车;滴滴与AutoX也已与上海签署协议;北京在12月底更新了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规定,允许企业在公开道路进行载人和载物测试。

2020年,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这类城市看到、坐到无人出租车,已经毫无悬念。

自动驾驶技术逐步实现后,一方面将颠覆性地改变我们购车、用车的模式,让汽车变成一个移动空间,衍生出新的商业、服务形态,并促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体系的构建。

另一方面,这一变化促使车企的角色从整车集成制造,转移到出行服务运营,对车企的核心能力、组织结构、战略方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毫无疑问,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最终将给全球汽车产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浪潮,这其中既有极大的挑战,但也会带来比汽车产业更丰厚的回报。

按照各大科技公司与车企的预计,2020-2030年这10年,将会是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与落地的10年。

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这个10年的起点,未来10年,我们不仅会看到自己的出行方式带来一次质变,同时也将看到一轮更加波澜壮阔的技术变革浪潮与产业演变进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