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英菲尼迪再次按下“重启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英菲尼迪再次按下“重启键”

“英菲尼迪不会退出中国市场,但可能会退化为东风日产旗下的一个事业部。”

文|车事小说 青柠檬

4月27日,据多家媒体报道称,英菲尼迪正在对在华业务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具体来说就是裁撤四个大区事业部,以及关闭上海、成都、广州三地办公室(仅保留北京办公室)。同时,并在这个过程中对部分人员进行裁员。

此外,据《经济观察报》援引东风英菲尼迪内部人士的消息称:“英菲尼迪不会退出中国市场,但可能会退化为东风日产旗下的一个事业部。”

否认外界“三大”传闻

对此,英菲尼迪在4月28日对上述传闻回应称:“不属实”。

不过车事小说注意到,在这份以Q&A的形式的官方说明言词中也并非真正意义的对完全否认。

例如,针对“裁撤四大区事业部”,英菲尼迪回应是:四个大区事业部拆分成15个小区,由一名销售部长统一负责,减少原有制度下管理层之间沟通的复杂性。

针对“裁员”传闻,英菲尼迪回应是:属于正常人员流动和企业优化。

针对“可能退化为东风日产旗下的一个事业部”,英菲尼迪回应是:为了更好实现与东风日产协同作战,有个别部门将前往广州花都地区办公,但总部仍然在北京。目前也没有合并计划。

作为日产旗下高端品牌,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沉浮十多载,并未能同老乡雷克萨斯那样取得成功。即便比起老乡更早实现了国产化,但这一举措仍然未能扭转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中的小众边缘尴尬地位。无论是在市场端,或还是在品牌端,英菲尼迪这几年以来给外界的印象始终处在市场边缘来回徘徊着。

虽然上述传闻并不完全属实,但通过对传统四大区事业部拆分、与东风日产协调作战等举措,以及全新的管理团队来看,在进入中国市场数十年后,英菲尼迪正在针对中国市场再次按下了“重启键”。

一路波折的数十年

在北美市场的成功,加上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的崛起,让英菲尼迪这个成长在北美市场的日系品牌在2006年横渡太平洋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虽然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因logo与奇瑞logo相似,而一度被调侃为“大号奇瑞”,但并未影响这个“新人”的市场表现。并在三年后迎来了首个年销破万辆的成绩单。为此,英菲尼迪专程举办了一场“庆祝进入中国市场三周年灵感盛宴”。并邀约了一系列名人成立精英车主俱乐部——“菲凡社”。寄希望名人效应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现实并未按照剧本发展。短暂的芳华过后,销量却无法进一步得到提升。

为了打破瓶颈,2013年4月,时任英菲尼迪汽车总裁约翰 德 尼琛(Johan de Nysschen)宣布戴雷接任吕征宇成为新一任英菲尼迪中国事业总部总经理。并在第二年与东风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东风英菲尼迪,英菲尼迪实现国产。

这一组合拳的推出从效果上来看,确实给英菲尼迪带来了一定改善。

在戴雷任职期间,英菲尼迪在营销领域接连重金投入。先后赞助了《爸爸去哪儿》、《舌尖上的中国2》、《极速中国》等一系列在彼时有着非常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这一措施,不仅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了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的品牌知晓度和影响力,而且在终端销量层面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据统计显示,2013年-2015年间,英菲尼迪分别在中国市场实现销量为17108辆、30046辆、40200辆。尤其在2015年实现同比34%增长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正如进入中国市场初期一样,好景不长,随着戴雷在2016年离职创业,英菲尼迪这波上升势头也随之而止,再次回到往日的不温不火状态。时至今日,始终未能突破年销5万辆关口。

对此,业界普遍将背后原因归咎于英菲尼迪对中国市场投入的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车型更新太慢,国产车型太少。

虽然在英菲尼迪的官网中显示着在售车型多达10款,但车事小说梳理后发现,在6年时间里,英菲尼迪国产车型仅仅只有Q50L和QX50这2款车型。多数车型在售在车辆设计配置等方面与竞品相比亟待改款升级。

过慢的产品更新节奏,不仅使得英菲尼迪在终端市场销量迟迟提升不上去,而且也使得部分英菲尼迪经销商选择退网。据《网上车市》报道称,因新车空窗期太久,东风英菲尼迪经销商在2018年就曾出现过批量退网情况。据报道显示:“几乎每月都会出现经销商退网事件,尤其在浙江多个地区,众多车主因此无法享受正常保养维修服务。”

此外,相比产品推新慢,在人事变动上,英菲尼迪却保持较快速度。

据统计显示,从2012年到2020年期间,英菲尼迪累计更换了5任全球总裁。尤其是在2019年,更是连换2次。中国市场管理层同样如此,自2013年到2019年期间,英菲尼迪中国区负责人累计更换了4任。

“重启”后的路在何方?

相比竞品的风生水起,对当前的英菲尼迪来说,有变化则意味着还有希望。但前提是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前行方向。

当前,豪车市场格局大体已经落定。ABB(奥迪、奔驰、宝马)引领的第一阵容遥遥领先,且无法撼动。第二阵容中,雷克萨斯凭借近两年来的突飞猛进,已经锁定了该阵容头把交椅,凯迪拉克紧随其后。捷豹路虎也在国产后有着十足的提升。相比之下,英菲尼迪、讴歌、林肯等豪车市场边缘品牌只能位列最后。

事实上,如若细分上述第一、二阵容品牌后就不难发现,其成功的背后并非是靠偶然。而是基于精心运营的成果。这一点,在品牌属性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ABB品牌属性自然不用过多赘述,雷克萨斯近年来依托“匠心”逐渐在消费市场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属性,辅以超长售后质保。时而久之,“精致、靠谱”的品牌画像在消费群中的印记逐渐加深;凯迪拉克则通过价位差也逐渐在消费群中建立起了“性价比”的品牌属性;捷豹路虎则天生自带的“英伦风”在市场中几无同类。

反观之下,你很难用简单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术说得清楚英菲尼迪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品牌。

在去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总裁、英菲尼迪管理委员会主席慕克曾对记者表示:“英菲尼迪高度重视中国市场的发展,也十分看重这里的潜力。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推进‘中国制造,为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对此,慕克称英菲尼迪的首款电动车型将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并在中国投产。此外,还将提供纯电动、e-POWER等动力总成,以及轿车、SUV等各种车型选项。

话虽至此,但自去年上海车展至今,仍未见哪怕一款全新车型上市。时隔一年,仅仅在4月15日推出了一个改款QX50。而即便这个改款车型,也距离上次发新车过去了近700天。而如若按照英菲尼迪在2018年针对中国市场制定的“5IN5”计划战略来看,2023年之前,应在中国市场投放五款新车型。

为了营造在市场中的声量,车事小说注意到英菲尼迪最近还邀请了明星张若昀作为品牌代言人。虽然明星代言对汽车这类特殊大宗商品并无太大意义,但在信号上,可以看出,英菲尼迪仍然还没放弃。

全新的管理团队、拆分四大区事业部以及东风日产协调作战,再次按下“重启键”的英菲尼迪这次是否能走得更远些还有待观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英菲尼迪

3.4k
  • 东风汽车召回部分日产新逍客、奇骏汽车及英菲尼迪Q50L、QX50汽车,共计86566辆
  • 经销商退网、门店销售锐减,英菲尼迪或步讴歌后尘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英菲尼迪再次按下“重启键”

“英菲尼迪不会退出中国市场,但可能会退化为东风日产旗下的一个事业部。”

文|车事小说 青柠檬

4月27日,据多家媒体报道称,英菲尼迪正在对在华业务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具体来说就是裁撤四个大区事业部,以及关闭上海、成都、广州三地办公室(仅保留北京办公室)。同时,并在这个过程中对部分人员进行裁员。

此外,据《经济观察报》援引东风英菲尼迪内部人士的消息称:“英菲尼迪不会退出中国市场,但可能会退化为东风日产旗下的一个事业部。”

否认外界“三大”传闻

对此,英菲尼迪在4月28日对上述传闻回应称:“不属实”。

不过车事小说注意到,在这份以Q&A的形式的官方说明言词中也并非真正意义的对完全否认。

例如,针对“裁撤四大区事业部”,英菲尼迪回应是:四个大区事业部拆分成15个小区,由一名销售部长统一负责,减少原有制度下管理层之间沟通的复杂性。

针对“裁员”传闻,英菲尼迪回应是:属于正常人员流动和企业优化。

针对“可能退化为东风日产旗下的一个事业部”,英菲尼迪回应是:为了更好实现与东风日产协同作战,有个别部门将前往广州花都地区办公,但总部仍然在北京。目前也没有合并计划。

作为日产旗下高端品牌,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沉浮十多载,并未能同老乡雷克萨斯那样取得成功。即便比起老乡更早实现了国产化,但这一举措仍然未能扭转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中的小众边缘尴尬地位。无论是在市场端,或还是在品牌端,英菲尼迪这几年以来给外界的印象始终处在市场边缘来回徘徊着。

虽然上述传闻并不完全属实,但通过对传统四大区事业部拆分、与东风日产协调作战等举措,以及全新的管理团队来看,在进入中国市场数十年后,英菲尼迪正在针对中国市场再次按下了“重启键”。

一路波折的数十年

在北美市场的成功,加上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的崛起,让英菲尼迪这个成长在北美市场的日系品牌在2006年横渡太平洋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虽然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因logo与奇瑞logo相似,而一度被调侃为“大号奇瑞”,但并未影响这个“新人”的市场表现。并在三年后迎来了首个年销破万辆的成绩单。为此,英菲尼迪专程举办了一场“庆祝进入中国市场三周年灵感盛宴”。并邀约了一系列名人成立精英车主俱乐部——“菲凡社”。寄希望名人效应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现实并未按照剧本发展。短暂的芳华过后,销量却无法进一步得到提升。

为了打破瓶颈,2013年4月,时任英菲尼迪汽车总裁约翰 德 尼琛(Johan de Nysschen)宣布戴雷接任吕征宇成为新一任英菲尼迪中国事业总部总经理。并在第二年与东风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东风英菲尼迪,英菲尼迪实现国产。

这一组合拳的推出从效果上来看,确实给英菲尼迪带来了一定改善。

在戴雷任职期间,英菲尼迪在营销领域接连重金投入。先后赞助了《爸爸去哪儿》、《舌尖上的中国2》、《极速中国》等一系列在彼时有着非常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这一措施,不仅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了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的品牌知晓度和影响力,而且在终端销量层面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据统计显示,2013年-2015年间,英菲尼迪分别在中国市场实现销量为17108辆、30046辆、40200辆。尤其在2015年实现同比34%增长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正如进入中国市场初期一样,好景不长,随着戴雷在2016年离职创业,英菲尼迪这波上升势头也随之而止,再次回到往日的不温不火状态。时至今日,始终未能突破年销5万辆关口。

对此,业界普遍将背后原因归咎于英菲尼迪对中国市场投入的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车型更新太慢,国产车型太少。

虽然在英菲尼迪的官网中显示着在售车型多达10款,但车事小说梳理后发现,在6年时间里,英菲尼迪国产车型仅仅只有Q50L和QX50这2款车型。多数车型在售在车辆设计配置等方面与竞品相比亟待改款升级。

过慢的产品更新节奏,不仅使得英菲尼迪在终端市场销量迟迟提升不上去,而且也使得部分英菲尼迪经销商选择退网。据《网上车市》报道称,因新车空窗期太久,东风英菲尼迪经销商在2018年就曾出现过批量退网情况。据报道显示:“几乎每月都会出现经销商退网事件,尤其在浙江多个地区,众多车主因此无法享受正常保养维修服务。”

此外,相比产品推新慢,在人事变动上,英菲尼迪却保持较快速度。

据统计显示,从2012年到2020年期间,英菲尼迪累计更换了5任全球总裁。尤其是在2019年,更是连换2次。中国市场管理层同样如此,自2013年到2019年期间,英菲尼迪中国区负责人累计更换了4任。

“重启”后的路在何方?

相比竞品的风生水起,对当前的英菲尼迪来说,有变化则意味着还有希望。但前提是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前行方向。

当前,豪车市场格局大体已经落定。ABB(奥迪、奔驰、宝马)引领的第一阵容遥遥领先,且无法撼动。第二阵容中,雷克萨斯凭借近两年来的突飞猛进,已经锁定了该阵容头把交椅,凯迪拉克紧随其后。捷豹路虎也在国产后有着十足的提升。相比之下,英菲尼迪、讴歌、林肯等豪车市场边缘品牌只能位列最后。

事实上,如若细分上述第一、二阵容品牌后就不难发现,其成功的背后并非是靠偶然。而是基于精心运营的成果。这一点,在品牌属性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ABB品牌属性自然不用过多赘述,雷克萨斯近年来依托“匠心”逐渐在消费市场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属性,辅以超长售后质保。时而久之,“精致、靠谱”的品牌画像在消费群中的印记逐渐加深;凯迪拉克则通过价位差也逐渐在消费群中建立起了“性价比”的品牌属性;捷豹路虎则天生自带的“英伦风”在市场中几无同类。

反观之下,你很难用简单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术说得清楚英菲尼迪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品牌。

在去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总裁、英菲尼迪管理委员会主席慕克曾对记者表示:“英菲尼迪高度重视中国市场的发展,也十分看重这里的潜力。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推进‘中国制造,为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对此,慕克称英菲尼迪的首款电动车型将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并在中国投产。此外,还将提供纯电动、e-POWER等动力总成,以及轿车、SUV等各种车型选项。

话虽至此,但自去年上海车展至今,仍未见哪怕一款全新车型上市。时隔一年,仅仅在4月15日推出了一个改款QX50。而即便这个改款车型,也距离上次发新车过去了近700天。而如若按照英菲尼迪在2018年针对中国市场制定的“5IN5”计划战略来看,2023年之前,应在中国市场投放五款新车型。

为了营造在市场中的声量,车事小说注意到英菲尼迪最近还邀请了明星张若昀作为品牌代言人。虽然明星代言对汽车这类特殊大宗商品并无太大意义,但在信号上,可以看出,英菲尼迪仍然还没放弃。

全新的管理团队、拆分四大区事业部以及东风日产协调作战,再次按下“重启键”的英菲尼迪这次是否能走得更远些还有待观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