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电池“内战”一触即发,比亚迪宁德时代能否迎来Happy Ending?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电池“内战”一触即发,比亚迪宁德时代能否迎来Happy Ending?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互撕,有点像漫威宇宙中美队和钢铁侠的意气之争。

文|苏雨农的长镜头

前些年很多人爱看漫威,正因为漫威的电影宇宙不仅拥有科幻、酷炫的题材,同时,也侧面折射了某些社会的真实状态。

为了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好,《复仇者联盟2》中,钢铁侠不惜冒着被人工智能反噬的风险,创造了“维护和平”的机器人奥创。结果复仇者们事与愿违,奥创的出现不仅没有解决人们的需求,反而遵从大义上的安全,开始了对人类的制裁。最终导致了《美国队长3》中钢铁侠和美国队长“内战”后的分崩离析。

作为看客,有人会批判钢铁侠的“懦弱”,也有人会抱怨美队的“自我”,但总而言之,观众们的视线已经跟随着事件中的个人,变得不再关注复仇者们原本的目的——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如今,电影外的现实世界,尽管世界依旧和平,但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磕磕绊绊发展的环境下,却上演着一出与《美国队长3》如出一辙的剧情。

2017年,被誉为“硅谷钢铁侠”的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特斯拉Model 3上将三元锂电池高能量密度、适用性广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然而,随着三元锂电池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以及纯电动车销量的攀升,越来越多纯电动车自燃事件的发生,让消费者对电池安全的担忧,变成了影响购车决策时的首要因素。

面对日益高涨的安全需求,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龙头并兼具科技公司属性的比亚迪,最先从幕后走到台前。站在“民意”的角度,于3月29日发布了一款全新的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并通过一场针刺测试,公开向三元锂电池宣战。只不过比亚迪的目标,不是“钢铁侠”马斯克,而是三元锂电池国内的最大供应商——宁德时代。

按照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说法,比亚迪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中彻底抹掉,并彻底改变行业对三元电池的依赖。如此豪放的言论,比亚迪能否在未来实现我们不得而知,但面对EVTank的数据,今年1-4月国内三元锂电池的装机量已提升至72.87%,比亚迪所坚守的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则下滑至22.93%,比亚迪想要在短期内撬动三元锂电池的市场份额,难度可想而知。残酷的市场现实,逼迫比亚迪探索这条唯一的出路。

比亚迪将矛头直指三元锂电池,被触动了利益的宁德时代自然全力开启了反击,5月宁德时代的业绩说明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敏表示,“电池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暗指比亚迪的针刺实验并不能保证刀片电池的绝对安全。随后双方争执的话题,便随着针刺实验的成效究竟是否有效而展开。一方表示针刺短路才算测试成功,另一方表示针刺压根就不会短路。这种平行宇宙式的互撕,就像电影中的钢铁侠与美队,永远争不出谁对谁错。

跳出这场难有结论的纷争,我们也许能够把整个事件的起因更加清晰的梳理出来。比亚迪之所以急切的想要改变电池供应格局,一方面,是自身作为2017年前出货量最大的电池供应商,面对日渐萎缩的市场份额,想要一转颓势的迫切之心;另一方面,全新产品比亚迪汉上市在即,作为比亚迪在2020年提升形象的关键产品,强大的设计、配置等产品力,显然不能让电池问题成为其在市场中的阻碍,在合理规避三元锂电池高成本的状况下,比亚迪实装的全新刀片电池,也必须要足够的卖点。

从整个互撕事件中,比亚迪一方出阵的是销售副总李云飞,而非技术人员,便不难看出围绕刀片电池的营销,为汉铺路的作用大于对三元锂电池的贬斥。只是随着后续双方水军以及舆论的发酵,这场电池之争也愈演愈烈,朝着不可挽回的方向发展下去。更何况,比亚迪没有直接找上三元锂应用巨头特斯拉,看重的或许是宁德时代作为供应方,在公关方向上的经验不足。若是换成主机厂双方互掐,战事恐怕又要再升上一级,届时的事态,就不是比亚迪能够主导的了。

再从针刺实验本身来看,2018年工信部在GB《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的意见稿中,暂时取消了锂离子电池单体针刺实验的执行,原因是针刺实验与实际失效模式不符。这里指出的失效模式,便是电池热失控下的状态,由于不少企业已经掌握三元锂电池在针刺实验中不发生热失控的方式,所以针刺被暂时取消。但不可否认的是,三元锂电池在短路状态下的热失控至今仍难以避免,比亚迪所做的针刺实验,证明了自身刀片电池在短路下的热稳定性。这也是比亚迪在发布刀片电池后,宣称诸多品牌寻求与比亚迪刀片电池合作的自信与底气。

只是刀片电池的稳定性能否证明其在任何状况下不会自燃,还缺乏行驶大数据的验证。此时就将刀片电池定义为“完全的安全”,显然为时尚早。毕竟奥创在暴走前,也信奉着被灌输的和平理念。在技术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材质和形式本身,一直都处于不断的探索当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方向,意味着即便当下的磷酸铁锂和刀片电池并不完美,早已排在日程上的“无钴电池”以及“四元锂电池”随时有可能替代现有的电池材料成为主流,在这样的环境下,这场电池头名之争,从未来看也许会显得毫无意义。

无论如何,在众多自燃事故面前,三元锂电池的热稳定性已然饱受争议,而磷酸铁锂是否被时代淘汰,也随着互撕的升级愈发浮出水面。可以肯定的是,比亚迪在质疑宁德时代的同时,对于整个电动车行业的损失都将是巨大的。或许比亚迪没有想到,原本计划好的一场“安全维度”营销,随着宁德时代在针刺漏洞上的反咬一口,已经变成了不管用谁的电池都未必安全,电动车依旧存在着众多缺陷的尴尬局面。

把目光放回到去年,那是蔚来、特斯拉最痛苦的日子,多起自燃事故的报道,让消费者一时间对于电动车安全的担忧提到了嗓子眼儿。但2020年1月16日,特斯拉在官网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汽车安全报告显示,特斯拉汽车的安全性相较于美国公路上的其它车辆,特斯拉电动车更安全,并且事故平均里程要比其他车辆高出三、四倍。

另一组数据则更能够证明纯电动车相较燃油车在安全性上的提升。根据2018年底《证券日报》的报道,特斯拉自上市以来,共发生了近50宗燃烧或爆炸事故,起火概率大致为:1起/万辆;2018年末,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61万辆,年内发生起火事件40余起。这两个数字实际远远低于同年燃油车产品的自燃概率与数量。

只不过让消费者担忧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身处车辆动力变革时代的初期,面对新能源产品未知的恐惧。媒体对于新能源产品自燃的全方位曝光,让消费者终日充斥在对新能源产品安全性的担忧之中。至于燃油车上更多的安全隐患和事故,我们只是习以为常罢了。

当然,笔者并非表示电池安全性不需要继续提升。纯电动车的起火机率低,不意味着其致死率也更低。因为有防火墙和驾乘舱隔离,燃油车的自燃往往能给驾乘人员更多的逃生时间。而电动车一般是从底盘的电池处开始燃烧,火势向上,车内人员的逃生时间更短。所以,关于电动车以及电池官方标准的制定,依旧是十分有效且有必要的强制手段。今年5月12日,工信部颁布针对电动汽车的三道强制性国家标准中,明确要求动力电池在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即表明了国家对于纯电动车安全的高度重视。

自古以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场互撕中,比亚迪与宁德时代谁是鹬谁是蚌并不关键,重要的是两者是否为了自己的营销与私利,放弃了纯电动车发展应有的初心——替代或是弥补燃油车市场。在纯电动车整体安全大于燃油车的基础上,主流电池企业在不同的技术路线上相互促进,相互刺激,共同的去应对外部的更激烈的竞争,才是未来电池与纯电动车企业发展的主旨。毕竟在电池的安全性之外,三电技术的成熟与否、电池充电技术、电池容量损耗等问题,也都是消费者在对比纯电动车型和燃油车型时,重要的衡量因素。

总之,如果将近半个月的争论看做是一部商业电影,那么类似《美国队长3》中,美队最终打电话给钢铁侠暗示和解的Happy Ending(圆满结局),或许将会是这场互撕最好的解决办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比亚迪

6.8k
  • 获批三周年济南起步区GDP达370亿元,较2020年增长101%
  • 比亚迪已注册云辇商标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电池“内战”一触即发,比亚迪宁德时代能否迎来Happy Ending?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互撕,有点像漫威宇宙中美队和钢铁侠的意气之争。

文|苏雨农的长镜头

前些年很多人爱看漫威,正因为漫威的电影宇宙不仅拥有科幻、酷炫的题材,同时,也侧面折射了某些社会的真实状态。

为了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好,《复仇者联盟2》中,钢铁侠不惜冒着被人工智能反噬的风险,创造了“维护和平”的机器人奥创。结果复仇者们事与愿违,奥创的出现不仅没有解决人们的需求,反而遵从大义上的安全,开始了对人类的制裁。最终导致了《美国队长3》中钢铁侠和美国队长“内战”后的分崩离析。

作为看客,有人会批判钢铁侠的“懦弱”,也有人会抱怨美队的“自我”,但总而言之,观众们的视线已经跟随着事件中的个人,变得不再关注复仇者们原本的目的——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如今,电影外的现实世界,尽管世界依旧和平,但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磕磕绊绊发展的环境下,却上演着一出与《美国队长3》如出一辙的剧情。

2017年,被誉为“硅谷钢铁侠”的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特斯拉Model 3上将三元锂电池高能量密度、适用性广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然而,随着三元锂电池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以及纯电动车销量的攀升,越来越多纯电动车自燃事件的发生,让消费者对电池安全的担忧,变成了影响购车决策时的首要因素。

面对日益高涨的安全需求,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龙头并兼具科技公司属性的比亚迪,最先从幕后走到台前。站在“民意”的角度,于3月29日发布了一款全新的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并通过一场针刺测试,公开向三元锂电池宣战。只不过比亚迪的目标,不是“钢铁侠”马斯克,而是三元锂电池国内的最大供应商——宁德时代。

按照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说法,比亚迪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中彻底抹掉,并彻底改变行业对三元电池的依赖。如此豪放的言论,比亚迪能否在未来实现我们不得而知,但面对EVTank的数据,今年1-4月国内三元锂电池的装机量已提升至72.87%,比亚迪所坚守的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则下滑至22.93%,比亚迪想要在短期内撬动三元锂电池的市场份额,难度可想而知。残酷的市场现实,逼迫比亚迪探索这条唯一的出路。

比亚迪将矛头直指三元锂电池,被触动了利益的宁德时代自然全力开启了反击,5月宁德时代的业绩说明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敏表示,“电池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暗指比亚迪的针刺实验并不能保证刀片电池的绝对安全。随后双方争执的话题,便随着针刺实验的成效究竟是否有效而展开。一方表示针刺短路才算测试成功,另一方表示针刺压根就不会短路。这种平行宇宙式的互撕,就像电影中的钢铁侠与美队,永远争不出谁对谁错。

跳出这场难有结论的纷争,我们也许能够把整个事件的起因更加清晰的梳理出来。比亚迪之所以急切的想要改变电池供应格局,一方面,是自身作为2017年前出货量最大的电池供应商,面对日渐萎缩的市场份额,想要一转颓势的迫切之心;另一方面,全新产品比亚迪汉上市在即,作为比亚迪在2020年提升形象的关键产品,强大的设计、配置等产品力,显然不能让电池问题成为其在市场中的阻碍,在合理规避三元锂电池高成本的状况下,比亚迪实装的全新刀片电池,也必须要足够的卖点。

从整个互撕事件中,比亚迪一方出阵的是销售副总李云飞,而非技术人员,便不难看出围绕刀片电池的营销,为汉铺路的作用大于对三元锂电池的贬斥。只是随着后续双方水军以及舆论的发酵,这场电池之争也愈演愈烈,朝着不可挽回的方向发展下去。更何况,比亚迪没有直接找上三元锂应用巨头特斯拉,看重的或许是宁德时代作为供应方,在公关方向上的经验不足。若是换成主机厂双方互掐,战事恐怕又要再升上一级,届时的事态,就不是比亚迪能够主导的了。

再从针刺实验本身来看,2018年工信部在GB《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的意见稿中,暂时取消了锂离子电池单体针刺实验的执行,原因是针刺实验与实际失效模式不符。这里指出的失效模式,便是电池热失控下的状态,由于不少企业已经掌握三元锂电池在针刺实验中不发生热失控的方式,所以针刺被暂时取消。但不可否认的是,三元锂电池在短路状态下的热失控至今仍难以避免,比亚迪所做的针刺实验,证明了自身刀片电池在短路下的热稳定性。这也是比亚迪在发布刀片电池后,宣称诸多品牌寻求与比亚迪刀片电池合作的自信与底气。

只是刀片电池的稳定性能否证明其在任何状况下不会自燃,还缺乏行驶大数据的验证。此时就将刀片电池定义为“完全的安全”,显然为时尚早。毕竟奥创在暴走前,也信奉着被灌输的和平理念。在技术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材质和形式本身,一直都处于不断的探索当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方向,意味着即便当下的磷酸铁锂和刀片电池并不完美,早已排在日程上的“无钴电池”以及“四元锂电池”随时有可能替代现有的电池材料成为主流,在这样的环境下,这场电池头名之争,从未来看也许会显得毫无意义。

无论如何,在众多自燃事故面前,三元锂电池的热稳定性已然饱受争议,而磷酸铁锂是否被时代淘汰,也随着互撕的升级愈发浮出水面。可以肯定的是,比亚迪在质疑宁德时代的同时,对于整个电动车行业的损失都将是巨大的。或许比亚迪没有想到,原本计划好的一场“安全维度”营销,随着宁德时代在针刺漏洞上的反咬一口,已经变成了不管用谁的电池都未必安全,电动车依旧存在着众多缺陷的尴尬局面。

把目光放回到去年,那是蔚来、特斯拉最痛苦的日子,多起自燃事故的报道,让消费者一时间对于电动车安全的担忧提到了嗓子眼儿。但2020年1月16日,特斯拉在官网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汽车安全报告显示,特斯拉汽车的安全性相较于美国公路上的其它车辆,特斯拉电动车更安全,并且事故平均里程要比其他车辆高出三、四倍。

另一组数据则更能够证明纯电动车相较燃油车在安全性上的提升。根据2018年底《证券日报》的报道,特斯拉自上市以来,共发生了近50宗燃烧或爆炸事故,起火概率大致为:1起/万辆;2018年末,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61万辆,年内发生起火事件40余起。这两个数字实际远远低于同年燃油车产品的自燃概率与数量。

只不过让消费者担忧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身处车辆动力变革时代的初期,面对新能源产品未知的恐惧。媒体对于新能源产品自燃的全方位曝光,让消费者终日充斥在对新能源产品安全性的担忧之中。至于燃油车上更多的安全隐患和事故,我们只是习以为常罢了。

当然,笔者并非表示电池安全性不需要继续提升。纯电动车的起火机率低,不意味着其致死率也更低。因为有防火墙和驾乘舱隔离,燃油车的自燃往往能给驾乘人员更多的逃生时间。而电动车一般是从底盘的电池处开始燃烧,火势向上,车内人员的逃生时间更短。所以,关于电动车以及电池官方标准的制定,依旧是十分有效且有必要的强制手段。今年5月12日,工信部颁布针对电动汽车的三道强制性国家标准中,明确要求动力电池在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即表明了国家对于纯电动车安全的高度重视。

自古以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场互撕中,比亚迪与宁德时代谁是鹬谁是蚌并不关键,重要的是两者是否为了自己的营销与私利,放弃了纯电动车发展应有的初心——替代或是弥补燃油车市场。在纯电动车整体安全大于燃油车的基础上,主流电池企业在不同的技术路线上相互促进,相互刺激,共同的去应对外部的更激烈的竞争,才是未来电池与纯电动车企业发展的主旨。毕竟在电池的安全性之外,三电技术的成熟与否、电池充电技术、电池容量损耗等问题,也都是消费者在对比纯电动车型和燃油车型时,重要的衡量因素。

总之,如果将近半个月的争论看做是一部商业电影,那么类似《美国队长3》中,美队最终打电话给钢铁侠暗示和解的Happy Ending(圆满结局),或许将会是这场互撕最好的解决办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