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家中国本土自动驾驶感知技术开发公司完成C轮融资,目前没有上市计划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家中国本土自动驾驶感知技术开发公司完成C轮融资,目前没有上市计划

2018年,MINIEYE开始进军前装市场。目前其获得前装定点的主机厂包括美国通用、江铃福特、上汽、比亚迪、东风、重汽、陕汽、江淮、江铃等。

图片来源:MINIEYE

记者 | 周纯粼

视觉感知技术被认为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之一。此类技术公司眼下也备受资本看好。

10月28日,自动驾驶感知技术研发商深圳佑驾创新科技有限公司(MINIEYE)宣布完成2.7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嘉实投资、东方富海、元璟资本、华勤通讯、杉杉创投,老股东四维图新、康成亨继续增持。

据界面新闻了解,成立于2014年的MINIEYE最初面向的是后装市场产品,如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2018年,MINIEYE开始进军前装市场。目前其获得前装定点的主机厂包括美国通用、江铃福特、上汽、比亚迪、东风、重汽、陕汽、江淮、江铃等。

除此之外,还与某商用车主机厂的L3项目签约。

MINIEYE 创始人及CEO 刘国清称,C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确保为主机厂进行大规模交付。“成本控制、售后服务等,都是自动驾驶企业在量产后面临的新课题。尤其在汽车行业下行、资本市场冷却的情况下,自动驾驶企业仍然需要将生存放在第一位,降本增效,节约粮草。”他表示。

技术获得认可是MINIEYE获得新一轮融资的原因之一。

在采访中,刘国清表示,公司一直聚焦在感知技术上。

他介绍,感知里边提出全域感知的概念,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块是层外感知,对于做外部道路,周围道路感知。“在这一部分我们做的事情是怎样能够持续增强感知矩阵,我们从最早做了一个摄象头叫1V,到后面把摄象头跟雷达超声波雷达进行融合,一V一U,到L2+L3项目上我们做的7V5R,包括超声波、包括MU等多传感技术融合的一套方案。所以在这个感知的解决方案上在持续的增强。

功能角度也从最开始单独的这种前视功能到现在的面向全车360度这样一套感知系统,这是针对于座舱外部。”

针对舱内部分,从最开始单纯的驾驶舱,对驾驶员行为状态的一些监控和分析,到对于整体座舱,包括从DMS到OMS。功能上面也从最早的安全类的功能比如说防疲劳、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的识别,到现在交互类的识别。

当前,MINIEYE的量产主要针对的是卡车市场。其预计今年在卡车市场的装机量可以达到150-160万辆。

相比重卡领域内的其它自动驾驶公司,刘国清认为MINIEYE的优势有两点。

第一点是在L1、L2这块大规模的商用和装配。“其实把一些L2+的任务和功能交给我们,对于车厂来讲更容易接受的,是更有安全感的,因为汽车类的这种产品没有经过大批量的装配、大批量的使用。它的这个安全可靠性其实是很难去验证的。然后我们在L1这块有大量的使用,从车厂和可靠性这个角度来看,还是会更倾向于我们这种有过规模交付和量产经验的这种团队。”

第二点,MINIEYE采用渐进方式从L1到L2到L2+,这种方式对于这种产品的设计会更多从商用角度来去考虑。“包括你的成本,包括你安装的便利性,包括你结构上的设计,对于最后整个在流水线上总装的一些效率,其实这些东西都是一些在最后产品落地化里边非常关键的东西。”刘国清指出。

即便做到了大规模量产,这家公司目前并没有上市计划。

“我们做这个事已经做了六年多了,大家还是希望首先把这个事做好,把这个业务本身投入更多的关注度,所以至于后面包括IPO之类的事情,还是顺其自然。”刘国清透露。

为了防止急功近利导致的“动作变形”,MINIEYE决定先聚焦在业务本身。“真正能够把我们国内市场要做好,超过进口公司。整体市场份额绝大部分还是被国外玩家绑住了,虽然我们已经有很不错的进展,但是相对国外市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先把事情做好,其他的东西目前没有想太多。”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家中国本土自动驾驶感知技术开发公司完成C轮融资,目前没有上市计划

2018年,MINIEYE开始进军前装市场。目前其获得前装定点的主机厂包括美国通用、江铃福特、上汽、比亚迪、东风、重汽、陕汽、江淮、江铃等。

图片来源:MINIEYE

记者 | 周纯粼

视觉感知技术被认为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之一。此类技术公司眼下也备受资本看好。

10月28日,自动驾驶感知技术研发商深圳佑驾创新科技有限公司(MINIEYE)宣布完成2.7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嘉实投资、东方富海、元璟资本、华勤通讯、杉杉创投,老股东四维图新、康成亨继续增持。

据界面新闻了解,成立于2014年的MINIEYE最初面向的是后装市场产品,如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2018年,MINIEYE开始进军前装市场。目前其获得前装定点的主机厂包括美国通用、江铃福特、上汽、比亚迪、东风、重汽、陕汽、江淮、江铃等。

除此之外,还与某商用车主机厂的L3项目签约。

MINIEYE 创始人及CEO 刘国清称,C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确保为主机厂进行大规模交付。“成本控制、售后服务等,都是自动驾驶企业在量产后面临的新课题。尤其在汽车行业下行、资本市场冷却的情况下,自动驾驶企业仍然需要将生存放在第一位,降本增效,节约粮草。”他表示。

技术获得认可是MINIEYE获得新一轮融资的原因之一。

在采访中,刘国清表示,公司一直聚焦在感知技术上。

他介绍,感知里边提出全域感知的概念,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块是层外感知,对于做外部道路,周围道路感知。“在这一部分我们做的事情是怎样能够持续增强感知矩阵,我们从最早做了一个摄象头叫1V,到后面把摄象头跟雷达超声波雷达进行融合,一V一U,到L2+L3项目上我们做的7V5R,包括超声波、包括MU等多传感技术融合的一套方案。所以在这个感知的解决方案上在持续的增强。

功能角度也从最开始单独的这种前视功能到现在的面向全车360度这样一套感知系统,这是针对于座舱外部。”

针对舱内部分,从最开始单纯的驾驶舱,对驾驶员行为状态的一些监控和分析,到对于整体座舱,包括从DMS到OMS。功能上面也从最早的安全类的功能比如说防疲劳、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的识别,到现在交互类的识别。

当前,MINIEYE的量产主要针对的是卡车市场。其预计今年在卡车市场的装机量可以达到150-160万辆。

相比重卡领域内的其它自动驾驶公司,刘国清认为MINIEYE的优势有两点。

第一点是在L1、L2这块大规模的商用和装配。“其实把一些L2+的任务和功能交给我们,对于车厂来讲更容易接受的,是更有安全感的,因为汽车类的这种产品没有经过大批量的装配、大批量的使用。它的这个安全可靠性其实是很难去验证的。然后我们在L1这块有大量的使用,从车厂和可靠性这个角度来看,还是会更倾向于我们这种有过规模交付和量产经验的这种团队。”

第二点,MINIEYE采用渐进方式从L1到L2到L2+,这种方式对于这种产品的设计会更多从商用角度来去考虑。“包括你的成本,包括你安装的便利性,包括你结构上的设计,对于最后整个在流水线上总装的一些效率,其实这些东西都是一些在最后产品落地化里边非常关键的东西。”刘国清指出。

即便做到了大规模量产,这家公司目前并没有上市计划。

“我们做这个事已经做了六年多了,大家还是希望首先把这个事做好,把这个业务本身投入更多的关注度,所以至于后面包括IPO之类的事情,还是顺其自然。”刘国清透露。

为了防止急功近利导致的“动作变形”,MINIEYE决定先聚焦在业务本身。“真正能够把我们国内市场要做好,超过进口公司。整体市场份额绝大部分还是被国外玩家绑住了,虽然我们已经有很不错的进展,但是相对国外市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先把事情做好,其他的东西目前没有想太多。”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