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憋在家里令人灵感尽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憋在家里令人灵感尽失?

每一次社交活动就像是播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在未来能够长成一个新的想法或是灵感。而失去了这些能够激发我们好奇心的偶遇,许多大大小小的惊喜和灵感也将一并消失了。

人们在咖啡店偶遇,自由交谈,迸发出无尽的创造力。图片来源:Hulton Archive/Stringer via Getty Images

新冠疫情导致成千上万的小型企业暂时或永久性停业,而街角咖啡店的消失,对人们造成的影响则远远不止是失业这么简单,还意味着创造力的群体丧失。

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一方面可以通过锻炼、睡眠和阅读等简单的习惯来培养。另一方面,与人互动,无论是与亲密好友、泛泛之交甚至是与陌生人的互动,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催化剂。一旦街角咖啡店消失了,酒吧、图书馆、健身房和博物馆之类的场所就更不用说了。随之而来,这些与人互动的机会也就消失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邂逅都能产生绝妙的想法。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四处走动,与人相遇,每一次社交活动就会像是播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在未来能够长成一个新的想法或是灵感。而失去了这些能够激发我们好奇心的偶遇,许多大大小小的惊喜和灵感也将一并消失了。

激发创造力的不是咖啡因,而是人

人们往往认为,那些著名的艺术家、小说家和科学家的思想和作品都是他们自己一个人想出来的。事实并非如此。即便是避世隐居的诗人、数学家或是神学家,他们的思想都必然是与一个更大的群体交流的产物,亦或是对他们所处的世界的反应和回应。

正如作家史蒂文·约翰逊(Steven Johnson)在演讲《奇思妙想从何而来》(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中所提到的那样:“获得好点子的诀窍并不是把自己孤立起来,一个人坐在那里尝试着想出什么伟大的想法。”相反,史蒂文建议我们,要想出好点子就应该“出去走走,拥抱意外发现,经常去咖啡屋”,参与各种“液态网络(liquid networks)”。

就像现如今有很多自由作家可能都把咖啡馆当做第二办公室一样,18世纪英国的启蒙时代就催生于与伦敦的茶馆和咖啡馆。正如 《创造性的迷思》(The Myths of Creativity)一书的作者戴维·布尔库什(David Burkus)所说,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人们都能直观地感受到,他们“在咖啡馆处理工作时的效率更高,也更有创造力”。研究也表明,激发效率和创造力的并不是咖啡因,而是人。仅仅只是和其他那些正在工作的人待在一起,就能激发我们工作的积极性。

换句话说,社交激发创造力。

咖啡馆里拥挤,混乱,却充满了灵感。图片来源:Heritage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当然,这也与所处的情境相关。建筑环境同样发挥着隐蔽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英国的建筑研究人员就发现,教室的设计会影响学生学习的速度。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老师,教室的设计特点,比如家具和灯光等,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同样的道理,咖啡馆的设计也能够影响到人们的创造力。

为激发创造力而设计

建筑对于人体功能有着广泛的影响。比方说,温度和湿度会影响人们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日照对于生产效率、压力管理和免疫功能都有积极的影响。除此之外,暖通空调系统直接决定室内空气质量,家具和地毯等室内用品所散发的化学成分,都会影响到人的呼吸和精神健康。建筑设计甚至还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同理可得,一家精心设计的咖啡馆可以激发创造力。在这样精心设计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不经意的碰撞就可以点燃创新的火花。

例如,位于印度尼西亚的Kilogram咖啡馆和位于纽约布法罗的Buckminster猫咪咖啡馆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充分考虑到了这种互动性。这两家新开的咖啡馆都有开放的平面布局,这样的设计实际上就是提高人与人接触的几率,鼓励人们待在一处。室内轻巧的几何形状的家具可以容纳不同规模的群体,如果有朋友不期而至,也能够方便快速地调整座位。而室外的景致能够让人保持平静,更容易激发奇思妙想。两家咖啡馆对于环境噪音的控制也恰到好处,因为太高或是太低的环境噪音都会导致认知不顺畅,引人进入一种深层次的反思状态。

位于纽约布法罗的Buckminster猫咪咖啡馆。图片来源:Florian Holzherr

重建咖啡店的灵魂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咖啡店都关门了。很多商店为了保持营业都减少了室内的座位,限制顾客只能坐在室外,或者只提供外带服务。所有这些商店都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在实施保障措施的同时尽可能维持商店的氛围。类似于照明这一类既不会妨碍保持社交距离,也不影响其他的安全措施的设计元素,自然可以保留。但是一些其他的设计,例如方便人们协作交流的可移动座椅,在疫情环境下就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安全实现了。

尽管说,这些调整措施既能保证商店继续营业,也能确保顾客的安全,但是,这些措施侵蚀了人们的灵魂空间。

哲学家米歇尔·德塞都曾经说过,我们所占据的空间是一个大背景,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可能性和“即兴表演”都在这个背景中上演。当社交生活完全过渡到数字领域里时,这些可能性就会变得很有限。对话都会被预先安排,会议或者是事件前后的闲聊也将不复存在。在视频会议中,与会者要么就是对着整个房间在说话,要么就是没有对着任何一个人在讲话,一切都显得那么虚无。

对于咖啡店的老板、员工和顾客们来说,疫情能够越快结束就越好。毕竟,顾客来到咖啡店并非真的为了喝杯咖啡,真正吸引他们的,是咖啡店这个地方带给人们的精神体验和兴奋。

(翻译:刘桑)

来源:The Conversation

原标题:Why being stuck at home – and unable to hang out in cafes and bars – drains our creativity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憋在家里令人灵感尽失?

每一次社交活动就像是播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在未来能够长成一个新的想法或是灵感。而失去了这些能够激发我们好奇心的偶遇,许多大大小小的惊喜和灵感也将一并消失了。

人们在咖啡店偶遇,自由交谈,迸发出无尽的创造力。图片来源:Hulton Archive/Stringer via Getty Images

新冠疫情导致成千上万的小型企业暂时或永久性停业,而街角咖啡店的消失,对人们造成的影响则远远不止是失业这么简单,还意味着创造力的群体丧失。

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一方面可以通过锻炼、睡眠和阅读等简单的习惯来培养。另一方面,与人互动,无论是与亲密好友、泛泛之交甚至是与陌生人的互动,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催化剂。一旦街角咖啡店消失了,酒吧、图书馆、健身房和博物馆之类的场所就更不用说了。随之而来,这些与人互动的机会也就消失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邂逅都能产生绝妙的想法。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四处走动,与人相遇,每一次社交活动就会像是播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在未来能够长成一个新的想法或是灵感。而失去了这些能够激发我们好奇心的偶遇,许多大大小小的惊喜和灵感也将一并消失了。

激发创造力的不是咖啡因,而是人

人们往往认为,那些著名的艺术家、小说家和科学家的思想和作品都是他们自己一个人想出来的。事实并非如此。即便是避世隐居的诗人、数学家或是神学家,他们的思想都必然是与一个更大的群体交流的产物,亦或是对他们所处的世界的反应和回应。

正如作家史蒂文·约翰逊(Steven Johnson)在演讲《奇思妙想从何而来》(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中所提到的那样:“获得好点子的诀窍并不是把自己孤立起来,一个人坐在那里尝试着想出什么伟大的想法。”相反,史蒂文建议我们,要想出好点子就应该“出去走走,拥抱意外发现,经常去咖啡屋”,参与各种“液态网络(liquid networks)”。

就像现如今有很多自由作家可能都把咖啡馆当做第二办公室一样,18世纪英国的启蒙时代就催生于与伦敦的茶馆和咖啡馆。正如 《创造性的迷思》(The Myths of Creativity)一书的作者戴维·布尔库什(David Burkus)所说,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人们都能直观地感受到,他们“在咖啡馆处理工作时的效率更高,也更有创造力”。研究也表明,激发效率和创造力的并不是咖啡因,而是人。仅仅只是和其他那些正在工作的人待在一起,就能激发我们工作的积极性。

换句话说,社交激发创造力。

咖啡馆里拥挤,混乱,却充满了灵感。图片来源:Heritage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当然,这也与所处的情境相关。建筑环境同样发挥着隐蔽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英国的建筑研究人员就发现,教室的设计会影响学生学习的速度。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老师,教室的设计特点,比如家具和灯光等,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同样的道理,咖啡馆的设计也能够影响到人们的创造力。

为激发创造力而设计

建筑对于人体功能有着广泛的影响。比方说,温度和湿度会影响人们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日照对于生产效率、压力管理和免疫功能都有积极的影响。除此之外,暖通空调系统直接决定室内空气质量,家具和地毯等室内用品所散发的化学成分,都会影响到人的呼吸和精神健康。建筑设计甚至还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同理可得,一家精心设计的咖啡馆可以激发创造力。在这样精心设计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不经意的碰撞就可以点燃创新的火花。

例如,位于印度尼西亚的Kilogram咖啡馆和位于纽约布法罗的Buckminster猫咪咖啡馆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充分考虑到了这种互动性。这两家新开的咖啡馆都有开放的平面布局,这样的设计实际上就是提高人与人接触的几率,鼓励人们待在一处。室内轻巧的几何形状的家具可以容纳不同规模的群体,如果有朋友不期而至,也能够方便快速地调整座位。而室外的景致能够让人保持平静,更容易激发奇思妙想。两家咖啡馆对于环境噪音的控制也恰到好处,因为太高或是太低的环境噪音都会导致认知不顺畅,引人进入一种深层次的反思状态。

位于纽约布法罗的Buckminster猫咪咖啡馆。图片来源:Florian Holzherr

重建咖啡店的灵魂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咖啡店都关门了。很多商店为了保持营业都减少了室内的座位,限制顾客只能坐在室外,或者只提供外带服务。所有这些商店都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在实施保障措施的同时尽可能维持商店的氛围。类似于照明这一类既不会妨碍保持社交距离,也不影响其他的安全措施的设计元素,自然可以保留。但是一些其他的设计,例如方便人们协作交流的可移动座椅,在疫情环境下就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安全实现了。

尽管说,这些调整措施既能保证商店继续营业,也能确保顾客的安全,但是,这些措施侵蚀了人们的灵魂空间。

哲学家米歇尔·德塞都曾经说过,我们所占据的空间是一个大背景,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可能性和“即兴表演”都在这个背景中上演。当社交生活完全过渡到数字领域里时,这些可能性就会变得很有限。对话都会被预先安排,会议或者是事件前后的闲聊也将不复存在。在视频会议中,与会者要么就是对着整个房间在说话,要么就是没有对着任何一个人在讲话,一切都显得那么虚无。

对于咖啡店的老板、员工和顾客们来说,疫情能够越快结束就越好。毕竟,顾客来到咖啡店并非真的为了喝杯咖啡,真正吸引他们的,是咖啡店这个地方带给人们的精神体验和兴奋。

(翻译:刘桑)

来源:The Conversation

原标题:Why being stuck at home – and unable to hang out in cafes and bars – drains our creativity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