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瑞银发布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展望,今年第一季度或实现两位数增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瑞银发布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展望,今年第一季度或实现两位数增长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全球最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程迪、周纯粼

瑞银发布一年一度的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展望,非常看好中国汽车行业。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分析师巩旻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虽然去年全球汽车销量是8千万台,中国只占了12%左右的份额,但中国的电动车销量全球领先,弯道超车明显成功。

他认为2020年的颓势会基本消除,且会有一个明显的上扬。尤其是第一季度,或将有两位数的增长,甚至超过2019年的同期水平。这是今年欧洲和北美无法达到的。

国产特斯拉将是今年中国电动车市的爆增点。不少合资车企如果能在今年推出第二代纯电产品,也将收获不错的成绩——这得益于中国消费者多年来对汽车消费的惯性思维。

同时,越来越多的小车厂可能会放弃自己的产品,彻底成为造车新势力和互联网大厂造车的代工厂。

做了8年汽车分析的巩旻表示,自己见证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巨大变革。

2013年到2015年间,他主要研究的是德系美系和日系燃油车如何一步步抓住中国市场份额的。三四年前的主题,则是德系车和美系车是如何丢失中国市场份额的。

如今,由于无人驾驶和电动汽车的异军突起,中国汽车品牌成了近两年全球汽车行业分析师们无法绕开的话题。

尤其是造车新势力和相关上下游产业链的迅猛发展,使中国汽车制造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地位攀升速度更是百年来前所未有的。

巩旻认为,现在完全可以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成四大区域:中国、美国、欧洲与日韩。

欧洲政策最激进,有不少零部件有些优势,但电池研发和自动驾驶板块发展最差。

日韩拥有非常优秀的电池研发技术。

美国的新能源产业是四大区域中利润额度最高的,并拥有不少先进的自动驾驶研发团队。

中国不仅拥有非常优秀的电池研发技术和自动驾驶研发,更拥有着最完整的产业链。速度不仅是全球最快,性价比也是全球最高的——去年,瑞银比较了中国和欧洲市场的几款热销新能源车。发现前者在不包含补贴前已经比后者便宜了起码20%。这也是为何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后成本下降了30%,利润率更高。

瑞银综合得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近两年前景全球最佳。

巩旻认为,中国新能源产业会成功的另一关键,是政府对于新能源车的优惠政策,制定得越来越合理与人性化了。

的确,在优惠力度上中国与欧洲不能比。但他发现,国内的相关政策是工程师或专家制定的,而不是政府人员,因此对行业的整体发展很有利。

在巩旻看来,分阶段的、可量化的指标和双积分政策都展现了我国希望推动行业有序良性发展的初衷。

“往电动车转型的时候是中国品牌进行高端化尝试的历史契机。” 巩旻表示:“因为以前受制于燃油车上面整体综合技术或者竞争力的劣势,造成品牌的溢价不足,哪怕产品做好了,相对于外资的品牌,也只能卖出折让。现在到电动车时代,以一个‘快打慢’或者更快的采用更新的技术,这边本身提供了一些阶段性的机遇能够缩窄品牌溢价方面的劣势。”

他认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娱乐系统、地图领域的各种科技公司都可能通过车载系统来切入这个领域,未来有很多可以探索的领域。

“此外有一些科技巨头,本身就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如英伟达这类),这也都是有助于车本身能够更受消费者追捧”巩旻表示。

对于今年的新能源车市场情况,巩旻预测,会从眼下的两极分化(高端和低端车型)逐渐向正常分布靠拢。例如“当前用户购买燃油车大部分都是紧凑型和中型车,此后电动车也会往这个方向靠拢。”

依照惯例,2020年瑞银又拆解了不少电动车的电池包,包括年底在欧洲大热的大众id.3。他们对比了电耗效率,电池包密度等指标,发现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产品都领先,但国内前几位已经属于全球领先水平。

而且,不仅仅是单块成品电池那么简单。

瑞银发现,中国头部企业对于电池研发,从技术迭代到规模产能,乃至津贴投入,都比日韩企业更快更大,而且产品的性价比更高。

尤其是那些拥有最优秀电池技术的头部车企,开始将整车制造与电池制造分成独立的两块。

譬如蔚来,明确将电池迭代和产品迭代分两步走,将车与电池解绑,后者不再是电动车的关键,这个观念和大部分传统汽车品牌很不同。

不过巩旻表示,国内新能源造车产业链的欣欣向荣,并不代表所有相关产业或产品他都看好,比如无线充电技术。

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无线充电不是什么新技术,实际的充电效率也不高。

他以2018年上汽推出的Mavel X为例——当时这款车还是概念车时,曾推出过相关的理念。但正式上市时,无线充电最终被放弃了。

他认为上汽这一举动非常明智,因为无线充电与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密不可分,不同于充电桩“一个桩百家用”的包容性,无线充电目前只能适配自己品牌的特定车型,包容度极差,由此再打造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是非常不划算的。

瑞银还大胆预测了10年后全球电动竞争局势,认为有四种可能:

一、中国品牌大获全胜。或将占有全球40-50%的市场份额。

二、中国将遭遇西方贸易障碍或关税壁垒。原因大概率出于数据安全的考量,西方国家不愿意让自己的国民,拥有一辆拥有自动驾驶、远程遥控等智能设备的中国品牌车。

三、东西方合作。类似于如今的手机制造业,西方看中中国产业链的完善与韧性,中国看中欧美的优秀设计,中国将成为新能源车产业的代工大国。

四、落后。和之前燃油车格局相同。

巩旻表示,未来几年中国在整车制造上或将遭到一些阻碍,但由于电池技术和无人驾驶等方面有重要优势,中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会在中游某个位置,乐观点看会更往上。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瑞银集团

1.6k
  • 界面早报 | 上期所:调整黄金期货等品种相关合约交易手续费;巴勒斯坦“入联”决议草案在安理会遭美国一票否决
  • 瑞银将“关闭部分在华基金并裁员”?回应:中国仍是关键市场,会继续投资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瑞银发布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展望,今年第一季度或实现两位数增长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全球最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程迪、周纯粼

瑞银发布一年一度的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展望,非常看好中国汽车行业。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分析师巩旻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虽然去年全球汽车销量是8千万台,中国只占了12%左右的份额,但中国的电动车销量全球领先,弯道超车明显成功。

他认为2020年的颓势会基本消除,且会有一个明显的上扬。尤其是第一季度,或将有两位数的增长,甚至超过2019年的同期水平。这是今年欧洲和北美无法达到的。

国产特斯拉将是今年中国电动车市的爆增点。不少合资车企如果能在今年推出第二代纯电产品,也将收获不错的成绩——这得益于中国消费者多年来对汽车消费的惯性思维。

同时,越来越多的小车厂可能会放弃自己的产品,彻底成为造车新势力和互联网大厂造车的代工厂。

做了8年汽车分析的巩旻表示,自己见证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巨大变革。

2013年到2015年间,他主要研究的是德系美系和日系燃油车如何一步步抓住中国市场份额的。三四年前的主题,则是德系车和美系车是如何丢失中国市场份额的。

如今,由于无人驾驶和电动汽车的异军突起,中国汽车品牌成了近两年全球汽车行业分析师们无法绕开的话题。

尤其是造车新势力和相关上下游产业链的迅猛发展,使中国汽车制造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地位攀升速度更是百年来前所未有的。

巩旻认为,现在完全可以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成四大区域:中国、美国、欧洲与日韩。

欧洲政策最激进,有不少零部件有些优势,但电池研发和自动驾驶板块发展最差。

日韩拥有非常优秀的电池研发技术。

美国的新能源产业是四大区域中利润额度最高的,并拥有不少先进的自动驾驶研发团队。

中国不仅拥有非常优秀的电池研发技术和自动驾驶研发,更拥有着最完整的产业链。速度不仅是全球最快,性价比也是全球最高的——去年,瑞银比较了中国和欧洲市场的几款热销新能源车。发现前者在不包含补贴前已经比后者便宜了起码20%。这也是为何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后成本下降了30%,利润率更高。

瑞银综合得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近两年前景全球最佳。

巩旻认为,中国新能源产业会成功的另一关键,是政府对于新能源车的优惠政策,制定得越来越合理与人性化了。

的确,在优惠力度上中国与欧洲不能比。但他发现,国内的相关政策是工程师或专家制定的,而不是政府人员,因此对行业的整体发展很有利。

在巩旻看来,分阶段的、可量化的指标和双积分政策都展现了我国希望推动行业有序良性发展的初衷。

“往电动车转型的时候是中国品牌进行高端化尝试的历史契机。” 巩旻表示:“因为以前受制于燃油车上面整体综合技术或者竞争力的劣势,造成品牌的溢价不足,哪怕产品做好了,相对于外资的品牌,也只能卖出折让。现在到电动车时代,以一个‘快打慢’或者更快的采用更新的技术,这边本身提供了一些阶段性的机遇能够缩窄品牌溢价方面的劣势。”

他认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娱乐系统、地图领域的各种科技公司都可能通过车载系统来切入这个领域,未来有很多可以探索的领域。

“此外有一些科技巨头,本身就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如英伟达这类),这也都是有助于车本身能够更受消费者追捧”巩旻表示。

对于今年的新能源车市场情况,巩旻预测,会从眼下的两极分化(高端和低端车型)逐渐向正常分布靠拢。例如“当前用户购买燃油车大部分都是紧凑型和中型车,此后电动车也会往这个方向靠拢。”

依照惯例,2020年瑞银又拆解了不少电动车的电池包,包括年底在欧洲大热的大众id.3。他们对比了电耗效率,电池包密度等指标,发现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产品都领先,但国内前几位已经属于全球领先水平。

而且,不仅仅是单块成品电池那么简单。

瑞银发现,中国头部企业对于电池研发,从技术迭代到规模产能,乃至津贴投入,都比日韩企业更快更大,而且产品的性价比更高。

尤其是那些拥有最优秀电池技术的头部车企,开始将整车制造与电池制造分成独立的两块。

譬如蔚来,明确将电池迭代和产品迭代分两步走,将车与电池解绑,后者不再是电动车的关键,这个观念和大部分传统汽车品牌很不同。

不过巩旻表示,国内新能源造车产业链的欣欣向荣,并不代表所有相关产业或产品他都看好,比如无线充电技术。

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无线充电不是什么新技术,实际的充电效率也不高。

他以2018年上汽推出的Mavel X为例——当时这款车还是概念车时,曾推出过相关的理念。但正式上市时,无线充电最终被放弃了。

他认为上汽这一举动非常明智,因为无线充电与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密不可分,不同于充电桩“一个桩百家用”的包容性,无线充电目前只能适配自己品牌的特定车型,包容度极差,由此再打造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是非常不划算的。

瑞银还大胆预测了10年后全球电动竞争局势,认为有四种可能:

一、中国品牌大获全胜。或将占有全球40-50%的市场份额。

二、中国将遭遇西方贸易障碍或关税壁垒。原因大概率出于数据安全的考量,西方国家不愿意让自己的国民,拥有一辆拥有自动驾驶、远程遥控等智能设备的中国品牌车。

三、东西方合作。类似于如今的手机制造业,西方看中中国产业链的完善与韧性,中国看中欧美的优秀设计,中国将成为新能源车产业的代工大国。

四、落后。和之前燃油车格局相同。

巩旻表示,未来几年中国在整车制造上或将遭到一些阻碍,但由于电池技术和无人驾驶等方面有重要优势,中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会在中游某个位置,乐观点看会更往上。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