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 | 华茂集团总裁徐立勋:一家民营企业的社会美育梦如何打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 | 华茂集团总裁徐立勋:一家民营企业的社会美育梦如何打造

本次交流,将从社会美育的角度,探讨企业作为社会运作中重要的细胞体,如何从自身资源和业务角度出发,为社会搭建美育实践平台,同时如何做好趋势判断,把握新一轮美育改革的“黄金时期”从而赋能企业的未来发展。

2020年界面艺术频道策划的“大审美经济”栏目在年末最终和大家见面,并发表了《为何我们要重提审美经济?》一文,阐释了我们对中国当下社会大审美经济发展的最新观察和深度思考。作为国内首家关注审美经济的艺术媒体频道,专题系列文章主要从四个维度集中纪录当下正在发生的商业案例、行业发展态势以及各方专业人士的深刻洞察观点。

从横向层面,观察报道代表性行业和企业,特别是和精神消费关联的艺术文化产业领域的大审美经济发展趋势。从纵向层面,挖掘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从产品设计到营销品牌、媒体传播到运营方式,审美是如何与之发生联系并产生影响力。

从宏观角度,讨论大审美经济发展中需要的人才培养、教育方向、市场需求、产业布局、资本流向。从微观角度,分析代表性政府、企业、机构等的大审美经济实践案例成果。

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很显然,目前的中国已经快速迈进了第三个经济形态,即大审美经济时代。这是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改变,国家政策导向而引发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点。界面艺术推出的“大审美经济”栏目,愿与更多的人分享其理论和实践成果,为研究中国的大审美经济,撰写最生动的中国故事!

徐立勋,宁波市政协常委,华茂集团执行董事、总裁,东钱湖教育论坛创始人之一

本期接受专访的嘉宾是一位70后企业家,他来自浙江宁波,拥有多个社会身份。去年因与父亲联手创建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和首届东钱湖教育论坛,而被艺术教育圈迅速认识了解。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是国内首个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博物馆,矗立在宁波东钱湖畔,由葡萄牙建筑大师阿尔瓦罗·西扎设计,馆藏汇聚了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先驱作品百余件,系统梳理了百余年来中国近现代美育发展脉络,目的是为了打造开放、多元、无围墙的社会美育实践基地。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意见》这个重要文件,强调学校美育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但同时也要重视社会美育。社会美育的途径可以在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展览厅等这些机构与场所集中进行,达到开拓视野,丰富审美知识,陶冶心智,培养高雅审美趣味的目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华茂艺术教育总顾问全山石认为:“在如今的‘美育全民时代’背景下,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的开馆恰逢其时,蕴含着新的时代内涵。”

如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在物资层面,更上升到精神层面,如何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优质的美学资源,进而从学习欣赏到吸收创造,一直是华茂创办艺术教育博物馆思考的点。本次交流,将从社会美育的角度,探讨企业作为社会运作中重要的细胞体,如何从自身资源和业务角度出发,为社会搭建美育实践平台,并如何将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结合在一起。同时在大审美经济的大背景下,又是如何做好趋势判断,把握新一轮美育改革的“黄金时期”从而赋能企业的未来发展。希望本次访谈能够带给您一些思考。

 

界面艺术:企业发展会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踩准政策方向和市场需求。从数据来看,过去几年全国迎来了企业建美术馆和博物馆的高峰时期。每家的定位都不尽相同,但从社会角度来看,都带有公共教育属性。您是如何理解企业为何做这样一个本身并不造血而是需要不断被输血的非商业项目呢?

徐立勋:企业发展的本质属性是创造利润和经济增长,但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它需要考虑社会责任层面的问题,特别是回归到对人的价值关怀。华茂集团是从教育领域发展起来的一家民营企业,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也有半个世纪的时间了,业务从学校、教具生产不断扩展到国际贸易、新材料等产业,但从华茂的产业基因中,教育一直是我们的立根之本,所以天然地就带有“公共事业属性”,而我们也是以“企业事业化”的情怀在做一些公共性的事情,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回到博物馆的话题,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在设计之初,其定位是国内首个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博物馆,之所以选定这个主题,也正是出于华茂的教育初心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判断考虑。这个话题可以后面展开来谈。

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理想,华茂可以说是“不惜血本”,不仅请来了蜚声中外的大师阿尔瓦罗·西扎,来完成建筑空间的打造,我也亲自担任博物馆的“监工”,光是地面就做了19次,五楼的屋顶做了3遍。现在,走进博物馆内,来自社会各界的观众在大师设计的空间内自由感受美、发现美。其实,华茂除了这个博物馆以外,还有一个由著名建筑师王澍设计的华茂美术馆,就建在华茂校园内,也免费对外开放。博物馆和美术馆内的所有藏品,都是由我父亲徐万茂个人收藏的。包括朱耷、郑燮、文徵明、董其昌、徐悲鸿,以及凡彼得·保罗·鲁本斯、提香·韦切利奥、菲力比诺·利皮、克劳德·莫奈等中外名家创作的三千余件作品,就是希望让参观者尤其是孩子们,能够通过作品和大师“对话”,或者是DIY雕塑、名画临摹等多种学习方式,构建起“无围墙”的社会美育大课堂。华茂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免费向社会开放的艺术教育博物馆,不仅仅只是推出一个“外在”的艺术空间,更希望博物馆能“内化”为浸润人心的“美育课堂”。

此外,打造艺术教育博物馆也是为了造福桑梓,回报和反哺养育了华茂的这片土地。很多人对宁波的第一印象便是“外贸重镇”、“港口强市”,与其他文化强市相比,宁波的艺术生态相对薄弱。所以希望通过艺术教育博物馆这一新的“文化地标”,一方面向全球展示宁波的新形象,同时也能让宁波市民与世界顶尖艺术“零距离”接触,助力城市审美和文化品位提升,未来也希冀通过各类展览活动让艺术融入宁波的“毛细血管”之中,更好地赋能城市文化发展。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矗立在宁波东钱湖畔

 

界面艺术:去年在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开幕期间,举行了东钱湖教育论坛美育圆桌会议,政府人士、高校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企业家等跨界嘉宾参与探讨了很多关于社会美育的话题。您作为企业的第二代接班人,整个博物馆项目的总统筹人,也是东钱湖教育论坛创始人之一,最看重哪些观点或者让您印象深刻的讨论点,并以此产生过哪些新的想法和灵感吗?

徐立勋:去年11月21日,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正式开馆。而在开馆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我们就恰逢其时地,聚合了各领域的美育智慧,以“以美育人,全面发展”为主题展开讨论,希望探寻“以美化人”的博物馆美育新路径,同时也为“美育培养时代新人”建言献策。

开馆仪式现场

会议是聚焦艺术教育,着力探究艺术教育的发展轨迹、现存问题,各领域专家提出了各种真知灼见,有几点让我感触良多。第一,有谈到中国现行的艺术教育,片面地强调了艺术教育经验、技法学习的价值,而忽略了艺术教育在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价值,这其实有悖于中国传统教育中艺术有塑造人格的功能设定。第二,艺术教育中,原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但事实上,在目前的艺术教育中,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艺术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第三,美的广泛性决定了美育的普遍性,美育不受时间、地点、对象、条件的局限,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加以实施,所以不要受限于课堂。第四,城乡和不同地域在艺术教育资源上差距极大,这对资源匮乏的地方是一个挑战。第五,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博机构,歌舞剧团等文艺团体;艺术家、艺术教育家、艺术教育优质师资等优秀的艺术教育实践者;大量的艺术教育机构都有着非常丰富而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但是这些机构、团体将这些资源课程化、产品化的基因与能力相对薄弱。艺术教育家的智慧和经验仍然高居“象牙之塔”,他们对民众艺术素养形成的作用远未发挥出来,也很难使中小学生受益。这些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因为缺乏复制推广能力,而无法惠及更多的学生,这其实是艺术教育资源极大的浪费。

2020首届东钱湖教育论坛

其中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东钱湖教育论坛联合主席龙永图认为,各地博物馆要积极将馆藏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根据不同年龄层制定参观路线及公教课程,同时要关注主体的全面性和均衡性,打破空间和人数局限,上好偏远地区的孩子“博物馆美育课”。还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江提到的观点是“美育不仅依靠学校教育,还要注重社会教育。学校美育教授的名家经典作品,是‘无用之大用’,最终指向心灵。而包含博物馆在内的社会美育,则让孩子在生活环境中接受教育,研究生活及其背后的‘生命之道’,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最后,邀请的嘉宾在论坛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要积极扩大美育“辐射圈”,扩容美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建立面向人人、全面渗透的“大美育观”。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开馆新闻发布会

以上这些观点,更加坚定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作为文化精品汇聚的“殿堂”,要与“课堂”紧密牵手的发展路线,通过整合优质社会资源,加强协同联动,探索线下研学和线上共享课程,从校园走向家庭、社会,希望能够带来沉浸式、实践式、惠及社会大众的美育生态,使博物馆成为全社会的“美育大课堂”。具体来讲,我们将持续建设好东钱湖教育研究院,它除了举办好每年一届的东钱湖教育论坛,还会依托国内外相关教研机构、专业智库以及国际组织等专业资源,致力于对国内外先进艺术教育理论、史论和实践成果进行研究,努力构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艺术教育专业服务体系,把自身打造成为国内专业水平领先、专业资源丰富、服务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教育服务高地。

接着之前我所说的建立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也是出于对社会发展判断的考虑。因为美育绝不是一种技能教育,美育是通过培养人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对美的欣赏意识、提高人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操和审美气质的教育。美对人的全部精神生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美育必须要面向未来,深入研究未来社会对个人素质、个人能力的需求,并基于此在当下就通过美育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但美育需要以轻松自由的方式进行,使受教育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美育对受教育者无需做理论性的说服动员,更不用强迫命令,而是靠美本身的魅力吸引人。因此,必须在美育资源的质量上有足够高的要求,只有高品质的美育,才能吸引人、影响人、成就人。所以打造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这样一个高起点的艺术空间,也是为了服务整个东钱湖教育论坛中设定的大美育目标。

 

界面艺术:作为企业家二代,当下所面临的时代环境和企业未来发展之路都会带来全新的挑战。华茂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发展例子,从最早做文教用具到后来兴办学校再到涉足多项领域成为综合性集团企业。您是否可以分享一下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在整个企业发展规划中的扮演何种角色呢?以及是如何理解国家出台的加强美育政策和建设美好生活的大目标对企业自身发展起到的方向引导作用?

徐立勋:多年以前,华茂集团的发展就规划了“三三一战略”,该战略包含“三个园”工程,即打造以教育装备为主线的教育产业园,以华茂学校为核心的教育博览园,以东钱湖教育论坛为主题的教育研究园,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正是东钱湖教育论坛的核心建筑之一,可以说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东钱湖教育论坛区块图

这里我先简单介绍下东钱湖教育论坛,2002年,华茂集团正式拉开论坛项目建设序幕,该论坛由我父亲和我共同发起,邀请了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博鳌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共同担任论坛主席,计划是每年举办一届。去年10月举行的首届论坛,主题是“面向未来——疫情中的教育思考”,我们有幸邀请了迈克尔·莱维特、凯文·凯利、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姚明、张文宏等不同领域的大咖跨界谈教育。今年的论坛我们目前正在有序筹备中,计划于今年下半年举行。

东钱湖教育论坛项目,从建筑角度来看,是以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为“圆心”,以22幢大师创作室为辐射半径,凝聚起三位普利兹克奖得主阿尔瓦罗·西扎、伊东丰雄、王澍,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原建筑系主任、普利兹克奖评委张永和,日本东工大学派代表人物坂本一成等多位全球顶级建筑大师“朋友圈”,用建筑语言与世界美育“互动对话”,以“国际范”打造文化交流的“世界窗口”。再加上,收藏为了教育,建馆旨在育人,华茂于2008年打造了华茂美术馆,并免费向公众开放,使艺术精品为社会所共享。我们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传承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宁波“天一阁”的文化精神,使之成为宁波人浸润心灵、陶冶情操的“审美栖息地”。所以总的来说,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是东钱湖教育论坛的重要核心载体,是论坛各项目“串珠成链”的关键。而从“形而上”的角度来说,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是华茂数十年来教育理想的“外化”产物,是华茂艺术教育产业链的重要承载点。

华茂发展至今已有五十年,是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亲历者、探索者、受益者。如今中国已经进入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新历史阶段,美育也被写进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里,从更高站位出发,对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了指导,同时也指出全社会共同营造促进学校美育发展的良好氛围。社会美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华茂做东钱湖教育论坛项目,也是为了围绕美育主张,希望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互动模式,同时对艺术教育理论、艺术教育史论、艺术教育实践、艺术教育成果四个维度搭建立体、完整的内容体系,探索出一条社会美育的新路子。

举例来说,目前我们正在建设22幢大师创作室,同时也在东钱湖教育论坛项目基础上,进行美育研学基地的创建工作,未来希望能够吸引国内外艺术教育大师与研究院合作,开展内容开发、学术推广活动开发具有鲜明特色、别具一格、面向青少年的艺术教育课程,比如包括但不限于艺术教育博物馆课程、研学实践课程、面向艺术教育师资和社会大众的培训课程等,同时充分挖掘华茂集团在教具开发领域的力量,对优质艺术教育资源进行持续性开发。

 

界面艺术:博物馆作为社会美育的重要培养基地,对学校美育和家庭美育都是非常重要的补充。在谈到审美标准的选择上,有学者提出要有自身的判断标准。那么对于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是否可以分享下您对这个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呢?另外,也有学者提出,美育不同于艺术技能教育,是一种素养教育和创新教育,可否想过对企业自身先做社会美育实践呢?

徐立勋: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是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博物馆,汇聚了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先驱作品百余件,系统梳理了百余年来中国近现代美育发展脉络,馆藏包含提香·韦切利奥的《马尔卡托尼奥·莫罗西尼肖像》、菲力比诺·利皮的《圣母与施洗者圣约翰在乔凡尼诺·勃基斯特背景前》、王时敏的《山水扇镜片》、虚谷《四条屏》、黄宾虹《桃花涧图轴》、徐悲鸿的《孔庙》、刘海粟的《黄山云海图轴》、潘天寿的《朝日艳芙蕖图》、林风眠的《少女》、沙孟海楷书《祝寿文十条屏》、罗工柳生前最后一件油画作品《郁郁葱葱》、刘开渠《母与子》等近200件作品。可以说,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的藏品还是比较丰富的,我们希望通过对东西方美术史的梳理与展示,能够展现古今贯通、中西交融、内外共生的艺术教育风采。

当然,在馆藏设计上,我们也特别重视本民族的审美文化特质,注重中国艺术经典的教育传承。因此,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还以刘开渠、贺绿汀、罗工柳为艺术教育的个案研究,不仅陈列其艺术作品,还展出了大师手稿、照片、钢琴等实物以及生前影像资料等。如刘开渠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胜利渡江》原稿、贺绿汀生前使用过的斯特劳斯钢琴、罗工柳为《地道战》创作的小稿速写等,希望引领观众追溯雕塑巨匠、音乐大师、画坛泰斗的奋斗足迹,借以回望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美育史缩影。

贺绿汀生前使用过的斯特劳斯钢琴 

蔡元培坐像  刘开渠(1903-1933)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启示厅展出

自去年11月开馆后,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就以时尚当代、国际化的外观“颜值”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并且与馆内展出的数百幅艺术精品一起,成为宁波极具吸引力的“城市新名片”。从预约的数据来看,博物馆周末参观几乎“场场爆满”,在颜值“圈粉”的同时,博物馆运营也将从内容策划、美育课程的研发推广、藏品的活化与个案研究、品牌的跨界合作等方面出发,不断强化博物馆IP。

如果从更大的东钱湖教育论坛项目来展望,我们将借助全球智库、大师级建筑、丰富的展览与藏品优势,把项目片区打造成为集学习培训、项目孵化、国际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艺术空间,同时借助国际顶尖的艺术展览、会议论坛、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品牌效应,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馆内场景

提到社会美育实践,刚才我已经小小“剧透”了一部分,目前我们正在东钱湖畔启动打造一个美育研学基地,会将上述资源“串珠成链”,打造世界级艺术家和非遗大师的创作基地,并启动“艺术家驻留计划”,致力于中年轻艺术家的培养孵化,同时做好面向中小学群体的美育研学、游学、博物馆、美术馆课程的服务培训,使之构成金字塔状的美育空间,尽请各位期待。针对企业自身员工的社会美育计划,也都在会在已有的艺术空间和资源平台上慢慢完善。

 

界面艺术:面对企业的可持续经营,除了继承上一代资产财富之外,也会有精神和文化传承,华茂集团作为徐氏家族一手创建的企业,第三代也已经在茁壮成长中。他的大学学科选择很有代表性的政治经济学,偏爱艺术和哲学。每一代企业家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一代,在改革开放时率先下海的这一代人,其核心竞争力是勇气和胆识。第二代企业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其核心竞争力是知识理性。第三代,是具有很高艺术修养、审美品质的人,其创造和创新能力将引领了时代的发展。那么作为华茂集团的二代接班人,同时也担当着儿子和父亲的角色,您能分享下徐氏家族是如何承上启下做好这份传承的吗?

徐立勋:华茂是一家“家族企业”,发展50年来,从早前的教育学具研发生产,到创办学校多元化发展、再到打造东钱湖教育论坛,兴建美术馆、博物馆、大师创作室等,实现了从单一教育产业到教育生态链的“升级”,也始终在思索并践行如何讲述中国教育故事。

我父亲徐万茂作为集团创始人,凭借老一辈顽强拼搏的坚韧与开拓创新的精神,勤勉务实累积起华茂的厚实基础,也将教育情怀渗透到集团发展中。在20世纪末房地产迅猛发展的红利时期,他曾力排众议,拿出5亿元在鄞州城区500亩土地上创办了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他总是说:“赚来的钱要取之于教育,用之于教育。”这种精神,也潜移默化地润化为“徐氏家风”,成为家族传承的宝贵财富。

徐万茂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学具模型

自我接班以后,虽然在金融投资领域积极布局,但受父亲影响,我也坚持在教育领域深耕细作,对我来说,“教育”二字也是深植于心的DNA。2014年,我提出在集团内打造长线、中线、短线三种产业链,其中长线就锁定在华茂四所学校,因为学校教育作为社会公共事业,要持之以恒的尊重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和毅力,要长期耕耘下去。

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华茂国际学校

说到“第三代”,去年我儿子徐钰程在宁波华茂国际学校毕业后,成为了纽约大学的新生。小时候,徐钰程就对艺术感兴趣,曾带着他游历欧洲,不逛“打卡景点”,只入馆看展,30天进了34个博物馆的大门。可能受到家风熏陶的影响,在大学专业选择上,他没有选择商科,而是选定了政治经济与哲学专业。用他的话来说,人文学科可以直抵本质、塑造未来,更易探究事物运行的底层逻辑。作为父亲,我全力支持他的选择。

徐家三代同堂

华茂作为家族企业,“诚信、勤俭、不贪”的“家文化”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折射,或将内化成为推动企业长久发展的一盏“心灯”。同时,我们也希望能用华茂“三代人”的故事,集中西教育之所长,讲好“立中国教育之魂,合世界教育之道”的全新故事。

点击阅读往期采访内容:

第一期嘉宾采访文章:专访 |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悦笛首提“生活美学产业”新观点

第二期嘉宾采访文章:专访 |亚洲艺术金融学院院长范勇:盘活艺术资产,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第三期嘉宾采访文章:专访 | 河南修武县委书记郭鹏: 提升乡村审美,是乡村振兴的另一条路径

第四期嘉宾采访文章:专访 | 从艺术脱口秀到艺术消费,你能有多大的商业想象空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 | 华茂集团总裁徐立勋:一家民营企业的社会美育梦如何打造

本次交流,将从社会美育的角度,探讨企业作为社会运作中重要的细胞体,如何从自身资源和业务角度出发,为社会搭建美育实践平台,同时如何做好趋势判断,把握新一轮美育改革的“黄金时期”从而赋能企业的未来发展。

2020年界面艺术频道策划的“大审美经济”栏目在年末最终和大家见面,并发表了《为何我们要重提审美经济?》一文,阐释了我们对中国当下社会大审美经济发展的最新观察和深度思考。作为国内首家关注审美经济的艺术媒体频道,专题系列文章主要从四个维度集中纪录当下正在发生的商业案例、行业发展态势以及各方专业人士的深刻洞察观点。

从横向层面,观察报道代表性行业和企业,特别是和精神消费关联的艺术文化产业领域的大审美经济发展趋势。从纵向层面,挖掘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从产品设计到营销品牌、媒体传播到运营方式,审美是如何与之发生联系并产生影响力。

从宏观角度,讨论大审美经济发展中需要的人才培养、教育方向、市场需求、产业布局、资本流向。从微观角度,分析代表性政府、企业、机构等的大审美经济实践案例成果。

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很显然,目前的中国已经快速迈进了第三个经济形态,即大审美经济时代。这是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改变,国家政策导向而引发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点。界面艺术推出的“大审美经济”栏目,愿与更多的人分享其理论和实践成果,为研究中国的大审美经济,撰写最生动的中国故事!

徐立勋,宁波市政协常委,华茂集团执行董事、总裁,东钱湖教育论坛创始人之一

本期接受专访的嘉宾是一位70后企业家,他来自浙江宁波,拥有多个社会身份。去年因与父亲联手创建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和首届东钱湖教育论坛,而被艺术教育圈迅速认识了解。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是国内首个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博物馆,矗立在宁波东钱湖畔,由葡萄牙建筑大师阿尔瓦罗·西扎设计,馆藏汇聚了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先驱作品百余件,系统梳理了百余年来中国近现代美育发展脉络,目的是为了打造开放、多元、无围墙的社会美育实践基地。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意见》这个重要文件,强调学校美育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但同时也要重视社会美育。社会美育的途径可以在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展览厅等这些机构与场所集中进行,达到开拓视野,丰富审美知识,陶冶心智,培养高雅审美趣味的目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华茂艺术教育总顾问全山石认为:“在如今的‘美育全民时代’背景下,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的开馆恰逢其时,蕴含着新的时代内涵。”

如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在物资层面,更上升到精神层面,如何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优质的美学资源,进而从学习欣赏到吸收创造,一直是华茂创办艺术教育博物馆思考的点。本次交流,将从社会美育的角度,探讨企业作为社会运作中重要的细胞体,如何从自身资源和业务角度出发,为社会搭建美育实践平台,并如何将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结合在一起。同时在大审美经济的大背景下,又是如何做好趋势判断,把握新一轮美育改革的“黄金时期”从而赋能企业的未来发展。希望本次访谈能够带给您一些思考。

 

界面艺术:企业发展会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踩准政策方向和市场需求。从数据来看,过去几年全国迎来了企业建美术馆和博物馆的高峰时期。每家的定位都不尽相同,但从社会角度来看,都带有公共教育属性。您是如何理解企业为何做这样一个本身并不造血而是需要不断被输血的非商业项目呢?

徐立勋:企业发展的本质属性是创造利润和经济增长,但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它需要考虑社会责任层面的问题,特别是回归到对人的价值关怀。华茂集团是从教育领域发展起来的一家民营企业,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也有半个世纪的时间了,业务从学校、教具生产不断扩展到国际贸易、新材料等产业,但从华茂的产业基因中,教育一直是我们的立根之本,所以天然地就带有“公共事业属性”,而我们也是以“企业事业化”的情怀在做一些公共性的事情,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回到博物馆的话题,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在设计之初,其定位是国内首个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博物馆,之所以选定这个主题,也正是出于华茂的教育初心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判断考虑。这个话题可以后面展开来谈。

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理想,华茂可以说是“不惜血本”,不仅请来了蜚声中外的大师阿尔瓦罗·西扎,来完成建筑空间的打造,我也亲自担任博物馆的“监工”,光是地面就做了19次,五楼的屋顶做了3遍。现在,走进博物馆内,来自社会各界的观众在大师设计的空间内自由感受美、发现美。其实,华茂除了这个博物馆以外,还有一个由著名建筑师王澍设计的华茂美术馆,就建在华茂校园内,也免费对外开放。博物馆和美术馆内的所有藏品,都是由我父亲徐万茂个人收藏的。包括朱耷、郑燮、文徵明、董其昌、徐悲鸿,以及凡彼得·保罗·鲁本斯、提香·韦切利奥、菲力比诺·利皮、克劳德·莫奈等中外名家创作的三千余件作品,就是希望让参观者尤其是孩子们,能够通过作品和大师“对话”,或者是DIY雕塑、名画临摹等多种学习方式,构建起“无围墙”的社会美育大课堂。华茂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免费向社会开放的艺术教育博物馆,不仅仅只是推出一个“外在”的艺术空间,更希望博物馆能“内化”为浸润人心的“美育课堂”。

此外,打造艺术教育博物馆也是为了造福桑梓,回报和反哺养育了华茂的这片土地。很多人对宁波的第一印象便是“外贸重镇”、“港口强市”,与其他文化强市相比,宁波的艺术生态相对薄弱。所以希望通过艺术教育博物馆这一新的“文化地标”,一方面向全球展示宁波的新形象,同时也能让宁波市民与世界顶尖艺术“零距离”接触,助力城市审美和文化品位提升,未来也希冀通过各类展览活动让艺术融入宁波的“毛细血管”之中,更好地赋能城市文化发展。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矗立在宁波东钱湖畔

 

界面艺术:去年在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开幕期间,举行了东钱湖教育论坛美育圆桌会议,政府人士、高校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企业家等跨界嘉宾参与探讨了很多关于社会美育的话题。您作为企业的第二代接班人,整个博物馆项目的总统筹人,也是东钱湖教育论坛创始人之一,最看重哪些观点或者让您印象深刻的讨论点,并以此产生过哪些新的想法和灵感吗?

徐立勋:去年11月21日,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正式开馆。而在开馆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我们就恰逢其时地,聚合了各领域的美育智慧,以“以美育人,全面发展”为主题展开讨论,希望探寻“以美化人”的博物馆美育新路径,同时也为“美育培养时代新人”建言献策。

开馆仪式现场

会议是聚焦艺术教育,着力探究艺术教育的发展轨迹、现存问题,各领域专家提出了各种真知灼见,有几点让我感触良多。第一,有谈到中国现行的艺术教育,片面地强调了艺术教育经验、技法学习的价值,而忽略了艺术教育在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价值,这其实有悖于中国传统教育中艺术有塑造人格的功能设定。第二,艺术教育中,原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但事实上,在目前的艺术教育中,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艺术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第三,美的广泛性决定了美育的普遍性,美育不受时间、地点、对象、条件的局限,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加以实施,所以不要受限于课堂。第四,城乡和不同地域在艺术教育资源上差距极大,这对资源匮乏的地方是一个挑战。第五,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博机构,歌舞剧团等文艺团体;艺术家、艺术教育家、艺术教育优质师资等优秀的艺术教育实践者;大量的艺术教育机构都有着非常丰富而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但是这些机构、团体将这些资源课程化、产品化的基因与能力相对薄弱。艺术教育家的智慧和经验仍然高居“象牙之塔”,他们对民众艺术素养形成的作用远未发挥出来,也很难使中小学生受益。这些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因为缺乏复制推广能力,而无法惠及更多的学生,这其实是艺术教育资源极大的浪费。

2020首届东钱湖教育论坛

其中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东钱湖教育论坛联合主席龙永图认为,各地博物馆要积极将馆藏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根据不同年龄层制定参观路线及公教课程,同时要关注主体的全面性和均衡性,打破空间和人数局限,上好偏远地区的孩子“博物馆美育课”。还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江提到的观点是“美育不仅依靠学校教育,还要注重社会教育。学校美育教授的名家经典作品,是‘无用之大用’,最终指向心灵。而包含博物馆在内的社会美育,则让孩子在生活环境中接受教育,研究生活及其背后的‘生命之道’,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最后,邀请的嘉宾在论坛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要积极扩大美育“辐射圈”,扩容美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建立面向人人、全面渗透的“大美育观”。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开馆新闻发布会

以上这些观点,更加坚定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作为文化精品汇聚的“殿堂”,要与“课堂”紧密牵手的发展路线,通过整合优质社会资源,加强协同联动,探索线下研学和线上共享课程,从校园走向家庭、社会,希望能够带来沉浸式、实践式、惠及社会大众的美育生态,使博物馆成为全社会的“美育大课堂”。具体来讲,我们将持续建设好东钱湖教育研究院,它除了举办好每年一届的东钱湖教育论坛,还会依托国内外相关教研机构、专业智库以及国际组织等专业资源,致力于对国内外先进艺术教育理论、史论和实践成果进行研究,努力构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艺术教育专业服务体系,把自身打造成为国内专业水平领先、专业资源丰富、服务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教育服务高地。

接着之前我所说的建立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也是出于对社会发展判断的考虑。因为美育绝不是一种技能教育,美育是通过培养人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对美的欣赏意识、提高人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操和审美气质的教育。美对人的全部精神生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美育必须要面向未来,深入研究未来社会对个人素质、个人能力的需求,并基于此在当下就通过美育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但美育需要以轻松自由的方式进行,使受教育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美育对受教育者无需做理论性的说服动员,更不用强迫命令,而是靠美本身的魅力吸引人。因此,必须在美育资源的质量上有足够高的要求,只有高品质的美育,才能吸引人、影响人、成就人。所以打造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这样一个高起点的艺术空间,也是为了服务整个东钱湖教育论坛中设定的大美育目标。

 

界面艺术:作为企业家二代,当下所面临的时代环境和企业未来发展之路都会带来全新的挑战。华茂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发展例子,从最早做文教用具到后来兴办学校再到涉足多项领域成为综合性集团企业。您是否可以分享一下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在整个企业发展规划中的扮演何种角色呢?以及是如何理解国家出台的加强美育政策和建设美好生活的大目标对企业自身发展起到的方向引导作用?

徐立勋:多年以前,华茂集团的发展就规划了“三三一战略”,该战略包含“三个园”工程,即打造以教育装备为主线的教育产业园,以华茂学校为核心的教育博览园,以东钱湖教育论坛为主题的教育研究园,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正是东钱湖教育论坛的核心建筑之一,可以说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东钱湖教育论坛区块图

这里我先简单介绍下东钱湖教育论坛,2002年,华茂集团正式拉开论坛项目建设序幕,该论坛由我父亲和我共同发起,邀请了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博鳌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共同担任论坛主席,计划是每年举办一届。去年10月举行的首届论坛,主题是“面向未来——疫情中的教育思考”,我们有幸邀请了迈克尔·莱维特、凯文·凯利、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姚明、张文宏等不同领域的大咖跨界谈教育。今年的论坛我们目前正在有序筹备中,计划于今年下半年举行。

东钱湖教育论坛项目,从建筑角度来看,是以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为“圆心”,以22幢大师创作室为辐射半径,凝聚起三位普利兹克奖得主阿尔瓦罗·西扎、伊东丰雄、王澍,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原建筑系主任、普利兹克奖评委张永和,日本东工大学派代表人物坂本一成等多位全球顶级建筑大师“朋友圈”,用建筑语言与世界美育“互动对话”,以“国际范”打造文化交流的“世界窗口”。再加上,收藏为了教育,建馆旨在育人,华茂于2008年打造了华茂美术馆,并免费向公众开放,使艺术精品为社会所共享。我们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传承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宁波“天一阁”的文化精神,使之成为宁波人浸润心灵、陶冶情操的“审美栖息地”。所以总的来说,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是东钱湖教育论坛的重要核心载体,是论坛各项目“串珠成链”的关键。而从“形而上”的角度来说,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是华茂数十年来教育理想的“外化”产物,是华茂艺术教育产业链的重要承载点。

华茂发展至今已有五十年,是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亲历者、探索者、受益者。如今中国已经进入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新历史阶段,美育也被写进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里,从更高站位出发,对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了指导,同时也指出全社会共同营造促进学校美育发展的良好氛围。社会美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华茂做东钱湖教育论坛项目,也是为了围绕美育主张,希望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互动模式,同时对艺术教育理论、艺术教育史论、艺术教育实践、艺术教育成果四个维度搭建立体、完整的内容体系,探索出一条社会美育的新路子。

举例来说,目前我们正在建设22幢大师创作室,同时也在东钱湖教育论坛项目基础上,进行美育研学基地的创建工作,未来希望能够吸引国内外艺术教育大师与研究院合作,开展内容开发、学术推广活动开发具有鲜明特色、别具一格、面向青少年的艺术教育课程,比如包括但不限于艺术教育博物馆课程、研学实践课程、面向艺术教育师资和社会大众的培训课程等,同时充分挖掘华茂集团在教具开发领域的力量,对优质艺术教育资源进行持续性开发。

 

界面艺术:博物馆作为社会美育的重要培养基地,对学校美育和家庭美育都是非常重要的补充。在谈到审美标准的选择上,有学者提出要有自身的判断标准。那么对于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是否可以分享下您对这个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呢?另外,也有学者提出,美育不同于艺术技能教育,是一种素养教育和创新教育,可否想过对企业自身先做社会美育实践呢?

徐立勋: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是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博物馆,汇聚了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先驱作品百余件,系统梳理了百余年来中国近现代美育发展脉络,馆藏包含提香·韦切利奥的《马尔卡托尼奥·莫罗西尼肖像》、菲力比诺·利皮的《圣母与施洗者圣约翰在乔凡尼诺·勃基斯特背景前》、王时敏的《山水扇镜片》、虚谷《四条屏》、黄宾虹《桃花涧图轴》、徐悲鸿的《孔庙》、刘海粟的《黄山云海图轴》、潘天寿的《朝日艳芙蕖图》、林风眠的《少女》、沙孟海楷书《祝寿文十条屏》、罗工柳生前最后一件油画作品《郁郁葱葱》、刘开渠《母与子》等近200件作品。可以说,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的藏品还是比较丰富的,我们希望通过对东西方美术史的梳理与展示,能够展现古今贯通、中西交融、内外共生的艺术教育风采。

当然,在馆藏设计上,我们也特别重视本民族的审美文化特质,注重中国艺术经典的教育传承。因此,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还以刘开渠、贺绿汀、罗工柳为艺术教育的个案研究,不仅陈列其艺术作品,还展出了大师手稿、照片、钢琴等实物以及生前影像资料等。如刘开渠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胜利渡江》原稿、贺绿汀生前使用过的斯特劳斯钢琴、罗工柳为《地道战》创作的小稿速写等,希望引领观众追溯雕塑巨匠、音乐大师、画坛泰斗的奋斗足迹,借以回望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美育史缩影。

贺绿汀生前使用过的斯特劳斯钢琴 

蔡元培坐像  刘开渠(1903-1933)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启示厅展出

自去年11月开馆后,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就以时尚当代、国际化的外观“颜值”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并且与馆内展出的数百幅艺术精品一起,成为宁波极具吸引力的“城市新名片”。从预约的数据来看,博物馆周末参观几乎“场场爆满”,在颜值“圈粉”的同时,博物馆运营也将从内容策划、美育课程的研发推广、藏品的活化与个案研究、品牌的跨界合作等方面出发,不断强化博物馆IP。

如果从更大的东钱湖教育论坛项目来展望,我们将借助全球智库、大师级建筑、丰富的展览与藏品优势,把项目片区打造成为集学习培训、项目孵化、国际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艺术空间,同时借助国际顶尖的艺术展览、会议论坛、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品牌效应,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馆内场景

提到社会美育实践,刚才我已经小小“剧透”了一部分,目前我们正在东钱湖畔启动打造一个美育研学基地,会将上述资源“串珠成链”,打造世界级艺术家和非遗大师的创作基地,并启动“艺术家驻留计划”,致力于中年轻艺术家的培养孵化,同时做好面向中小学群体的美育研学、游学、博物馆、美术馆课程的服务培训,使之构成金字塔状的美育空间,尽请各位期待。针对企业自身员工的社会美育计划,也都在会在已有的艺术空间和资源平台上慢慢完善。

 

界面艺术:面对企业的可持续经营,除了继承上一代资产财富之外,也会有精神和文化传承,华茂集团作为徐氏家族一手创建的企业,第三代也已经在茁壮成长中。他的大学学科选择很有代表性的政治经济学,偏爱艺术和哲学。每一代企业家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一代,在改革开放时率先下海的这一代人,其核心竞争力是勇气和胆识。第二代企业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其核心竞争力是知识理性。第三代,是具有很高艺术修养、审美品质的人,其创造和创新能力将引领了时代的发展。那么作为华茂集团的二代接班人,同时也担当着儿子和父亲的角色,您能分享下徐氏家族是如何承上启下做好这份传承的吗?

徐立勋:华茂是一家“家族企业”,发展50年来,从早前的教育学具研发生产,到创办学校多元化发展、再到打造东钱湖教育论坛,兴建美术馆、博物馆、大师创作室等,实现了从单一教育产业到教育生态链的“升级”,也始终在思索并践行如何讲述中国教育故事。

我父亲徐万茂作为集团创始人,凭借老一辈顽强拼搏的坚韧与开拓创新的精神,勤勉务实累积起华茂的厚实基础,也将教育情怀渗透到集团发展中。在20世纪末房地产迅猛发展的红利时期,他曾力排众议,拿出5亿元在鄞州城区500亩土地上创办了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他总是说:“赚来的钱要取之于教育,用之于教育。”这种精神,也潜移默化地润化为“徐氏家风”,成为家族传承的宝贵财富。

徐万茂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学具模型

自我接班以后,虽然在金融投资领域积极布局,但受父亲影响,我也坚持在教育领域深耕细作,对我来说,“教育”二字也是深植于心的DNA。2014年,我提出在集团内打造长线、中线、短线三种产业链,其中长线就锁定在华茂四所学校,因为学校教育作为社会公共事业,要持之以恒的尊重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和毅力,要长期耕耘下去。

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华茂国际学校

说到“第三代”,去年我儿子徐钰程在宁波华茂国际学校毕业后,成为了纽约大学的新生。小时候,徐钰程就对艺术感兴趣,曾带着他游历欧洲,不逛“打卡景点”,只入馆看展,30天进了34个博物馆的大门。可能受到家风熏陶的影响,在大学专业选择上,他没有选择商科,而是选定了政治经济与哲学专业。用他的话来说,人文学科可以直抵本质、塑造未来,更易探究事物运行的底层逻辑。作为父亲,我全力支持他的选择。

徐家三代同堂

华茂作为家族企业,“诚信、勤俭、不贪”的“家文化”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折射,或将内化成为推动企业长久发展的一盏“心灯”。同时,我们也希望能用华茂“三代人”的故事,集中西教育之所长,讲好“立中国教育之魂,合世界教育之道”的全新故事。

点击阅读往期采访内容:

第一期嘉宾采访文章:专访 |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悦笛首提“生活美学产业”新观点

第二期嘉宾采访文章:专访 |亚洲艺术金融学院院长范勇:盘活艺术资产,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第三期嘉宾采访文章:专访 | 河南修武县委书记郭鹏: 提升乡村审美,是乡村振兴的另一条路径

第四期嘉宾采访文章:专访 | 从艺术脱口秀到艺术消费,你能有多大的商业想象空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