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汽车出口量翻番,中国车企海外业务迎来“拐点”了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汽车出口量翻番,中国车企海外业务迎来“拐点”了吗?

供应链稳定性、新能源时代的先发优势,都让中国车企迎来了百年一遇的出海好机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周纯粼

2021年,按照中汽协数据,我国汽车出口201.5万辆,同比增长1倍,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比重为7.7%,比上年提升3.7个百分点。

超过200万辆的出口量,也预示着中国车企即将真正意义上叩开海外市场的大门,“中国车企走出去”不再是一个伪命题。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也直言:“我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200万辆,实现了多年来一直徘徊在100万辆左右的突破。”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认为,现在中国车企出口海外是个非常好的机遇。他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产业复工复产相较全球较为稳定,能够按照生产节奏造车并交付产品。

不仅如此,中国车企的车型越来越成熟,国际化的适配性也越来越高,中国产品的规模、渠道也在逐渐的完善。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同样认为,中国车企出口的“拐点”已经到来。他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除了我国汽车产量得以保障以外,中国头部企业研发力量强了,产品竞争力变强,在海外有与丰田、通用等巨头的一战之力。

中国车企逐渐打开海外局面

作为自主车企中的“老大哥”,上汽集团2021年出口量排名国内车企第一。其海外市场销售69.7万辆,同比增长78.9%MGMAXUS是构成上汽海外业务的两个主要品牌。其中,MG全球去年达到47万辆,目前业务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MAXUS品牌则覆盖了电动轻型商用车领域,海外销量达到5.2万辆。

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余德向记者介绍,当前上汽在海外已拥有六个“5万辆级”市场,分别为欧洲、澳新、美洲、中东、东盟、南亚。在欧洲,去年MGMAXUS在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等国家销量达7.3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超过4万辆)。今年,上汽海外将诞生第一个10万辆级市场——其计划在欧洲售出12万辆汽车。

长城汽车去年在海外市场同样取得不菲成绩。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长城汽车海外出口量达14.3万辆,同比增长103.7%,销售占比达11.1%。并且在去年6月投产了第二家海外工厂——泰国罗勇工厂,成为继俄罗斯图拉工厂后的长城汽车第二家海外工厂。

长城汽车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随着长城汽车第三代哈弗H6、哈弗JOLION、长城炮的全面海外上市,大幅提升了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长城旗下的魏牌则是将其市场重心放在了欧洲地区,将由旗下最新产品摩卡插电混动车型为先锋,以德国为起点,辐射全欧洲。

此外,吉利汽车在2021年累计出口量也达了11.5万辆,同比增长58%。目前,吉利在全球的业务遍布28个国家,海外销售和售后网点达到227家。

吉利集团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未来吉利品牌将重点布局东欧、中东、东南亚、非洲、南美等“一带一路”国家,进军欧洲、亚太新能源市场;领克品牌将深化“欧洲战略”和“亚太战略”,在俄罗斯、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进行布局。

东风汽车虽然去年出口并非第一,但是增速最快。其出口量为14.4万辆,增速则排名第一,为141%。东风旗下电动车品牌岚图也正在借着“东风”进军欧洲。“如果错过这个窗口期,后面再进入欧洲市场会比较难。”岚图相关人士表示。

对此,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表示,中国车企作为全球布局的重要节点的角色越来越显现。

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余德则将中国市场比作“联赛”,“这个市场竞争极其残酷,什么品牌都有,就像NBA一样高强度。不像德国、日本、韩国基本只有自己国家的品牌。因此,从这里摸爬滚打出来的企业不会惧怕任何市场”他表示。

繁荣背后,道阻且长

尽管向上翻番突破,但中国车企的海外业务仍然阻力重重。

根据上汽、长城、吉利等海外业务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芯片短缺是海外业务面临的最大阻力。东风岚图则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由于疫情,无法考察当地市场”。

此外,吉利汽车对界面新闻记者指出,缺电池、汇率风险、关税壁垒、法规壁垒、市场制裁、合规要求等,都影响着海外出口。

在应对上述挑战方面,各家自主车企也是“各显神通”。

吉利汽车相关人士表示:“前期,针对芯片问题,吉利汽车全面排查芯片供应风险,结合全年销售目标,根据风险等级向供应商锁定6-12个月的长期订单。同时,提前锁定供货,规避LEADTIME(投产准备阶段)拉长的风险”。

得益于安吉物流逐渐拓展的航线,上汽集团已经有6条专注海外业务的物流船,覆盖100多个海外城市。但即便如此,“现在还是一舱难求,不管是集装箱,还是滚装舱位。这个船票是要等的,跟飞机票一样很紧张”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余德表示。

不过,在北方工业大学汽车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看来,供应链短缺与物流问题都是暂时的。长期来看,国内车企仍需要做技术提升。他认为,向北美、欧洲等标准较高的地区出口,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召回起来将比国内召回的代价大得多。

另一方面,张翔表示,相比海外车企有“中国特供”车型,当下国内车企基本会原封不动地将产品出口至海外,并不会在海外进行本土化研发。

对此,上汽集团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张亮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今年MG品牌将在欧洲首发一款名为MG EH32的全新电动车。据其介绍,其特别之处在于采用了更严苛的欧洲标准。“比如更高强度的正面碰撞、行人保护、以及国内没有的侧面柱撞”。他表示:“这不是为了迎合标准,而是会让汽车切实变得更安全。”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这款车是今年MG面向欧洲市场的战略车型,欧洲市场销量能否突破12万辆,EH 32的表现很关键。

新能源车出口增3倍,中国车企新机会?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21年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突出,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这意味着,新能源车出口增速比已经翻番的行业平均增速还高出3倍。

主流车企制定的战略目标中,新能源车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吉利此前宣布,到2025年,吉利汽车集团新能源销量将达到90万辆,新能源车占比40%。而海外销量将达到60万辆。不过,其并没有透露海外销量中新能源车的占比规划。

上汽海外目前拥有MG ZS EVMG EHSMarvel RMG5 Electric等新能源车产品。今年还将推出上面提到的EH 32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近日发文表示,为实现减碳目标,欧洲多国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中国产品也得到了欧洲消费者的认可,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全球电动车市场快速扩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提供了机遇。

不仅传统车企借新能源风口抢占海外市场,新势力们也在趁热打铁。

211日,小鹏汽车宣布将拓展欧洲市场,在荷兰和瑞典两国建立零售渠道,品牌零售体验店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在两地正式投入运营。事实上,2021年,小鹏汽车已经在挪威市场交付了400余辆新车。

218日,极氪也宣布将在2023年将ZEEKR 001出口到欧洲。

20215月,蔚来已经宣布“挪威战略”,计划两年内在欧洲交付7000ES6ES8

今年6月,东风岚图FREE将在挪威首发,预计第四季度交付。未来将依托东风央企的资源,加快布局海外市场拓展的节奏。

虽然欧洲部分国家的“电动化率”加速飞快(比如挪威电动车市占率已经超过90%),给了新势力更多进攻机会,但张翔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传统车企在这方面仍然比新势力更有优势。

在他看来,新势力在海外市场没知名度,且受制于资金限制,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力度不会很大。相比上汽、奇瑞、长城等动辄覆盖几十国的体量,新势力的布局一般局限在北欧的几个国家。

另一方面,海外车企本身也在转型新能源,如大众ID,特斯拉等。如何让当地消费者购买中国车企的产品?对此,上汽国际欧洲公司副总经理刘新宇认为,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的电动化率水平差不多,但当地车企的产品推出速度没有中国车企快。要做出一款性能符合需求、造价合理的产品,海外车企普遍的产品节点在2025年,眼下才刚刚从“油改电”的阶段走出来。

相比之下,国内车企的纯电动平台很多都已经进化到了第二代。在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看来,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时代拥有先发优势,并且在智能网联领域,中国的技术和能力对全球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汽车出口量翻番,中国车企海外业务迎来“拐点”了吗?

供应链稳定性、新能源时代的先发优势,都让中国车企迎来了百年一遇的出海好机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周纯粼

2021年,按照中汽协数据,我国汽车出口201.5万辆,同比增长1倍,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比重为7.7%,比上年提升3.7个百分点。

超过200万辆的出口量,也预示着中国车企即将真正意义上叩开海外市场的大门,“中国车企走出去”不再是一个伪命题。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也直言:“我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200万辆,实现了多年来一直徘徊在100万辆左右的突破。”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认为,现在中国车企出口海外是个非常好的机遇。他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产业复工复产相较全球较为稳定,能够按照生产节奏造车并交付产品。

不仅如此,中国车企的车型越来越成熟,国际化的适配性也越来越高,中国产品的规模、渠道也在逐渐的完善。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同样认为,中国车企出口的“拐点”已经到来。他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除了我国汽车产量得以保障以外,中国头部企业研发力量强了,产品竞争力变强,在海外有与丰田、通用等巨头的一战之力。

中国车企逐渐打开海外局面

作为自主车企中的“老大哥”,上汽集团2021年出口量排名国内车企第一。其海外市场销售69.7万辆,同比增长78.9%MGMAXUS是构成上汽海外业务的两个主要品牌。其中,MG全球去年达到47万辆,目前业务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MAXUS品牌则覆盖了电动轻型商用车领域,海外销量达到5.2万辆。

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余德向记者介绍,当前上汽在海外已拥有六个“5万辆级”市场,分别为欧洲、澳新、美洲、中东、东盟、南亚。在欧洲,去年MGMAXUS在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等国家销量达7.3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超过4万辆)。今年,上汽海外将诞生第一个10万辆级市场——其计划在欧洲售出12万辆汽车。

长城汽车去年在海外市场同样取得不菲成绩。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长城汽车海外出口量达14.3万辆,同比增长103.7%,销售占比达11.1%。并且在去年6月投产了第二家海外工厂——泰国罗勇工厂,成为继俄罗斯图拉工厂后的长城汽车第二家海外工厂。

长城汽车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随着长城汽车第三代哈弗H6、哈弗JOLION、长城炮的全面海外上市,大幅提升了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长城旗下的魏牌则是将其市场重心放在了欧洲地区,将由旗下最新产品摩卡插电混动车型为先锋,以德国为起点,辐射全欧洲。

此外,吉利汽车在2021年累计出口量也达了11.5万辆,同比增长58%。目前,吉利在全球的业务遍布28个国家,海外销售和售后网点达到227家。

吉利集团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未来吉利品牌将重点布局东欧、中东、东南亚、非洲、南美等“一带一路”国家,进军欧洲、亚太新能源市场;领克品牌将深化“欧洲战略”和“亚太战略”,在俄罗斯、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进行布局。

东风汽车虽然去年出口并非第一,但是增速最快。其出口量为14.4万辆,增速则排名第一,为141%。东风旗下电动车品牌岚图也正在借着“东风”进军欧洲。“如果错过这个窗口期,后面再进入欧洲市场会比较难。”岚图相关人士表示。

对此,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表示,中国车企作为全球布局的重要节点的角色越来越显现。

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余德则将中国市场比作“联赛”,“这个市场竞争极其残酷,什么品牌都有,就像NBA一样高强度。不像德国、日本、韩国基本只有自己国家的品牌。因此,从这里摸爬滚打出来的企业不会惧怕任何市场”他表示。

繁荣背后,道阻且长

尽管向上翻番突破,但中国车企的海外业务仍然阻力重重。

根据上汽、长城、吉利等海外业务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芯片短缺是海外业务面临的最大阻力。东风岚图则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由于疫情,无法考察当地市场”。

此外,吉利汽车对界面新闻记者指出,缺电池、汇率风险、关税壁垒、法规壁垒、市场制裁、合规要求等,都影响着海外出口。

在应对上述挑战方面,各家自主车企也是“各显神通”。

吉利汽车相关人士表示:“前期,针对芯片问题,吉利汽车全面排查芯片供应风险,结合全年销售目标,根据风险等级向供应商锁定6-12个月的长期订单。同时,提前锁定供货,规避LEADTIME(投产准备阶段)拉长的风险”。

得益于安吉物流逐渐拓展的航线,上汽集团已经有6条专注海外业务的物流船,覆盖100多个海外城市。但即便如此,“现在还是一舱难求,不管是集装箱,还是滚装舱位。这个船票是要等的,跟飞机票一样很紧张”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余德表示。

不过,在北方工业大学汽车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看来,供应链短缺与物流问题都是暂时的。长期来看,国内车企仍需要做技术提升。他认为,向北美、欧洲等标准较高的地区出口,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召回起来将比国内召回的代价大得多。

另一方面,张翔表示,相比海外车企有“中国特供”车型,当下国内车企基本会原封不动地将产品出口至海外,并不会在海外进行本土化研发。

对此,上汽集团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张亮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今年MG品牌将在欧洲首发一款名为MG EH32的全新电动车。据其介绍,其特别之处在于采用了更严苛的欧洲标准。“比如更高强度的正面碰撞、行人保护、以及国内没有的侧面柱撞”。他表示:“这不是为了迎合标准,而是会让汽车切实变得更安全。”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这款车是今年MG面向欧洲市场的战略车型,欧洲市场销量能否突破12万辆,EH 32的表现很关键。

新能源车出口增3倍,中国车企新机会?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21年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突出,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这意味着,新能源车出口增速比已经翻番的行业平均增速还高出3倍。

主流车企制定的战略目标中,新能源车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吉利此前宣布,到2025年,吉利汽车集团新能源销量将达到90万辆,新能源车占比40%。而海外销量将达到60万辆。不过,其并没有透露海外销量中新能源车的占比规划。

上汽海外目前拥有MG ZS EVMG EHSMarvel RMG5 Electric等新能源车产品。今年还将推出上面提到的EH 32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近日发文表示,为实现减碳目标,欧洲多国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中国产品也得到了欧洲消费者的认可,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全球电动车市场快速扩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提供了机遇。

不仅传统车企借新能源风口抢占海外市场,新势力们也在趁热打铁。

211日,小鹏汽车宣布将拓展欧洲市场,在荷兰和瑞典两国建立零售渠道,品牌零售体验店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在两地正式投入运营。事实上,2021年,小鹏汽车已经在挪威市场交付了400余辆新车。

218日,极氪也宣布将在2023年将ZEEKR 001出口到欧洲。

20215月,蔚来已经宣布“挪威战略”,计划两年内在欧洲交付7000ES6ES8

今年6月,东风岚图FREE将在挪威首发,预计第四季度交付。未来将依托东风央企的资源,加快布局海外市场拓展的节奏。

虽然欧洲部分国家的“电动化率”加速飞快(比如挪威电动车市占率已经超过90%),给了新势力更多进攻机会,但张翔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传统车企在这方面仍然比新势力更有优势。

在他看来,新势力在海外市场没知名度,且受制于资金限制,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力度不会很大。相比上汽、奇瑞、长城等动辄覆盖几十国的体量,新势力的布局一般局限在北欧的几个国家。

另一方面,海外车企本身也在转型新能源,如大众ID,特斯拉等。如何让当地消费者购买中国车企的产品?对此,上汽国际欧洲公司副总经理刘新宇认为,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的电动化率水平差不多,但当地车企的产品推出速度没有中国车企快。要做出一款性能符合需求、造价合理的产品,海外车企普遍的产品节点在2025年,眼下才刚刚从“油改电”的阶段走出来。

相比之下,国内车企的纯电动平台很多都已经进化到了第二代。在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看来,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时代拥有先发优势,并且在智能网联领域,中国的技术和能力对全球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