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连平:俄乌冲突叠加美联储加息,宏观政策如何“以我为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连平:俄乌冲突叠加美联储加息,宏观政策如何“以我为主”?

植信投资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宏观政策要根据国内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和推进。

当地时间2022年1月25日,美国华盛顿特区,美联储大楼。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玉

俄乌地缘政治风险升级、国内新冠疫情多点频发、美联储开启加息进程……近期市场变化层出不穷,这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界面新闻专访了植信投资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他表示,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因素,宏观政策要坚持“以我为主”,根据国内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和推进。

“从通胀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宏观政策不能太松,但是,从全球需求收缩的角度去看,我们政策又不能太紧。因此,我觉得关键点还是要坚持强调‘以我为主’。”连平说。

他指出,俄罗斯乌克兰紧张局势可能会通过国际能源商品和农产品给中国物价造成一定压力,但总的来看影响有限。因为“最终决定CPI出现较大幅度变化的还是食品价格,说到底是猪肉价格。其他的波动对CPI有影响,但是影响不会很大。”

连平预计,今年全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涨幅在1.5%-2.5%之间,下半年要特别关注猪肉价格上涨的情况。“在猪肉价格没有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CPI要出现大幅度上升,是不可能的。”他说。

对于美联储加息,连平表示符合预期。他预计年内美联储会继续加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策利率下调的空间可能有限。

“如果我们再下调利率,叠加美联储的利率上调,那么中美之间的利差快速收缩会给我们带来资本流出的压力,进而会给人民币贬值带来一定压力。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调就需要非常谨慎。”他说。

他表示,虽然今年政策利率如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较小,但不排除在央行窗口指导下商业银行会在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上作适当调整,但下调空间有限,预计5个基点。

另外,连平认为,在存款准备金率方面,依然有下调的空间,窗口期大概在二季度初,全面降准幅度在0.5个百分点。

以下是本次专访实录,经界面新闻整理

界面新闻:3月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设在5.5%左右,这个目标和您之前预测的相比如何?现在外有俄罗斯乌克兰冲突,内有新冠疫情多地频发,要实现这个目标,宏观政策是不是要再加码?

连平:我们也主张设定在5.5%(左右)。考虑到最近这些年的发展,以及前两年中国经济增长水平和潜在增长水平,定在5%太低,定在6%有可能实现起来有点困难,所以应该定在5.5%(左右)比较合适。

考虑到如今情况又发生一些新变化,比如全球的疫情发展还有俄乌冲突所带来的压力,对我们来说不确定性更大了。因此,就国内宏观政策来看,原先考虑的这些政策安排,力度是不能减的,而且我认为还要加强一些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

首先,今年财政政策方面是非常积极的,力度也很大。虽然它的赤字率只有2.8%,比去年减少了0.4个百分点,但是从实际投入的财政资源角度看,赤字水平实质达到的效应是在3.8%,比2020年的力度还更大一些。

货币政策方面,今年要配合好财政政策。举一个例子,通常来说,财政每投入1块钱的资源,对应的社会融资投入一般是在3.4-4倍,2022年,如果按计划发行3.65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加上去年结存的1.6万亿元,将会有5万多亿元,这个体量是非常大的。在这种情况下,(财政)一定会对金融配套资金带来更大的需求。所以,今年的货币政策要配合好财政政策,在总量和结构上发挥好它的作用,我觉得这是今年货币政策很重要的任务。

其次,房地产政策方面,需要把正常合理的购房需求释放出来,而不是整体地刺激房地产市场。我认为房地产政策今年应该会有比较大的调整空间,但是要抓住一条主线,就是“房住不炒”,在“房住不炒”的情况下,正常的合理需求要满足。另外,更重要的是要“因城施策”,各个城市根据自身的供求情况来推行政策,该松的要松,该控的还是要控。要把握好因城施策,比如很多地方它的需求并不是很大,但是供给已经很强的这些城市,它的管制就应该放开。

第三,在今年夏天到秋天这个时间段,要特别关注一下猪肉价格上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市场价格可能会在有些地方受到炒作。过去带给我们的经验是,这时候炒作工业品是炒作不起来的,因为它的供求关系很容易平衡,但是农产品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不平衡的情况。比如,过去出现的“蒜你狠”“姜你军”之类的现象搅乱市场,我觉得市场部门应该把它管控好,该出手的时候要出手,控制价格,保持一个平稳态势,同时组织好供求关系。

界面新闻:您刚才说到猪肉价格,我们注意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正面临着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高位的向下传导,近期俄乌局势升级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走高,这是否会影响到我国的通胀水平?

连平:总的观点是,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程度有限。

具体来看,俄乌局势的发展会对中国的物价会带来一些压力。一方面是因为引起能源价格的波动,最近我们看到(能源价格)波动虽然回到了起涨时的水平,但后续不排除还会有波动,虽然有波动但这个影响是比较有限的,因为中国目前能源结构还是以煤炭为主。另一方面,(俄乌)这两个国家都是生产并出口小麦的大国,这会对世界谷物产量有所影响,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价格,同时也会对中国的相关进口产品价格带来一定的推动,但我觉得这种推动可能也是比较有限的。

从最近刚刚公布的月度数据来看,2月P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但是回落的步伐在放缓,就是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然后,PPI到CPI的传导虽然在去年表现不太明显,但是也是存在的。我们观察一下最近这几年,CPI在剔除食品价格影响后以及核心CPI这两个指标其实都是在缓步的稳定向上。

通常来说,PPI对CPI的传导可能要2-3个季度,去年PPI涨幅很大,今年它会逐步地传导到CPI中间去,但传导作用还是有限的。因为最终决定CPI出现较大幅度变化的还是食品价格,说到底是猪肉价格。其他的波动对CPI有影响,但是影响有限。

比如说,两个季度以后,如果猪肉市场的供求关系没有得到很好地理顺,导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CPI就有可能出现较明显的上升。CPI关键还是看食品,食品最终是看猪肉价格。

总的来说,今年整个CPI的上涨幅度会比市场在去年底今年初预测的更高一点,本来大家预测今年CPI上涨幅度也就是1%-1.5%,但我们认为可能还不止,会高一点。下半年,由于猪肉周期上行,再加上PPI可能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全年来看)CPI涨幅区间大概在1.5%-2.5%。总之,在猪肉价格没有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CPI要出现大幅度上升,也是不可能的。

界面新闻:那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是否会对我国宏观政策调控造成影响?

连平:全国两会召开后,宏观政策实际上已经非常明确,特别明确的是财政政策以及相关的具体措施,货币政策还留有机动的余地和操作的空间,具体要看整个经济运行的状况。

现在对我们来说,有两方面的压力在逐渐体现,一个是新冠疫情,一个是俄乌冲突。与此同时,掺杂着美联储加息等因素,所以给我们带来的压力也是很复杂的。

疫情冲击和俄乌冲突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发展,这对全球的需求也会有所抑制,一些国际机构已经开始下调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我认为要考虑这方面的负面影响。

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欧洲经济可能会遭受重创,这将影响外需,会给我们的出口带来压力,但同时也意味着机遇的诞生。这个机遇就是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制裁和反制裁,这会影响欧洲与俄罗斯的经贸往来,在总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原来欧洲跟俄罗斯之间的这种经贸需求会转向中国,形成一种替代效应。

比如说,俄罗斯原来进口欧洲的商品,现在有可能从中国进口。另外还有一些机遇,比如说,欧洲发现相较其他国家,中国的发展还比较平稳,那么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也会有所增长。前两天刚刚公布的今年1-2月的外商直接投资数据就说明全球对中国的投资热情不减。

从通胀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宏观政策不能太松,但是,从全球需求收缩的角度去看,我们政策又不能太紧。因此,我觉得关键点还是要坚持强调“以我为主”。我们主要还是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前两年也提出了双循环,一个就是内循环,内循环的重心和出发点就是在国内经济运行方面要达到稳增长、做到稳中有进的这样一个目标。

(编者注:2020年5月14日,中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月下旬,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所以我觉得,宏观政策除了兼顾到境外对我们的一些相关影响,最重要的还是要针对国内的运行,根据国内的需求来进行安排和推进。

界面新闻:美联储如期开启加息周期和缩表进程,这会影响到我们货币政策发挥空间吗?今年还会有降息降准的可能吗?如果有,幅度大概是多少?

连平:货币政策总的来说还是坚持稳健基调,兼顾各方,同时要把稳增长和“以我为主”放在首位。

美联储3月加息后,后续可能还会继续加息,次数是否会加6-7次,现在不好判断,但是加3-4次的可能性今年还是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再下调利率,叠加美联储的利率上调,那么中美之间的利差快速收缩会给我们带来资本流出的压力,进而会给人民币贬值带来一定压力。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调就需要非常谨慎。

我认为,今年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变动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不排除在央行货币当局的窗口指导下,商业银行会在报价上适当地做一些调整,但下调空间不会太大,幅度大概在5个基点。

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方面,未来还有一定调整的空间。时间上看,去年12月份下调过一次,这是为今年初考虑的,那么之后央行要观察一下今年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还有整个流动性状况以及银行体系的信贷能力。所以,在一季度后,存款准备金率再进行下调的可能性是比较合适的。

因此我觉得,如果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那么二季度初的可能性大一些,三季度和四季度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需要的时候还能下调。但是从全年来看,它需要下调的话,通常会放在上半年,因为到了下半年降准的效应是反映在明年。对于降准幅度,我认为全面降准是在0.5个百分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连平:俄乌冲突叠加美联储加息,宏观政策如何“以我为主”?

植信投资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宏观政策要根据国内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和推进。

当地时间2022年1月25日,美国华盛顿特区,美联储大楼。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玉

俄乌地缘政治风险升级、国内新冠疫情多点频发、美联储开启加息进程……近期市场变化层出不穷,这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界面新闻专访了植信投资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他表示,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因素,宏观政策要坚持“以我为主”,根据国内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和推进。

“从通胀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宏观政策不能太松,但是,从全球需求收缩的角度去看,我们政策又不能太紧。因此,我觉得关键点还是要坚持强调‘以我为主’。”连平说。

他指出,俄罗斯乌克兰紧张局势可能会通过国际能源商品和农产品给中国物价造成一定压力,但总的来看影响有限。因为“最终决定CPI出现较大幅度变化的还是食品价格,说到底是猪肉价格。其他的波动对CPI有影响,但是影响不会很大。”

连平预计,今年全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涨幅在1.5%-2.5%之间,下半年要特别关注猪肉价格上涨的情况。“在猪肉价格没有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CPI要出现大幅度上升,是不可能的。”他说。

对于美联储加息,连平表示符合预期。他预计年内美联储会继续加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策利率下调的空间可能有限。

“如果我们再下调利率,叠加美联储的利率上调,那么中美之间的利差快速收缩会给我们带来资本流出的压力,进而会给人民币贬值带来一定压力。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调就需要非常谨慎。”他说。

他表示,虽然今年政策利率如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较小,但不排除在央行窗口指导下商业银行会在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上作适当调整,但下调空间有限,预计5个基点。

另外,连平认为,在存款准备金率方面,依然有下调的空间,窗口期大概在二季度初,全面降准幅度在0.5个百分点。

以下是本次专访实录,经界面新闻整理

界面新闻:3月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设在5.5%左右,这个目标和您之前预测的相比如何?现在外有俄罗斯乌克兰冲突,内有新冠疫情多地频发,要实现这个目标,宏观政策是不是要再加码?

连平:我们也主张设定在5.5%(左右)。考虑到最近这些年的发展,以及前两年中国经济增长水平和潜在增长水平,定在5%太低,定在6%有可能实现起来有点困难,所以应该定在5.5%(左右)比较合适。

考虑到如今情况又发生一些新变化,比如全球的疫情发展还有俄乌冲突所带来的压力,对我们来说不确定性更大了。因此,就国内宏观政策来看,原先考虑的这些政策安排,力度是不能减的,而且我认为还要加强一些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

首先,今年财政政策方面是非常积极的,力度也很大。虽然它的赤字率只有2.8%,比去年减少了0.4个百分点,但是从实际投入的财政资源角度看,赤字水平实质达到的效应是在3.8%,比2020年的力度还更大一些。

货币政策方面,今年要配合好财政政策。举一个例子,通常来说,财政每投入1块钱的资源,对应的社会融资投入一般是在3.4-4倍,2022年,如果按计划发行3.65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加上去年结存的1.6万亿元,将会有5万多亿元,这个体量是非常大的。在这种情况下,(财政)一定会对金融配套资金带来更大的需求。所以,今年的货币政策要配合好财政政策,在总量和结构上发挥好它的作用,我觉得这是今年货币政策很重要的任务。

其次,房地产政策方面,需要把正常合理的购房需求释放出来,而不是整体地刺激房地产市场。我认为房地产政策今年应该会有比较大的调整空间,但是要抓住一条主线,就是“房住不炒”,在“房住不炒”的情况下,正常的合理需求要满足。另外,更重要的是要“因城施策”,各个城市根据自身的供求情况来推行政策,该松的要松,该控的还是要控。要把握好因城施策,比如很多地方它的需求并不是很大,但是供给已经很强的这些城市,它的管制就应该放开。

第三,在今年夏天到秋天这个时间段,要特别关注一下猪肉价格上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市场价格可能会在有些地方受到炒作。过去带给我们的经验是,这时候炒作工业品是炒作不起来的,因为它的供求关系很容易平衡,但是农产品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不平衡的情况。比如,过去出现的“蒜你狠”“姜你军”之类的现象搅乱市场,我觉得市场部门应该把它管控好,该出手的时候要出手,控制价格,保持一个平稳态势,同时组织好供求关系。

界面新闻:您刚才说到猪肉价格,我们注意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正面临着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高位的向下传导,近期俄乌局势升级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走高,这是否会影响到我国的通胀水平?

连平:总的观点是,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程度有限。

具体来看,俄乌局势的发展会对中国的物价会带来一些压力。一方面是因为引起能源价格的波动,最近我们看到(能源价格)波动虽然回到了起涨时的水平,但后续不排除还会有波动,虽然有波动但这个影响是比较有限的,因为中国目前能源结构还是以煤炭为主。另一方面,(俄乌)这两个国家都是生产并出口小麦的大国,这会对世界谷物产量有所影响,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价格,同时也会对中国的相关进口产品价格带来一定的推动,但我觉得这种推动可能也是比较有限的。

从最近刚刚公布的月度数据来看,2月P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但是回落的步伐在放缓,就是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然后,PPI到CPI的传导虽然在去年表现不太明显,但是也是存在的。我们观察一下最近这几年,CPI在剔除食品价格影响后以及核心CPI这两个指标其实都是在缓步的稳定向上。

通常来说,PPI对CPI的传导可能要2-3个季度,去年PPI涨幅很大,今年它会逐步地传导到CPI中间去,但传导作用还是有限的。因为最终决定CPI出现较大幅度变化的还是食品价格,说到底是猪肉价格。其他的波动对CPI有影响,但是影响有限。

比如说,两个季度以后,如果猪肉市场的供求关系没有得到很好地理顺,导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CPI就有可能出现较明显的上升。CPI关键还是看食品,食品最终是看猪肉价格。

总的来说,今年整个CPI的上涨幅度会比市场在去年底今年初预测的更高一点,本来大家预测今年CPI上涨幅度也就是1%-1.5%,但我们认为可能还不止,会高一点。下半年,由于猪肉周期上行,再加上PPI可能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全年来看)CPI涨幅区间大概在1.5%-2.5%。总之,在猪肉价格没有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CPI要出现大幅度上升,也是不可能的。

界面新闻:那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是否会对我国宏观政策调控造成影响?

连平:全国两会召开后,宏观政策实际上已经非常明确,特别明确的是财政政策以及相关的具体措施,货币政策还留有机动的余地和操作的空间,具体要看整个经济运行的状况。

现在对我们来说,有两方面的压力在逐渐体现,一个是新冠疫情,一个是俄乌冲突。与此同时,掺杂着美联储加息等因素,所以给我们带来的压力也是很复杂的。

疫情冲击和俄乌冲突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发展,这对全球的需求也会有所抑制,一些国际机构已经开始下调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我认为要考虑这方面的负面影响。

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欧洲经济可能会遭受重创,这将影响外需,会给我们的出口带来压力,但同时也意味着机遇的诞生。这个机遇就是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制裁和反制裁,这会影响欧洲与俄罗斯的经贸往来,在总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原来欧洲跟俄罗斯之间的这种经贸需求会转向中国,形成一种替代效应。

比如说,俄罗斯原来进口欧洲的商品,现在有可能从中国进口。另外还有一些机遇,比如说,欧洲发现相较其他国家,中国的发展还比较平稳,那么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也会有所增长。前两天刚刚公布的今年1-2月的外商直接投资数据就说明全球对中国的投资热情不减。

从通胀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宏观政策不能太松,但是,从全球需求收缩的角度去看,我们政策又不能太紧。因此,我觉得关键点还是要坚持强调“以我为主”。我们主要还是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前两年也提出了双循环,一个就是内循环,内循环的重心和出发点就是在国内经济运行方面要达到稳增长、做到稳中有进的这样一个目标。

(编者注:2020年5月14日,中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月下旬,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所以我觉得,宏观政策除了兼顾到境外对我们的一些相关影响,最重要的还是要针对国内的运行,根据国内的需求来进行安排和推进。

界面新闻:美联储如期开启加息周期和缩表进程,这会影响到我们货币政策发挥空间吗?今年还会有降息降准的可能吗?如果有,幅度大概是多少?

连平:货币政策总的来说还是坚持稳健基调,兼顾各方,同时要把稳增长和“以我为主”放在首位。

美联储3月加息后,后续可能还会继续加息,次数是否会加6-7次,现在不好判断,但是加3-4次的可能性今年还是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再下调利率,叠加美联储的利率上调,那么中美之间的利差快速收缩会给我们带来资本流出的压力,进而会给人民币贬值带来一定压力。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调就需要非常谨慎。

我认为,今年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变动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不排除在央行货币当局的窗口指导下,商业银行会在报价上适当地做一些调整,但下调空间不会太大,幅度大概在5个基点。

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方面,未来还有一定调整的空间。时间上看,去年12月份下调过一次,这是为今年初考虑的,那么之后央行要观察一下今年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还有整个流动性状况以及银行体系的信贷能力。所以,在一季度后,存款准备金率再进行下调的可能性是比较合适的。

因此我觉得,如果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那么二季度初的可能性大一些,三季度和四季度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需要的时候还能下调。但是从全年来看,它需要下调的话,通常会放在上半年,因为到了下半年降准的效应是反映在明年。对于降准幅度,我认为全面降准是在0.5个百分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