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奔驰smart不仅多了两个门 还多了N种新玩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奔驰smart不仅多了两个门 还多了N种新玩法

四门版和敞篷版的加入,奔驰最小的车型——smart家族越来越丰富,对于年轻人来说,乐趣当然也更多了。

smart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独特的价值观,拥有它之前,得先认同它的价值。休想在smart身上捡到所谓的性价比,这在MINI上或许还有戏,但在一辆卖高尔夫的价钱,尺寸却只有高尔夫一大半的smart身上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Smart是个反其道而行之的品牌,把“小”做成了生活方式,“狗男女”的空间组合一度成为上一代车型的代名词,这个词用在smart身上没有任何的贬义,仅仅代表了只属于smart的车生活。

什么品牌都架不住潮流的趋势,smart也不例外,在全世界的汽车都越造越大时,smart也推出了四门版的forfour车型,并随着fortwo敞篷版的上市,smart家族也算是在中国市场大团圆了。尽管smart的销量并不能跟那些同价位的热门紧凑型车相提并论,但作为一个小众的品牌,smart在中国也算是玩出了逼格。

每年smart都会有很多特定的趣味活动,比如刚刚结束的全系试驾。四个趣味场地项目+自由试驾+汽车电影,充实又有趣的一天,我所试驾的正是最具实用性的forfour四门版车型,如今smart想传达的不仅只是二人世界这一种生活方式,在比fortwo多出80CM的空间里塞下了两个后门,四门版就此诞生。这款车在上市之初就有不少质疑,有了四个门的smart还能叫smart吗?庆幸的是上一代车型奠定下的经典比例和轮廓造型在换代之后依旧得到延续,并且四门版车型也并没有因为车身的加长而破坏了smart独有的车身比例,forfour看上去依旧很协调,同时smart身上那份与众不同的逼格也还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用在smart身上最恰当不过了,配置单里可能没有什么大的亮点,但常用的主流功能都有装备,并且有些小细节比较有设计感,比如滑动的空调调节器,这个设计巧妙的规避了手动空调真相的同时还让人觉得有新鲜的体验,再比如内循环的图标直接用了smart的车身轮廓,很有辨识度,这样的细节尤其容易获得女性车主的偏爱,配置上的差距其实都能用好的设计去填补。

座椅是体现内饰品质的一个大件,一体式的运动座椅的造型很酷,包裹性和乘坐舒适性都不错,这是smart抛开品牌因素从品质区分那些几万块山寨产品的地方。再者,因为车身尺寸的关系,在smart身上几乎找不到一个带角的设计。整个内饰的风格基调也采用了多种不规则的圆形图案组成,360°旋转的圆形空调出风口、圆形的中控面板、椭圆形的中控屏幕、半圆形的仪表盘、双圆形的转速表和时钟、圆形的档杆头、圆形的扬声器、甚至是椭圆形的门板布局,让你坐在车里丝毫感觉不到有任何的压抑感。

内装上smart也有短板,尽管内饰通过设计把氛围提升了,但是在材质和用料上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档次,装配工艺没啥可挑的,就是织物和大量塑料件包裹的中控确实太过一般,并没有体现出一个精品车应有的质感。forfour车型配备了双天窗,但是手动开启的遮光布太不好用了,很难找到正确打开的方式。后门接近90°角的开启幅度值得点赞,充分考虑到了后排乘客上下车的问题,美中不足的就是为了尽可能的从后排“偷”空间,后门的门板已经薄到没法放置降下的玻璃和电机,以至于两扇后窗只能像MPV车型第三排的窗户一样开一道缝通风,这点希望在新款上有所改进。

原来没有开过smart车型的人哪怕是第一次开Forfour,驾驶感受绝对都是颠覆的,0.9T发动机被放在后备箱下方,这还是一款后驱车,并且2494mm的短轴距让forfour的转弯半径仅为4.5米。在拥挤的车流里,你会觉得smart简直小巧得就像一辆两轮,见缝就能钻,非常灵活。但是smart开起来不算是一台舒适的车,相反0.9T的动力仿造这个小身子上还能带着点猛劲儿,不过因为车身的整备质量轻,在过颠簸路面和减速带时,整个车身都会有很强的弹跳感,坐在smart里得屁股跟超跑里得一样敏感。好在新一代车型都搭载了6速双离合变速箱,没有上代的那台5AMT那么折磨人了,但是在走走停停的路况下依旧需要短促的深踩油门去跟车,想靠怠速那蠕动的车速跟车几乎是不可能的,并且经济和运动两种驾驶模式的切换就像上一代C180一样就是个摆设,并没有感受出什么区别。

Smart绝对还是一个关注度很高的品牌,活动当天我试着现场直播了一下,瞬间700多个在线人数说明了smart的超高人气,同时在线看直播的网友提出的问题也反映了一些直观的问题,有问这是什么车的,也有问这是smart哪款车的。这说明两个问题,首先不认识smart品牌的人对这样造型的小车很有兴趣,其次,认出smart的车分不清具体的车型,说明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一代产品线丰富之后,细分的车型还并没有在C端形成车型概念。曾经MINI也碰到过这样的问题,由于所有产品都是一个风格造型,以至于消费者会混淆不清,但随着持续不断的精细推广和SUV等跨界车型的推出,让消费者逐渐清楚了MINI不同产品的划分。未来,smart想在中国市场发展下去,就得继续在品牌和车型上深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奔驰smart不仅多了两个门 还多了N种新玩法

四门版和敞篷版的加入,奔驰最小的车型——smart家族越来越丰富,对于年轻人来说,乐趣当然也更多了。

smart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独特的价值观,拥有它之前,得先认同它的价值。休想在smart身上捡到所谓的性价比,这在MINI上或许还有戏,但在一辆卖高尔夫的价钱,尺寸却只有高尔夫一大半的smart身上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Smart是个反其道而行之的品牌,把“小”做成了生活方式,“狗男女”的空间组合一度成为上一代车型的代名词,这个词用在smart身上没有任何的贬义,仅仅代表了只属于smart的车生活。

什么品牌都架不住潮流的趋势,smart也不例外,在全世界的汽车都越造越大时,smart也推出了四门版的forfour车型,并随着fortwo敞篷版的上市,smart家族也算是在中国市场大团圆了。尽管smart的销量并不能跟那些同价位的热门紧凑型车相提并论,但作为一个小众的品牌,smart在中国也算是玩出了逼格。

每年smart都会有很多特定的趣味活动,比如刚刚结束的全系试驾。四个趣味场地项目+自由试驾+汽车电影,充实又有趣的一天,我所试驾的正是最具实用性的forfour四门版车型,如今smart想传达的不仅只是二人世界这一种生活方式,在比fortwo多出80CM的空间里塞下了两个后门,四门版就此诞生。这款车在上市之初就有不少质疑,有了四个门的smart还能叫smart吗?庆幸的是上一代车型奠定下的经典比例和轮廓造型在换代之后依旧得到延续,并且四门版车型也并没有因为车身的加长而破坏了smart独有的车身比例,forfour看上去依旧很协调,同时smart身上那份与众不同的逼格也还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用在smart身上最恰当不过了,配置单里可能没有什么大的亮点,但常用的主流功能都有装备,并且有些小细节比较有设计感,比如滑动的空调调节器,这个设计巧妙的规避了手动空调真相的同时还让人觉得有新鲜的体验,再比如内循环的图标直接用了smart的车身轮廓,很有辨识度,这样的细节尤其容易获得女性车主的偏爱,配置上的差距其实都能用好的设计去填补。

座椅是体现内饰品质的一个大件,一体式的运动座椅的造型很酷,包裹性和乘坐舒适性都不错,这是smart抛开品牌因素从品质区分那些几万块山寨产品的地方。再者,因为车身尺寸的关系,在smart身上几乎找不到一个带角的设计。整个内饰的风格基调也采用了多种不规则的圆形图案组成,360°旋转的圆形空调出风口、圆形的中控面板、椭圆形的中控屏幕、半圆形的仪表盘、双圆形的转速表和时钟、圆形的档杆头、圆形的扬声器、甚至是椭圆形的门板布局,让你坐在车里丝毫感觉不到有任何的压抑感。

内装上smart也有短板,尽管内饰通过设计把氛围提升了,但是在材质和用料上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档次,装配工艺没啥可挑的,就是织物和大量塑料件包裹的中控确实太过一般,并没有体现出一个精品车应有的质感。forfour车型配备了双天窗,但是手动开启的遮光布太不好用了,很难找到正确打开的方式。后门接近90°角的开启幅度值得点赞,充分考虑到了后排乘客上下车的问题,美中不足的就是为了尽可能的从后排“偷”空间,后门的门板已经薄到没法放置降下的玻璃和电机,以至于两扇后窗只能像MPV车型第三排的窗户一样开一道缝通风,这点希望在新款上有所改进。

原来没有开过smart车型的人哪怕是第一次开Forfour,驾驶感受绝对都是颠覆的,0.9T发动机被放在后备箱下方,这还是一款后驱车,并且2494mm的短轴距让forfour的转弯半径仅为4.5米。在拥挤的车流里,你会觉得smart简直小巧得就像一辆两轮,见缝就能钻,非常灵活。但是smart开起来不算是一台舒适的车,相反0.9T的动力仿造这个小身子上还能带着点猛劲儿,不过因为车身的整备质量轻,在过颠簸路面和减速带时,整个车身都会有很强的弹跳感,坐在smart里得屁股跟超跑里得一样敏感。好在新一代车型都搭载了6速双离合变速箱,没有上代的那台5AMT那么折磨人了,但是在走走停停的路况下依旧需要短促的深踩油门去跟车,想靠怠速那蠕动的车速跟车几乎是不可能的,并且经济和运动两种驾驶模式的切换就像上一代C180一样就是个摆设,并没有感受出什么区别。

Smart绝对还是一个关注度很高的品牌,活动当天我试着现场直播了一下,瞬间700多个在线人数说明了smart的超高人气,同时在线看直播的网友提出的问题也反映了一些直观的问题,有问这是什么车的,也有问这是smart哪款车的。这说明两个问题,首先不认识smart品牌的人对这样造型的小车很有兴趣,其次,认出smart的车分不清具体的车型,说明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一代产品线丰富之后,细分的车型还并没有在C端形成车型概念。曾经MINI也碰到过这样的问题,由于所有产品都是一个风格造型,以至于消费者会混淆不清,但随着持续不断的精细推广和SUV等跨界车型的推出,让消费者逐渐清楚了MINI不同产品的划分。未来,smart想在中国市场发展下去,就得继续在品牌和车型上深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