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家宣称不做手游的企业,却在手游领域掀起了飓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家宣称不做手游的企业,却在手游领域掀起了飓风

这款游戏由任天堂、口袋妖怪公司及Niantic三家公司历时超两年共同合作开发的,口袋妖怪公司负责内容支持、设计游戏故事内容;Niantic负责技术支持、为游戏提供AR技术;任天堂负责游戏开发和全球发行。

作者:欣欣、Jagger

“奥巴马用了8年时间都没能说服美国人上街跑步,而《Pokémon GO》在24小时之内就做到了。”

《Pokémon GO》的爆红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曾多次强调不会踏入手游行业的任天堂携这款产品进军手游背后有哪些考量和成功逻辑?《Pokémon GO》的风靡又给手游行业带来怎样的思考?

一、手游要创新都知道,《Pokémon GO》是做到的极少数

《Pokémon GO》确实给手游圈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以捕捉口袋妖怪为核心,融入AR和LBS玩法,给玩家打开了不止于手机屏幕的游戏世界。该游戏虽然只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和美国三个地区上线,但一天之内就登顶了三个地区的免费榜榜首,在美国区甚至一举拉下了《雷霆天下》、《战争游戏》等常胜军,坐稳畅销榜第一的位置。而其他未上线地区玩家的涌入,使得游戏服务器在三天之内奔溃了三次。

除了游戏本身实现爆红之外,《Pokémon GO》也促使了任天堂今日股价在日本市场大涨25%,触及日内涨幅最高限制。这款风靡全球的游戏让手游行业再次看到“顶级IP”及“玩法创新”所带来的爆发力。

1.超级IP的加持,粉丝效应的力量

口袋妖怪最初产生于1996年日本的一款Game Boy角色扮演游戏,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数量庞大的玩家群体,尤其在日本和欧美地区,口袋妖怪的狂热粉丝不计其数。

有媒体统计,《Pokémon GO》这个IP已经衍生出了75款游戏、1000集动画和18部电影,称之为超级IP一点也不过分,甚至是一个适用于手游行业的超级IP。而《Pokémon GO》的火爆也再次证明了口袋妖怪IP经久不衰的魅力。

2.最难能可贵的是AR+LBS玩法的创新

这款堪称“拯救死宅”的游戏,让玩家透过游戏本身打开真实世界的大门。游戏需要玩家在现实世界走动,通过手机来捕捉口袋妖怪,而随着用户的移动,与用户所在地或附近地标相关的口袋妖怪就会出现。

通过LBS定位功能,将玩家移动的地点导入游戏内;通过摄像头对周围景象进行摄录,达到AR效果。除此之外,户外LBS体验还强调玩家与现实世界的互动性,将玩家的虚拟网络社交放到现实生活中,加强沉浸感。而这正是《PokémonGO》得以爆红的最重要原因。

这款游戏由任天堂、口袋妖怪公司及Niantic三家公司历时超两年共同合作开发的,口袋妖怪公司负责内容支持、设计游戏故事内容;Niantic负责技术支持、为游戏提供AR技术;任天堂负责游戏开发和全球发行。Niantic CEO约翰·汉克表示:“我们希望能基于真实世界和用户的地理位置来推出一款全新品牌的《口袋妖怪》游戏。这个项目的一个较大挑战就是,把这些事情结合在一起。”

二、手游时代更替潮中的炮灰还是改革者?任天堂选择了后者

《Pokémon GO》手游的全球火爆让大家开始重新审视这家游戏公司,任天堂在两年前三令五申不会做手游,这家公司从拒绝到手游领域一鸣惊人这种中间故事颇为曲折。

1.任天堂曾是坚定的发手游斗士

行业巨头站得高看得远,但是也会因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过于自信而不愿意“随波逐流”。任天堂就是典型的例子,长期贴着“全球三大主机厂商中唯一一家不涉足手游业务的公司”的标签。

任天堂曾经对手游的态度可以用避之不及来形容。2014年网传任天堂将推出手游版《马里奥》,时任社长岩田聪解释为误报并强调任天堂并无此打算。岩田聪被认为是一位坚定的反手游和网游的斗士,他不止一次的公开批判收费手游和网络游戏毁掉了人们玩游戏的乐趣。甚至坚持在位一天就一天不会做手游。2015年3月任天堂与DéNA开展IP合作,被认为是曲线切入手游领域的发布会上,岩田聪却花了10分钟表示任天堂不做手游,将该任务交于DeNA。

手游盘子越来越大,游戏人、玩家甚至是投资分析师都建议任天堂应当投身手游行业,而部分媒体甚至开始大肆嘲笑任天堂的对游戏趋势把握的钝感。

2.手游首战不利,《Miitomo》每周活跃玩家递减50%

2015年中,大家认为任天堂会固执避开手游前行时,其却出乎意料展开手游业务,计划至2017年公布5款手游。随后《口袋妖怪三消》登陆iOS平台,这是任天堂IP手游在移动端首演。今年3月份,任天堂终于推出了第一款手游《Miitomo》(与DéNA合作开发),这款产品打着游戏的旗号的社交应用推出时,下载量连续一周是iOS和Google Play下载量冠军,高于《皇室战争》和《糖果传奇》。不过每周活跃玩家却递减50%,最好成绩是美国iOS畅销榜第76名且TOP100记录仅为两天。无论从留存率、付费率还是玩家活跃度看,《Miitomo》都不算成功。

3.《Pokemon GO》爆红,全球掀起“抓精灵”风潮

2014年愚人节时,GoogléMaps上新增一项新功能“Pokemon Challenge”《口袋妖怪图鉴》,让使用者可以通过AR技术在真实世界的地图上寻找并收服野生的神奇宝贝。而现在这款游戏变成了现实。《Pokémon GO》不仅在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iOS畅销榜成绩突出,全球游戏媒体在讨论这款游戏的魅力所在,AR也因这款游戏走进了大众视野而不再只是科技圈热词。中国玩家也在尝试用发行地账号和VPN尝试下载游戏。该游戏因为大量玩家不断涌入而导致度武器负载过大,屡次传下崩溃。官方不得不对发行地区以外的IP地址进行封锁。

从坚决抵制手游到做出风靡全球的手游,任天堂的“自打脸”与其说是黑点,倒不如说是认清大势所趋后的自我救赎。在时代大趋势面前,巨头顽力抵抗很可能成为新旧交替中的牺牲者。任天堂顺势而为且将其始终坚持的游戏理念融入到手游当中,在行业重收益轻创新的浮躁里刮起飓风。

三、从主机游戏到手游,任天堂有的不止是品牌和IP

2016年7月5日,对任天堂来说是特殊的一天,《Pokémon GO》的上线宣告着任天堂正式踏入手游行业,而此举,一炮打响了任天堂手游的名声。任天堂甚至表示,在2017年3月之前,将推出5款手机游戏,手游领域也将成为公司利润的新来源。

众所周知,任天堂旗下的游戏如《口袋妖怪》、《塞尔达传说》、《马里奥》等都是顶级的IP,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手握这些IP,不仅能帮助任天堂打开移动游戏市场大门,还将成为任天堂在手游领域站稳脚跟的宝贵资源。除此之外,马里奥、大金刚、星之卡比等角色都足以为游戏吸引大批量的粉丝玩家。

实际上,不管是主机、手游还是VR,任天堂所有的布局都不会偏离做游戏的心。这家始终深研产品的公司,也一直在各个领域散播着他们的核心价值观:一个玩家在亲自体验游戏的时候当然是属于他自己的享乐,而这个过程如果和其他人一起分享,会让这个体验有意思得多。

结语:

一款游戏最难做到的恐怕是在现实生活中对玩家产生积极的意义,而任天堂做到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任天堂

4.2k
  • 任天堂预计Switch 2首年销量为1500万台
  • 任天堂第四财季净利润416.2亿日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家宣称不做手游的企业,却在手游领域掀起了飓风

这款游戏由任天堂、口袋妖怪公司及Niantic三家公司历时超两年共同合作开发的,口袋妖怪公司负责内容支持、设计游戏故事内容;Niantic负责技术支持、为游戏提供AR技术;任天堂负责游戏开发和全球发行。

作者:欣欣、Jagger

“奥巴马用了8年时间都没能说服美国人上街跑步,而《Pokémon GO》在24小时之内就做到了。”

《Pokémon GO》的爆红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曾多次强调不会踏入手游行业的任天堂携这款产品进军手游背后有哪些考量和成功逻辑?《Pokémon GO》的风靡又给手游行业带来怎样的思考?

一、手游要创新都知道,《Pokémon GO》是做到的极少数

《Pokémon GO》确实给手游圈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以捕捉口袋妖怪为核心,融入AR和LBS玩法,给玩家打开了不止于手机屏幕的游戏世界。该游戏虽然只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和美国三个地区上线,但一天之内就登顶了三个地区的免费榜榜首,在美国区甚至一举拉下了《雷霆天下》、《战争游戏》等常胜军,坐稳畅销榜第一的位置。而其他未上线地区玩家的涌入,使得游戏服务器在三天之内奔溃了三次。

除了游戏本身实现爆红之外,《Pokémon GO》也促使了任天堂今日股价在日本市场大涨25%,触及日内涨幅最高限制。这款风靡全球的游戏让手游行业再次看到“顶级IP”及“玩法创新”所带来的爆发力。

1.超级IP的加持,粉丝效应的力量

口袋妖怪最初产生于1996年日本的一款Game Boy角色扮演游戏,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数量庞大的玩家群体,尤其在日本和欧美地区,口袋妖怪的狂热粉丝不计其数。

有媒体统计,《Pokémon GO》这个IP已经衍生出了75款游戏、1000集动画和18部电影,称之为超级IP一点也不过分,甚至是一个适用于手游行业的超级IP。而《Pokémon GO》的火爆也再次证明了口袋妖怪IP经久不衰的魅力。

2.最难能可贵的是AR+LBS玩法的创新

这款堪称“拯救死宅”的游戏,让玩家透过游戏本身打开真实世界的大门。游戏需要玩家在现实世界走动,通过手机来捕捉口袋妖怪,而随着用户的移动,与用户所在地或附近地标相关的口袋妖怪就会出现。

通过LBS定位功能,将玩家移动的地点导入游戏内;通过摄像头对周围景象进行摄录,达到AR效果。除此之外,户外LBS体验还强调玩家与现实世界的互动性,将玩家的虚拟网络社交放到现实生活中,加强沉浸感。而这正是《PokémonGO》得以爆红的最重要原因。

这款游戏由任天堂、口袋妖怪公司及Niantic三家公司历时超两年共同合作开发的,口袋妖怪公司负责内容支持、设计游戏故事内容;Niantic负责技术支持、为游戏提供AR技术;任天堂负责游戏开发和全球发行。Niantic CEO约翰·汉克表示:“我们希望能基于真实世界和用户的地理位置来推出一款全新品牌的《口袋妖怪》游戏。这个项目的一个较大挑战就是,把这些事情结合在一起。”

二、手游时代更替潮中的炮灰还是改革者?任天堂选择了后者

《Pokémon GO》手游的全球火爆让大家开始重新审视这家游戏公司,任天堂在两年前三令五申不会做手游,这家公司从拒绝到手游领域一鸣惊人这种中间故事颇为曲折。

1.任天堂曾是坚定的发手游斗士

行业巨头站得高看得远,但是也会因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过于自信而不愿意“随波逐流”。任天堂就是典型的例子,长期贴着“全球三大主机厂商中唯一一家不涉足手游业务的公司”的标签。

任天堂曾经对手游的态度可以用避之不及来形容。2014年网传任天堂将推出手游版《马里奥》,时任社长岩田聪解释为误报并强调任天堂并无此打算。岩田聪被认为是一位坚定的反手游和网游的斗士,他不止一次的公开批判收费手游和网络游戏毁掉了人们玩游戏的乐趣。甚至坚持在位一天就一天不会做手游。2015年3月任天堂与DéNA开展IP合作,被认为是曲线切入手游领域的发布会上,岩田聪却花了10分钟表示任天堂不做手游,将该任务交于DeNA。

手游盘子越来越大,游戏人、玩家甚至是投资分析师都建议任天堂应当投身手游行业,而部分媒体甚至开始大肆嘲笑任天堂的对游戏趋势把握的钝感。

2.手游首战不利,《Miitomo》每周活跃玩家递减50%

2015年中,大家认为任天堂会固执避开手游前行时,其却出乎意料展开手游业务,计划至2017年公布5款手游。随后《口袋妖怪三消》登陆iOS平台,这是任天堂IP手游在移动端首演。今年3月份,任天堂终于推出了第一款手游《Miitomo》(与DéNA合作开发),这款产品打着游戏的旗号的社交应用推出时,下载量连续一周是iOS和Google Play下载量冠军,高于《皇室战争》和《糖果传奇》。不过每周活跃玩家却递减50%,最好成绩是美国iOS畅销榜第76名且TOP100记录仅为两天。无论从留存率、付费率还是玩家活跃度看,《Miitomo》都不算成功。

3.《Pokemon GO》爆红,全球掀起“抓精灵”风潮

2014年愚人节时,GoogléMaps上新增一项新功能“Pokemon Challenge”《口袋妖怪图鉴》,让使用者可以通过AR技术在真实世界的地图上寻找并收服野生的神奇宝贝。而现在这款游戏变成了现实。《Pokémon GO》不仅在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iOS畅销榜成绩突出,全球游戏媒体在讨论这款游戏的魅力所在,AR也因这款游戏走进了大众视野而不再只是科技圈热词。中国玩家也在尝试用发行地账号和VPN尝试下载游戏。该游戏因为大量玩家不断涌入而导致度武器负载过大,屡次传下崩溃。官方不得不对发行地区以外的IP地址进行封锁。

从坚决抵制手游到做出风靡全球的手游,任天堂的“自打脸”与其说是黑点,倒不如说是认清大势所趋后的自我救赎。在时代大趋势面前,巨头顽力抵抗很可能成为新旧交替中的牺牲者。任天堂顺势而为且将其始终坚持的游戏理念融入到手游当中,在行业重收益轻创新的浮躁里刮起飓风。

三、从主机游戏到手游,任天堂有的不止是品牌和IP

2016年7月5日,对任天堂来说是特殊的一天,《Pokémon GO》的上线宣告着任天堂正式踏入手游行业,而此举,一炮打响了任天堂手游的名声。任天堂甚至表示,在2017年3月之前,将推出5款手机游戏,手游领域也将成为公司利润的新来源。

众所周知,任天堂旗下的游戏如《口袋妖怪》、《塞尔达传说》、《马里奥》等都是顶级的IP,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手握这些IP,不仅能帮助任天堂打开移动游戏市场大门,还将成为任天堂在手游领域站稳脚跟的宝贵资源。除此之外,马里奥、大金刚、星之卡比等角色都足以为游戏吸引大批量的粉丝玩家。

实际上,不管是主机、手游还是VR,任天堂所有的布局都不会偏离做游戏的心。这家始终深研产品的公司,也一直在各个领域散播着他们的核心价值观:一个玩家在亲自体验游戏的时候当然是属于他自己的享乐,而这个过程如果和其他人一起分享,会让这个体验有意思得多。

结语:

一款游戏最难做到的恐怕是在现实生活中对玩家产生积极的意义,而任天堂做到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