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Pokémon Go这么火?我来给你们泼点冷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Pokémon Go这么火?我来给你们泼点冷水

用户在玩《PokémonGo》时,小精灵叠加在真实世界里的各种奇奇怪怪的场景就属于这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时间长了也就那么回事)。

上周末,任天堂的《Pokémon Go》突然火了。

总的来说,这只是一个怀旧粉丝们用来打发时间的小游戏。为何一夜之间演变成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的现象级事件?困惑的家长们直呼搞不懂(掌握话语权的主流媒体人现在大多都是孩子的父母)。

▲ 《Pokémon Go》的安卓 App

这个不起眼的地理位置游戏目前已经位列苹果应用商店下载和收入榜的第一名,日活直逼推特。任天堂的股票一天就涨 50%,就连音乐软件上播放量前五名的歌曲都是 Pokémon 相关的。

▲ 《PokémonGo》日活直逼推特

Geek 君知道你们这几天看《Pokémon Go》的段子已经快吐了,大神们各种装 B 分析纷至沓来。

不过,今天我要来泼点冷水,唱点反调!

以下是最有代表性的几大不靠谱观点,且让我逐一反驳:

《PokémonGo》证明了任天堂的手游战略,好戏还在后面

《PokémonGo》的成功的确验证了「他们」的手机游戏发展战略,但这里的「他们」并一定是任天堂。

能和《PokémonGo》扯上关系的,除了任天堂还有这三家公司:Game Freak(Pokémon正统游戏的开发团队),Pokémon公司(其实是任天堂、Game Freak 和 Creatures 三家公司的合资公司)以及谷歌旗下的(目前已独立)Niantic 公司。

▲ 《PokémonGo》启动界面,只有 Pokémon公司和 Niantic 公司的 logo

上面四家公司里,真正干活的其实只有 Niantic,说白了这游戏就是 Niantic 做出来的。游戏本身也特别类似 Niantic 的前作 Ingress(该游戏需要玩家在真实的地图上寻找一些集合点)。

▲ 苹果应用商店中的 Ingress

Pokémon公司的 Tsunekazu Ishihara 本人也承认《PokémonGo》的灵感来自 Ingress。他说:

Ingress 和 Pokémon的理念是想通的,我们完全可以和 Niantic 一起来创造一种全新的口袋妖怪游戏!

几个月前,任天堂投资了 Niantic 一大笔钱,并且授权这个开发团队使用任天堂的品牌。但《PokémonGo》并不是任天堂开发的,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任天堂一夜之间学会了开发一个爆款手机游戏。

任天堂的传奇设计师宫本茂在 9 月份的公开讲话里只提到了关于授权许可的历史问题以及一个叫做「PokémonGoPlus」的手环配件,没有半个字关于游戏设计的内容。

▲ 原价 200 多的「PokémonGoPlus」手环在 Ebay 的价格已经炒到一千多人民币

《PokémonGo》的官网上甚至都没有任天堂的 logo,只有一行不起眼的小字提到 Pokémon是任天堂的注册商标。

▲ 《PokémonGo》官网上的版权声明

从战略上来看,任天堂对《PokémonGo》其实是兴趣不大的。任天堂不止一次谈及其手游发展战略,但几乎从未提到过《PokémonGo》,各种公开场合宣传的都是今天 3 月份上线的《Miitomo》以及和日本手机游戏巨头 DeNA 的合作(包括对火焰纹章和动物之森的许可授权)。

▲ DeNA社长守安功(左)、任天堂前社长岩田聪(右)

这些足以证明,在任天堂眼中《PokémonGo》只是一次老 IP 的再次变现,然后瞎猫碰到死耗子的被卷入一场与其品牌有关的爆款游戏之中。

AR 游戏很快会火

当人们在谈论《PokémonGo》的 AR 功能时,其实是特指这两件事情:

一、游戏基于真实世界的地理位置来追踪小精灵

▲ 网友把手机挂在狗狗身上去追踪小精灵

二、通过手机摄像头可以在真实世界里看到小精灵

▲ 网友在伊拉克和 ISIS 打仗时顺便抓小精灵

目前市面上具有以上特性的游戏多如牛毛,但那些游戏都没有机会火起来。看下 Niantic 自己的游戏 Ingress,到今年 1 月份为止,这个运营了三年的游戏总的下载量是 1400 万。对于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开发的免费游戏来说,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不过和《PokémonGo》一比:上线第一周的日均下载量就高达 160 万。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因为让用户买账的是家喻户晓的 Pokémon!

▲ 基于手机摄像头的 AR 应用,目前已经有几百个App了,你听说过几个?

从手机那么点大的屏幕里看 AR 根本就是不靠谱的,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用户在玩《PokémonGo》时,小精灵叠加在真实世界里的各种奇奇怪怪的场景就属于这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时间长了也就那么回事)。

▲ 意想不到的效果

几年前,PS VITA 上的游戏《隐形妖怪》也是类似将虚拟的小动物叠加在现实世界里,当时业界一片吐槽之声,玩家也表示对此类游戏没兴趣。

▲ PS VITA 平台上的 AR 游戏《隐形妖怪》

也许从《PokémonGo》开始,人们对这些 AR 噱头可能会买账了。但别忘了,几年前有一个山寨版的《PokémonGo》,曾经一度冲上苹果应用商店前几名,这个游戏跟 AR 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因此,Geek 君个人更倾向于认为Pokémon这个大 IP 本身才是主要动力。

▲ 山寨版的《Pokémon》,还卖 0.99 美元

这只是现象级游戏,火不了多久

很多玩家对《PokémonGo》最大的吐槽是游戏深度不够。进入游戏之后先把附近的一些小怪收了,然后升了几级,然后去道馆打 Boss,然后你会发现除了不停的收集各种怪、不停的升级之外这游戏就没别的了。这样的游戏注定不能长久!

▲ 《PokémonGo》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小精灵

我只能说这种观点是图样图森破。你知道 Pokémon游戏有多少年了吗?过去几十年的 Pokémon游戏早就证明了这种「收集癖」可以让人上瘾,不管是 Game Boy 里的 RPG 游戏还是最原始的卡牌游戏,收集小精灵永远是游戏的重点!

▲ 几十年来的 Pokémon游戏

假设官方出了一只在喜马拉雅山上才可以抓到的稀有怪,你捕捉到了它,就可以标出「我去过喜马拉雅山」,这种成就感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的!

▲ 马克思的墓地是一个道馆,里面有一只派拉斯特!

看下这些年火爆的游戏,不管是《皇室战争》、《无尽的饼干》还是《暗黑破坏神》都已经证明游戏中的「爬行动物脑」现象,人们看到分数或者数值增长就觉得特么的爽!当人们乐此不疲的时候,「深度不够」就是这款游戏的特点而不是缺陷!

▲ 这个英国宅女 Lisa 是世界上收集 Pokémon手办最多的人

而且,游戏总是在不断地更新。现在的版本只是一个「MVP」(最小可用产品),用来证明这个创意是可行的。以后升级肯定会加上很多新的玩法,光是加上怪物交易以及玩家之间的 PVP 就足以让这个游戏再火上几年了。

▲ 现在只能在道馆打 Boss,以后如果开放 PVP 可就好玩了

Geek's view

《PokémonGo》迟迟不解锁中国区,也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而 Geek 君作为第一批尝鲜玩家其实已经开始产生审美疲劳了。当然,这么高的起点,就算后面流失一大帮玩家,最后也会留下一部分核心玩家跟着这个游戏一起成长的。不管你喜不喜欢,反正《PokémonGo》已经成功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任天堂

4.4k
  • 任天堂Switch 2将于4月24日开始在美零售预订,原定价维持不变
  • 机构:任天堂Switch 2今年全球销量预计接近1500万台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Pokémon Go这么火?我来给你们泼点冷水

用户在玩《PokémonGo》时,小精灵叠加在真实世界里的各种奇奇怪怪的场景就属于这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时间长了也就那么回事)。

上周末,任天堂的《Pokémon Go》突然火了。

总的来说,这只是一个怀旧粉丝们用来打发时间的小游戏。为何一夜之间演变成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的现象级事件?困惑的家长们直呼搞不懂(掌握话语权的主流媒体人现在大多都是孩子的父母)。

▲ 《Pokémon Go》的安卓 App

这个不起眼的地理位置游戏目前已经位列苹果应用商店下载和收入榜的第一名,日活直逼推特。任天堂的股票一天就涨 50%,就连音乐软件上播放量前五名的歌曲都是 Pokémon 相关的。

▲ 《PokémonGo》日活直逼推特

Geek 君知道你们这几天看《Pokémon Go》的段子已经快吐了,大神们各种装 B 分析纷至沓来。

不过,今天我要来泼点冷水,唱点反调!

以下是最有代表性的几大不靠谱观点,且让我逐一反驳:

《PokémonGo》证明了任天堂的手游战略,好戏还在后面

《PokémonGo》的成功的确验证了「他们」的手机游戏发展战略,但这里的「他们」并一定是任天堂。

能和《PokémonGo》扯上关系的,除了任天堂还有这三家公司:Game Freak(Pokémon正统游戏的开发团队),Pokémon公司(其实是任天堂、Game Freak 和 Creatures 三家公司的合资公司)以及谷歌旗下的(目前已独立)Niantic 公司。

▲ 《PokémonGo》启动界面,只有 Pokémon公司和 Niantic 公司的 logo

上面四家公司里,真正干活的其实只有 Niantic,说白了这游戏就是 Niantic 做出来的。游戏本身也特别类似 Niantic 的前作 Ingress(该游戏需要玩家在真实的地图上寻找一些集合点)。

▲ 苹果应用商店中的 Ingress

Pokémon公司的 Tsunekazu Ishihara 本人也承认《PokémonGo》的灵感来自 Ingress。他说:

Ingress 和 Pokémon的理念是想通的,我们完全可以和 Niantic 一起来创造一种全新的口袋妖怪游戏!

几个月前,任天堂投资了 Niantic 一大笔钱,并且授权这个开发团队使用任天堂的品牌。但《PokémonGo》并不是任天堂开发的,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任天堂一夜之间学会了开发一个爆款手机游戏。

任天堂的传奇设计师宫本茂在 9 月份的公开讲话里只提到了关于授权许可的历史问题以及一个叫做「PokémonGoPlus」的手环配件,没有半个字关于游戏设计的内容。

▲ 原价 200 多的「PokémonGoPlus」手环在 Ebay 的价格已经炒到一千多人民币

《PokémonGo》的官网上甚至都没有任天堂的 logo,只有一行不起眼的小字提到 Pokémon是任天堂的注册商标。

▲ 《PokémonGo》官网上的版权声明

从战略上来看,任天堂对《PokémonGo》其实是兴趣不大的。任天堂不止一次谈及其手游发展战略,但几乎从未提到过《PokémonGo》,各种公开场合宣传的都是今天 3 月份上线的《Miitomo》以及和日本手机游戏巨头 DeNA 的合作(包括对火焰纹章和动物之森的许可授权)。

▲ DeNA社长守安功(左)、任天堂前社长岩田聪(右)

这些足以证明,在任天堂眼中《PokémonGo》只是一次老 IP 的再次变现,然后瞎猫碰到死耗子的被卷入一场与其品牌有关的爆款游戏之中。

AR 游戏很快会火

当人们在谈论《PokémonGo》的 AR 功能时,其实是特指这两件事情:

一、游戏基于真实世界的地理位置来追踪小精灵

▲ 网友把手机挂在狗狗身上去追踪小精灵

二、通过手机摄像头可以在真实世界里看到小精灵

▲ 网友在伊拉克和 ISIS 打仗时顺便抓小精灵

目前市面上具有以上特性的游戏多如牛毛,但那些游戏都没有机会火起来。看下 Niantic 自己的游戏 Ingress,到今年 1 月份为止,这个运营了三年的游戏总的下载量是 1400 万。对于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开发的免费游戏来说,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不过和《PokémonGo》一比:上线第一周的日均下载量就高达 160 万。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因为让用户买账的是家喻户晓的 Pokémon!

▲ 基于手机摄像头的 AR 应用,目前已经有几百个App了,你听说过几个?

从手机那么点大的屏幕里看 AR 根本就是不靠谱的,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用户在玩《PokémonGo》时,小精灵叠加在真实世界里的各种奇奇怪怪的场景就属于这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时间长了也就那么回事)。

▲ 意想不到的效果

几年前,PS VITA 上的游戏《隐形妖怪》也是类似将虚拟的小动物叠加在现实世界里,当时业界一片吐槽之声,玩家也表示对此类游戏没兴趣。

▲ PS VITA 平台上的 AR 游戏《隐形妖怪》

也许从《PokémonGo》开始,人们对这些 AR 噱头可能会买账了。但别忘了,几年前有一个山寨版的《PokémonGo》,曾经一度冲上苹果应用商店前几名,这个游戏跟 AR 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因此,Geek 君个人更倾向于认为Pokémon这个大 IP 本身才是主要动力。

▲ 山寨版的《Pokémon》,还卖 0.99 美元

这只是现象级游戏,火不了多久

很多玩家对《PokémonGo》最大的吐槽是游戏深度不够。进入游戏之后先把附近的一些小怪收了,然后升了几级,然后去道馆打 Boss,然后你会发现除了不停的收集各种怪、不停的升级之外这游戏就没别的了。这样的游戏注定不能长久!

▲ 《PokémonGo》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小精灵

我只能说这种观点是图样图森破。你知道 Pokémon游戏有多少年了吗?过去几十年的 Pokémon游戏早就证明了这种「收集癖」可以让人上瘾,不管是 Game Boy 里的 RPG 游戏还是最原始的卡牌游戏,收集小精灵永远是游戏的重点!

▲ 几十年来的 Pokémon游戏

假设官方出了一只在喜马拉雅山上才可以抓到的稀有怪,你捕捉到了它,就可以标出「我去过喜马拉雅山」,这种成就感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的!

▲ 马克思的墓地是一个道馆,里面有一只派拉斯特!

看下这些年火爆的游戏,不管是《皇室战争》、《无尽的饼干》还是《暗黑破坏神》都已经证明游戏中的「爬行动物脑」现象,人们看到分数或者数值增长就觉得特么的爽!当人们乐此不疲的时候,「深度不够」就是这款游戏的特点而不是缺陷!

▲ 这个英国宅女 Lisa 是世界上收集 Pokémon手办最多的人

而且,游戏总是在不断地更新。现在的版本只是一个「MVP」(最小可用产品),用来证明这个创意是可行的。以后升级肯定会加上很多新的玩法,光是加上怪物交易以及玩家之间的 PVP 就足以让这个游戏再火上几年了。

▲ 现在只能在道馆打 Boss,以后如果开放 PVP 可就好玩了

Geek's view

《PokémonGo》迟迟不解锁中国区,也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而 Geek 君作为第一批尝鲜玩家其实已经开始产生审美疲劳了。当然,这么高的起点,就算后面流失一大帮玩家,最后也会留下一部分核心玩家跟着这个游戏一起成长的。不管你喜不喜欢,反正《PokémonGo》已经成功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