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历史学家冯天瑜去世,曾定义“中华元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历史学家冯天瑜去世,曾定义“中华元典”

医生曾多次宣判他生命的期限,可他一门心思写书。

图片来源: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记者 | 潘文捷

编辑 | 姜妍

根据极目新闻,历史学家、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于今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1岁。

冯天瑜出生于1942年,他的父亲冯永轩是清华国学院梁启超、王国维的第一期弟子,曾任新疆师范校长、湖北省第二高中校长等职。冯天瑜不仅拥有家学渊源,本人也勤学苦读,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期间,他随母亲住在湖北省图书馆,在这里“住读八年”。冯天瑜回忆起自己的父母时,说他们讲究的是“君子不为”,一生守住底线:抵御权贵和金钱的威压、诱惑,只求一个心安理得。这也影响了冯天瑜日后的选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一再拒绝“进京任职”,又在1984年、1986年两拒校长任命,“因而得有时间精力专务学术”。

冯天瑜曾说自己“30多岁才初入学术门墙”,当时在很长时间内,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中极少探讨文化和文明的问题。1979年,37岁的冯天瑜来到武汉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前身)任教,原本学生物的他转向了历史,开始了文化史的研究。在 1983-1990年间,他相继出版了《上古神话纵横谈》《明清文化史散论》《中国古文化的奥秘》《中华文化史》等作品。其中,《中华文化史》为文化史学界贡献了较为系统的文化史研究理论和方法。书中,他不仅关注整体文化史,还聚焦于中国文化史历程中的两个重要时段,一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先秦,一是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期明清。

冯天瑜还写作了《元典:文本与阐释》《中华元典精神》《中国文化元典十讲》,定义“中华元典”及螺旋式上升的“文化重演律”。书中他分析哪些典籍属于元典,又是如何生产的,告诉读者中国元典与古希腊元典、希伯来元典和印度元典的同中之异及异中之同,由此透视中国文化的特色,揭示转换着的元典精神如何在中国近代化运动中发挥作用。

1994年,冯天瑜任武汉大学教授。1996年,武汉大学成立中国文化研究院,之后更名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冯天瑜担任中心主任。

近年来,冯天瑜身患多种疾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病房当书房。2021年12月,刚做完手术不久,他就参加了的“中国文化史研究再出发暨《冯天瑜文存》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上,不少社科学者一起庆祝了冯天瑜的八十岁寿诞。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在会议上发言称:“冯先生是一位奇人,豁达开朗,积极乐观。医生多次宣判他生命的期限,可他就是不予理睬,似乎无暇消沉悲戚,抓紧分分秒秒,专心专意思考理论、历史的问题,一门心思写书。”

2022年年初出版的《中华文明五千年》一书就是他左手吊瓶,右手握笔,在湖北省人民医院的病房中写完的。这本书以历史的视角,展示了五千年中国文明的历程及文化脉络。全书总结归纳中华文明的特质,并由此揭示出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文明体。虽然这本书是一本普及型的读物,但是其中也展现出了冯天瑜的理论创新。

《中华文明五千年》
冯天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

冯天瑜一家生活简朴,但他父亲非常喜欢购买书籍和古董,为的是它们的艺术魅力和史料价值。冯天瑜曾在2015—2018年整理出冯家藏文物图册《冯氏藏墨》《冯氏藏札》《冯氏藏币》出版后,之后有不少人出高价来收购,皆被谢绝。其实,1979年初,冯家就开始向武汉师院刚复建的历史系捐赠古币。到2018年,冯家两代学人将长达半个世纪间收藏的珍品都捐献了出来。因为捐赠的文物和艺术品数量非常多,仅书画就有400多幅,武汉大学还专门设立了“冯氏捐藏馆”。有人问这些家藏到底值多少钱,冯天瑜说他没研究过。

参考资料:

冯天瑜逝世,武汉痛失国宝级学者https://view.inews.qq.com/a/20230112A051GF00

社科学者欢聚武汉大学共论中国文化史研究https://k.sina.com.cn/article_7517400647_1c0126e4705901zsi8.html

郭世佑:一江水墨续家传 

https://www.sohu.com/a/519542672_260616

冯天瑜:未成文的家训

http://www.xhgmw.com/m/view.php?aid=24894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历史学家冯天瑜去世,曾定义“中华元典”

医生曾多次宣判他生命的期限,可他一门心思写书。

图片来源: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记者 | 潘文捷

编辑 | 姜妍

根据极目新闻,历史学家、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于今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1岁。

冯天瑜出生于1942年,他的父亲冯永轩是清华国学院梁启超、王国维的第一期弟子,曾任新疆师范校长、湖北省第二高中校长等职。冯天瑜不仅拥有家学渊源,本人也勤学苦读,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期间,他随母亲住在湖北省图书馆,在这里“住读八年”。冯天瑜回忆起自己的父母时,说他们讲究的是“君子不为”,一生守住底线:抵御权贵和金钱的威压、诱惑,只求一个心安理得。这也影响了冯天瑜日后的选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一再拒绝“进京任职”,又在1984年、1986年两拒校长任命,“因而得有时间精力专务学术”。

冯天瑜曾说自己“30多岁才初入学术门墙”,当时在很长时间内,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中极少探讨文化和文明的问题。1979年,37岁的冯天瑜来到武汉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前身)任教,原本学生物的他转向了历史,开始了文化史的研究。在 1983-1990年间,他相继出版了《上古神话纵横谈》《明清文化史散论》《中国古文化的奥秘》《中华文化史》等作品。其中,《中华文化史》为文化史学界贡献了较为系统的文化史研究理论和方法。书中,他不仅关注整体文化史,还聚焦于中国文化史历程中的两个重要时段,一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先秦,一是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期明清。

冯天瑜还写作了《元典:文本与阐释》《中华元典精神》《中国文化元典十讲》,定义“中华元典”及螺旋式上升的“文化重演律”。书中他分析哪些典籍属于元典,又是如何生产的,告诉读者中国元典与古希腊元典、希伯来元典和印度元典的同中之异及异中之同,由此透视中国文化的特色,揭示转换着的元典精神如何在中国近代化运动中发挥作用。

1994年,冯天瑜任武汉大学教授。1996年,武汉大学成立中国文化研究院,之后更名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冯天瑜担任中心主任。

近年来,冯天瑜身患多种疾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病房当书房。2021年12月,刚做完手术不久,他就参加了的“中国文化史研究再出发暨《冯天瑜文存》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上,不少社科学者一起庆祝了冯天瑜的八十岁寿诞。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在会议上发言称:“冯先生是一位奇人,豁达开朗,积极乐观。医生多次宣判他生命的期限,可他就是不予理睬,似乎无暇消沉悲戚,抓紧分分秒秒,专心专意思考理论、历史的问题,一门心思写书。”

2022年年初出版的《中华文明五千年》一书就是他左手吊瓶,右手握笔,在湖北省人民医院的病房中写完的。这本书以历史的视角,展示了五千年中国文明的历程及文化脉络。全书总结归纳中华文明的特质,并由此揭示出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文明体。虽然这本书是一本普及型的读物,但是其中也展现出了冯天瑜的理论创新。

《中华文明五千年》
冯天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

冯天瑜一家生活简朴,但他父亲非常喜欢购买书籍和古董,为的是它们的艺术魅力和史料价值。冯天瑜曾在2015—2018年整理出冯家藏文物图册《冯氏藏墨》《冯氏藏札》《冯氏藏币》出版后,之后有不少人出高价来收购,皆被谢绝。其实,1979年初,冯家就开始向武汉师院刚复建的历史系捐赠古币。到2018年,冯家两代学人将长达半个世纪间收藏的珍品都捐献了出来。因为捐赠的文物和艺术品数量非常多,仅书画就有400多幅,武汉大学还专门设立了“冯氏捐藏馆”。有人问这些家藏到底值多少钱,冯天瑜说他没研究过。

参考资料:

冯天瑜逝世,武汉痛失国宝级学者https://view.inews.qq.com/a/20230112A051GF00

社科学者欢聚武汉大学共论中国文化史研究https://k.sina.com.cn/article_7517400647_1c0126e4705901zsi8.html

郭世佑:一江水墨续家传 

https://www.sohu.com/a/519542672_260616

冯天瑜:未成文的家训

http://www.xhgmw.com/m/view.php?aid=24894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