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AI大模型混战高考作文的背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AI大模型混战高考作文的背后

有好问题,就有好答案。

文|唐辰同学

高考作文怎么写?AI大模型很忙。

6月7日上午,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结束,高考作文不出意外的成为焦点,相关讨论频上热搜。但与往年不同,时下风口的AI大模型加入同题作文写作,使得今年高考的话题性更加的显前沿。高考作文题目正式公布后,百度、阿里巴巴、360等多家公司的大模型争相加入写作比拼。

01

粗略统计,ChatGPT(包括GPT-3.5、GPT-4)、百度文心一言、360智脑、阿里通义千问、钉钉、科大讯飞星火、昆仑万维天工、WPS AI、微软NewBing等十余家大模型纷纷展示自家产品的写作能力。从技术上看,大模型之所以能快速产出作文,主要依赖AI提示词能力,对同一个大模型,给予不同的提示词会生成不同的结果。简单说,有好问题,就会有好答案。

这点上,业内主流大模型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就作文成品,多家大模型都能及格甚至拿到比较出彩的分数。有媒体使用五款主流大语言模型产品,对高考作文全国甲卷作文题进行了同题测试,并邀请到语文名师进行打分点评。

AI大模型加入高考作文的写作,营销的意义大于对技术本身的考验。比如,360智脑在高考前押中全国甲卷及新课标II卷作文题目,押十中二也被网友戏称为“预言帝”,周鸿祎则在微博展示360智脑作答的全国甲卷的作文,并主动开启话题,“能打多少分”;飞桨文心大模型支持的百度数字人度晓晓,则在2022年就作答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本手、妙手、俗手》,曾担任北京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的老师,给这篇作文打出48分的高分。

这些动作对普通用户的心智教育更为深刻,大众对大模型动辄千亿级的数据规模感知模糊,但“我当年高考前要是能用上360智脑押题,说不准都能上清北了”的感慨更能让用户共情。

相较上线之初,面向企业、机构以及定向邀请用户测试时的谨慎,大模型在技术能力、产品结构、使用体验以及应用场景等多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提升。大模型需要借助高考等热点,走出象牙塔,走向更广泛的普通用户,在获得训练数据的同时,收割市场份额,夯实市场站位。这也是各家大模型主动加入高考同题作文测试的根本原因。

回到大模型秒出高考作文本身,有媒体指出,人工智能挑战高考作文,甚至有分数赶超75%的人类考生,还需要学习写作这项技能吗?AI真要代替人吗?

02

不久前,AI孙燕姿凭借以假乱真的音色和唱腔、超出常人的“发歌”速度和数量以及涉猎广泛的反差曲风,成为华语乐坛的顶流。在其带动下,周杰伦、陈奕迅、林俊杰甚至披头士等都开始被动AI化,上线营业。在AI技术的支持下,AI歌手出道,有门槛,但没有那么高。

唐辰在《这一次,“孙燕姿”输给孙燕姿》中分析,AI歌手重新翻红,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该歌手的音色获得永生,对于粉丝而言,哪怕只是对已故歌手的简单音色模仿,也是一种精神能量的延续,足够让人兴奋。这也是AI孙燕姿们在争议不断中,仍被广为接受的主要原因。虽然很多粉丝坚信“会被模仿但不会被超越”,但依旧抵消不了大多数人的担忧,比如面对孙燕姿即将面临失业的调侃,她的粉丝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逐渐隐退并回归家庭被归为“冷门歌手”的孙燕姿可能在唱歌方面再也无法打败AI孙燕姿。

这两件事看似孤立,实则指明人类面对人工智能的两种复杂且矛盾心态:AI恐慌与AI投机。

AI恐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也是一个不断打破技术上限的轮回游戏。世界第一台计算机问世时,就有观点认为人类会被机器奴役,沦为“堕落的农奴”,这是人类“自取灭亡”。现代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在《计算机和智能》一文中,首次详细阐述了计算机代替人脑运算的原理,也曾提出“如果一台机器可以思考,它将比我们更聪明”的命题。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也多次表明自己的顾虑,他在给出“人类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个著名论断时,甚至给出具体期限,“未来100年内,电脑将用人工智能技术取代人类。那个时候,我们需要保证电脑跟我们是同一战线的。”

而AI投机则是人类虽然恐慌和忧惧,但仍然本能地在先进的技术工具面前躺平,被机器左右,甚至少部分人甘愿被技术奴役,使用AI进行违法活动。比如滥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5月22日,包头警方发布的一起利用AI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例冲上热搜。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遭遇“高端”骗局,骗子利用AI换脸技术佯装成其好友,通过微信视频电话,在10分钟内从郭先生处骗得汇款430万元;

另外一起案例发生在广州,三月底,“女子地铁照被AI一键脱衣传播”冲上热搜。事实上,该女子分享照片的原图中她衣着正常,没有任何不妥之处,但被好事之徒用AI软件一键脱衣,故意全网散播。

被造谣女子发布的原照片

AI恐慌和AI投机像硬币的正反面,而人类需要玩一场“AI立币”游戏,即在正反面间找到平衡,把硬币立住,以更好的推动人类自身的发展。

03

孙燕姿在回应“AI孙燕姿”的那封被广泛赞誉的短文,她把自己形容成“一个在吃爆米花,坐在电影院最好位置上的人。”劝慰粉丝也是安抚自己,“你跟一个每几分钟就推出一张新专辑的人还有什么好争的。”最后,她表明自己作为人类面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凡事皆有可能,凡事皆无所谓,我认为思想纯净、做自己,已然足够。”

事实上,AI孙燕姿的歌曲初听还原度极高,但多听几遍还是缺少其本人在歌曲中释放的感情、情绪以及生命力。AI技术可以复刻阶段性的数据,进行演算,但依然无法复制人类在成长历程中沉淀的创造力、个性、思维力等特质。

所以,唐辰总结,孙燕姿打败了“孙燕姿”。当时也有不少人尝试使用大模型来模仿孙燕姿的口吻回复,但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其本人的灵气和高度。机器算法是套路的,华丽的辞藻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她呈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底气,这也是我们自信人工智能短时间内无法替代人类的底气。

AI大模型比拼高考作文也是如此,人类既要承认AI写作的优势,比如可以快速生成符合要求的文章,甚至还能引用名言警句,使用修辞手法。但也要看到AI写作的局限性,比如说《苦练本手,方能妙手随成》高考作文中的出现的YYDS之类的网络用语,是不符合高考标准的。再比如“红楼梦”高考作文中对文章立意的理解会稍有偏差。如同有评论指出,如果我们过分依赖或者盲目信赖AI生成文章,就会陷入技术的误导中。我们就会失去了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会变得懒惰和依赖。人类应该更加重视学习写作,并且善于利用AI技术来辅助我们的写作。

同样的,这个逻辑适用于人工智能正在改造的任何行业。心存敬畏,才能在科技发展中把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所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必恐慌技术,也切勿被技术左右。我们更应该关注,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希望技术进化成什么样子,而非技术会把人类改造成什么样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AI大模型混战高考作文的背后

有好问题,就有好答案。

文|唐辰同学

高考作文怎么写?AI大模型很忙。

6月7日上午,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结束,高考作文不出意外的成为焦点,相关讨论频上热搜。但与往年不同,时下风口的AI大模型加入同题作文写作,使得今年高考的话题性更加的显前沿。高考作文题目正式公布后,百度、阿里巴巴、360等多家公司的大模型争相加入写作比拼。

01

粗略统计,ChatGPT(包括GPT-3.5、GPT-4)、百度文心一言、360智脑、阿里通义千问、钉钉、科大讯飞星火、昆仑万维天工、WPS AI、微软NewBing等十余家大模型纷纷展示自家产品的写作能力。从技术上看,大模型之所以能快速产出作文,主要依赖AI提示词能力,对同一个大模型,给予不同的提示词会生成不同的结果。简单说,有好问题,就会有好答案。

这点上,业内主流大模型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就作文成品,多家大模型都能及格甚至拿到比较出彩的分数。有媒体使用五款主流大语言模型产品,对高考作文全国甲卷作文题进行了同题测试,并邀请到语文名师进行打分点评。

AI大模型加入高考作文的写作,营销的意义大于对技术本身的考验。比如,360智脑在高考前押中全国甲卷及新课标II卷作文题目,押十中二也被网友戏称为“预言帝”,周鸿祎则在微博展示360智脑作答的全国甲卷的作文,并主动开启话题,“能打多少分”;飞桨文心大模型支持的百度数字人度晓晓,则在2022年就作答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本手、妙手、俗手》,曾担任北京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的老师,给这篇作文打出48分的高分。

这些动作对普通用户的心智教育更为深刻,大众对大模型动辄千亿级的数据规模感知模糊,但“我当年高考前要是能用上360智脑押题,说不准都能上清北了”的感慨更能让用户共情。

相较上线之初,面向企业、机构以及定向邀请用户测试时的谨慎,大模型在技术能力、产品结构、使用体验以及应用场景等多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提升。大模型需要借助高考等热点,走出象牙塔,走向更广泛的普通用户,在获得训练数据的同时,收割市场份额,夯实市场站位。这也是各家大模型主动加入高考同题作文测试的根本原因。

回到大模型秒出高考作文本身,有媒体指出,人工智能挑战高考作文,甚至有分数赶超75%的人类考生,还需要学习写作这项技能吗?AI真要代替人吗?

02

不久前,AI孙燕姿凭借以假乱真的音色和唱腔、超出常人的“发歌”速度和数量以及涉猎广泛的反差曲风,成为华语乐坛的顶流。在其带动下,周杰伦、陈奕迅、林俊杰甚至披头士等都开始被动AI化,上线营业。在AI技术的支持下,AI歌手出道,有门槛,但没有那么高。

唐辰在《这一次,“孙燕姿”输给孙燕姿》中分析,AI歌手重新翻红,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该歌手的音色获得永生,对于粉丝而言,哪怕只是对已故歌手的简单音色模仿,也是一种精神能量的延续,足够让人兴奋。这也是AI孙燕姿们在争议不断中,仍被广为接受的主要原因。虽然很多粉丝坚信“会被模仿但不会被超越”,但依旧抵消不了大多数人的担忧,比如面对孙燕姿即将面临失业的调侃,她的粉丝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逐渐隐退并回归家庭被归为“冷门歌手”的孙燕姿可能在唱歌方面再也无法打败AI孙燕姿。

这两件事看似孤立,实则指明人类面对人工智能的两种复杂且矛盾心态:AI恐慌与AI投机。

AI恐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也是一个不断打破技术上限的轮回游戏。世界第一台计算机问世时,就有观点认为人类会被机器奴役,沦为“堕落的农奴”,这是人类“自取灭亡”。现代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在《计算机和智能》一文中,首次详细阐述了计算机代替人脑运算的原理,也曾提出“如果一台机器可以思考,它将比我们更聪明”的命题。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也多次表明自己的顾虑,他在给出“人类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个著名论断时,甚至给出具体期限,“未来100年内,电脑将用人工智能技术取代人类。那个时候,我们需要保证电脑跟我们是同一战线的。”

而AI投机则是人类虽然恐慌和忧惧,但仍然本能地在先进的技术工具面前躺平,被机器左右,甚至少部分人甘愿被技术奴役,使用AI进行违法活动。比如滥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5月22日,包头警方发布的一起利用AI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例冲上热搜。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遭遇“高端”骗局,骗子利用AI换脸技术佯装成其好友,通过微信视频电话,在10分钟内从郭先生处骗得汇款430万元;

另外一起案例发生在广州,三月底,“女子地铁照被AI一键脱衣传播”冲上热搜。事实上,该女子分享照片的原图中她衣着正常,没有任何不妥之处,但被好事之徒用AI软件一键脱衣,故意全网散播。

被造谣女子发布的原照片

AI恐慌和AI投机像硬币的正反面,而人类需要玩一场“AI立币”游戏,即在正反面间找到平衡,把硬币立住,以更好的推动人类自身的发展。

03

孙燕姿在回应“AI孙燕姿”的那封被广泛赞誉的短文,她把自己形容成“一个在吃爆米花,坐在电影院最好位置上的人。”劝慰粉丝也是安抚自己,“你跟一个每几分钟就推出一张新专辑的人还有什么好争的。”最后,她表明自己作为人类面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凡事皆有可能,凡事皆无所谓,我认为思想纯净、做自己,已然足够。”

事实上,AI孙燕姿的歌曲初听还原度极高,但多听几遍还是缺少其本人在歌曲中释放的感情、情绪以及生命力。AI技术可以复刻阶段性的数据,进行演算,但依然无法复制人类在成长历程中沉淀的创造力、个性、思维力等特质。

所以,唐辰总结,孙燕姿打败了“孙燕姿”。当时也有不少人尝试使用大模型来模仿孙燕姿的口吻回复,但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其本人的灵气和高度。机器算法是套路的,华丽的辞藻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她呈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底气,这也是我们自信人工智能短时间内无法替代人类的底气。

AI大模型比拼高考作文也是如此,人类既要承认AI写作的优势,比如可以快速生成符合要求的文章,甚至还能引用名言警句,使用修辞手法。但也要看到AI写作的局限性,比如说《苦练本手,方能妙手随成》高考作文中的出现的YYDS之类的网络用语,是不符合高考标准的。再比如“红楼梦”高考作文中对文章立意的理解会稍有偏差。如同有评论指出,如果我们过分依赖或者盲目信赖AI生成文章,就会陷入技术的误导中。我们就会失去了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会变得懒惰和依赖。人类应该更加重视学习写作,并且善于利用AI技术来辅助我们的写作。

同样的,这个逻辑适用于人工智能正在改造的任何行业。心存敬畏,才能在科技发展中把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所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必恐慌技术,也切勿被技术左右。我们更应该关注,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希望技术进化成什么样子,而非技术会把人类改造成什么样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