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眼
【专访】连平:瑞信危机还没有结束,美联储正面临三重压力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指出,硅谷银行的问题可能难以在美国的金融业掀起一场整体性的风暴,不过,对于瑞信危机目前市场心里还没有底。

专项债过度包装问题层出不穷,专家呼吁尽快改革

这些问题或都指向债务偿还风险加剧的结果。

颜色:今年经济增速或达5.5%,但存在三方面隐忧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颜色强调,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通缩风险需要受到重视。

招商基金李湛:房地产市场完全复苏取决于更长期因素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更长期的因素包括居民收入和对未来的预期。

平安证券钟正生:美联储更可能选择人为“制造衰退”

在面临不确定性的时候,美联储更可能选择“制造衰退”,而不是“关注增长”,当然这是人为制造的衰退。

经济学家:用负债率或债务率衡量一个地区的债务风险意义不大

大家更关心的是这个国家能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相应的负债水平。

经济学家:今年中国GDP增速或超5.5%,全年出口未必负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廖群预计,今年中国出口增速可能在3-5%。

【专访】德勤许思涛:应该让货币政策发挥更大的功效

虽然中国通货膨胀不具有威胁,但短期利率下降空间有限,要真正使得货币政策更有效,必须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罗志恒:宏观税负不宜再降,建议拓展消费税、资源税、环保税征收空间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一个大国需要有一定的宏观税负水平来保障宏观调控能力。

经济学家: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不低,地产修复很难快速完成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充分考虑到中国经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后提出的稳扎稳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