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工智能将如何进入CEO的幕僚团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工智能将如何进入CEO的幕僚团队

企业将能够享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3大益处。

我们都知道,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我们人类带向了一个看上去更美好的未来。可你知道它会为企业的经营与决策带来哪些变化吗?

近日,在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12期深度思考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史占中就这一话题发表了主题演讲,并接受了界面新闻记者的采访。

史占中向界面新闻表示,在未来的智能时代,企业再想依靠“勤劳的双手”,凭借劳动力成本红利和既有规模效应构建竞争优势,已变得愈发艰难。相反,企业若能通过在商业决策方面引入人工智能这个“智慧的大脑”,实现对企业管理范式与商业逻辑的重构,将可以长久维系企业的创新活力。

人工智能会带来“忧”,更会带来“祐”

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与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等学者提出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一概念,人工智能学科就此正式诞生。

但人类对于这一技术领域可谓不无忧虑。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与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等,先后表达过对人工智能的担忧。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为技术变革与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动能,也有目共睹。

Gartner咨询公司曾预计,到2020年,人工智能所创造的总产值将达到3000亿美元。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人工智能正在促进社会发生转变,这种转变比工业革命发生的速度快10倍,规模大 300倍,影响几乎大3000倍”。

微软人工智能与研究事业部、马斯克作为联合创始人的OpenAI,都早已跻身全球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之列。

人工智能对人类商业文明究竟有何影响?

以史占中之见,这可以用“忧”和“祐”两大关键词来概括,且后者的效应相对来说更加明显。如果企业能够坚守住不使人工智能产生自我意识这条红线,并以各类管理措施让人工智能与人类员工和谐相处,那么,企业将能够享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3大益处。

1、降低各类成本

人工智能最直接能为企业带来的红利,当属对企业在工业领域内生产制造成本的缩减。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调研数据显示,一台智能焊接机器人每年成本约5万元(按十年折旧),而产生相同效益的三个成熟焊接技工每年的成本,则达到7.2万元乘以3倍的21.6万元。在产生相同效益情况下,焊接机器人成本是使用人工成本的23%。

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企业也有望在日常经营中进一步压缩各类成本开支。

目前,DeepMind 正在通过智能算法,预测谷歌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负载,从而减少其用于冷却的电量。不仅如此,DeepMind的人工智能软件还可同时控制120个设备参数,让谷歌数据中心的风扇、空调系统甚至窗户的一举一动都得到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这些改进措施,可以让谷歌数据中心的年用电量节约15%,从而省下数亿美元的成本。

2、提高操作准确率和安全系数

人工智能这一“智慧的大脑”,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各类操作的准确率。

在发布于2017年2月的《MIT科技评论》年度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中,阿里巴巴的“刷脸支付”就榜上有名。这项通过人工智能提升人脸识别技术的创新,可以把刷脸支付识别的准确率提高到99.6%。

《MIT科技评论》认为,“当越来越多金融服务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连接时,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代表的远程身份识别,将变得尤其重要”。这也正是该项技术对阿里巴巴意义的充分诠释。

在安全系数的提高方面,人工智能也有可观的价值。据Eno Centre for Transportation的研究显示,如果美国90%的汽车变成无人驾驶汽车,那么车祸数量将从600万起降至130万起。而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过去6年行驶300多万公里,更是仅遇到过16起交通意外,且从未发生致命事件。

无人驾驶技术是传感系统、视觉计算、智能控制等领域创新的综合体现。当这一成果被更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制造工艺时,企业的生产安全将得到更充分保障。

3、突破人类员工的局限

许多企业对人工智能重金布局的一大原因,还在于希望其能突破人类员工的生理局限,实现颠覆性创新业务的开拓。

在今年3月于美国加州棕榈泉举办的MARS 2017大会上,亚马逊无人机Prime Air将一批重量为4磅的货物成功送达目的地,为其空中速递业务的落地又推进了重要一步。而当人工智能可以规模化实现无人机递送时,其为企业带来的成本优势和效率优势,将很可能颠覆零售、物流等行业现有的竞争格局。

除了基层员工外,对于企业的管理层,人工智能也有望克服人类雇员的局限,实现对企业效率的优化。

全球规模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目前就在其创始人雷伊•达里奥(Ray Dalio)的主导下,研发用于管理整个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未来之书”。“未来之书”将通过把科学管理范式纳入系统,以如同GPS般的精确度向员工们下达指令,并安排其日常工作流程。在达里奥看来,以人工智能来扮演部分管理层的角色,将“有助于提高认识、改进决策过程并实现更好的成果”

中小企业如何利用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所具备的颠覆性创新价值,让各大企业都在布局这一领域时一掷千金、不惜成本。

2017年3月,英特尔作价153亿美元,收购以色列无人驾驶技术公司Mobileye;软银与阿拉伯主权基金在去年共同成立了愿景基金(Vision Fund),计划投入1000亿美元开展在人工智能、智慧机器人等领域内的并购;而苹果则在最近6年来,收购了包括Emotient 、VocalIQ、Turi等在内的15家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领域公司。

巨头们可以凭借非凡的财力,在高精尖人才的获取和通用型产品的研发上早早占据优势,那么,中小企业又该如何在人工智能领域,摘得属于自己的成果?

史占中认为,面对智能时代这一历史性机遇,中小企业其实可以采取两种另辟蹊径的战略举措。

1、构建企业在大数据与算法上的优势

巨头们无疑在基础计算能力、开源框架等方面具有雄厚实力。然而,若中小企业能在优势算法与数据收集方面注重创新,其也可能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科大讯飞在2010年发布了其语音云平台和输入法后,宣布这两大产品都将免费开放。在面向数以亿计用户服务的同时,科大讯飞也得以在数据抓取、资源整合等方面,成为语音识别类人工智能企业的先行者。据科大讯飞2016年年报显示,讯飞输入法用户已突破4.3亿人,其中活跃用户超过1.1亿人。截至2016年末,讯飞开放平台的日服务量,则达到31.3亿人次。

这一量级的用户数据,让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领域,得以持续完善人工智能技术的算法,并研发前沿产品。2016年11月,科大讯飞发布了多项基于“讯飞超脑”的人工智能技术,并推出了全球首个万物互联输入解决方案。

据Research Markets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语音市场,科大讯飞目前位列谷歌、微软、苹果之后,以6.7%的市场份额跻身全球前四。科大讯飞能够形成与硅谷巨头角力之局面,与其在大数据与算法上的努力无不关系。

2、选准细分市场,做垂直领域内的领先者

如果中小企业可以深耕自身所擅长的细分市场,那么,在这一垂直领域内,中小企业就有可能战胜各大巨头,成为该领域内的领头羊。

由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马克•莱伯特(Marc Raibert)创立的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正是这样一个垂直领域内的领导者。这家只专注于足式机器人研发的创业公司,曾先后发布过BigDog、Cheetah、WilDCat、Atlas等多款足式机器人,并在历年的经营中积累了足式机器人的丰富研发经验。

今年2月27日,波士顿动力则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发布了其轮式双足机器人Handle。Handle的行进速度可达每小时9英里,垂直跳跃高度则为4英尺,而且其还能在负重超过40公斤时,依旧顺利跳过障碍物。

“Handle中使用的大多数控制系统,都利用到我们的团队在四足和两足机器人上的经验”,莱伯特在接受采访时的发言,解释了这款令人工智能界惊艳的产品诞生的原因——那就是波士顿动力在垂直领域内一以贯之的专注。

2015年10月,《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曾在天津表示,“人工智能是下一个20年里颠覆人类社会的技术,其力量可堪比拟电力和互联网”。在优势算法与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一个人类与人工智能共融共生的未来,实际上已经呼之欲出。

史占中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随着人工智能飞跃式的发展,机器人步入人类生活、走入人类工作场所,已经是不可避免了。”如何更好地让人工智能成为企业“智慧的大脑”,才是企业亟待解决的命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工智能将如何进入CEO的幕僚团队

企业将能够享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3大益处。

我们都知道,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我们人类带向了一个看上去更美好的未来。可你知道它会为企业的经营与决策带来哪些变化吗?

近日,在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12期深度思考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史占中就这一话题发表了主题演讲,并接受了界面新闻记者的采访。

史占中向界面新闻表示,在未来的智能时代,企业再想依靠“勤劳的双手”,凭借劳动力成本红利和既有规模效应构建竞争优势,已变得愈发艰难。相反,企业若能通过在商业决策方面引入人工智能这个“智慧的大脑”,实现对企业管理范式与商业逻辑的重构,将可以长久维系企业的创新活力。

人工智能会带来“忧”,更会带来“祐”

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与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等学者提出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一概念,人工智能学科就此正式诞生。

但人类对于这一技术领域可谓不无忧虑。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与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等,先后表达过对人工智能的担忧。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为技术变革与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动能,也有目共睹。

Gartner咨询公司曾预计,到2020年,人工智能所创造的总产值将达到3000亿美元。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人工智能正在促进社会发生转变,这种转变比工业革命发生的速度快10倍,规模大 300倍,影响几乎大3000倍”。

微软人工智能与研究事业部、马斯克作为联合创始人的OpenAI,都早已跻身全球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之列。

人工智能对人类商业文明究竟有何影响?

以史占中之见,这可以用“忧”和“祐”两大关键词来概括,且后者的效应相对来说更加明显。如果企业能够坚守住不使人工智能产生自我意识这条红线,并以各类管理措施让人工智能与人类员工和谐相处,那么,企业将能够享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3大益处。

1、降低各类成本

人工智能最直接能为企业带来的红利,当属对企业在工业领域内生产制造成本的缩减。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调研数据显示,一台智能焊接机器人每年成本约5万元(按十年折旧),而产生相同效益的三个成熟焊接技工每年的成本,则达到7.2万元乘以3倍的21.6万元。在产生相同效益情况下,焊接机器人成本是使用人工成本的23%。

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企业也有望在日常经营中进一步压缩各类成本开支。

目前,DeepMind 正在通过智能算法,预测谷歌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负载,从而减少其用于冷却的电量。不仅如此,DeepMind的人工智能软件还可同时控制120个设备参数,让谷歌数据中心的风扇、空调系统甚至窗户的一举一动都得到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这些改进措施,可以让谷歌数据中心的年用电量节约15%,从而省下数亿美元的成本。

2、提高操作准确率和安全系数

人工智能这一“智慧的大脑”,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各类操作的准确率。

在发布于2017年2月的《MIT科技评论》年度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中,阿里巴巴的“刷脸支付”就榜上有名。这项通过人工智能提升人脸识别技术的创新,可以把刷脸支付识别的准确率提高到99.6%。

《MIT科技评论》认为,“当越来越多金融服务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连接时,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代表的远程身份识别,将变得尤其重要”。这也正是该项技术对阿里巴巴意义的充分诠释。

在安全系数的提高方面,人工智能也有可观的价值。据Eno Centre for Transportation的研究显示,如果美国90%的汽车变成无人驾驶汽车,那么车祸数量将从600万起降至130万起。而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过去6年行驶300多万公里,更是仅遇到过16起交通意外,且从未发生致命事件。

无人驾驶技术是传感系统、视觉计算、智能控制等领域创新的综合体现。当这一成果被更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制造工艺时,企业的生产安全将得到更充分保障。

3、突破人类员工的局限

许多企业对人工智能重金布局的一大原因,还在于希望其能突破人类员工的生理局限,实现颠覆性创新业务的开拓。

在今年3月于美国加州棕榈泉举办的MARS 2017大会上,亚马逊无人机Prime Air将一批重量为4磅的货物成功送达目的地,为其空中速递业务的落地又推进了重要一步。而当人工智能可以规模化实现无人机递送时,其为企业带来的成本优势和效率优势,将很可能颠覆零售、物流等行业现有的竞争格局。

除了基层员工外,对于企业的管理层,人工智能也有望克服人类雇员的局限,实现对企业效率的优化。

全球规模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目前就在其创始人雷伊•达里奥(Ray Dalio)的主导下,研发用于管理整个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未来之书”。“未来之书”将通过把科学管理范式纳入系统,以如同GPS般的精确度向员工们下达指令,并安排其日常工作流程。在达里奥看来,以人工智能来扮演部分管理层的角色,将“有助于提高认识、改进决策过程并实现更好的成果”

中小企业如何利用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所具备的颠覆性创新价值,让各大企业都在布局这一领域时一掷千金、不惜成本。

2017年3月,英特尔作价153亿美元,收购以色列无人驾驶技术公司Mobileye;软银与阿拉伯主权基金在去年共同成立了愿景基金(Vision Fund),计划投入1000亿美元开展在人工智能、智慧机器人等领域内的并购;而苹果则在最近6年来,收购了包括Emotient 、VocalIQ、Turi等在内的15家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领域公司。

巨头们可以凭借非凡的财力,在高精尖人才的获取和通用型产品的研发上早早占据优势,那么,中小企业又该如何在人工智能领域,摘得属于自己的成果?

史占中认为,面对智能时代这一历史性机遇,中小企业其实可以采取两种另辟蹊径的战略举措。

1、构建企业在大数据与算法上的优势

巨头们无疑在基础计算能力、开源框架等方面具有雄厚实力。然而,若中小企业能在优势算法与数据收集方面注重创新,其也可能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科大讯飞在2010年发布了其语音云平台和输入法后,宣布这两大产品都将免费开放。在面向数以亿计用户服务的同时,科大讯飞也得以在数据抓取、资源整合等方面,成为语音识别类人工智能企业的先行者。据科大讯飞2016年年报显示,讯飞输入法用户已突破4.3亿人,其中活跃用户超过1.1亿人。截至2016年末,讯飞开放平台的日服务量,则达到31.3亿人次。

这一量级的用户数据,让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领域,得以持续完善人工智能技术的算法,并研发前沿产品。2016年11月,科大讯飞发布了多项基于“讯飞超脑”的人工智能技术,并推出了全球首个万物互联输入解决方案。

据Research Markets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语音市场,科大讯飞目前位列谷歌、微软、苹果之后,以6.7%的市场份额跻身全球前四。科大讯飞能够形成与硅谷巨头角力之局面,与其在大数据与算法上的努力无不关系。

2、选准细分市场,做垂直领域内的领先者

如果中小企业可以深耕自身所擅长的细分市场,那么,在这一垂直领域内,中小企业就有可能战胜各大巨头,成为该领域内的领头羊。

由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马克•莱伯特(Marc Raibert)创立的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正是这样一个垂直领域内的领导者。这家只专注于足式机器人研发的创业公司,曾先后发布过BigDog、Cheetah、WilDCat、Atlas等多款足式机器人,并在历年的经营中积累了足式机器人的丰富研发经验。

今年2月27日,波士顿动力则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发布了其轮式双足机器人Handle。Handle的行进速度可达每小时9英里,垂直跳跃高度则为4英尺,而且其还能在负重超过40公斤时,依旧顺利跳过障碍物。

“Handle中使用的大多数控制系统,都利用到我们的团队在四足和两足机器人上的经验”,莱伯特在接受采访时的发言,解释了这款令人工智能界惊艳的产品诞生的原因——那就是波士顿动力在垂直领域内一以贯之的专注。

2015年10月,《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曾在天津表示,“人工智能是下一个20年里颠覆人类社会的技术,其力量可堪比拟电力和互联网”。在优势算法与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一个人类与人工智能共融共生的未来,实际上已经呼之欲出。

史占中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随着人工智能飞跃式的发展,机器人步入人类生活、走入人类工作场所,已经是不可避免了。”如何更好地让人工智能成为企业“智慧的大脑”,才是企业亟待解决的命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