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向小米、腾讯和海尔取取经吧 我们已进入“产品公司”的时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向小米、腾讯和海尔取取经吧 我们已进入“产品公司”的时代

如今“产品”的使命,不仅仅是追求质量和使用寿命那么简单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是一个属于“产品公司”的时代。

雷军、马化腾、张瑞敏……这些CEO的第一职务,其实都是首席产品官。而小米、腾讯、海尔,这些企业之所以领先于竞争对手,最关键的因素未必是因为他们在企业文化、营销、战略、培训上比别人多花功夫,而在于他们理解了如今“产品”的使命,不仅仅是追求质量和使用寿命那么简单。

腾讯:好产品需要“笨办法”

腾讯曾经在产品设计中走过不少弯路后,才逐渐生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做法。

当初,QQ邮箱迟迟得不到市场认可,腾讯只好对它进行回炉再造,并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10/100/1000法则——每个产品经理都必须在每个月当中做10个用户调查,并且关注100个用户博客,还要收集反债1000个用户体验。这个方法虽然有点笨拙,却很实用,并被腾讯一直沿用了下来。

每一天,腾讯的各条产品线都会上演“用户反馈一改进一再反馈一再开发”的循环。比如《天天爱消除》这款微信游戏,开发到第二个月时,该项目组工作室每天都邀请两个玩家体验,并收集意见,这种模式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在此过程中,工作室对游戏的手感、交互方式等所有细节全部优化了一遍。

马化腾自己总结的经验则是产品八字法——“小步快跑,试错迭代”。在他看来,每一次产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坚持每天发现、修正一两个小问题,不到一年时间就能把作品打磨好。

海尔: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过去十多年时间,海尔是中国最大的洗衣机厂商,占领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市场,并且通过代理商占据了大多数高校的洗衣机市场。但海尔发现,自己没有机会接触真正的产品使用者,于是决定重塑商业模式。

海尔在洗衣机上安装了物联网模块,把所有洗衣机连到一个服务器上,这样一来,中央服务器就能把握每台洗衣机的状态。海尔还开发了一款APP,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完成预约洗衣机和付费等功能。

通过物联网和APP的结合,海尔洗衣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身在高校的终端用户可以通过App查看旁边有多少洗衣机,有没有空置机,并用手机完成结算,避免了传统洗衣机投硬币的麻烦。对海尔洗衣的代理商而言,工作量也小了很多,机器出现故障会自动保修,他们结算收益也更加便捷,直接通过自己的后台就能查看当天的收入状况。

如今,海尔还试图使自己的洗衣APP变为一个流量入口,给其他互联网服务进行导流,比如将APP做成大学生的生活服务平台,销售电影票、推广和学生校园生活有关的活动。它从一个单纯卖洗衣机的产品供应商,转变为为终端客户提供洗衣服务的服务提供商,并解决了代理商、用户和厂商过去潜在的问题。

小米:用产品自我营销

在做手机产品之前,雷军先建了一个BBS模式的互联网社群,网罗了上千万个前手机发烧友。在充分搜集用户意见之后,小米才正式推出了手机产品。在小米的手机论坛上,每周都可以看到两三千篇关于手机的帖子,其中有用户的一些设想,也有他们提交的体验报告。

雷军在小米论坛里设置了一个小按钮——“我也需要这个功能”。这个不起眼的按钮,把有相近意见的人都汇聚在了一起。呼声越高的功能,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就越大,用户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得到了尊重,从而获得成就感,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建言献策。

而在一些重要功能的确定上,小米工程师往往通过在论坛上发起投票等方式,收集用户的反馈,最终确定产品功能形态。对于小米手机来说,企业和用户双方沟通的过程就是产品形成的过程。

在小米公司,产品讨论会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结合论坛粉丝的意见,泡论坛、刷微博,是小米员工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在小米手机推出之后,营销最卖力的不是工作人员,而是资深“米粉”。这些用户不遗余力地为小米做宣传,向身边的朋友介绍产品的特点,扮演了产品经理人的角色。通过粉丝的口口相传,小米的品牌快速建立起来。

产品服务如何才能创造价值?

随着消费升级的到来和科技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创新性、互联网功能以及品牌价值的要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产品研发周期的不断缩短,让企业持续创新的能力受到严重挑战。一款产品现在用起来很好,让消费者感到满意,很可能明天就被竞争对手所替代。

《重塑价值——中国企业转型路径》一书为管理者进行产品创新提出了建议——

首先,产品在开发时,要更多考虑市场需求,通过消费者做开发。

很多人表达的内容无法体现自己的初衷,消费者传递的信息有可能是扭曲的,这需要企业投入精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筛选能力,去粗取精地采纳意见、创新产品。当信息壁垒打通了之后,产品设计和营销之间的界限就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从而吸引消费者成为“粉丝”,大大降低研发构想和最终产品之间的差异。

其次,产品创新是有风险的,成功的创新产品的背后有大量失败的铺垫。企业不能为了逃避风险而不作为,而应该尽量把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硅谷企业家埃里克·莱斯曾提出“最小可用品”的概念——用最快的速度和最简洁的方式,将新产品开发出来,它可能只是一个界面、一个最简单的操作流程,但它的好处是能够直观地被客户感知。在此基础上,企业再对其做不断的检测和迭代,如果有可能,可以给客户提供多个测试版本进行对比选择。

最后,企业要将产品和服务相融合,这也是消费者购买和体验的过程,它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双方的互动程度。

服务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非标准化的,将给产品创新带来诸多可能。目前,很多产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增加小的服务,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

推荐阅读:

书名:《重塑价值——中国企业转型路径》

作者:陈雪频

出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海尔

4.7k
  • 调研早知道|海外收入持续提升,这家白电龙头子公司正迈向多元化
  • 今天,世界再次认识青岛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向小米、腾讯和海尔取取经吧 我们已进入“产品公司”的时代

如今“产品”的使命,不仅仅是追求质量和使用寿命那么简单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是一个属于“产品公司”的时代。

雷军、马化腾、张瑞敏……这些CEO的第一职务,其实都是首席产品官。而小米、腾讯、海尔,这些企业之所以领先于竞争对手,最关键的因素未必是因为他们在企业文化、营销、战略、培训上比别人多花功夫,而在于他们理解了如今“产品”的使命,不仅仅是追求质量和使用寿命那么简单。

腾讯:好产品需要“笨办法”

腾讯曾经在产品设计中走过不少弯路后,才逐渐生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做法。

当初,QQ邮箱迟迟得不到市场认可,腾讯只好对它进行回炉再造,并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10/100/1000法则——每个产品经理都必须在每个月当中做10个用户调查,并且关注100个用户博客,还要收集反债1000个用户体验。这个方法虽然有点笨拙,却很实用,并被腾讯一直沿用了下来。

每一天,腾讯的各条产品线都会上演“用户反馈一改进一再反馈一再开发”的循环。比如《天天爱消除》这款微信游戏,开发到第二个月时,该项目组工作室每天都邀请两个玩家体验,并收集意见,这种模式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在此过程中,工作室对游戏的手感、交互方式等所有细节全部优化了一遍。

马化腾自己总结的经验则是产品八字法——“小步快跑,试错迭代”。在他看来,每一次产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坚持每天发现、修正一两个小问题,不到一年时间就能把作品打磨好。

海尔: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过去十多年时间,海尔是中国最大的洗衣机厂商,占领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市场,并且通过代理商占据了大多数高校的洗衣机市场。但海尔发现,自己没有机会接触真正的产品使用者,于是决定重塑商业模式。

海尔在洗衣机上安装了物联网模块,把所有洗衣机连到一个服务器上,这样一来,中央服务器就能把握每台洗衣机的状态。海尔还开发了一款APP,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完成预约洗衣机和付费等功能。

通过物联网和APP的结合,海尔洗衣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身在高校的终端用户可以通过App查看旁边有多少洗衣机,有没有空置机,并用手机完成结算,避免了传统洗衣机投硬币的麻烦。对海尔洗衣的代理商而言,工作量也小了很多,机器出现故障会自动保修,他们结算收益也更加便捷,直接通过自己的后台就能查看当天的收入状况。

如今,海尔还试图使自己的洗衣APP变为一个流量入口,给其他互联网服务进行导流,比如将APP做成大学生的生活服务平台,销售电影票、推广和学生校园生活有关的活动。它从一个单纯卖洗衣机的产品供应商,转变为为终端客户提供洗衣服务的服务提供商,并解决了代理商、用户和厂商过去潜在的问题。

小米:用产品自我营销

在做手机产品之前,雷军先建了一个BBS模式的互联网社群,网罗了上千万个前手机发烧友。在充分搜集用户意见之后,小米才正式推出了手机产品。在小米的手机论坛上,每周都可以看到两三千篇关于手机的帖子,其中有用户的一些设想,也有他们提交的体验报告。

雷军在小米论坛里设置了一个小按钮——“我也需要这个功能”。这个不起眼的按钮,把有相近意见的人都汇聚在了一起。呼声越高的功能,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就越大,用户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得到了尊重,从而获得成就感,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建言献策。

而在一些重要功能的确定上,小米工程师往往通过在论坛上发起投票等方式,收集用户的反馈,最终确定产品功能形态。对于小米手机来说,企业和用户双方沟通的过程就是产品形成的过程。

在小米公司,产品讨论会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结合论坛粉丝的意见,泡论坛、刷微博,是小米员工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在小米手机推出之后,营销最卖力的不是工作人员,而是资深“米粉”。这些用户不遗余力地为小米做宣传,向身边的朋友介绍产品的特点,扮演了产品经理人的角色。通过粉丝的口口相传,小米的品牌快速建立起来。

产品服务如何才能创造价值?

随着消费升级的到来和科技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创新性、互联网功能以及品牌价值的要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产品研发周期的不断缩短,让企业持续创新的能力受到严重挑战。一款产品现在用起来很好,让消费者感到满意,很可能明天就被竞争对手所替代。

《重塑价值——中国企业转型路径》一书为管理者进行产品创新提出了建议——

首先,产品在开发时,要更多考虑市场需求,通过消费者做开发。

很多人表达的内容无法体现自己的初衷,消费者传递的信息有可能是扭曲的,这需要企业投入精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筛选能力,去粗取精地采纳意见、创新产品。当信息壁垒打通了之后,产品设计和营销之间的界限就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从而吸引消费者成为“粉丝”,大大降低研发构想和最终产品之间的差异。

其次,产品创新是有风险的,成功的创新产品的背后有大量失败的铺垫。企业不能为了逃避风险而不作为,而应该尽量把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硅谷企业家埃里克·莱斯曾提出“最小可用品”的概念——用最快的速度和最简洁的方式,将新产品开发出来,它可能只是一个界面、一个最简单的操作流程,但它的好处是能够直观地被客户感知。在此基础上,企业再对其做不断的检测和迭代,如果有可能,可以给客户提供多个测试版本进行对比选择。

最后,企业要将产品和服务相融合,这也是消费者购买和体验的过程,它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双方的互动程度。

服务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非标准化的,将给产品创新带来诸多可能。目前,很多产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增加小的服务,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

推荐阅读:

书名:《重塑价值——中国企业转型路径》

作者:陈雪频

出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