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企业必不可少的“宏观数据力” 你怎能一点都不了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企业必不可少的“宏观数据力” 你怎能一点都不了解

同样一家企业,不同部门对自家掌握数据的能力,常常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图片来源:摄图网

员工A:“我们公司使用数据的能力非常强,我们售出的每一台机器,都可以远端回传机器使用的日志文件(log file)。依据历史资料以及各项参数的性能设定,我们可以预测机器可能在什么时候会出现问题、需要什么配件,进而预测各项关键配件的囤货量,并与维修纪录作对照,微调上下游厂商每一季的配件订货数量。”

员工B: “我们公司使用数据的能力非常落后,业务单位完全无法掌控客户对维修问题的不满;营销部门因此无法针对高回报率维修的痛点,准备有力说明,所以业务部门都只能默默拜访客户,听客户的不满。”

你大概猜得到,员工A与B其实来自同一家公司。同样一家企业,不同部门为何对自家掌握“数据”的能力,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究其根本,数据并不是问题核心,真正的问题是,一家企业缺乏跨部门沟通,也就是只有“微观数据力”。

在这个资讯爆炸、计算能力强大的时代,数据力的重要性呈指数成长,企业数据思维不足的文化难题也随之放大。

或许你会想,耳熟能详的数据应用三步骤:“定义数据要解决的问题”、“定义数据解决后要产生的效益”、“数据分析方法与模型的选择”好好应用不就解决了吗? 但是,我想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 即便企业在每个能运用数据分析协助的商业问题中,都切实应用了这三步骤,数据力还是可能等于零。

最大的症结点就在于,企业只用“微观数据力”,完全忽略了“宏观数据力”才是致胜关键。

用上述的员工对话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们定义一个要用数据来解决的问题为“针对维修配件做季度预测,以减少囤货跟增加现金转换能力”。用“微观数据力”来分析的话并不困难,根据这个问题的定义,企业可搜集机器设备的功能回传记录档,再针对设备研发时的“最佳起始参数”做标竿分析(benchmarking),定义出回传记录档中的数据代表什么意义、反映出什么情况。如此一来,自然能针对使用机器做出基本的维修需求规划,以此推测维修需要的配件,最终的配件规划就可以达到最低囤货、最高现金转换能力的效果。

然而,从“宏观数据力”的角度来探讨时,共有三大重要步骤:

1. 目前定义要用数据来解决的问题,顺利解决后所产生的效益,会对企业更高阶的策略目标有什么贡献或牺牲?

2. 数据搜集、建模的每一个步骤中,有哪些可以与其他数据、部门结合,而达到企业最终的商业目标。

3. 在这些可合作的部门中,哪些资源、人员、与决策流程需要安排,以便将最后的分析结果转化为实际行动。

回到上述举例,假设一个企业的终极目标是成长,而成长来自于巩固现有客户及增加新客户,那么,在定义维修配件这个命题时,即可用宏观数据力提升命题高度。

首先,需思考达成“针对维修配件做季度预测,以减少囤货跟增加现金转换能力”的效益后,对企业的终极目标有什么贡献和牺牲(由于企业资源有限,达成一个目标时,往往也会牺牲另一个目标)。

其次,设定预测模型所需要的数据来源与参数,以及模型建立的流程中,有哪些步骤可以与其他部门的数据、资讯、功能结合以提升现有客户/新增客户的成长? 

最后,针对可能可以结合的方案,思考哪些部门会需要共同执行? 需通过哪些管理层的同意? 有哪些人员可以协助整合应用?

准确预估维修配件这个任务,除了用基础的“微观数据力”来思考之外,还能延伸思考维修预测能如何提升现有客户对“预防性维修”的满意度。

通过对“预防性维修”的营销来让客户理解,虽然有高回报率的维修问题存在,但企业本身是以客户利益为出发点,以预防问题产生。在模型建构的过程中,以初始最佳值作为基准,与现在机器设备的表现参数作比较,给客户提供“机器评估报告”,彰显企业在设备管理、配件采购、人力安排等面向的附加价值。

结合两种数据力来深入思考一项看似单纯的任务,需要业务、营销与新服务开发部门一起努力,将这些数据可能产生的附加价值,以及其他业务、营销等可以整合运用的数据做更好的包装,增加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也可作为招募新客户的手法。

简言之,“微观数据力”可突显企业文化本身存在的问题,但不能用来定义一个企业应用数据科学的能力;而“宏观数据力”才能从根本上激发数据策略,并协助串联企业各部门合作。

来源:家族企业杂志

原标题:别再微观了! 企业应培养“宏观数据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企业必不可少的“宏观数据力” 你怎能一点都不了解

同样一家企业,不同部门对自家掌握数据的能力,常常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图片来源:摄图网

员工A:“我们公司使用数据的能力非常强,我们售出的每一台机器,都可以远端回传机器使用的日志文件(log file)。依据历史资料以及各项参数的性能设定,我们可以预测机器可能在什么时候会出现问题、需要什么配件,进而预测各项关键配件的囤货量,并与维修纪录作对照,微调上下游厂商每一季的配件订货数量。”

员工B: “我们公司使用数据的能力非常落后,业务单位完全无法掌控客户对维修问题的不满;营销部门因此无法针对高回报率维修的痛点,准备有力说明,所以业务部门都只能默默拜访客户,听客户的不满。”

你大概猜得到,员工A与B其实来自同一家公司。同样一家企业,不同部门为何对自家掌握“数据”的能力,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究其根本,数据并不是问题核心,真正的问题是,一家企业缺乏跨部门沟通,也就是只有“微观数据力”。

在这个资讯爆炸、计算能力强大的时代,数据力的重要性呈指数成长,企业数据思维不足的文化难题也随之放大。

或许你会想,耳熟能详的数据应用三步骤:“定义数据要解决的问题”、“定义数据解决后要产生的效益”、“数据分析方法与模型的选择”好好应用不就解决了吗? 但是,我想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 即便企业在每个能运用数据分析协助的商业问题中,都切实应用了这三步骤,数据力还是可能等于零。

最大的症结点就在于,企业只用“微观数据力”,完全忽略了“宏观数据力”才是致胜关键。

用上述的员工对话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们定义一个要用数据来解决的问题为“针对维修配件做季度预测,以减少囤货跟增加现金转换能力”。用“微观数据力”来分析的话并不困难,根据这个问题的定义,企业可搜集机器设备的功能回传记录档,再针对设备研发时的“最佳起始参数”做标竿分析(benchmarking),定义出回传记录档中的数据代表什么意义、反映出什么情况。如此一来,自然能针对使用机器做出基本的维修需求规划,以此推测维修需要的配件,最终的配件规划就可以达到最低囤货、最高现金转换能力的效果。

然而,从“宏观数据力”的角度来探讨时,共有三大重要步骤:

1. 目前定义要用数据来解决的问题,顺利解决后所产生的效益,会对企业更高阶的策略目标有什么贡献或牺牲?

2. 数据搜集、建模的每一个步骤中,有哪些可以与其他数据、部门结合,而达到企业最终的商业目标。

3. 在这些可合作的部门中,哪些资源、人员、与决策流程需要安排,以便将最后的分析结果转化为实际行动。

回到上述举例,假设一个企业的终极目标是成长,而成长来自于巩固现有客户及增加新客户,那么,在定义维修配件这个命题时,即可用宏观数据力提升命题高度。

首先,需思考达成“针对维修配件做季度预测,以减少囤货跟增加现金转换能力”的效益后,对企业的终极目标有什么贡献和牺牲(由于企业资源有限,达成一个目标时,往往也会牺牲另一个目标)。

其次,设定预测模型所需要的数据来源与参数,以及模型建立的流程中,有哪些步骤可以与其他部门的数据、资讯、功能结合以提升现有客户/新增客户的成长? 

最后,针对可能可以结合的方案,思考哪些部门会需要共同执行? 需通过哪些管理层的同意? 有哪些人员可以协助整合应用?

准确预估维修配件这个任务,除了用基础的“微观数据力”来思考之外,还能延伸思考维修预测能如何提升现有客户对“预防性维修”的满意度。

通过对“预防性维修”的营销来让客户理解,虽然有高回报率的维修问题存在,但企业本身是以客户利益为出发点,以预防问题产生。在模型建构的过程中,以初始最佳值作为基准,与现在机器设备的表现参数作比较,给客户提供“机器评估报告”,彰显企业在设备管理、配件采购、人力安排等面向的附加价值。

结合两种数据力来深入思考一项看似单纯的任务,需要业务、营销与新服务开发部门一起努力,将这些数据可能产生的附加价值,以及其他业务、营销等可以整合运用的数据做更好的包装,增加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也可作为招募新客户的手法。

简言之,“微观数据力”可突显企业文化本身存在的问题,但不能用来定义一个企业应用数据科学的能力;而“宏观数据力”才能从根本上激发数据策略,并协助串联企业各部门合作。

来源:家族企业杂志

原标题:别再微观了! 企业应培养“宏观数据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