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星际战争》出版120年后 有人写了一本续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星际战争》出版120年后 有人写了一本续集

如果那群冷酷无情的火星人卷土重来,地球将会陷入怎样的危机之中?

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英国作家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在1898年创作了小说《星际战争》(The War of the Worlds),在故事的结尾,火星入侵者由于感染了地球上的细菌都死掉了。虽然这个结局有些出人意料,但威尔斯在前文已为读者们埋伏了各种线索,开篇第一句就已潜藏了伏笔:

“没有人会相信,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几年,这个世界会被一群比人类更伟大、却注定灭亡的智慧生物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正如人类热衷于对自己所关注的各式各样的困惑展开思考,这群智慧生物也对此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学习,其仔细程度,几乎可与人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水中的浮游生物相当。”

尽管小说中的一个侦察兵团意外失败了,但火星作为一个能源耗尽、垂死挣扎的星球,它的居民会轻易放弃征服计划吗?那些“人数众多、冷酷无情的智慧生物”,难道不会继续以嫉妒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地球,缓慢而坚定地制定新的入侵计划,卷土重来?

《星际战争》
赫·乔·威尔斯 著  李家真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08

这就是斯蒂芬·巴克斯特(Stephen Baxter)写作《人类大屠杀》(The Massacre of Mankind)的前提——书名的这个短语曾出现在威尔斯的原作中。尽管《人类大屠杀》篇幅略长且结构松散,但依然是一本向原著致敬并加以巧妙延伸的好作品。书中的故事线自1920年开始,紧承乔治·威尔斯原著的脚步。巴克斯特的章节很短,极具冲击力,他还巧妙地使用了很多位威尔斯原著中的角色。

《人类大屠杀》

例如,威尔斯原著中的无名叙事者在《人类大屠杀》中被取名为沃尔特·詹金斯( Walter Jenkins),是畅销作品《火星战争叙述》(Narrative of the Martian Wars)的作者,也是一个创伤后压力综合症(PTSD)患者。那个精明的伦敦东区生还者——即“帕特尼山上的男人”——现在名叫伯特·库克(Bert Cook),他的外星人冒险经历在《炮兵回忆录》中被大肆渲染。埃尔芬斯通小姐——在伦敦保卫战中用左轮手枪向敌人射击的巾帼英雄——已经和叙述者的兄弟弗兰克结婚又离婚了,现在是一名自由记者。尽管巴克斯特以全球视角向我们展现了第二次火星大战对于数十名战斗人员和平民的影响,朱莉·埃尔芬斯通依然是他笔下的主角。

1920年的“人类大屠杀”并非历史中的那个版本。马尔文将军(General Marvin)——在原著小说中设法破坏了一个火星人的战斗机器——逐渐获得知名度,并成为了英国的右翼领导人。亚瑟·柯南·多伊尔(Arthur Conan Doyle)甚至写了一本书来赞美他。更重要的是,在施里芬计划中,德国基本击败了法国,并随后陷入了与俄罗斯的长期冲突之中。

自1913年初次入侵,七年以来,沃尔特·詹金斯一直痴迷于研究第二次火星攻击的可能性,这让他的心理医生西洛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感到绝望。作为一名坚定的军国主义者,首相马尔文正式组织了一支大规模的、训练有素的军队,期望能在火星大眼怪物发动战斗机和致命热射线之前炸死他们。然而这一次,火星发射了100个,而不是10个飞行器,其中前50个基本都是原子弹,意图清除着陆区域的敌军。

我不会更多地谈及入侵过程本身,但正如巴克斯特将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命名为《火星人统治之下的英格兰》,这也正是战争的最终结果。在经历了大规模残酷无情的毁灭后,入侵的外星人在白金汉郡方圆20英里的范围内,巩固了自己的军事力量。被困在这条警戒线内的人们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生存下来,就像《公路勇士》(Road Warrior)电影中的角色一样。伯特·库克又一次凭借自己的智慧存活了下来。

与此同时,无所畏惧的记者朱莉·埃尔芬斯通,不情愿地担任了沃尔特·詹金斯的密使,使军队的秘密武器——从英格兰到法国再到德国,穿过伦敦的下水道,最终进入火星人碉堡的中心位置。在那里,朱莉得知,这些嗜血的外星人正在改造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使其变得类似于他们自己的星球。他们甚至开始着手操纵人类的进化,计划将人类改造成温顺的、埃洛伊(威尔斯小说《时间机器》中一种稚气、虚弱的生物,由人演变而来)式的牛。还有更糟糕的事情吗?当然——更多的火星飞行器正在全球各地着陆。

斯蒂芬·巴克斯特

在整本《人类大屠杀》中,巴克斯特经常为读者了解威尔斯的作者提供一些小互动。提及他被忽视的警告,瓦尔特·詹金斯抱怨道:“我是这么告诉你的,你这个死蠢货。”("I told you so. You damned fools.")——这句话正是威尔斯为自己创作的墓志铭。

威尔斯这位伟大的作家被人戏谑地称为“活了百万年的人”,巴克斯特书中的许多情节呼应了《时间机器》《陆地铁甲》(The Land Ironclads)——威尔斯一个关于坦克战争的前瞻性短篇故事,以及《莫洛博士岛》(The Island of Dr. Moreau)。他还间接提及了威尔斯年轻时的一篇文章,内容是关于未来的人类将拥有更学究的头脑和更脆弱的四肢。巴克斯特甚至间接提到了加勒特·普里塞斯(Garrett P. Serviss)的《爱迪生征服火星》(Edison’s Conquest of Mars)——这本写于1898年的小说是对《星际战争》的回应。书中后面还提到了新泽西州的格罗韦尔磨坊,这里因为1938年改编自威尔斯小说的广播剧《痛苦的广播》而闻名。

1995年,巴克斯特出版了《时间船》(The Time Ships),是获奖作品《时间机器》的续集。作为一位科幻作家,他显然喜欢规模宏大的工作。因此,他这部威尔斯风格的新作依然包含了大量战争场景和过多角色,其中大多数人都只是短暂露面而已。另外,许多大事件的谜底揭晓,也都不如想象中那般令人惊讶。除却这些缺点,《人类大屠杀》这本书中起码90%的内容都是很有趣的——而我还没提到那些灵感来源于维纳斯类人机器的片段呢!

(翻译:陈宛琦)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华盛顿邮报

原标题:‘The Massacre of Mankind’: a sequel to H.G. Wells’s ‘The War of the World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火星人

  • 火星人:为个人融资,控股股东、实控人黄卫斌质押6.67%公司股份
  • 火星人:占公司总股本64.73%的限售股将于2024年1月2日解禁上市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星际战争》出版120年后 有人写了一本续集

如果那群冷酷无情的火星人卷土重来,地球将会陷入怎样的危机之中?

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英国作家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在1898年创作了小说《星际战争》(The War of the Worlds),在故事的结尾,火星入侵者由于感染了地球上的细菌都死掉了。虽然这个结局有些出人意料,但威尔斯在前文已为读者们埋伏了各种线索,开篇第一句就已潜藏了伏笔:

“没有人会相信,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几年,这个世界会被一群比人类更伟大、却注定灭亡的智慧生物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正如人类热衷于对自己所关注的各式各样的困惑展开思考,这群智慧生物也对此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学习,其仔细程度,几乎可与人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水中的浮游生物相当。”

尽管小说中的一个侦察兵团意外失败了,但火星作为一个能源耗尽、垂死挣扎的星球,它的居民会轻易放弃征服计划吗?那些“人数众多、冷酷无情的智慧生物”,难道不会继续以嫉妒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地球,缓慢而坚定地制定新的入侵计划,卷土重来?

《星际战争》
赫·乔·威尔斯 著  李家真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08

这就是斯蒂芬·巴克斯特(Stephen Baxter)写作《人类大屠杀》(The Massacre of Mankind)的前提——书名的这个短语曾出现在威尔斯的原作中。尽管《人类大屠杀》篇幅略长且结构松散,但依然是一本向原著致敬并加以巧妙延伸的好作品。书中的故事线自1920年开始,紧承乔治·威尔斯原著的脚步。巴克斯特的章节很短,极具冲击力,他还巧妙地使用了很多位威尔斯原著中的角色。

《人类大屠杀》

例如,威尔斯原著中的无名叙事者在《人类大屠杀》中被取名为沃尔特·詹金斯( Walter Jenkins),是畅销作品《火星战争叙述》(Narrative of the Martian Wars)的作者,也是一个创伤后压力综合症(PTSD)患者。那个精明的伦敦东区生还者——即“帕特尼山上的男人”——现在名叫伯特·库克(Bert Cook),他的外星人冒险经历在《炮兵回忆录》中被大肆渲染。埃尔芬斯通小姐——在伦敦保卫战中用左轮手枪向敌人射击的巾帼英雄——已经和叙述者的兄弟弗兰克结婚又离婚了,现在是一名自由记者。尽管巴克斯特以全球视角向我们展现了第二次火星大战对于数十名战斗人员和平民的影响,朱莉·埃尔芬斯通依然是他笔下的主角。

1920年的“人类大屠杀”并非历史中的那个版本。马尔文将军(General Marvin)——在原著小说中设法破坏了一个火星人的战斗机器——逐渐获得知名度,并成为了英国的右翼领导人。亚瑟·柯南·多伊尔(Arthur Conan Doyle)甚至写了一本书来赞美他。更重要的是,在施里芬计划中,德国基本击败了法国,并随后陷入了与俄罗斯的长期冲突之中。

自1913年初次入侵,七年以来,沃尔特·詹金斯一直痴迷于研究第二次火星攻击的可能性,这让他的心理医生西洛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感到绝望。作为一名坚定的军国主义者,首相马尔文正式组织了一支大规模的、训练有素的军队,期望能在火星大眼怪物发动战斗机和致命热射线之前炸死他们。然而这一次,火星发射了100个,而不是10个飞行器,其中前50个基本都是原子弹,意图清除着陆区域的敌军。

我不会更多地谈及入侵过程本身,但正如巴克斯特将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命名为《火星人统治之下的英格兰》,这也正是战争的最终结果。在经历了大规模残酷无情的毁灭后,入侵的外星人在白金汉郡方圆20英里的范围内,巩固了自己的军事力量。被困在这条警戒线内的人们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生存下来,就像《公路勇士》(Road Warrior)电影中的角色一样。伯特·库克又一次凭借自己的智慧存活了下来。

与此同时,无所畏惧的记者朱莉·埃尔芬斯通,不情愿地担任了沃尔特·詹金斯的密使,使军队的秘密武器——从英格兰到法国再到德国,穿过伦敦的下水道,最终进入火星人碉堡的中心位置。在那里,朱莉得知,这些嗜血的外星人正在改造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使其变得类似于他们自己的星球。他们甚至开始着手操纵人类的进化,计划将人类改造成温顺的、埃洛伊(威尔斯小说《时间机器》中一种稚气、虚弱的生物,由人演变而来)式的牛。还有更糟糕的事情吗?当然——更多的火星飞行器正在全球各地着陆。

斯蒂芬·巴克斯特

在整本《人类大屠杀》中,巴克斯特经常为读者了解威尔斯的作者提供一些小互动。提及他被忽视的警告,瓦尔特·詹金斯抱怨道:“我是这么告诉你的,你这个死蠢货。”("I told you so. You damned fools.")——这句话正是威尔斯为自己创作的墓志铭。

威尔斯这位伟大的作家被人戏谑地称为“活了百万年的人”,巴克斯特书中的许多情节呼应了《时间机器》《陆地铁甲》(The Land Ironclads)——威尔斯一个关于坦克战争的前瞻性短篇故事,以及《莫洛博士岛》(The Island of Dr. Moreau)。他还间接提及了威尔斯年轻时的一篇文章,内容是关于未来的人类将拥有更学究的头脑和更脆弱的四肢。巴克斯特甚至间接提到了加勒特·普里塞斯(Garrett P. Serviss)的《爱迪生征服火星》(Edison’s Conquest of Mars)——这本写于1898年的小说是对《星际战争》的回应。书中后面还提到了新泽西州的格罗韦尔磨坊,这里因为1938年改编自威尔斯小说的广播剧《痛苦的广播》而闻名。

1995年,巴克斯特出版了《时间船》(The Time Ships),是获奖作品《时间机器》的续集。作为一位科幻作家,他显然喜欢规模宏大的工作。因此,他这部威尔斯风格的新作依然包含了大量战争场景和过多角色,其中大多数人都只是短暂露面而已。另外,许多大事件的谜底揭晓,也都不如想象中那般令人惊讶。除却这些缺点,《人类大屠杀》这本书中起码90%的内容都是很有趣的——而我还没提到那些灵感来源于维纳斯类人机器的片段呢!

(翻译:陈宛琦)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华盛顿邮报

原标题:‘The Massacre of Mankind’: a sequel to H.G. Wells’s ‘The War of the World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