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科幻作家刘宇昆新短篇集出版 称“认为小说无用的观点过于狭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科幻作家刘宇昆新短篇集出版 称“认为小说无用的观点过于狭隘”

科幻作家陈楸帆说:“粉丝们亲切称呼钟爱构建宏大意象的刘慈欣为‘大刘’,刘宇昆也因其细腻动人,催人泪下的文风,赢得了‘摧心刘’的美名。”

刘宇昆最新中文版短篇集《奇点遗民》

大多数中国读者知道刘宇昆,或许是因他先后以出色的翻译协助《三体》与《折叠北京》登上了雨果奖的领奖台,殊不知,他本人亦是一位优秀的科幻奇幻作家。他的《折纸动物园》囊括了2012年雨果奖、星云奖、世界奇幻奖等奖项,缔造了一项历史纪录。他的架空历史奇幻史诗“蒲公英王朝”三部曲,也被业界评价为近年来最具独创性与野心的杰作。

日前,刘宇昆的部分短篇作品再次辑录成集出版中文版,包括《折纸动物园》在内的多部短篇佳作收录在了这本名为《奇点遗民》的集子中,这也是他在出版的第四个中文选集。

在这本短篇集的前言里,郝景芳将刘宇昆的写作称为“爱的写作”:“刘宇昆的作品是独树一帜的。在科幻小说领域,很少有作者写这么多情感生活的画面。他的小说经常描写家庭:夫妻之间的亲密和隔阂、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不理解、情侣之间的爱,所有这些我们日日所见的画面和关系,都成了小说讨论的重要主题……科幻小说是什么呢?科幻小说就是一个让思维显形的载体。让那些有关宇宙、人与灵魂的抽象思考,让那些对科学和技术的现代理解,与肉体之躯、爱恨情仇的生活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用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

刘宇昆的教育、文化与职业背景丰富多元,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依稀辨识其职业更迭变换的迹象。初入哈佛大学,刘宇昆在他最擅长的数学和最喜爱的文学专业之间摇摆不定,最后主修英语文学,选修了许多计算机类课程,毕业后进入西雅图的微软成为了一名软件工程师,他的科幻小说《迦太基玫瑰》涉及到了编程语言的问题。之后他又去读了哈佛法学院,毕业后先在一所联邦法院当法官助理,之后改行做企业税法律师,而后成为了一名专攻高科技专利案件的诉讼顾问,从他的作品《结绳记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知识产权的论述片段以及一位法律人的思考痕迹。如今,刘宇昆成为了一名全职作家,有两个孩子,小说《拟像》《奇点遗民》显而易见在探索着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家庭关系的变化。

刘宇昆

“在国内科幻论坛里,粉丝们会亲切地称呼钟爱构建宏大意象的刘慈欣为‘大刘’,同样的,刘宇昆也因其细腻动人,催人泪下的文风,赢得了‘摧心刘’的美名。”科幻作家陈楸帆说,“他的小说充满文化冲突与人文关怀,却又不乏硬朗精准的技术细节。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总能用细腻文字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柔软,为作品赋予宗教般悲悯的光芒。”

让我们通过下面这篇刘宇昆在中信文学月上的发言,一同了解他的科幻文学观。

《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

文  |  刘宇昆

很多人认为小说无用,既不能像科技论文一样传达有用信息,又不能像调查报告一样为我们讲述世界上的趣事。可我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狭隘。小说可能不适合表达事实信息或者表明观点立场,但它的长处在于带给读者情感体验,籍此让他们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接受动摇他们心底初衷的现实。毕竟,人类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了解关于世界的真相,还在于融入世界的感情经历。

我认为科幻小说是关于现代社会的典型文学类型。我们前所未有地生活在一个科幻的世界里,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工程以及社会工程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之为人和道德标准的传统定义受到挑战并遭到抛弃。虽然科幻文学不是预测未来的尚佳方法——我甚至从不知道哪部科幻作品完全正确地预测了未来——但是通过巨大变革的隐喻,它很好地探讨了我们应该如何自省。

中信出版社在八月推出我的短篇小说集《奇点遗民》,我的科幻审美从中可见一斑。这部选集收录了一些获奖作品和我个人的最爱。大家讨论这部选集的作品时,会提到它们曾获得雨果奖、星云奖和其他各国奖项,可我认为关于书中的故事,至关重要的不是那些奖项,而是它们体现出了我的科幻创作审美,即着眼于在科幻宇宙中生活和思考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在同样的宇宙里非理性被理性取代,对进步的追求逐渐削弱人类主观主义的霸权。我猜即使奇点来临,现在活着的这代人大部分也都无法成功转变为新世界的硅基生命。我在小说里努力展现这种转变过程中的情感维度,既不为颂扬也不为哀悼。

《奇点遗民》
刘宇昆 著  耿辉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7-09

《科幻作品》作者、英国利物浦大学教授戴维·锡德曾说,“科幻小说立足于作者的当下,这就是说任何历史时刻都包含了时代自身的期望和该时代的人所感知到的趋势,科幻中表现的未来一定会体现该时代自身的想象维度。”

时至今日,我发表的短篇小说已经超过130篇,从中挑选作品形成一部选集,从来都是一种有趣的经历:作品之间相互关联,把我在不同阶段着迷和关心的问题定格其中,像连续地层中的化石,横跨久远世代相互交流。

写作《生活的负担》时,我正担任商务律师,为一个特别复杂的税务案例提供咨询服务;而《爱的算法》是我担任大学助教后,打算编写自动回复学生邮件问题的程序时构思出来的;硅谷对于“大数据”和“量化自我”有种高高在上的信任,我跟朋友争论了一番之后,便有了《完美匹配》;而《真正的艺术家》是专门应《麻省理工评论》邀请所创作的,当时我还没学会在给定的字数内讲一个故事……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每一篇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种内在,赋予表象不同层次的含义。大多数作品背后的故事,不管是好还是坏,读者是无法知晓的。

可是读者们也都有自己的故事,我所不知的故事。讲故事是一种合作的艺术,读者必须根据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来阅读书中字句、赋予人物生命、给予行为意义。我们阅读一个故事的时间、地点、动机和方式决定了我们的反应。同一个故事,你或许被迫从中学课本阅读,或许在疲于应付了一天的办公室政治之后,从地铁的一本杂志上读到,这两者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按照特定的文学传统为一批读者所写的故事,在另一批出发点不同的读者眼中也是大相径庭的。你阅读的每一个故事前都摆着你自己的人生经历,那些经历为每一个场景上色,为每一段对话添彩。

当作品通过翻译呈现出来,除了作者的故事、读者的故事和内容本身,还叠加了另一个层次:演绎。翻译是一种表演艺术,译者的再想象和再创作从本质上来讲,产生了新的内容——没错,一种从原文出发但准备驶向新疆域的文本,一种继承我原文基因但混合了译者经历和翻译时机的内容。

奇妙的是,一个故事在我意识容器的深处发芽,像杰克的豆茎一样,透过翻译的纯净天空蔓延生长,穿越你们忙碌生活和个人经历的迷雾,与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如魔法水晶一般奇妙的共同体验发生共鸣,最终附着在你意识的巨人城堡之上。我写的故事跟你读的故事一样吗?不,当然不是。它们的区别就像撒到地上的平凡豆子和耸入天空的藤蔓尽头。可是在想象和共情的滋养下,藤蔓天梯连接了你我,我们共同讲述一个故事。

跟所有人一样,我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只能不再纠结于彻底失去的一切,寻找任何可能的新型生态环境,在其中打造未来世界的新生活。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在这段旅途中我并不孤独,我们会勇敢而又谨慎地共同探索未知的世界。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科幻作家刘宇昆新短篇集出版 称“认为小说无用的观点过于狭隘”

科幻作家陈楸帆说:“粉丝们亲切称呼钟爱构建宏大意象的刘慈欣为‘大刘’,刘宇昆也因其细腻动人,催人泪下的文风,赢得了‘摧心刘’的美名。”

刘宇昆最新中文版短篇集《奇点遗民》

大多数中国读者知道刘宇昆,或许是因他先后以出色的翻译协助《三体》与《折叠北京》登上了雨果奖的领奖台,殊不知,他本人亦是一位优秀的科幻奇幻作家。他的《折纸动物园》囊括了2012年雨果奖、星云奖、世界奇幻奖等奖项,缔造了一项历史纪录。他的架空历史奇幻史诗“蒲公英王朝”三部曲,也被业界评价为近年来最具独创性与野心的杰作。

日前,刘宇昆的部分短篇作品再次辑录成集出版中文版,包括《折纸动物园》在内的多部短篇佳作收录在了这本名为《奇点遗民》的集子中,这也是他在出版的第四个中文选集。

在这本短篇集的前言里,郝景芳将刘宇昆的写作称为“爱的写作”:“刘宇昆的作品是独树一帜的。在科幻小说领域,很少有作者写这么多情感生活的画面。他的小说经常描写家庭:夫妻之间的亲密和隔阂、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不理解、情侣之间的爱,所有这些我们日日所见的画面和关系,都成了小说讨论的重要主题……科幻小说是什么呢?科幻小说就是一个让思维显形的载体。让那些有关宇宙、人与灵魂的抽象思考,让那些对科学和技术的现代理解,与肉体之躯、爱恨情仇的生活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用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

刘宇昆的教育、文化与职业背景丰富多元,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依稀辨识其职业更迭变换的迹象。初入哈佛大学,刘宇昆在他最擅长的数学和最喜爱的文学专业之间摇摆不定,最后主修英语文学,选修了许多计算机类课程,毕业后进入西雅图的微软成为了一名软件工程师,他的科幻小说《迦太基玫瑰》涉及到了编程语言的问题。之后他又去读了哈佛法学院,毕业后先在一所联邦法院当法官助理,之后改行做企业税法律师,而后成为了一名专攻高科技专利案件的诉讼顾问,从他的作品《结绳记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知识产权的论述片段以及一位法律人的思考痕迹。如今,刘宇昆成为了一名全职作家,有两个孩子,小说《拟像》《奇点遗民》显而易见在探索着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家庭关系的变化。

刘宇昆

“在国内科幻论坛里,粉丝们会亲切地称呼钟爱构建宏大意象的刘慈欣为‘大刘’,同样的,刘宇昆也因其细腻动人,催人泪下的文风,赢得了‘摧心刘’的美名。”科幻作家陈楸帆说,“他的小说充满文化冲突与人文关怀,却又不乏硬朗精准的技术细节。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总能用细腻文字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柔软,为作品赋予宗教般悲悯的光芒。”

让我们通过下面这篇刘宇昆在中信文学月上的发言,一同了解他的科幻文学观。

《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

文  |  刘宇昆

很多人认为小说无用,既不能像科技论文一样传达有用信息,又不能像调查报告一样为我们讲述世界上的趣事。可我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狭隘。小说可能不适合表达事实信息或者表明观点立场,但它的长处在于带给读者情感体验,籍此让他们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接受动摇他们心底初衷的现实。毕竟,人类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了解关于世界的真相,还在于融入世界的感情经历。

我认为科幻小说是关于现代社会的典型文学类型。我们前所未有地生活在一个科幻的世界里,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工程以及社会工程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之为人和道德标准的传统定义受到挑战并遭到抛弃。虽然科幻文学不是预测未来的尚佳方法——我甚至从不知道哪部科幻作品完全正确地预测了未来——但是通过巨大变革的隐喻,它很好地探讨了我们应该如何自省。

中信出版社在八月推出我的短篇小说集《奇点遗民》,我的科幻审美从中可见一斑。这部选集收录了一些获奖作品和我个人的最爱。大家讨论这部选集的作品时,会提到它们曾获得雨果奖、星云奖和其他各国奖项,可我认为关于书中的故事,至关重要的不是那些奖项,而是它们体现出了我的科幻创作审美,即着眼于在科幻宇宙中生活和思考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在同样的宇宙里非理性被理性取代,对进步的追求逐渐削弱人类主观主义的霸权。我猜即使奇点来临,现在活着的这代人大部分也都无法成功转变为新世界的硅基生命。我在小说里努力展现这种转变过程中的情感维度,既不为颂扬也不为哀悼。

《奇点遗民》
刘宇昆 著  耿辉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7-09

《科幻作品》作者、英国利物浦大学教授戴维·锡德曾说,“科幻小说立足于作者的当下,这就是说任何历史时刻都包含了时代自身的期望和该时代的人所感知到的趋势,科幻中表现的未来一定会体现该时代自身的想象维度。”

时至今日,我发表的短篇小说已经超过130篇,从中挑选作品形成一部选集,从来都是一种有趣的经历:作品之间相互关联,把我在不同阶段着迷和关心的问题定格其中,像连续地层中的化石,横跨久远世代相互交流。

写作《生活的负担》时,我正担任商务律师,为一个特别复杂的税务案例提供咨询服务;而《爱的算法》是我担任大学助教后,打算编写自动回复学生邮件问题的程序时构思出来的;硅谷对于“大数据”和“量化自我”有种高高在上的信任,我跟朋友争论了一番之后,便有了《完美匹配》;而《真正的艺术家》是专门应《麻省理工评论》邀请所创作的,当时我还没学会在给定的字数内讲一个故事……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每一篇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种内在,赋予表象不同层次的含义。大多数作品背后的故事,不管是好还是坏,读者是无法知晓的。

可是读者们也都有自己的故事,我所不知的故事。讲故事是一种合作的艺术,读者必须根据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来阅读书中字句、赋予人物生命、给予行为意义。我们阅读一个故事的时间、地点、动机和方式决定了我们的反应。同一个故事,你或许被迫从中学课本阅读,或许在疲于应付了一天的办公室政治之后,从地铁的一本杂志上读到,这两者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按照特定的文学传统为一批读者所写的故事,在另一批出发点不同的读者眼中也是大相径庭的。你阅读的每一个故事前都摆着你自己的人生经历,那些经历为每一个场景上色,为每一段对话添彩。

当作品通过翻译呈现出来,除了作者的故事、读者的故事和内容本身,还叠加了另一个层次:演绎。翻译是一种表演艺术,译者的再想象和再创作从本质上来讲,产生了新的内容——没错,一种从原文出发但准备驶向新疆域的文本,一种继承我原文基因但混合了译者经历和翻译时机的内容。

奇妙的是,一个故事在我意识容器的深处发芽,像杰克的豆茎一样,透过翻译的纯净天空蔓延生长,穿越你们忙碌生活和个人经历的迷雾,与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如魔法水晶一般奇妙的共同体验发生共鸣,最终附着在你意识的巨人城堡之上。我写的故事跟你读的故事一样吗?不,当然不是。它们的区别就像撒到地上的平凡豆子和耸入天空的藤蔓尽头。可是在想象和共情的滋养下,藤蔓天梯连接了你我,我们共同讲述一个故事。

跟所有人一样,我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只能不再纠结于彻底失去的一切,寻找任何可能的新型生态环境,在其中打造未来世界的新生活。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在这段旅途中我并不孤独,我们会勇敢而又谨慎地共同探索未知的世界。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