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4十大商业新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4十大商业新闻

从阿里巴巴制造美国融资额最大的IPO,开启中国的新造富运动,到孙宏斌宋卫平争夺绿城,界面精选了2014年度十大商业新闻。

2014年被称为中国经济全面深化改革“元年”。这一年,资本市场改革得以推进,IPO两度重启,民营银行破冰;这一年,在冠以“新常态”为标签的经济形势下,各种微刺激措施纷纷出台,取消限购、央行降息;这一年,阿里巴巴制造了美国融资额最大的IPO,开启了中国的新造富运动,沪港通也开通了离岸投资人民币的通道;这一年,商业领域的对垒一直存在,绿城终归还是姓宋,打车软件们烧钱烧成三国势态。动作不算大,姿势却很新。

1、阿里上市

事件:2014年9月19日23:54,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报收93.89美元,市值破2300亿美元,为6年来美国最大规模IPO。

点评:在港交所拒绝阿里之后,阿里跑纽交所上市了。新科首富马云身后站着数以亿计的败家女与数以万计的新晋富豪,这体现了中国消费市场阵地与财富制造市场的变革。

阿里从一家互联网小微企业走进纽交所,是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阿里上市至少有三重意义:其一,刺激中国电商发力,刷新全球商业格局。其二,倒逼许多企业家思考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影响。其三,马云成为中国青年创业者的精神导师。

不仅于此,阿里的价值还在大数据层面。根据阿里的招股书,截至第二季度末,阿里巴巴集团的总活跃买家数达到了2.79亿,同比增加50.8%。如此巨大的会员数据构成了中国最大的经济信用数据库。

界面相关报道:《首富的钱不好赚:现场直击交易员抢夺92.7美元的阿里巴巴

2、马航失联

事件:Wherever you go,no one will ever know

2014年3月8日,马航客机MH370从吉隆坡飞往北京,中途偏离航线后与地面失联,机上包括154名中国乘客在内共有239人,连人带机杳无踪影。

点评:马航事件余波未了,其直接影响是:一、暴露出长期经营不善的事实。11月28日,马航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净亏损扩大至5.761亿林吉特(约合1.7039亿美元),创下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最高单季亏损记录。12月15日,马航终于退市。一架不知去向的飞机,一架被击落的飞机,让马航飞出了资本市场。二、冲击了马来西亚的旅游业。全球赴马游客人数出现缩水,进而拖累到马来西亚的整个旅游产业。华人赴马投资短期也受到影响。三、面临MH370航班失联带来的诉讼。马航MH370班机失联个案可能将成为“911”事件以来最大一桩空难理赔。

界面相关报道:《一年两起悲惨空难 马航告别吉隆坡股票交易所

3、IPO重启

事件:IPO暂停14个月后在2014年1月重启,随后奥赛康因大比例配售老股搅动整个资本市场舆论场而被叫停。1月份密集发行55家公司后,IPO再度戛然而止,于6月再度开闸。

点评:中国IPO市场在2014年进入改革季。首先,A股IPO在停摆14个月后终于开闸,百余家企业在A股市场成功实现IPO累计募集资金超过591亿元(约合95.15亿美元);其次,注册制改革得到推进、创业板首发、修订融资机制、新三板转板加速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推动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

尤其是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从顶层设计上保护中小投资者,完善市场功能,补足制度“短板”,堪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重要的里程碑,开启了股市天上飞猪的盛世。

A股经历了1月份的短暂重启和6月末的再次重启,期间出现老股东大规模套现而被叫停发行的诸如奥赛康风波事件,也出现一个月内连续20涨停被称为“第一妖股”的兰石重装。

4、取消限购

事件:2014年全国楼市调控由紧转松,基于现实压力,地方政府拔除了对楼市成交抑制作用最大的“眼中钉”——限购。

点评:6月底呼和浩特市率先宣布取消限购后,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又有36个城市以不同的方式对限购政策进行了调整。2014年年底,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和三亚之外,46个限购城市当中,41个已正式取消或变相放松了限购。

不止于限购松绑,自楼市急速转冷以来,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救市措施,刺激市场回暖;同时,金融管理部门对住房信贷政策也进行了微调;中央层面明确提出“稳定住房消费”,并要求加强保障房建设,放宽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

市场压力推动房企们拥抱互联网,带来了房企并购整合,推动房企们转型,也推动了资本流向境外房地产市场。未来会好吗?万科郁亮声称楼市步入了白银时代。这个时代,毛利下降,竞争压力大,库存压力大,地价高。好在,这个时代取消了限购。

12月底,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履新之后的首次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工作中,关键词“房地产调控”、“限购”未出现,多少表明了有形之手的态度。

界面相关报道:《银行证实首套房认定标准放松 楼市能否起死回生?

5、南北车合并

事件:涉千亿资产的南北车合并传闻终得坐实,合并一事由国务院要求推进,目前第一稿合并方案已上交国务院。

点评:9月4日,国资委发布公告称可能将国内最大的两家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企业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进行合并。10月27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及南车旗下公司时代新材,分别发布关于拟筹划重大事项停牌的公告。

这两家公司曾经是一家人,分别于2000年、2002年独立,目的是为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如今合二为一,目的也还是增强市场竞争力。如果南车北车实现合并,或重塑世界高铁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中,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分居前两位,其后分别为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美国GE以及日本川崎。中国两家公司合计销售收入相当于这5家企业的总和。若中国南北车合二为一,总资产将超过3000亿元(约合483亿美元),年度营收或于明年接近甚至超过3000亿元(约合483亿美元)。

中国高铁做好了整装出海的准备,也意味着中国从以市场换技术的时代,走入了输出技术换市场的时代。

界面相关报道:《3000亿中国超级公司诞生 南北车合并方案出台

6、宋卫平重回绿城

事件:12月19日,融创中国与绿城中国签署收购终止协议。从5月末的“谈婚论嫁”,到12月的“解除婚约”,二者的婚姻维系了210天。

点评:融创收购绿城曾是国内房地产市场最大宗的收购案,故事反转,不仅仅是股东之争、利益之争,还夹杂着商业伦理、法律、价值、野心、情怀、舆论等等元素的混战,宋卫平回归过程中的“悔”与“毁”也深陷罗生门。

于宋卫平而言,创业20年来仍不了解金融与法律,这种风险带来了错误的决策。于孙宏斌而言,“永远的大哥”与他之间的差距,远不仅是企业家本身的价值观差异,更是不同商业模式的差异。

这场本年度最具道义与利益纠结、江湖与契约缠绵风格的商战还未结束。对回归绿城的宋卫平及其团队来说,归还融创有关款项的资金筹措、如何稳定团队、双方合资公司上海融绿平台的去向以及如何修复绿城品牌形象等四大问题,都需要在明年给出让各方满意的答案。

在机构对绿城给出“沽售”评价的情况下,宋氏绿城还在,宋氏溢价是否还会被消费者接受?

界面相关报道:《孙宏斌放手 宋卫平如愿回归绿城

7、互联网车战升级

标签:融资 烧钱 红包

代表公司:滴滴打车 快的打车

事件:年初就有观察者声称打车软件烧钱大战是强弩之末,他们都错了。12月9日,滴滴打车宣布公司获得新一轮超过7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淡马锡、国际投资集团DST、腾讯,于是他们继续烧钱。

点评:有钱、任性,其实说的就是打车软件烧钱之战。滴滴打车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程维曾表示最多一天补贴了1000多万美元。想想这花钱的速度也是醉了。

在两大打车软件公司再度补贴竞争的背后,是打车软件公司新一轮投融资潮。背靠腾讯和阿里两大金主,烧钱已成打车软件常态。百度年底借Uber入局,手机拼车软件爱拼车宣布在全国23个主要城市启动第一轮“烧钱大战”。打车软件三国鼎立之势已成。这背后,当然是在抢占移动互联网这个重要入口,谁先得,谁就能占据优势,赢得市场。

界面相关报道:《玩命拼爹烧钱 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了打个车刺刀见红

8、意外降息

事件:2014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自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央行上一次宣布降息是2012年7月6日。

点评:根据政策,此次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这是自2008年11月27日以来最大的一次降幅。

时隔两年首次降息,能说明打开了降息通道吗?让我们联系经济背景来看。

5月国家领导人提出经济进入新常态,给全年经济形势定下了基调。9月30日,央行、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此政策的出台救楼市于水火。不足一月,国务院一反常态地公开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至11月上中旬,各项经济金融数据一片黯然的情况下,11月19日,国务院再次聚焦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发布“融十条”。然而,其中一招“增加存货比弹性,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随即引发了第三轮钱荒,成为逼迫央行全面降息的最后一根稻草。

央行对此次调息解读的重点是:1、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2、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高成本;3、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市场解读的重点则是:救楼市,救国企,回应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

界面相关报道:《中国央行意外降息 但坚称货币政策取向未变

9、民营银行获批

事件:2014年7月,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获批筹建,9月底,上海华瑞银行、浙江网商银行获批,至此首批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全部出炉。

点评:在民生银行之后,中国已经长达18年没有设立新的民营银行了。五家民营银行的获批,是自国家允许民间资本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以来的重大突破,打破了我国银行业对民营资本有行业准入的限制。

市场预见,民营银行的诞生将对当前金融体制带来巨大挑战。以首家获开业批复的民营银行前海微众银行为例,不设物理网点和柜台,所有的获客、风控、服务均在线上完成。同时,还将基于腾讯的用户和数据优势,打造“大平台”运营模式。这将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

虽然有的媒体在民营银行刚破冰之年就声称民营银行们将迎来黄金时代有点言之过早,但互联网金融基因的引入确实正倒逼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速度,个人金融消费也正随之产生连锁突变。

界面相关报道:《阿里巴巴获批筹建浙江网商银行 5家试点民营银行全部开始筹建

10、“沪港通”启动

事件:2014年11月17日上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在上海、香港同时举行沪港通开通仪式。

点评:“沪港通”的意义在于将中国资本市场和海外市场连接,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沪港通”的渠道吸引资金进入,为内地企业融资和发展提供平台。顶层设计希望的是共同基金、养老金和民营银行成为“沪港通”的基础,不过,“沪港通”开通一个月以来,需求一直比较平淡,最初的交易主要来自对冲基金和银行自营交易。当然随着沪港通渐入佳境,未来的入场者也会更为多元。

更多人看重的是“沪港通”在打通渠道层面的价值,投资者可在香港购买内地的金融资产,打通了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投资渠道,带来更丰富的人民币金融产品,这意味着,在推动人民币成为全球主导货币之一,以及扩大人民币资产配置的品种和范围方面,“沪港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界面相关报道:《沪港通正式启动 沪股通大受追捧港股通不及预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4十大商业新闻

从阿里巴巴制造美国融资额最大的IPO,开启中国的新造富运动,到孙宏斌宋卫平争夺绿城,界面精选了2014年度十大商业新闻。

2014年被称为中国经济全面深化改革“元年”。这一年,资本市场改革得以推进,IPO两度重启,民营银行破冰;这一年,在冠以“新常态”为标签的经济形势下,各种微刺激措施纷纷出台,取消限购、央行降息;这一年,阿里巴巴制造了美国融资额最大的IPO,开启了中国的新造富运动,沪港通也开通了离岸投资人民币的通道;这一年,商业领域的对垒一直存在,绿城终归还是姓宋,打车软件们烧钱烧成三国势态。动作不算大,姿势却很新。

1、阿里上市

事件:2014年9月19日23:54,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报收93.89美元,市值破2300亿美元,为6年来美国最大规模IPO。

点评:在港交所拒绝阿里之后,阿里跑纽交所上市了。新科首富马云身后站着数以亿计的败家女与数以万计的新晋富豪,这体现了中国消费市场阵地与财富制造市场的变革。

阿里从一家互联网小微企业走进纽交所,是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阿里上市至少有三重意义:其一,刺激中国电商发力,刷新全球商业格局。其二,倒逼许多企业家思考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影响。其三,马云成为中国青年创业者的精神导师。

不仅于此,阿里的价值还在大数据层面。根据阿里的招股书,截至第二季度末,阿里巴巴集团的总活跃买家数达到了2.79亿,同比增加50.8%。如此巨大的会员数据构成了中国最大的经济信用数据库。

界面相关报道:《首富的钱不好赚:现场直击交易员抢夺92.7美元的阿里巴巴

2、马航失联

事件:Wherever you go,no one will ever know

2014年3月8日,马航客机MH370从吉隆坡飞往北京,中途偏离航线后与地面失联,机上包括154名中国乘客在内共有239人,连人带机杳无踪影。

点评:马航事件余波未了,其直接影响是:一、暴露出长期经营不善的事实。11月28日,马航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净亏损扩大至5.761亿林吉特(约合1.7039亿美元),创下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最高单季亏损记录。12月15日,马航终于退市。一架不知去向的飞机,一架被击落的飞机,让马航飞出了资本市场。二、冲击了马来西亚的旅游业。全球赴马游客人数出现缩水,进而拖累到马来西亚的整个旅游产业。华人赴马投资短期也受到影响。三、面临MH370航班失联带来的诉讼。马航MH370班机失联个案可能将成为“911”事件以来最大一桩空难理赔。

界面相关报道:《一年两起悲惨空难 马航告别吉隆坡股票交易所

3、IPO重启

事件:IPO暂停14个月后在2014年1月重启,随后奥赛康因大比例配售老股搅动整个资本市场舆论场而被叫停。1月份密集发行55家公司后,IPO再度戛然而止,于6月再度开闸。

点评:中国IPO市场在2014年进入改革季。首先,A股IPO在停摆14个月后终于开闸,百余家企业在A股市场成功实现IPO累计募集资金超过591亿元(约合95.15亿美元);其次,注册制改革得到推进、创业板首发、修订融资机制、新三板转板加速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推动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

尤其是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从顶层设计上保护中小投资者,完善市场功能,补足制度“短板”,堪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重要的里程碑,开启了股市天上飞猪的盛世。

A股经历了1月份的短暂重启和6月末的再次重启,期间出现老股东大规模套现而被叫停发行的诸如奥赛康风波事件,也出现一个月内连续20涨停被称为“第一妖股”的兰石重装。

4、取消限购

事件:2014年全国楼市调控由紧转松,基于现实压力,地方政府拔除了对楼市成交抑制作用最大的“眼中钉”——限购。

点评:6月底呼和浩特市率先宣布取消限购后,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又有36个城市以不同的方式对限购政策进行了调整。2014年年底,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和三亚之外,46个限购城市当中,41个已正式取消或变相放松了限购。

不止于限购松绑,自楼市急速转冷以来,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救市措施,刺激市场回暖;同时,金融管理部门对住房信贷政策也进行了微调;中央层面明确提出“稳定住房消费”,并要求加强保障房建设,放宽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

市场压力推动房企们拥抱互联网,带来了房企并购整合,推动房企们转型,也推动了资本流向境外房地产市场。未来会好吗?万科郁亮声称楼市步入了白银时代。这个时代,毛利下降,竞争压力大,库存压力大,地价高。好在,这个时代取消了限购。

12月底,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履新之后的首次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工作中,关键词“房地产调控”、“限购”未出现,多少表明了有形之手的态度。

界面相关报道:《银行证实首套房认定标准放松 楼市能否起死回生?

5、南北车合并

事件:涉千亿资产的南北车合并传闻终得坐实,合并一事由国务院要求推进,目前第一稿合并方案已上交国务院。

点评:9月4日,国资委发布公告称可能将国内最大的两家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企业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进行合并。10月27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及南车旗下公司时代新材,分别发布关于拟筹划重大事项停牌的公告。

这两家公司曾经是一家人,分别于2000年、2002年独立,目的是为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如今合二为一,目的也还是增强市场竞争力。如果南车北车实现合并,或重塑世界高铁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中,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分居前两位,其后分别为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美国GE以及日本川崎。中国两家公司合计销售收入相当于这5家企业的总和。若中国南北车合二为一,总资产将超过3000亿元(约合483亿美元),年度营收或于明年接近甚至超过3000亿元(约合483亿美元)。

中国高铁做好了整装出海的准备,也意味着中国从以市场换技术的时代,走入了输出技术换市场的时代。

界面相关报道:《3000亿中国超级公司诞生 南北车合并方案出台

6、宋卫平重回绿城

事件:12月19日,融创中国与绿城中国签署收购终止协议。从5月末的“谈婚论嫁”,到12月的“解除婚约”,二者的婚姻维系了210天。

点评:融创收购绿城曾是国内房地产市场最大宗的收购案,故事反转,不仅仅是股东之争、利益之争,还夹杂着商业伦理、法律、价值、野心、情怀、舆论等等元素的混战,宋卫平回归过程中的“悔”与“毁”也深陷罗生门。

于宋卫平而言,创业20年来仍不了解金融与法律,这种风险带来了错误的决策。于孙宏斌而言,“永远的大哥”与他之间的差距,远不仅是企业家本身的价值观差异,更是不同商业模式的差异。

这场本年度最具道义与利益纠结、江湖与契约缠绵风格的商战还未结束。对回归绿城的宋卫平及其团队来说,归还融创有关款项的资金筹措、如何稳定团队、双方合资公司上海融绿平台的去向以及如何修复绿城品牌形象等四大问题,都需要在明年给出让各方满意的答案。

在机构对绿城给出“沽售”评价的情况下,宋氏绿城还在,宋氏溢价是否还会被消费者接受?

界面相关报道:《孙宏斌放手 宋卫平如愿回归绿城

7、互联网车战升级

标签:融资 烧钱 红包

代表公司:滴滴打车 快的打车

事件:年初就有观察者声称打车软件烧钱大战是强弩之末,他们都错了。12月9日,滴滴打车宣布公司获得新一轮超过7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淡马锡、国际投资集团DST、腾讯,于是他们继续烧钱。

点评:有钱、任性,其实说的就是打车软件烧钱之战。滴滴打车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程维曾表示最多一天补贴了1000多万美元。想想这花钱的速度也是醉了。

在两大打车软件公司再度补贴竞争的背后,是打车软件公司新一轮投融资潮。背靠腾讯和阿里两大金主,烧钱已成打车软件常态。百度年底借Uber入局,手机拼车软件爱拼车宣布在全国23个主要城市启动第一轮“烧钱大战”。打车软件三国鼎立之势已成。这背后,当然是在抢占移动互联网这个重要入口,谁先得,谁就能占据优势,赢得市场。

界面相关报道:《玩命拼爹烧钱 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了打个车刺刀见红

8、意外降息

事件:2014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自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央行上一次宣布降息是2012年7月6日。

点评:根据政策,此次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这是自2008年11月27日以来最大的一次降幅。

时隔两年首次降息,能说明打开了降息通道吗?让我们联系经济背景来看。

5月国家领导人提出经济进入新常态,给全年经济形势定下了基调。9月30日,央行、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此政策的出台救楼市于水火。不足一月,国务院一反常态地公开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至11月上中旬,各项经济金融数据一片黯然的情况下,11月19日,国务院再次聚焦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发布“融十条”。然而,其中一招“增加存货比弹性,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随即引发了第三轮钱荒,成为逼迫央行全面降息的最后一根稻草。

央行对此次调息解读的重点是:1、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2、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高成本;3、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市场解读的重点则是:救楼市,救国企,回应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

界面相关报道:《中国央行意外降息 但坚称货币政策取向未变

9、民营银行获批

事件:2014年7月,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获批筹建,9月底,上海华瑞银行、浙江网商银行获批,至此首批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全部出炉。

点评:在民生银行之后,中国已经长达18年没有设立新的民营银行了。五家民营银行的获批,是自国家允许民间资本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以来的重大突破,打破了我国银行业对民营资本有行业准入的限制。

市场预见,民营银行的诞生将对当前金融体制带来巨大挑战。以首家获开业批复的民营银行前海微众银行为例,不设物理网点和柜台,所有的获客、风控、服务均在线上完成。同时,还将基于腾讯的用户和数据优势,打造“大平台”运营模式。这将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

虽然有的媒体在民营银行刚破冰之年就声称民营银行们将迎来黄金时代有点言之过早,但互联网金融基因的引入确实正倒逼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速度,个人金融消费也正随之产生连锁突变。

界面相关报道:《阿里巴巴获批筹建浙江网商银行 5家试点民营银行全部开始筹建

10、“沪港通”启动

事件:2014年11月17日上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在上海、香港同时举行沪港通开通仪式。

点评:“沪港通”的意义在于将中国资本市场和海外市场连接,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沪港通”的渠道吸引资金进入,为内地企业融资和发展提供平台。顶层设计希望的是共同基金、养老金和民营银行成为“沪港通”的基础,不过,“沪港通”开通一个月以来,需求一直比较平淡,最初的交易主要来自对冲基金和银行自营交易。当然随着沪港通渐入佳境,未来的入场者也会更为多元。

更多人看重的是“沪港通”在打通渠道层面的价值,投资者可在香港购买内地的金融资产,打通了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投资渠道,带来更丰富的人民币金融产品,这意味着,在推动人民币成为全球主导货币之一,以及扩大人民币资产配置的品种和范围方面,“沪港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界面相关报道:《沪港通正式启动 沪股通大受追捧港股通不及预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