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各国央行的宽松政策会害了全球经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各国央行的宽松政策会害了全球经济?

面对普遍存在的通缩和衰退压力,各国央行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是帮了全球经济还是害了全球经济?

来源:cfp

最近全球经济哀鸿遍野,为了提振各自的经济,各地央行纷纷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大波降息潮正在汹汹来袭。有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以邻为壑的货币战争已经全面爆发。

就在本周二(3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至2.25%的纪录新低。这是澳大利亚央行18个月来首次降息。

周三(4日)晚间,中国央行在网站上发布公告称,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2012年5月以来,央行首次全面调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去年11月,中国央行时隔两年零四个月再次采取了降息措施,将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

此前为应对经济疲软、通胀下滑而已经采取降息措施的央行还包括加拿大、瑞士、丹麦、土耳其和印度等。

此外,1月底,欧洲央行宣布了远超预期的量化宽松计划,每月将购买600亿欧元资产,一直持续到2016年9月。

通缩压力正在挤压企业的利润、遏制需求,消费者推迟购买决定,等待进一步的降价。经济因此变得疲软无力、死气沉沉。各国央行都指望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改变这一切。

然而,有分析师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看似是在提振经济,实际上反而会损害经济的增长。《巴伦周刊》最新文章说,市场分析师Edward Yardeni认为,虽然全球各地采取宽松措施提振经济,但20多年前开始的债务超级循环恐怕已经接近尾声。更糟糕的是,债务的增加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通缩威胁,原因是通过举债获得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身背重债的消费者需求的增长。

从现在的情况看,宽松的货币政策依然在层出不穷,虽然Yardeni认为这样做于事无补,但他预计日本和欧洲央行还是继续其宽松政策,因为除此之外已经“无计可施”。甚至是外界普遍预计会在今年加息的美联储,也有可能会推迟加息,或者象征性地少量加息。

虽然自从2008-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流动性增加了一倍,但Yardeni依然认为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黯淡。

另外不少人猜测,一些央行采取宽松政策,不过是为了促进本国货币贬值。对于欧洲央行而言,如果真是如此,这些宽松政策恐怕会有损经济的增长。《巴伦周刊》的文章说,谁听说过一个拥有庞大经常项目盈余(得益于德国的出口实力)的经济体会让自己的货币贬值?

同样,很难想象欧元区内像法国、西班牙等实力较弱的成员国能够在生产力上和德国抗衡,特别是当不断上涨的进口商品让这些国家消费者不堪重负的时候。

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的Charles Gave和他儿子Louis-Vincent担心,此类宽松的货币政策会给全球经济带来衰退和通缩压力,就像上世纪30年代货币贬值带来的后果一样。

“末日博士”鲁比尼(Roubini)最近也撰文说,包括定量宽松在内的非传统央行政策已经无法提高通胀水平,也不能促进增长,原因是财政紧缩的效力还没有完全消散。

鲁比尼曾经成功预测了美国住房市场的崩溃。他在文章中写到,我们生活在一个供应过多、需求过少的世界,其结果就是:即便各国央行采取了大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通胀下降或者通货紧缩的压力依然不断增大。

他说,定量宽松政策之所以不奏效,是因为公共债务和私人债务正在经历“痛苦的去杠杆化”过程,导致经济复苏乏力。

另外还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宽松货币政策提振通胀的效果,包括定价能力有限的企业产能过剩、就业市场上失业人数太多、工作岗位太少、收入差距加大等。

他还说,用货币贬值、提振出口的办法来防止紧缩是一种“零和游戏”,这样做只是把通缩和衰退输出到另外一个国家。

他的建议是:要想货币刺激政策有效,就一定要伴随暂时的财政刺激政策,而这是目前几乎所有主要经济体都缺乏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各国央行的宽松政策会害了全球经济?

面对普遍存在的通缩和衰退压力,各国央行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是帮了全球经济还是害了全球经济?

来源:cfp

最近全球经济哀鸿遍野,为了提振各自的经济,各地央行纷纷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大波降息潮正在汹汹来袭。有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以邻为壑的货币战争已经全面爆发。

就在本周二(3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至2.25%的纪录新低。这是澳大利亚央行18个月来首次降息。

周三(4日)晚间,中国央行在网站上发布公告称,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2012年5月以来,央行首次全面调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去年11月,中国央行时隔两年零四个月再次采取了降息措施,将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

此前为应对经济疲软、通胀下滑而已经采取降息措施的央行还包括加拿大、瑞士、丹麦、土耳其和印度等。

此外,1月底,欧洲央行宣布了远超预期的量化宽松计划,每月将购买600亿欧元资产,一直持续到2016年9月。

通缩压力正在挤压企业的利润、遏制需求,消费者推迟购买决定,等待进一步的降价。经济因此变得疲软无力、死气沉沉。各国央行都指望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改变这一切。

然而,有分析师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看似是在提振经济,实际上反而会损害经济的增长。《巴伦周刊》最新文章说,市场分析师Edward Yardeni认为,虽然全球各地采取宽松措施提振经济,但20多年前开始的债务超级循环恐怕已经接近尾声。更糟糕的是,债务的增加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通缩威胁,原因是通过举债获得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身背重债的消费者需求的增长。

从现在的情况看,宽松的货币政策依然在层出不穷,虽然Yardeni认为这样做于事无补,但他预计日本和欧洲央行还是继续其宽松政策,因为除此之外已经“无计可施”。甚至是外界普遍预计会在今年加息的美联储,也有可能会推迟加息,或者象征性地少量加息。

虽然自从2008-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流动性增加了一倍,但Yardeni依然认为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黯淡。

另外不少人猜测,一些央行采取宽松政策,不过是为了促进本国货币贬值。对于欧洲央行而言,如果真是如此,这些宽松政策恐怕会有损经济的增长。《巴伦周刊》的文章说,谁听说过一个拥有庞大经常项目盈余(得益于德国的出口实力)的经济体会让自己的货币贬值?

同样,很难想象欧元区内像法国、西班牙等实力较弱的成员国能够在生产力上和德国抗衡,特别是当不断上涨的进口商品让这些国家消费者不堪重负的时候。

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的Charles Gave和他儿子Louis-Vincent担心,此类宽松的货币政策会给全球经济带来衰退和通缩压力,就像上世纪30年代货币贬值带来的后果一样。

“末日博士”鲁比尼(Roubini)最近也撰文说,包括定量宽松在内的非传统央行政策已经无法提高通胀水平,也不能促进增长,原因是财政紧缩的效力还没有完全消散。

鲁比尼曾经成功预测了美国住房市场的崩溃。他在文章中写到,我们生活在一个供应过多、需求过少的世界,其结果就是:即便各国央行采取了大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通胀下降或者通货紧缩的压力依然不断增大。

他说,定量宽松政策之所以不奏效,是因为公共债务和私人债务正在经历“痛苦的去杠杆化”过程,导致经济复苏乏力。

另外还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宽松货币政策提振通胀的效果,包括定价能力有限的企业产能过剩、就业市场上失业人数太多、工作岗位太少、收入差距加大等。

他还说,用货币贬值、提振出口的办法来防止紧缩是一种“零和游戏”,这样做只是把通缩和衰退输出到另外一个国家。

他的建议是:要想货币刺激政策有效,就一定要伴随暂时的财政刺激政策,而这是目前几乎所有主要经济体都缺乏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