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在沪揭晓,十部佳作展现舞台艺术新成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在沪揭晓,十部佳作展现舞台艺术新成果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6月2日晚在沪落下帷幕。闭幕式上,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名单揭晓,十部获奖作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代表了当前舞台艺术创作水平,展示了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艺术创作的新变化、新成果。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由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6月2日晚落下帷幕。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艺术节组委会主任应勇宣布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闭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群,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致辞,副市长宗明出席。

闭幕式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获奖名单揭晓。经过激烈角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天路》《草原英雄小姐妹》、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话剧《谷文昌》《柳青》秦腔《王贵与李香香》豫剧《重渡沟》苏剧《国鼎魂》河北梆子《李保国》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万晓慧王平由长平陈素琴周虹梁伟平曾小敏刘丹丽曹舒慈雷佳荣获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李群、周慧琳、宗明和艺术家代表为获奖者颁奖。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奖

万晓慧、王平、由长平、陈素琴、周虹、梁伟平、曾小敏、刘丹丽、曹舒慈、雷佳荣获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摄影:张春海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22年由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举办。闭幕式上举行了中国艺术节节旗交接仪式,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举办地代表宗明将中国艺术节节旗交还李群,并由李群交给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举办地北京市代表、副市长王红,天津市代表、副市长曹小红,河北省代表、副省长夏延军。

中国艺术节节旗交接仪式。摄影:张春海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以“逐梦新时代——向国庆献礼,向人民汇报”为主题,坚持“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办节宗旨和“精品、惠民、节俭、可持续”的办节原则。

艺术节期间,51台优秀剧目奉献了102场精彩演出,10余万观众走进剧场观看,近1200件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集中展示,700余家机构携1100余个演艺作品5700余种文创产品亮相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84个群众文艺作品参加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56场公益惠民演出在上海16个区上演,惠及百万上海市民,更有近亿人次观众通过演出剧目网络直播、“云上群星奖”等参与到艺术节中。

 

附:第十六届“文华大奖”获奖剧目介绍: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

《永不消逝的电波》取材自“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是综合舞蹈的艺术形式和隐蔽战线的题材内容进行的一次艺术探索与实践。历经两年多的选题孵化和研讨论证,一百五十余天艰辛而紧张的排演,作品最终舞台呈现在创作理念、舞蹈形式、叙事结构和美学风格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探索和实践,引领当代中国舞剧观念的更新换代,演员们的表演贴近人物灵魂,情感演绎淋漓尽致,所传递出来的信仰、信念以及奉献、牺牲精神,深深感动和感染着享受当下幸福生活的每一位观众。

舞剧《天路》

国家大剧院

以“青藏铁路”为创作背景的现实题材舞剧,将青藏铁路兴建、停建、复建的现实历程与西藏地区人民精神之路的诉求作为舞剧的两条线索,着力展现一个“筑路”与“心路”交织前行的故事。舞剧围绕汉藏民族团结、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讲述了三代人“不忘初心”坚守筑路的动人故事,以真挚动人的现实题材再现了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的民族情、战友情、姐弟情、母子情,还原了雪域高原上铁道兵执着坚守的筑路岁月。

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

内蒙古艺术学院

全剧讲述发生在五十多年前内蒙古草原龙梅和玉荣斗风雪护羊群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作品一方面将蒙古族的舞蹈艺术、民族音乐艺术、蒙古族服装和民族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舞剧的创作当中,使整个剧目饱含着大草原的空灵与生机,视听上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冲击力。同时,作品力求突破和创新,在艺术结构上,用“第一课”和“第二课”的形式,展现两代人的心灵碰撞和情感交融,以当代视角与多重空间的表现手法,把今天的课堂和当年的草原这两个并无直接关联的场景,写意般对接起来。

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

山东省青岛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马向阳下乡记》根据同名热播的电视剧改编,聚焦精准扶贫的时代题材。主人公农科院助理研究员马向阳到偏僻乡村大槐树村担任第一书记,发誓要让家乡脱贫致富。然而事与愿违,他的满腔热忱,却受到以刘世荣为代表的宗族势力的冷嘲热讽。童年的伙伴,现在的村主任李云芳不但不帮他还想撂挑子辞职。就在他束手无策的时候,在老党员太奶奶的鼓励下,他找到了解决困难的钥匙。最终,马向阳用一颗赤诚的心巧妙的化解了重重矛盾,凝聚了村民的心,大槐树下的乡亲们脱贫致富过上美好生活。

话剧《谷文昌》

中国国家话剧院

《谷文昌》以谷文昌担任福建省东山县县委书记期间,为实现美丽东山的“梦想”为主线,歌颂谷文昌“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坚定信仰、公仆情怀和担当精神。《谷文昌》在创排期间,演职人员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先后8次奔赴东山县创作采风,走遍东山224平方公里土地,剧本历经20余次修改。导演白皓天认为:“话剧《谷文昌》力求选取新的角度和素材展现人物,也只有深刻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才能还原一个真实的谷文昌。”谷文昌的大儿子谷豫闽曾两次观剧,他说:“这部剧很真实,很感人,演得栩栩如生,感觉父亲母亲又回到了家人身边。”

话剧《柳青》

陕西省西安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柳青》真实再现柳青为创作《创业史》毅然辞去县委副书记职务,举家搬迁,扎根长安县皇甫村14年的经历。艺术家、党员干部、农民,这三种身份在柳青的身上完美结合。为用文学记录中国的山乡巨变,柳青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中农民。最可贵的是,他没有忘记党的干部身份,亲身参与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同事们工作中遇到难处,聚到柳青家求主意;老乡遇到愁心事,爱蹲着与柳青掏心地谈上一阵。他不仅关心邻居家养的鸡下软壳蛋的问题,还身体力行研究牲口饲养方法,编写《耕畜饲养管理三字经》。

秦腔《王贵与李香香》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有限公司

《王贵与李香香》通过采用交响合唱与传统戏曲相结合的手法,实现了传统和现代、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效对接,做到革命题材作品的诗意表达、地方戏曲剧种的当代表现。作品巧妙地以唱诗班、舞蹈队来讲述环境,烘托气氛,运用西部独有的信天游、花儿等民歌小调抒发人的情感,细致入微地刻化每一个人物,打造一部风格迥异的西部民俗风情剧。剧中多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及西北富有民族特色的“花儿”的演唱手法,在新诗的韵味中体现秦腔艺术特色。信天游与花儿是西北地区的民歌曲式,自由灵活,表现力强。

豫剧《重渡沟》

河南豫剧院三团

《重渡沟》根据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副镇长马海明的真实事迹创作而成。马海明具有前瞻意识,在当时大多数人还没有觉悟的情况下,最早把重渡沟的美、旅游开发、精准扶贫三者有机结合起来。1996年,马海明主动请缨牵头开发重渡沟景区,他历尽艰辛、排除万难,3年后终将一个穷山沟开发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与歌颂人民公仆形象的同类剧目相比,《重渡沟》加入喜剧元素,为正剧带来不一样的色彩。马海明性格幽默、办事执着且多才多艺,因此《重渡沟》与该团前作《村官李天成》《焦裕禄》的风格有很大变化,既诙谐生动又不失深情。

苏剧《国鼎魂》

江苏省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

“国要像个国,方能配得鸿宝重器;家需是个家,才能守护无价珍宝。”《国鼎魂》根据苏州潘氏捐鼎真实故事进行创作,是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成立后的第一台戏。全剧在尊重历史素材的基础之上,适当虚构戏剧情节,以“一粟”之具象描绘,铺陈“沧海”般的民族襟怀。在艺术样式上,该剧打破时空限制,运用戏曲的假定性与灵动性,以自由地不漏痕迹的化入化出来编织故事,以“军阀诈鼎”“日寇逼鼎”“军统索鼎”的块状简洁交代,连缀出“授鼎”“护鼎”“献鼎”等线索。

河北梆子《李保国》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以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为原型创排,讲述了他扎根太行山35年,让140万亩荒山披绿,10万多农民脱贫,创造28项科研成果,推广36项实用技术的故事,他用信念、知识、热血和生命,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在至今一直大力开展的基层惠民演出中,村民们每每都是搬着板凳早早等候在台下,看到动情处,台下的观众有的低声哭泣、有的默默拭泪。演员们倾情演绎,台下掌声阵阵。演出结束,大家涌到后台,激动地拉着演员的手,含着泪说;“你们演的太好了,李教授仿佛又回到了我们身边。”观众和演员们含泪相拥,久久不肯离去,场面震撼。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在沪揭晓,十部佳作展现舞台艺术新成果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6月2日晚在沪落下帷幕。闭幕式上,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名单揭晓,十部获奖作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代表了当前舞台艺术创作水平,展示了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艺术创作的新变化、新成果。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由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6月2日晚落下帷幕。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艺术节组委会主任应勇宣布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闭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群,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致辞,副市长宗明出席。

闭幕式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获奖名单揭晓。经过激烈角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天路》《草原英雄小姐妹》、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话剧《谷文昌》《柳青》秦腔《王贵与李香香》豫剧《重渡沟》苏剧《国鼎魂》河北梆子《李保国》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万晓慧王平由长平陈素琴周虹梁伟平曾小敏刘丹丽曹舒慈雷佳荣获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李群、周慧琳、宗明和艺术家代表为获奖者颁奖。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奖

万晓慧、王平、由长平、陈素琴、周虹、梁伟平、曾小敏、刘丹丽、曹舒慈、雷佳荣获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摄影:张春海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22年由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举办。闭幕式上举行了中国艺术节节旗交接仪式,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举办地代表宗明将中国艺术节节旗交还李群,并由李群交给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举办地北京市代表、副市长王红,天津市代表、副市长曹小红,河北省代表、副省长夏延军。

中国艺术节节旗交接仪式。摄影:张春海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以“逐梦新时代——向国庆献礼,向人民汇报”为主题,坚持“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办节宗旨和“精品、惠民、节俭、可持续”的办节原则。

艺术节期间,51台优秀剧目奉献了102场精彩演出,10余万观众走进剧场观看,近1200件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集中展示,700余家机构携1100余个演艺作品5700余种文创产品亮相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84个群众文艺作品参加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56场公益惠民演出在上海16个区上演,惠及百万上海市民,更有近亿人次观众通过演出剧目网络直播、“云上群星奖”等参与到艺术节中。

 

附:第十六届“文华大奖”获奖剧目介绍: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

《永不消逝的电波》取材自“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是综合舞蹈的艺术形式和隐蔽战线的题材内容进行的一次艺术探索与实践。历经两年多的选题孵化和研讨论证,一百五十余天艰辛而紧张的排演,作品最终舞台呈现在创作理念、舞蹈形式、叙事结构和美学风格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探索和实践,引领当代中国舞剧观念的更新换代,演员们的表演贴近人物灵魂,情感演绎淋漓尽致,所传递出来的信仰、信念以及奉献、牺牲精神,深深感动和感染着享受当下幸福生活的每一位观众。

舞剧《天路》

国家大剧院

以“青藏铁路”为创作背景的现实题材舞剧,将青藏铁路兴建、停建、复建的现实历程与西藏地区人民精神之路的诉求作为舞剧的两条线索,着力展现一个“筑路”与“心路”交织前行的故事。舞剧围绕汉藏民族团结、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讲述了三代人“不忘初心”坚守筑路的动人故事,以真挚动人的现实题材再现了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的民族情、战友情、姐弟情、母子情,还原了雪域高原上铁道兵执着坚守的筑路岁月。

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

内蒙古艺术学院

全剧讲述发生在五十多年前内蒙古草原龙梅和玉荣斗风雪护羊群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作品一方面将蒙古族的舞蹈艺术、民族音乐艺术、蒙古族服装和民族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舞剧的创作当中,使整个剧目饱含着大草原的空灵与生机,视听上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冲击力。同时,作品力求突破和创新,在艺术结构上,用“第一课”和“第二课”的形式,展现两代人的心灵碰撞和情感交融,以当代视角与多重空间的表现手法,把今天的课堂和当年的草原这两个并无直接关联的场景,写意般对接起来。

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

山东省青岛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马向阳下乡记》根据同名热播的电视剧改编,聚焦精准扶贫的时代题材。主人公农科院助理研究员马向阳到偏僻乡村大槐树村担任第一书记,发誓要让家乡脱贫致富。然而事与愿违,他的满腔热忱,却受到以刘世荣为代表的宗族势力的冷嘲热讽。童年的伙伴,现在的村主任李云芳不但不帮他还想撂挑子辞职。就在他束手无策的时候,在老党员太奶奶的鼓励下,他找到了解决困难的钥匙。最终,马向阳用一颗赤诚的心巧妙的化解了重重矛盾,凝聚了村民的心,大槐树下的乡亲们脱贫致富过上美好生活。

话剧《谷文昌》

中国国家话剧院

《谷文昌》以谷文昌担任福建省东山县县委书记期间,为实现美丽东山的“梦想”为主线,歌颂谷文昌“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坚定信仰、公仆情怀和担当精神。《谷文昌》在创排期间,演职人员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先后8次奔赴东山县创作采风,走遍东山224平方公里土地,剧本历经20余次修改。导演白皓天认为:“话剧《谷文昌》力求选取新的角度和素材展现人物,也只有深刻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才能还原一个真实的谷文昌。”谷文昌的大儿子谷豫闽曾两次观剧,他说:“这部剧很真实,很感人,演得栩栩如生,感觉父亲母亲又回到了家人身边。”

话剧《柳青》

陕西省西安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柳青》真实再现柳青为创作《创业史》毅然辞去县委副书记职务,举家搬迁,扎根长安县皇甫村14年的经历。艺术家、党员干部、农民,这三种身份在柳青的身上完美结合。为用文学记录中国的山乡巨变,柳青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中农民。最可贵的是,他没有忘记党的干部身份,亲身参与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同事们工作中遇到难处,聚到柳青家求主意;老乡遇到愁心事,爱蹲着与柳青掏心地谈上一阵。他不仅关心邻居家养的鸡下软壳蛋的问题,还身体力行研究牲口饲养方法,编写《耕畜饲养管理三字经》。

秦腔《王贵与李香香》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有限公司

《王贵与李香香》通过采用交响合唱与传统戏曲相结合的手法,实现了传统和现代、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效对接,做到革命题材作品的诗意表达、地方戏曲剧种的当代表现。作品巧妙地以唱诗班、舞蹈队来讲述环境,烘托气氛,运用西部独有的信天游、花儿等民歌小调抒发人的情感,细致入微地刻化每一个人物,打造一部风格迥异的西部民俗风情剧。剧中多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及西北富有民族特色的“花儿”的演唱手法,在新诗的韵味中体现秦腔艺术特色。信天游与花儿是西北地区的民歌曲式,自由灵活,表现力强。

豫剧《重渡沟》

河南豫剧院三团

《重渡沟》根据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副镇长马海明的真实事迹创作而成。马海明具有前瞻意识,在当时大多数人还没有觉悟的情况下,最早把重渡沟的美、旅游开发、精准扶贫三者有机结合起来。1996年,马海明主动请缨牵头开发重渡沟景区,他历尽艰辛、排除万难,3年后终将一个穷山沟开发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与歌颂人民公仆形象的同类剧目相比,《重渡沟》加入喜剧元素,为正剧带来不一样的色彩。马海明性格幽默、办事执着且多才多艺,因此《重渡沟》与该团前作《村官李天成》《焦裕禄》的风格有很大变化,既诙谐生动又不失深情。

苏剧《国鼎魂》

江苏省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

“国要像个国,方能配得鸿宝重器;家需是个家,才能守护无价珍宝。”《国鼎魂》根据苏州潘氏捐鼎真实故事进行创作,是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成立后的第一台戏。全剧在尊重历史素材的基础之上,适当虚构戏剧情节,以“一粟”之具象描绘,铺陈“沧海”般的民族襟怀。在艺术样式上,该剧打破时空限制,运用戏曲的假定性与灵动性,以自由地不漏痕迹的化入化出来编织故事,以“军阀诈鼎”“日寇逼鼎”“军统索鼎”的块状简洁交代,连缀出“授鼎”“护鼎”“献鼎”等线索。

河北梆子《李保国》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以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为原型创排,讲述了他扎根太行山35年,让140万亩荒山披绿,10万多农民脱贫,创造28项科研成果,推广36项实用技术的故事,他用信念、知识、热血和生命,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在至今一直大力开展的基层惠民演出中,村民们每每都是搬着板凳早早等候在台下,看到动情处,台下的观众有的低声哭泣、有的默默拭泪。演员们倾情演绎,台下掌声阵阵。演出结束,大家涌到后台,激动地拉着演员的手,含着泪说;“你们演的太好了,李教授仿佛又回到了我们身边。”观众和演员们含泪相拥,久久不肯离去,场面震撼。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