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日系车7月销量分析:冰火两重天 存风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日系车7月销量分析:冰火两重天 存风险

丰田7月份大涨23.7%,本田同比增长更是达到50.4%,马自达结束高增长回落到3.7%;当然也有不如意的,日产下跌13.9%,铃木更下跌了22.8%,广汽三菱方面的数据则下跌高达60%左右。

阿妹的那首歌《哭不出来》的确很应景,用“我想哭但是哭不出来”来形容7月份的绝大部分车企显然再合适不过了。据中汽协发布的产销数据:7月份国内乘用车生产130.13万辆,环比下降18.03%,同比下降11.64%;销售126.86万辆,环比下降16.07%,同比下降6.58%;再看看乘联会的数据,7月全国广义乘用车同比下降2.5%,其中轿车销量同比下降13.9%;MPV销量108,039辆,同比下降6.9%;幸好SUV销量同比增长39.0%,算是救了中国车市一命。

总之一句话,7月份车市日子简直太难过了,而且看样子接下来的几个月各家车企更是裹紧棉被过日子。当然,这里面也有例外,那就是我们持续关注的日系品牌,据驾仕派目前得到的数据,丰田7月份大涨23.7%,本田同比增长更是达到50.4%,马自达结束高增长回落到3.7%;当然也有不如意的,日产下跌13.9%,铃木更下跌了22.8%,广汽三菱方面的数据则下跌高达60%左右。

不过从前7个月的数据来看,整个日系品牌还是处于比较好的态势。网通社统计了前7个月日系合资车企的销量,发现其平均增幅都达到了11.8%,几乎是今年整个市场的一倍。更为关键的是,保持增长的车企目前有7家,这一数字虽然看上去非常乐观,可风险也很明显,低增长的也有三家,下半年很可能成为五五开。

丰田大胜卡罗拉的生猛能持续多久?

7月份,丰田在华销量达到92500辆,同比增长23.7%,继续超越日产成为国内第一日系品牌,这也是丰田在5、6月之后,第三个月实现两位数攀升。2015年1至7月份,丰田在中国市场新车累计零售销量为60.53万辆,去年同期为54.07辆,同比增长11.9%。

相比于丰田公布的零售数据,7月份两家合资车企的批售销量更加出色。一汽丰田当月销量为6.23万辆,超过了东风日产、北京现代、长安福特、广汽本田,位居车企销量榜第五名,这也是一汽丰田近年来最好的名次。

另一方面,广汽丰田则为3.4万辆,同比增长27.4%,也是近来年的高位。如果把两者的数据相加,可以看到两家合资车企的销量达到了9.63万辆,比丰田中国的零售数字多出4000辆左右,这意味着两家合资车企走量比较好,没有太多库存压力。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丰田品牌合计销量已经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大众品牌。

具体车型而言,卡罗拉在6月份逆袭成为销冠之后,7月份继续稳坐轿车细分市场的冠军位置,批售量高达2.7万辆。对于卡罗拉的成功,驾仕派认为主要是“时机”,在朗逸新旧切换的档口,轩逸由于缺乏新鲜感,因此价格优惠政策逐步稳定的卡罗拉就成为很多家庭用户的首选,另外就并没有太多的原因了。同样,卡罗拉火了,它的同胞兄弟表现也不差,广汽丰田也借着雷凌再上台阶,雷凌批售接近9600辆,大大缓解了凯美瑞的不温不火。

事实上,卡罗拉几乎占据了一汽丰田销量的半壁江山,所以一汽丰田的增长完全是得益于卡罗拉强势。现在的问题是天津爆炸导致一汽丰田工厂停产,不知道对卡罗拉的影响有多大,但可能对经销商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至少可以让库存走得更顺畅一些。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得部分卡罗拉买家转投雷凌,那么8月份广丰可能还有一波上涨。

还有值得一说的是威驰,这次以1.2万辆的成绩进入了销量榜前十,也是不多见的小型车进榜。驾仕派猜测可能一汽丰田是加大了威驰的批售量,实际终端可能会偏弱些,之所以如此应该是考虑在新锋范到来之前在跑快些。此外RAV4也表现不错,处于中期改款前的时候卖出了1.17万辆的水平,即将改成“名爵脸”的RAV4不知道能不能延续这一走势。

本田双雄总算熬出头

每个月广汽本田总是最积极给我们发送销量成绩的车企,原因自然是表现优异,重视传播。根据本田汽车发布的数据,7月份其在华终端销量同比大幅增长50.4%至7.31万辆,创历史同期新高。至此1至7月份,本田累计在华销售了53.4万辆汽车,去年同期为40.2万辆,同比提升32.8%。具体到合资车企的批售量方面,广本接近4.2万辆,再度进入车企销量榜前十;而东本也重新回到了3万辆水准线。

毫无疑问,广汽本田缤智和东风本田XR-V两款小型SUV是各自持续增长的关键动因。东本XR-V销量为10204辆,缤智为10085辆,差一点就双双进入SUV销量榜前十位,实际上XR-V的崛起也让东本的SUV产品阵营重新回到了月均2万辆的水准。

如果我们再算上另一款小型车——飞度,这个月继续超过万辆的成绩再次证明了本田新产品的魅力。和之前高喊“小型车战略”的丰田相比,本田说的少,可是做的效果更明显。当然,本田显然还没打算在小型车市场上收手,新锋范已经率先由广本发布,8.28万元的预售价显然对桑塔纳、捷达产生了足够的威胁。可是在驾仕派看来,新锋范的起步价虽低,但是入门级车款的配置也的确不太高,新车能不能走量的关键还是在9万元-10万元这个价位能否提供足够的性价比,毕竟中级车的下压让入门紧凑级车型(甚至包括小型车市场)正逐步萎缩。

至于东本方面,在SUV之外仅有杰德还算拿得出手,不过销量也开始下滑到不足4000辆,而思域和思铂睿则继续低迷,双双“稳定”在1500辆上下。对于思铂睿的讨论我们已经足够多,驾仕派认为如果东本再不改变思铂睿的传播形态,这款还算有卖点的新车将再次重现上一代车型的窘境。如果我们说上一代车型的失败是因为成本原因不可控,那么现款思铂睿作为雅阁的同胞兄弟却销量相差甚远,只能解释为东本在营销方面毫无进取之心。

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是,东本似乎特别钟情于户外广告的投放,包括思铂睿在内的车型往往都是出现在路牌或者街头映画上,可这明明是一款更需要体验的车型啊。

日产下滑 新楼兰、新蓝鸟、新逍客能否救主?

相对于本田和丰田的放肆上涨,曾经的日系领头羊,日产品牌,显得有些难过。数据显示,2015年7月份,日产汽车在华销售了84200辆汽车,同比下跌13.9%。这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11%至67100辆,商用车则更是重挫80%。前7个月内,日产累计在华零售销量达到67.21万辆,同比提高了2.8%。按照日产年初130万辆的计划,目前看来由于商用车和乘用车的双双下滑,可能目标很难达成。

东风日产方面,7月份批售量保持在6万辆出头,虽然被一汽丰田超过,但是依旧处于第二阵营,比北京现代和长安福特的下滑控制得更好。究其原因,东风日产其实目前已经处于低位,但是轩逸和奇骏依旧保持了不错的销量,前者2.08万辆、后者1.08万辆也都是各自细分市场的前十车型。问题还是老生常谈,曾经的骐达、骊威和阳光在销量排行榜上的高位早已一去不复返。

当然,东风日产现在忽略那些有点老的车型可能也是有意为之,因为马上东风日产就要开始重整产品线了。新楼兰已经上市,从市场反应来看还算是不错,作为日产品牌体系的旗舰车型,冲击30万价格带显示新楼兰还是拿出了诚意,只是放低自己的目标可能会更好些。

最最关键的两款车型应该是新蓝鸟和还未曝光的新逍客,一来这两款车都是瞄准主流价位,即便是新蓝鸟和雷凌一个水平也能够带来每年十万的增量;二来日产需要用这两款主流区隔的车型来重塑自己的品牌风格,如果还是那么老土的阳光和骊威做主打,就真的赶不上潮流了。

不过东风日产现在依然提出要做到百万辆,这也意味着接下来5个月东风日产的批售水平至少要保持在8万辆左右,这显然不是一个容易的数字。驾仕派测算了一下,新蓝鸟大约10月份正式铺货,每个月带来1万辆以上的增量,算上新楼兰我们可以预估到1.5万辆左右,最后新逍客上市铺货可以再增加点,我们认为可能到2万辆附近。这也意味着,最后三个月东风日产是有可能实现月销量8万辆的,而剩余8、9月的还差点,这就需要奇骏和轩逸的爆发了。

销量突破虽然艰难,但是日产在中国市场的收益却大幅上涨。有消息称,由于奇骏在中国市场的热销,使得日产全球的净利润率大幅上涨,第一财季日产整体营业收入达到2.9万亿日元(约合239亿美元),同比攀升17.6%;营业利润则同比劲增58.0%至1,937亿日元(约合16亿美元);净利润为1528亿日元(约合13亿美元),同比骤增36.3%。

徘徊在边缘的马自达以及身处地狱的铃木

马自达方面,2015年7月份马自达总计在中国市场销售了16520辆汽车,增幅从前两个月的双位数收窄至3.7%。一汽马自达7月份销量仅为5880辆,同比下跌19.6%,今年几乎是一路走跌。而上个月长安马自达销量为10640辆,同比攀升23.5%,连续第23个月攀升。前7个月,一汽马自达累计销量跌了两成,而长安马自达则是暴涨六成,总体看来马自达依旧是非常乐观。

车型方面,长安马自达的CX-5重回4000辆以上,经过改款后继续发光发热,而昂克赛拉也达到了7900辆,使得长安马自达的批售量达到了1.28万辆。对于一汽马自达来说,马自达6能够稳定在不足2000辆、阿特兹也回到了3500辆——只有忘掉过去才能走得更好了。

此外,一汽马自达还推出了一款19.98万元的阿特兹2.5L运动版车型,这对于这个级别的中高级车而言的确很便宜。可是问题在于,日系中高级车纷纷下探、主攻2.0L市场的时候,一汽马自达推出一款便宜的2.5L车型真的有效吗?我看这个很难,现在已经降价一万了,可是消费者依然兴致不高,毕竟能买到15、6万的凯美瑞和雅阁,何必再多花几万买马自达呢。

同为二线品牌的铃木今年在中国市场是完完全全的沦陷了。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在7月份的广义乘用车销量为1.16万辆,两家销量差不多各占一半,尤其是长安铃木现在仅仅6000多辆的水平真是让人大跌眼镜。长安铃木在这两年连续推了两款新车后,这个月销量最大的竟然是天语,单月为2300辆,锋驭早已经从之前的3000多辆跌到1300辆,而看上去竞争力不错的启悦甚至只有538辆。

为什么长安铃木会这样?我们无法知道答案,但是从铃木的投入来看其实花的心思并不少,比如刚刚还投放了一款1.4T发动机,可是市场上却没有一点声音,而14-17万元的高价也显然有点过分了。

另一方面,对于启悦车型,驾仕派在上市之时对其产品分析后,果断给出了高分;但我们的小伙伴雅斯顿去试驾之后直接给了差评:他认为这款车的做工和制造水平相当糟糕,转向甚至还能听到异响。对此驾仕派的分析是,试想一下,对于一款流水线生产的产品,每月才有几百台不足千台的生产效率,这流水线也没办法启动,工人的熟练程度和重复技巧得不到练习,所以装配和做工处于较低水平也不足为怪。因此,我们一直认为,从产品设定来看,启悦真的是一款好车,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就源于长安铃木自己从制造到营销的全链失败吧。

撰稿:刘学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日系车7月销量分析:冰火两重天 存风险

丰田7月份大涨23.7%,本田同比增长更是达到50.4%,马自达结束高增长回落到3.7%;当然也有不如意的,日产下跌13.9%,铃木更下跌了22.8%,广汽三菱方面的数据则下跌高达60%左右。

阿妹的那首歌《哭不出来》的确很应景,用“我想哭但是哭不出来”来形容7月份的绝大部分车企显然再合适不过了。据中汽协发布的产销数据:7月份国内乘用车生产130.13万辆,环比下降18.03%,同比下降11.64%;销售126.86万辆,环比下降16.07%,同比下降6.58%;再看看乘联会的数据,7月全国广义乘用车同比下降2.5%,其中轿车销量同比下降13.9%;MPV销量108,039辆,同比下降6.9%;幸好SUV销量同比增长39.0%,算是救了中国车市一命。

总之一句话,7月份车市日子简直太难过了,而且看样子接下来的几个月各家车企更是裹紧棉被过日子。当然,这里面也有例外,那就是我们持续关注的日系品牌,据驾仕派目前得到的数据,丰田7月份大涨23.7%,本田同比增长更是达到50.4%,马自达结束高增长回落到3.7%;当然也有不如意的,日产下跌13.9%,铃木更下跌了22.8%,广汽三菱方面的数据则下跌高达60%左右。

不过从前7个月的数据来看,整个日系品牌还是处于比较好的态势。网通社统计了前7个月日系合资车企的销量,发现其平均增幅都达到了11.8%,几乎是今年整个市场的一倍。更为关键的是,保持增长的车企目前有7家,这一数字虽然看上去非常乐观,可风险也很明显,低增长的也有三家,下半年很可能成为五五开。

丰田大胜卡罗拉的生猛能持续多久?

7月份,丰田在华销量达到92500辆,同比增长23.7%,继续超越日产成为国内第一日系品牌,这也是丰田在5、6月之后,第三个月实现两位数攀升。2015年1至7月份,丰田在中国市场新车累计零售销量为60.53万辆,去年同期为54.07辆,同比增长11.9%。

相比于丰田公布的零售数据,7月份两家合资车企的批售销量更加出色。一汽丰田当月销量为6.23万辆,超过了东风日产、北京现代、长安福特、广汽本田,位居车企销量榜第五名,这也是一汽丰田近年来最好的名次。

另一方面,广汽丰田则为3.4万辆,同比增长27.4%,也是近来年的高位。如果把两者的数据相加,可以看到两家合资车企的销量达到了9.63万辆,比丰田中国的零售数字多出4000辆左右,这意味着两家合资车企走量比较好,没有太多库存压力。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丰田品牌合计销量已经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大众品牌。

具体车型而言,卡罗拉在6月份逆袭成为销冠之后,7月份继续稳坐轿车细分市场的冠军位置,批售量高达2.7万辆。对于卡罗拉的成功,驾仕派认为主要是“时机”,在朗逸新旧切换的档口,轩逸由于缺乏新鲜感,因此价格优惠政策逐步稳定的卡罗拉就成为很多家庭用户的首选,另外就并没有太多的原因了。同样,卡罗拉火了,它的同胞兄弟表现也不差,广汽丰田也借着雷凌再上台阶,雷凌批售接近9600辆,大大缓解了凯美瑞的不温不火。

事实上,卡罗拉几乎占据了一汽丰田销量的半壁江山,所以一汽丰田的增长完全是得益于卡罗拉强势。现在的问题是天津爆炸导致一汽丰田工厂停产,不知道对卡罗拉的影响有多大,但可能对经销商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至少可以让库存走得更顺畅一些。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得部分卡罗拉买家转投雷凌,那么8月份广丰可能还有一波上涨。

还有值得一说的是威驰,这次以1.2万辆的成绩进入了销量榜前十,也是不多见的小型车进榜。驾仕派猜测可能一汽丰田是加大了威驰的批售量,实际终端可能会偏弱些,之所以如此应该是考虑在新锋范到来之前在跑快些。此外RAV4也表现不错,处于中期改款前的时候卖出了1.17万辆的水平,即将改成“名爵脸”的RAV4不知道能不能延续这一走势。

本田双雄总算熬出头

每个月广汽本田总是最积极给我们发送销量成绩的车企,原因自然是表现优异,重视传播。根据本田汽车发布的数据,7月份其在华终端销量同比大幅增长50.4%至7.31万辆,创历史同期新高。至此1至7月份,本田累计在华销售了53.4万辆汽车,去年同期为40.2万辆,同比提升32.8%。具体到合资车企的批售量方面,广本接近4.2万辆,再度进入车企销量榜前十;而东本也重新回到了3万辆水准线。

毫无疑问,广汽本田缤智和东风本田XR-V两款小型SUV是各自持续增长的关键动因。东本XR-V销量为10204辆,缤智为10085辆,差一点就双双进入SUV销量榜前十位,实际上XR-V的崛起也让东本的SUV产品阵营重新回到了月均2万辆的水准。

如果我们再算上另一款小型车——飞度,这个月继续超过万辆的成绩再次证明了本田新产品的魅力。和之前高喊“小型车战略”的丰田相比,本田说的少,可是做的效果更明显。当然,本田显然还没打算在小型车市场上收手,新锋范已经率先由广本发布,8.28万元的预售价显然对桑塔纳、捷达产生了足够的威胁。可是在驾仕派看来,新锋范的起步价虽低,但是入门级车款的配置也的确不太高,新车能不能走量的关键还是在9万元-10万元这个价位能否提供足够的性价比,毕竟中级车的下压让入门紧凑级车型(甚至包括小型车市场)正逐步萎缩。

至于东本方面,在SUV之外仅有杰德还算拿得出手,不过销量也开始下滑到不足4000辆,而思域和思铂睿则继续低迷,双双“稳定”在1500辆上下。对于思铂睿的讨论我们已经足够多,驾仕派认为如果东本再不改变思铂睿的传播形态,这款还算有卖点的新车将再次重现上一代车型的窘境。如果我们说上一代车型的失败是因为成本原因不可控,那么现款思铂睿作为雅阁的同胞兄弟却销量相差甚远,只能解释为东本在营销方面毫无进取之心。

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是,东本似乎特别钟情于户外广告的投放,包括思铂睿在内的车型往往都是出现在路牌或者街头映画上,可这明明是一款更需要体验的车型啊。

日产下滑 新楼兰、新蓝鸟、新逍客能否救主?

相对于本田和丰田的放肆上涨,曾经的日系领头羊,日产品牌,显得有些难过。数据显示,2015年7月份,日产汽车在华销售了84200辆汽车,同比下跌13.9%。这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11%至67100辆,商用车则更是重挫80%。前7个月内,日产累计在华零售销量达到67.21万辆,同比提高了2.8%。按照日产年初130万辆的计划,目前看来由于商用车和乘用车的双双下滑,可能目标很难达成。

东风日产方面,7月份批售量保持在6万辆出头,虽然被一汽丰田超过,但是依旧处于第二阵营,比北京现代和长安福特的下滑控制得更好。究其原因,东风日产其实目前已经处于低位,但是轩逸和奇骏依旧保持了不错的销量,前者2.08万辆、后者1.08万辆也都是各自细分市场的前十车型。问题还是老生常谈,曾经的骐达、骊威和阳光在销量排行榜上的高位早已一去不复返。

当然,东风日产现在忽略那些有点老的车型可能也是有意为之,因为马上东风日产就要开始重整产品线了。新楼兰已经上市,从市场反应来看还算是不错,作为日产品牌体系的旗舰车型,冲击30万价格带显示新楼兰还是拿出了诚意,只是放低自己的目标可能会更好些。

最最关键的两款车型应该是新蓝鸟和还未曝光的新逍客,一来这两款车都是瞄准主流价位,即便是新蓝鸟和雷凌一个水平也能够带来每年十万的增量;二来日产需要用这两款主流区隔的车型来重塑自己的品牌风格,如果还是那么老土的阳光和骊威做主打,就真的赶不上潮流了。

不过东风日产现在依然提出要做到百万辆,这也意味着接下来5个月东风日产的批售水平至少要保持在8万辆左右,这显然不是一个容易的数字。驾仕派测算了一下,新蓝鸟大约10月份正式铺货,每个月带来1万辆以上的增量,算上新楼兰我们可以预估到1.5万辆左右,最后新逍客上市铺货可以再增加点,我们认为可能到2万辆附近。这也意味着,最后三个月东风日产是有可能实现月销量8万辆的,而剩余8、9月的还差点,这就需要奇骏和轩逸的爆发了。

销量突破虽然艰难,但是日产在中国市场的收益却大幅上涨。有消息称,由于奇骏在中国市场的热销,使得日产全球的净利润率大幅上涨,第一财季日产整体营业收入达到2.9万亿日元(约合239亿美元),同比攀升17.6%;营业利润则同比劲增58.0%至1,937亿日元(约合16亿美元);净利润为1528亿日元(约合13亿美元),同比骤增36.3%。

徘徊在边缘的马自达以及身处地狱的铃木

马自达方面,2015年7月份马自达总计在中国市场销售了16520辆汽车,增幅从前两个月的双位数收窄至3.7%。一汽马自达7月份销量仅为5880辆,同比下跌19.6%,今年几乎是一路走跌。而上个月长安马自达销量为10640辆,同比攀升23.5%,连续第23个月攀升。前7个月,一汽马自达累计销量跌了两成,而长安马自达则是暴涨六成,总体看来马自达依旧是非常乐观。

车型方面,长安马自达的CX-5重回4000辆以上,经过改款后继续发光发热,而昂克赛拉也达到了7900辆,使得长安马自达的批售量达到了1.28万辆。对于一汽马自达来说,马自达6能够稳定在不足2000辆、阿特兹也回到了3500辆——只有忘掉过去才能走得更好了。

此外,一汽马自达还推出了一款19.98万元的阿特兹2.5L运动版车型,这对于这个级别的中高级车而言的确很便宜。可是问题在于,日系中高级车纷纷下探、主攻2.0L市场的时候,一汽马自达推出一款便宜的2.5L车型真的有效吗?我看这个很难,现在已经降价一万了,可是消费者依然兴致不高,毕竟能买到15、6万的凯美瑞和雅阁,何必再多花几万买马自达呢。

同为二线品牌的铃木今年在中国市场是完完全全的沦陷了。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在7月份的广义乘用车销量为1.16万辆,两家销量差不多各占一半,尤其是长安铃木现在仅仅6000多辆的水平真是让人大跌眼镜。长安铃木在这两年连续推了两款新车后,这个月销量最大的竟然是天语,单月为2300辆,锋驭早已经从之前的3000多辆跌到1300辆,而看上去竞争力不错的启悦甚至只有538辆。

为什么长安铃木会这样?我们无法知道答案,但是从铃木的投入来看其实花的心思并不少,比如刚刚还投放了一款1.4T发动机,可是市场上却没有一点声音,而14-17万元的高价也显然有点过分了。

另一方面,对于启悦车型,驾仕派在上市之时对其产品分析后,果断给出了高分;但我们的小伙伴雅斯顿去试驾之后直接给了差评:他认为这款车的做工和制造水平相当糟糕,转向甚至还能听到异响。对此驾仕派的分析是,试想一下,对于一款流水线生产的产品,每月才有几百台不足千台的生产效率,这流水线也没办法启动,工人的熟练程度和重复技巧得不到练习,所以装配和做工处于较低水平也不足为怪。因此,我们一直认为,从产品设定来看,启悦真的是一款好车,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就源于长安铃木自己从制造到营销的全链失败吧。

撰稿:刘学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