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FT中文网】大众尾气造假丑闻抹黑“德国制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FT中文网】大众尾气造假丑闻抹黑“德国制造”

德国媒体几乎一致警告称,大众多年来在美国汽车尾气检测中作弊一事曝光,可能会影响世人对“德国制造”的看法——德国以产品优质闻名于世,尤其是在制造业。

图片来源:CFP

和许多德国人一样,卡罗琳·罗德尔(Carolin Röder)也认为大众汽车(Volkswagen)的尾气造假丑闻影响到了个人。

这位年轻的慈善工作者在德国金融之都法兰克福市中心发表演讲时表示:“这件事是灾难性的。我感到失望。大众和其他(德国汽车制造商)是我觉得可以信任的公司,但大众破坏了我心目中的这一形象。”

她补充称:“这伤害了他们的业务,伤害了他们的形象,最终也伤害了人们。”

很多人都抱这种观点,尽管不是所有人。德国媒体几乎一致警告称,大众多年来在美国汽车尾气检测中作弊一事曝光,可能会影响世人对“德国制造”的看法——德国以产品优质闻名于世,尤其是在制造业。

德国发行量最大的小报《图片报》(Bild)本周刊载的一篇社论称,“德国之所以伟大,系于我们的工程技术——以及对我们机器制造商的信任……现在,这种信任直接处于危险之中”。

从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往下的各级政治领导人都呼吁大众迅速采取补救行动——这么做的一大原因是要保护其他德国公司的良好声誉。

德国经济部长西格马尔·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表示:“我们担心,德国汽车业——尤其是大众——无可非议的卓越声誉正在遭受损害。”

一些营销专家也认为,丑闻的影响很容易扩散至大众以外的公司。周三,大众首席执行官辞职。德国另外两家旗帜性工程企业宝马(BMW)和戴姆勒(Daimler)也生产柴油引擎汽车——柴油车正是此次丑闻事件的核心。

柏林自由大学(Free University)营销学教授多琳·皮克(Doreen Pick)明显属于悲观派,她说:“我认为这将严重破坏‘德国制造’的形象。(大众)在德国是顶尖的同义词——代表着诚实、可靠和高效。”

她补充称:“真正重要的是,德国人是否会因为自己拥有一辆大众车、或因为相信这里的环境已遭到污染,而认为这起事件影响到了他们个人。”

但她也指出,揭露大众作弊的美国当局发起的猛烈法律攻击,可能会让德国人产生“轻微的爱国/防御性”反应。“人们会问,为什么并不真正关心环境的美国人要攻击一家德国公司。”

还有人认为,从过往经验来看,哪怕是最严重的丑闻,只要应对得当,企业也可以平安度过,而且肇事公司以外的企业很少会因为受到牵连而声誉受损。

瑞士圣加仑大学(University of St Gallen)营销研究所负责人斯文·赖内克(Sven Reinecke)表示:“这桩丑闻给大众造成了伤害,但完全没有损害‘德国制造’。国家形象是非常持久的。人们现在仍将德国与希特勒(Hitler)以及默克尔联系在一起。你可以看出一种形象要多久才能改变。”

他补充称:“就大众本身来说,这取决于它如何处理这起事件。如果应对不当,那就会毁掉其品牌,但如果应对得体,就不会。”

过去曾有多家德国企业在遇到危机后,通过整顿管理层,重新获得了投资者和客户的信任。

2001年,德国化学品集团拜耳(Bayer)热销的降胆固醇药物拜斯亭(Lipobay)被发现有严重副作用,这让该公司遭受巨大冲击。拜耳拿出11亿美元和解了近3000起诉讼,撤换了管理层,并全面重组业务。如今拜耳是德国市值最高的公司。

电器集团西门子(Siemens)在2006年被曝出设立贿赂基金行贿以赢取合同之后,不得不支付20亿美元罚款和咨询费用。相关调查撼动了该公司的核心,导致数十位高层离职和合规制度的改革。

2010年,美国指控称,戴姆勒在海外系统性贿赂官员,该公司不得不支付近2亿美元罚款了结这些指控。戴姆勒为此还指定一位前德国法官进入董事会负责“廉正和法律事务”。

大众从自身经历中也知道丑闻会对一家公司造成什么伤害。2008年,一名前大众劳工领袖在一起贿赂丑闻中被认定有罪,结果被判处监禁。此人被判定收受了近200万欧元非法奖金,之前的一项调查还显示,大众用公司资金支付公司工会领导人招妓和度假的费用。

那起事件并没有让大众停下努力超越丰田(Toyota)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的脚步。但眼下这起丑闻要严重得多,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了数百万客户。

柏林DIW研究所的马丁·高尼希教授(Martin Gornig)表示:“如果大众能够解释清楚,它就仍能将损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译者:邹策)

阅读更多有关汽车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来源:FT中文网

原标题:大众尾气造假丑闻抹黑“德国制造”

最新更新时间:09/27 23:3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大众

5.3k
  • 裁员关厂引发工人强烈抗议,大众或面临罢工危机
  • 投资者要求奥博穆放弃同时担任保时捷和大众CEO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FT中文网】大众尾气造假丑闻抹黑“德国制造”

德国媒体几乎一致警告称,大众多年来在美国汽车尾气检测中作弊一事曝光,可能会影响世人对“德国制造”的看法——德国以产品优质闻名于世,尤其是在制造业。

图片来源:CFP

和许多德国人一样,卡罗琳·罗德尔(Carolin Röder)也认为大众汽车(Volkswagen)的尾气造假丑闻影响到了个人。

这位年轻的慈善工作者在德国金融之都法兰克福市中心发表演讲时表示:“这件事是灾难性的。我感到失望。大众和其他(德国汽车制造商)是我觉得可以信任的公司,但大众破坏了我心目中的这一形象。”

她补充称:“这伤害了他们的业务,伤害了他们的形象,最终也伤害了人们。”

很多人都抱这种观点,尽管不是所有人。德国媒体几乎一致警告称,大众多年来在美国汽车尾气检测中作弊一事曝光,可能会影响世人对“德国制造”的看法——德国以产品优质闻名于世,尤其是在制造业。

德国发行量最大的小报《图片报》(Bild)本周刊载的一篇社论称,“德国之所以伟大,系于我们的工程技术——以及对我们机器制造商的信任……现在,这种信任直接处于危险之中”。

从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往下的各级政治领导人都呼吁大众迅速采取补救行动——这么做的一大原因是要保护其他德国公司的良好声誉。

德国经济部长西格马尔·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表示:“我们担心,德国汽车业——尤其是大众——无可非议的卓越声誉正在遭受损害。”

一些营销专家也认为,丑闻的影响很容易扩散至大众以外的公司。周三,大众首席执行官辞职。德国另外两家旗帜性工程企业宝马(BMW)和戴姆勒(Daimler)也生产柴油引擎汽车——柴油车正是此次丑闻事件的核心。

柏林自由大学(Free University)营销学教授多琳·皮克(Doreen Pick)明显属于悲观派,她说:“我认为这将严重破坏‘德国制造’的形象。(大众)在德国是顶尖的同义词——代表着诚实、可靠和高效。”

她补充称:“真正重要的是,德国人是否会因为自己拥有一辆大众车、或因为相信这里的环境已遭到污染,而认为这起事件影响到了他们个人。”

但她也指出,揭露大众作弊的美国当局发起的猛烈法律攻击,可能会让德国人产生“轻微的爱国/防御性”反应。“人们会问,为什么并不真正关心环境的美国人要攻击一家德国公司。”

还有人认为,从过往经验来看,哪怕是最严重的丑闻,只要应对得当,企业也可以平安度过,而且肇事公司以外的企业很少会因为受到牵连而声誉受损。

瑞士圣加仑大学(University of St Gallen)营销研究所负责人斯文·赖内克(Sven Reinecke)表示:“这桩丑闻给大众造成了伤害,但完全没有损害‘德国制造’。国家形象是非常持久的。人们现在仍将德国与希特勒(Hitler)以及默克尔联系在一起。你可以看出一种形象要多久才能改变。”

他补充称:“就大众本身来说,这取决于它如何处理这起事件。如果应对不当,那就会毁掉其品牌,但如果应对得体,就不会。”

过去曾有多家德国企业在遇到危机后,通过整顿管理层,重新获得了投资者和客户的信任。

2001年,德国化学品集团拜耳(Bayer)热销的降胆固醇药物拜斯亭(Lipobay)被发现有严重副作用,这让该公司遭受巨大冲击。拜耳拿出11亿美元和解了近3000起诉讼,撤换了管理层,并全面重组业务。如今拜耳是德国市值最高的公司。

电器集团西门子(Siemens)在2006年被曝出设立贿赂基金行贿以赢取合同之后,不得不支付20亿美元罚款和咨询费用。相关调查撼动了该公司的核心,导致数十位高层离职和合规制度的改革。

2010年,美国指控称,戴姆勒在海外系统性贿赂官员,该公司不得不支付近2亿美元罚款了结这些指控。戴姆勒为此还指定一位前德国法官进入董事会负责“廉正和法律事务”。

大众从自身经历中也知道丑闻会对一家公司造成什么伤害。2008年,一名前大众劳工领袖在一起贿赂丑闻中被认定有罪,结果被判处监禁。此人被判定收受了近200万欧元非法奖金,之前的一项调查还显示,大众用公司资金支付公司工会领导人招妓和度假的费用。

那起事件并没有让大众停下努力超越丰田(Toyota)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的脚步。但眼下这起丑闻要严重得多,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了数百万客户。

柏林DIW研究所的马丁·高尼希教授(Martin Gornig)表示:“如果大众能够解释清楚,它就仍能将损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译者:邹策)

阅读更多有关汽车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来源:FT中文网

原标题:大众尾气造假丑闻抹黑“德国制造”

最新更新时间:09/27 23:3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