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蘑菇里思考人生:与麻烦同在,与同伴共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蘑菇里思考人生:与麻烦同在,与同伴共行

生存总是和他者相关,我们和松茸一样,自身的演化也被遭遇的历史所交染,不依靠其他生物就无法成为自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潘文捷

编辑 | 黄月

松茸,传闻中是广岛被原子弹摧毁后最先出现在废墟中的生物。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森林被采伐殆尽,变成一片工业化废墟之后,它又再度出现。

自然景观遭到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破坏,计划之外的事物为什么还能够存活?在《末日松茸:资本主义废墟上的生活可能》一书中,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人类学系教授罗安清( Anna Lowenhaupt Tsing)看到,过去我们听了很多关于进步的故事,也听了不少关于毁灭的故事,但却很少思考如何在合作中生存,松茸的生长故事可以让我们打开新的想象力。

规模化扩张推动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在现代化和进步的框架中,人类和非人类都成为了可以投资的资源,一切皆被异化;空间中进行的是单一资产的生产,其他一切都将成为杂草和废物。规模化会排斥有意义的多样性,然而松茸却是不可以规模化的生物,至今无法人工种植,因为松茸必须和其他物种保持交染关系才能够生存。交染,意味着通过遭遇发生转化。罗安清通过观察松茸提出:“是时候把注意力转向不可规模化的元素上了。”

罗安清 图片来源:豆瓣

用蘑菇思考人生

真菌学家艾伦·雷纳(Alan Rayner)认为,真菌最为令人兴奋的发现,就是它们生长过程里的不确定性。因为真菌始终都在随着环境和遭遇而变形,不断生长和改变。

在日前Corona读书会一场主题为“松茸的时日”的线上活动中,《末日松茸》中文版的责任编辑顾晓清提到,松茸等真菌一直在反抗自我复制的铁笼(iron cage)。真菌在体外进行消化,它们在摄入食物的时候会滋养其他物种,比如会和细菌一起消化岩石,创造让植物生长的土壤,也会消化木材,将其分解成营养物质,从而被循环利用于创造新的生命,营造出一个地方的种间关系。世界上很多受欢迎的蘑菇,如牛肝菌、鸡油菌、松露、松茸,都是通过种间关系而存在的,与宿主树共同茁壮生长;它们的菌根互联,可以帮助森林在面对威胁时做出反应。

顾晓清说,不仅是真菌,许多有机体只有通过和其他物种建立关系才能够发育。有一种乌贼,必须在海水中遇到一种特定的细菌,才能发育出发光器官,模拟月光,将自己的影子藏起来躲避捕食者,但幼年的乌贼不会主动长出这个器官,也不一定会遇到这种细菌。这件事中充满了偶然。所以,物种间的相遇是一次次不同的事件,而不是一个内部自我复制的系统,因此无法标准化和规模化。艾伦·雷纳鼓励人们用蘑菇去思考和质疑,因为人生的很多方面和蘑菇的这种不确定性十分相似,我们会因种种遭遇而发生改变。顾晓清认为,有些人会把“干扰”和“损害”联系起来,但干扰并不总是负面的,也并不一定是人为的。

在《末日松茸》中,罗安清分析说,干扰是常态,干扰和万物并存,干扰始终追随着其他干扰。例如在日本中部,松茸只能生长在人类严重砍伐之后的森林环境当中;在世界其他地方,松茸的出现也和最受干扰的森林有关系。在日本里山的复育计划当中,人类活动和非人类活动一样成为了森林的一部分,共同参与景观建造,人类、松树、松茸都在无意中相互培育。这一过程被罗安清形容为欣赏“复调音乐”。在她看来,今天的很多音乐的目标是一致性,表现为时间节拍的统一协调,例如在摇滚乐里表现为强烈的节奏,这样的音乐使得人们已经习惯从单一的角度去聆听;而我们如果要欣赏复调音乐,就必须学会同时聆听不同的旋律线,欣赏它们如何彼此相异地存在着,并和谐或不和谐地意外相逢。

《末日松茸:资本主义废墟上的生活可能》
罗安清 著  张晓佳 译
薄荷实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7

资本主义崛起与人类进步迷思

如罗安清看到的,除了人类的生产活动,能够干扰生态系统、群落和种群结构的自然因素也很多。不过,地质学家发现,今天人类的干扰已经超过了其他地质力量,也就是说,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当中,成为了气候变化和物种灭绝的罪魁祸首。对于这一状况,2000年,生态学家尤金·斯托默(Paul Eugene Stoermer)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Paul Crutzen)提出,应该使用人类世(Anthropocene)来描述今天地球历史的新纪元。

美国环境史学者杰森·摩尔则认为,比起“人类世”,我们更加应该使用“资本世”(Capitalocene) 这个名称。2019年,在一篇题为《人类世或资本世?气候、权力、资本造成的地球危机》演讲里,他指出,与其说当今我们所面临的危机是源于人类 (anthropogenic),不如说是源于资本 (capitalogenic)。资本主义不只是经济上的模型或逻辑,更和自然、权力、帝国与殖民的关系网络有关。他尤其强调了资本主义生态当中的“廉价自然”概念,廉价有两种意义,一方面是价格上的廉价,一方面则是主张自然在伦理政治体系当中居于从属地位。这样一来,资本主义就将自己对自然的极端取用合理化了,“人类世”的观点于是造成了“庞大的注意力分散”(grand distraction)——规避了少数人的责任,模糊了当今危机的原因,更让人们忘记当下灾难的背后有一段丑陋的历史,那些该负责的人也在讨论当中销声匿迹。

无论是人类世还是资本世,本质上都意味着大规模的不可逆转的毁灭正在进行——对于人类而言是如此,对其他生物而言也是如此。因此,女权主义哲学家唐娜·哈拉维(Donna J. Haraway)更愿意用“克苏鲁世”或者“怪物世”来形容当今我们所处的纪元。“克苏鲁”本是作家洛夫克拉夫特笔下的怪物,哈拉维以“克苏鲁”形容的是多种多样的有触手的力量和势力,纠缠着多种多样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并以此对“人和资本的独裁”进行批判。她看到,今天地球上充满着避难者,却没有避难所,所有的存在物都在其中彼此互动、彼此相依,人们必须“制造亲缘而不是婴儿”(make kin not babies),这意味着,作为哺乳动物,我们需要和生物的、非生物的共生性合作者相互结缘、相互适应、相互构成。

怪物克鲁苏的形象

罗安清也认为,人类纪的混乱不是人类这一物种造成的结果,而是现代资本主义崛起、人类陷入进步迷思的结果。而协作共存的关键,就是要关注那些零碎的景观、多重的时间性,以及人类和非人类之间不断变化的组合。在接受allegralaboratory.net采访时她说,今天,很多人已经在关注那些边缘的人、边缘的信仰,我们也应该关注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关系。她强调“关注的艺术”,我们可以从关注松茸采摘开始,打开自己的想象力。

生态女性主义关注联结与合作

罗安清的《末日松茸》体现了一种生态女性主义的思考。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父权制世界有三个特征——二元式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和统治逻辑,人统治自然的思想来源于人统治人的思想。因此,生态女性主义提倡,用多元的视角代替传统的二元论模式,最终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罗安清在《末日松茸》里提到,传统的美国梦里,生存就是要通过战胜别人来拯救自己。理查德·道金斯曾经提出“自私的基因”,基因、有机体、种群是在寻找自身利益的时候推动了进化。但实际上,生存总是和他者相关,我们自身的演化也被遭遇的历史所交染。

那么生态女性主义是怎样面对资本废墟的?对于不稳定的生命状态又有何建议?台湾大学人社中心博士级研究员谢一谊在读书会上谈到:“除了关注的艺术,除了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去面对自己周遭的各种生命形式、各种生命政治之外,我们还要去交朋友,有更多的勇气进行一些比较困难的合作。”每个人都希望能够照着自己的形式去工作,因此合作是很困难的,“但有一句话是,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快,和同行者一起才能走得远。”今天,越来越多关心政治经济、巫术、民族、宗教的学者也正在通过物种间关系重新思考这些议题。例如,自然科学中有一门“生态与进化发育生物学”(“Eco-evo-devo”),生物学家们也开始关注那些不依靠其他生物就无法成为自己的物种。生物学者、生态学者、艺术家、人类学家等不同领域的人都成为了合作伙伴。

唐娜·哈拉维的《与麻烦同在:在克苏鲁世制造亲缘》(Staying with the Trouble: Making Kin in the Chthulucene)中提到了“与麻烦同在”,意味着“在被毁坏的星球上,有回应能力地和生死存亡这些麻烦同在”。谢一谊看到,“与麻烦同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把问题视为理所当然,不把困难美化浪漫化,不要害怕困难的议题,也不要害怕制造麻烦,坚持去问一些很困难的问题。“与麻烦同在”不是抽离式的,或是想要超越。在《末日松茸》的一开头,罗安清在废墟里迷了路,找不到松茸,觉得地上什么都没有,她遇到了两位采集者,透过这些采集者的视角,才得以看到一些很难被看到的多物种的交织的状态,“与麻烦同在”不是个人的,而是合作与对话的。

Staying with the Trouble: Making Kin in the Chthulucene
Donna J. Haraway
Duke University Press Books 2016-9-19

在罗安清看来,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现代化和进步的框架中成长的,但是,这个时代的特性是不稳定性,人们没有办法再依靠稳定的社群结构,而是被投入到不断变化的集合体中,和他者一起被重塑。谢一谊联系当下指出,特朗普上台之后制造了更多的不稳定、更多的麻烦,“在令人感到不舒服的世界的状态之下,我们就更需要生态女性主义。它一直提醒我们,不要想很快跳过这些不舒服、不愉快的问题,而是要与麻烦同在,找到同伴,一起往前进。”

参考资料:

吴冠军:《话语政治与怪物政治——透过大众文化重思政治哲学》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9fb15cac74c0bc9cf983fc2897c8f84b&site=xueshu_se

蓝江:《环世界、虚体与神圣人——数字时代的怪物学纲要》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c556bb31bc9fb3101b0581686105fb67&site=xueshu_se

唐娜·哈拉维:《人类纪、资本纪、种植纪、克苏鲁纪——制造亲缘》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fceec07b7875e4b27642a1ec10dd9e0a&site=xueshu_se

朱剑峰:《跨界与共生: 全球生态危机时代下的人类学回应》http://www.cssn.cn/zx/202003/t20200302_5095227.shtml

赵秋月:《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及其中国意义》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eeb7005a579d410fcb1e4a1a657e1550&site=xueshu_se

《傑森‧摩爾 (Jason W. Moore) 訪台記錄:人類世或資本世?》

https://medium.com/@tgc0927/%E5%82%91%E6%A3%AE-%E6%91%A9%E7%88%BE-jason-w-moore-%E8%A8%AA%E5%8F%B0%E8%A8%98%E9%8C%84-%E4%BA%BA%E9%A1%9E%E4%B8%96%E6%88%96%E8%B3%87%E6%9C%AC%E4%B8%96-6b9afe8336fd

‘AUTO-REWILDING’ LANDSCAPES AND THE ANTHROPOCENE – INTERVIEW WITH ANNA TSINGhttps://allegralaboratory.net/auto-rewilding-landscapes-and-the-anthropocene-interview-with-anna-tsing/

interview with anna tsing

https://journal.fi/suomenantropologi/article/download/65083/26230/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蘑菇里思考人生:与麻烦同在,与同伴共行

生存总是和他者相关,我们和松茸一样,自身的演化也被遭遇的历史所交染,不依靠其他生物就无法成为自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潘文捷

编辑 | 黄月

松茸,传闻中是广岛被原子弹摧毁后最先出现在废墟中的生物。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森林被采伐殆尽,变成一片工业化废墟之后,它又再度出现。

自然景观遭到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破坏,计划之外的事物为什么还能够存活?在《末日松茸:资本主义废墟上的生活可能》一书中,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人类学系教授罗安清( Anna Lowenhaupt Tsing)看到,过去我们听了很多关于进步的故事,也听了不少关于毁灭的故事,但却很少思考如何在合作中生存,松茸的生长故事可以让我们打开新的想象力。

规模化扩张推动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在现代化和进步的框架中,人类和非人类都成为了可以投资的资源,一切皆被异化;空间中进行的是单一资产的生产,其他一切都将成为杂草和废物。规模化会排斥有意义的多样性,然而松茸却是不可以规模化的生物,至今无法人工种植,因为松茸必须和其他物种保持交染关系才能够生存。交染,意味着通过遭遇发生转化。罗安清通过观察松茸提出:“是时候把注意力转向不可规模化的元素上了。”

罗安清 图片来源:豆瓣

用蘑菇思考人生

真菌学家艾伦·雷纳(Alan Rayner)认为,真菌最为令人兴奋的发现,就是它们生长过程里的不确定性。因为真菌始终都在随着环境和遭遇而变形,不断生长和改变。

在日前Corona读书会一场主题为“松茸的时日”的线上活动中,《末日松茸》中文版的责任编辑顾晓清提到,松茸等真菌一直在反抗自我复制的铁笼(iron cage)。真菌在体外进行消化,它们在摄入食物的时候会滋养其他物种,比如会和细菌一起消化岩石,创造让植物生长的土壤,也会消化木材,将其分解成营养物质,从而被循环利用于创造新的生命,营造出一个地方的种间关系。世界上很多受欢迎的蘑菇,如牛肝菌、鸡油菌、松露、松茸,都是通过种间关系而存在的,与宿主树共同茁壮生长;它们的菌根互联,可以帮助森林在面对威胁时做出反应。

顾晓清说,不仅是真菌,许多有机体只有通过和其他物种建立关系才能够发育。有一种乌贼,必须在海水中遇到一种特定的细菌,才能发育出发光器官,模拟月光,将自己的影子藏起来躲避捕食者,但幼年的乌贼不会主动长出这个器官,也不一定会遇到这种细菌。这件事中充满了偶然。所以,物种间的相遇是一次次不同的事件,而不是一个内部自我复制的系统,因此无法标准化和规模化。艾伦·雷纳鼓励人们用蘑菇去思考和质疑,因为人生的很多方面和蘑菇的这种不确定性十分相似,我们会因种种遭遇而发生改变。顾晓清认为,有些人会把“干扰”和“损害”联系起来,但干扰并不总是负面的,也并不一定是人为的。

在《末日松茸》中,罗安清分析说,干扰是常态,干扰和万物并存,干扰始终追随着其他干扰。例如在日本中部,松茸只能生长在人类严重砍伐之后的森林环境当中;在世界其他地方,松茸的出现也和最受干扰的森林有关系。在日本里山的复育计划当中,人类活动和非人类活动一样成为了森林的一部分,共同参与景观建造,人类、松树、松茸都在无意中相互培育。这一过程被罗安清形容为欣赏“复调音乐”。在她看来,今天的很多音乐的目标是一致性,表现为时间节拍的统一协调,例如在摇滚乐里表现为强烈的节奏,这样的音乐使得人们已经习惯从单一的角度去聆听;而我们如果要欣赏复调音乐,就必须学会同时聆听不同的旋律线,欣赏它们如何彼此相异地存在着,并和谐或不和谐地意外相逢。

《末日松茸:资本主义废墟上的生活可能》
罗安清 著  张晓佳 译
薄荷实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7

资本主义崛起与人类进步迷思

如罗安清看到的,除了人类的生产活动,能够干扰生态系统、群落和种群结构的自然因素也很多。不过,地质学家发现,今天人类的干扰已经超过了其他地质力量,也就是说,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当中,成为了气候变化和物种灭绝的罪魁祸首。对于这一状况,2000年,生态学家尤金·斯托默(Paul Eugene Stoermer)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Paul Crutzen)提出,应该使用人类世(Anthropocene)来描述今天地球历史的新纪元。

美国环境史学者杰森·摩尔则认为,比起“人类世”,我们更加应该使用“资本世”(Capitalocene) 这个名称。2019年,在一篇题为《人类世或资本世?气候、权力、资本造成的地球危机》演讲里,他指出,与其说当今我们所面临的危机是源于人类 (anthropogenic),不如说是源于资本 (capitalogenic)。资本主义不只是经济上的模型或逻辑,更和自然、权力、帝国与殖民的关系网络有关。他尤其强调了资本主义生态当中的“廉价自然”概念,廉价有两种意义,一方面是价格上的廉价,一方面则是主张自然在伦理政治体系当中居于从属地位。这样一来,资本主义就将自己对自然的极端取用合理化了,“人类世”的观点于是造成了“庞大的注意力分散”(grand distraction)——规避了少数人的责任,模糊了当今危机的原因,更让人们忘记当下灾难的背后有一段丑陋的历史,那些该负责的人也在讨论当中销声匿迹。

无论是人类世还是资本世,本质上都意味着大规模的不可逆转的毁灭正在进行——对于人类而言是如此,对其他生物而言也是如此。因此,女权主义哲学家唐娜·哈拉维(Donna J. Haraway)更愿意用“克苏鲁世”或者“怪物世”来形容当今我们所处的纪元。“克苏鲁”本是作家洛夫克拉夫特笔下的怪物,哈拉维以“克苏鲁”形容的是多种多样的有触手的力量和势力,纠缠着多种多样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并以此对“人和资本的独裁”进行批判。她看到,今天地球上充满着避难者,却没有避难所,所有的存在物都在其中彼此互动、彼此相依,人们必须“制造亲缘而不是婴儿”(make kin not babies),这意味着,作为哺乳动物,我们需要和生物的、非生物的共生性合作者相互结缘、相互适应、相互构成。

怪物克鲁苏的形象

罗安清也认为,人类纪的混乱不是人类这一物种造成的结果,而是现代资本主义崛起、人类陷入进步迷思的结果。而协作共存的关键,就是要关注那些零碎的景观、多重的时间性,以及人类和非人类之间不断变化的组合。在接受allegralaboratory.net采访时她说,今天,很多人已经在关注那些边缘的人、边缘的信仰,我们也应该关注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关系。她强调“关注的艺术”,我们可以从关注松茸采摘开始,打开自己的想象力。

生态女性主义关注联结与合作

罗安清的《末日松茸》体现了一种生态女性主义的思考。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父权制世界有三个特征——二元式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和统治逻辑,人统治自然的思想来源于人统治人的思想。因此,生态女性主义提倡,用多元的视角代替传统的二元论模式,最终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罗安清在《末日松茸》里提到,传统的美国梦里,生存就是要通过战胜别人来拯救自己。理查德·道金斯曾经提出“自私的基因”,基因、有机体、种群是在寻找自身利益的时候推动了进化。但实际上,生存总是和他者相关,我们自身的演化也被遭遇的历史所交染。

那么生态女性主义是怎样面对资本废墟的?对于不稳定的生命状态又有何建议?台湾大学人社中心博士级研究员谢一谊在读书会上谈到:“除了关注的艺术,除了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去面对自己周遭的各种生命形式、各种生命政治之外,我们还要去交朋友,有更多的勇气进行一些比较困难的合作。”每个人都希望能够照着自己的形式去工作,因此合作是很困难的,“但有一句话是,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快,和同行者一起才能走得远。”今天,越来越多关心政治经济、巫术、民族、宗教的学者也正在通过物种间关系重新思考这些议题。例如,自然科学中有一门“生态与进化发育生物学”(“Eco-evo-devo”),生物学家们也开始关注那些不依靠其他生物就无法成为自己的物种。生物学者、生态学者、艺术家、人类学家等不同领域的人都成为了合作伙伴。

唐娜·哈拉维的《与麻烦同在:在克苏鲁世制造亲缘》(Staying with the Trouble: Making Kin in the Chthulucene)中提到了“与麻烦同在”,意味着“在被毁坏的星球上,有回应能力地和生死存亡这些麻烦同在”。谢一谊看到,“与麻烦同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把问题视为理所当然,不把困难美化浪漫化,不要害怕困难的议题,也不要害怕制造麻烦,坚持去问一些很困难的问题。“与麻烦同在”不是抽离式的,或是想要超越。在《末日松茸》的一开头,罗安清在废墟里迷了路,找不到松茸,觉得地上什么都没有,她遇到了两位采集者,透过这些采集者的视角,才得以看到一些很难被看到的多物种的交织的状态,“与麻烦同在”不是个人的,而是合作与对话的。

Staying with the Trouble: Making Kin in the Chthulucene
Donna J. Haraway
Duke University Press Books 2016-9-19

在罗安清看来,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现代化和进步的框架中成长的,但是,这个时代的特性是不稳定性,人们没有办法再依靠稳定的社群结构,而是被投入到不断变化的集合体中,和他者一起被重塑。谢一谊联系当下指出,特朗普上台之后制造了更多的不稳定、更多的麻烦,“在令人感到不舒服的世界的状态之下,我们就更需要生态女性主义。它一直提醒我们,不要想很快跳过这些不舒服、不愉快的问题,而是要与麻烦同在,找到同伴,一起往前进。”

参考资料:

吴冠军:《话语政治与怪物政治——透过大众文化重思政治哲学》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9fb15cac74c0bc9cf983fc2897c8f84b&site=xueshu_se

蓝江:《环世界、虚体与神圣人——数字时代的怪物学纲要》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c556bb31bc9fb3101b0581686105fb67&site=xueshu_se

唐娜·哈拉维:《人类纪、资本纪、种植纪、克苏鲁纪——制造亲缘》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fceec07b7875e4b27642a1ec10dd9e0a&site=xueshu_se

朱剑峰:《跨界与共生: 全球生态危机时代下的人类学回应》http://www.cssn.cn/zx/202003/t20200302_5095227.shtml

赵秋月:《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及其中国意义》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eeb7005a579d410fcb1e4a1a657e1550&site=xueshu_se

《傑森‧摩爾 (Jason W. Moore) 訪台記錄:人類世或資本世?》

https://medium.com/@tgc0927/%E5%82%91%E6%A3%AE-%E6%91%A9%E7%88%BE-jason-w-moore-%E8%A8%AA%E5%8F%B0%E8%A8%98%E9%8C%84-%E4%BA%BA%E9%A1%9E%E4%B8%96%E6%88%96%E8%B3%87%E6%9C%AC%E4%B8%96-6b9afe8336fd

‘AUTO-REWILDING’ LANDSCAPES AND THE ANTHROPOCENE – INTERVIEW WITH ANNA TSINGhttps://allegralaboratory.net/auto-rewilding-landscapes-and-the-anthropocene-interview-with-anna-tsing/

interview with anna tsing

https://journal.fi/suomenantropologi/article/download/65083/26230/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