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借助一场跨界展览,奥迪向外界展示了设计的力量与乐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借助一场跨界展览,奥迪向外界展示了设计的力量与乐趣

奥迪品牌认为,数字化和电动化正在改变移动出行,并为其突破进取、谋求创新的设计带来了全新机遇。

图片来源:奥迪中国

记者 | 李亦萌

从没有人怀疑奥迪的跨界能力——尤其是当一辆簇新的Q4 e-tron概念车被停放在各类设计作品中,被往来观众作为一件艺术品驻足观赏时。

由这个来自德国英戈尔施塔特的豪华汽车品牌冠名赞助的“设计上海2020”周四(11月26日)正式揭幕,奥迪也作为全场唯一源自汽车工业的设计者参与了这一顶级国际展会。

在各色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及平面设计作品的簇拥中,奥迪名为“Window into the future”的艺术装置形成了现场地标。在这个面积不大的立方体中,奥迪通过一系列声光手段向外界展示了突破进取、充满创新的未来设计理念。

“我们与设计上海的合作,同奥迪的理念完美契合。通过奥迪中国设计团队,我们诠释了设计对于中国市场及消费者的重要意义。在‘设计上海’期间,我们也将向与会观众展示这一点。”奥迪中国总裁安世豪(Werner Eichhorn)表示。

显然,奥迪希望突破常规,借助不同的设计门类丰富Audi Design的内涵,同时从多元化的角度得到启发,从而令品牌取得进步。

“(在本次展会上)我们并不是完全只聚焦于汽车行业,我们想探索融合其他品牌,去感受其它品牌,与大家互相启发,所以我们的设计不仅体现在产品,也体现在服务,更体现在产品体验上。”奥迪中国品牌策略、客户洞察、客户体验负责人柏松(Dr. Christian Balzer)在当天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人不仅仅需要开车,开车只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方面,作为一家将“以人为本”视作品牌设计核心理念的汽车制造商,奥迪必须在各个方面进行观察与学习。

奥迪中国设计负责人Stephan Fahr-Becker则从设计师的角度给出了该品牌深度参与“设计上海”的原因。他举例称,从现场观众观赏家居装饰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奥迪将了解到中国消费者对汽车内饰的态度。

“他们希望汽车内饰足够舒适。纵然奥迪总是加入一些新的科技元素,但我们的科技一定离不开两个元素,就是让人们感到舒适和安全,让大家在开车的时候感觉好像在自己家的客厅一样。”他解释道。

Becker相信,汽车将会成为人们在家和公司之间的第三个生活空间。

在距离“Window into the future”几步之遥的品牌展台上,奥迪Q4 e-tron概念车则在LED景观的映衬中,为世人描绘出一幅高效、环保、充满驾趣的电动出行图景。

“对于汽车设计师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奥迪首席设计师马克·莱驰特(Marc Lichte)表示,“数字化和电动化正在改变移动出行,并为设计带来了全新机遇。”

新的动力形态无疑为类似Stephan Fahr-Becker这样的优秀设计师提供了创作空间。

以奥迪Q4 e-tron概念车为例,该品牌希望通过一系列产品特色,令消费者迅速感受到这是一款纯电动汽车。车身比例将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由于前部没有了体积较大的发动机,并且取消了传统的机械传动机构,使得在此紧凑车型上我们可以拥有更长的轴距和内部空间。”Becker解释道,“我们设计汽车外观时也针对电池做了特殊的考虑,由于电池也是我们的电动车的动力来源,它位于车辆中心的底部,因此在车身侧面下方我们在电池的对应位置做了特殊的肌肉线条设计,以彰显车辆的力量感。”

在Becker眼中,设计中的创新也丝毫不影响对品牌遗产的传承。例如,在对奥迪Q4 e-tron概念车进行设计时,标志性的一体式进气格栅并未因为电机不再需要进气冷却而缺席。

“即使在电动车型上,我们也不想失去奥迪的标志设计语言,所以我们在设计上花了一点小心思。在配色方面,进气格栅内部设计成浅色,外面是深色,让消费者远远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部奥迪车,而且是一部奥迪的电动车。”Becker说。

“我认为传承其实并不是一个限制性的因素,我们可以在面向未来的时候,同时又保留我们之前一些非常好的元素,这就是传承的特点。在两者结合的情况下,来创造新的车型,所以传承跟创新并不冲突。”柏松补充道,“把过去跟未来结合才是重要的一点,这也是奥迪首席设计师马克·莱驰特的观点。”

事实上,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思考解决看似对立的问题,正是设计的乐趣与力量所在。

与创新和传承同时得到平衡的,还有科技与人性化在“温度”方面所呈现出的“矛盾”。

柏松认为,要平息这种所谓“冲突”,不妨引入客户体验的维度。“奥迪在做的就是把科技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以确保我们所提供的服务以及数字化功能是客户们的个人层面所需要的。”他说。

的确,当一个用户所获得的设计具有充分的专属性时,便很容易从其中获得温暖的感觉。

而Becker则认为,人性化与科技并不冲突。“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用起来更方便,所以说高科技是我们的方向也是我们的特色,”他说,“这个特色我们不会改变,我们会一直继续生产高科技的产品,但我们会把科技变得情感化,因为最终我们是要跟我们的消费者建立起一个很好的情感连接。”

不过,无论行业趋势如何变化,汽车设计依然有其不可撼动的坚持。对于车辆空气动力学的考量便是其中一例。“如果空气动力学做的不好就会牺牲里程,牺牲客户的使用度,所以空气动力学是我们考虑的一个方面。”Becker补充道。

对于奥迪设立于中国的设计团队而言,如何更好地令全球设计适应这个销量占比高达43%的重要市场,则是另外一大挑战。目前,奥迪在全球共有三大设计中心,其中位于北京的中国设计中心将有助解决这一问题。

“北京设计中心的职能是要成为通往中国市场的桥梁,我们在欧洲设计制造奥迪车型的时候,要对中国市场有非常好的了解才能去设计。”Stephan Fahr-Becker说。他举例称,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制造的奥迪车型会根据市场需求,融入一些适合当地的元素,影响范围包括配色、材料、内饰、缝线、交互界面设计等。

他同时表示,由于中国市场变化较快,奥迪设计部门在根据当地市场做出某些调整后,也有可能会对国际市场形成良好的借鉴。

对奥迪设计师来说,更广泛的一个挑战在于,如何处在当前时间节点上设计未来。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对未来数年的流行趋势做出预判。后者也是奥迪全球三大设计中心的职能。

借助市场调研工具,奥迪得以对未来形成一套系统性的预判标准。柏松希望将预测未来的功劳归于两类人,其一是消费者,另一批则是用有进步思想、拥有预测能力且喜欢创新的特殊人群。“我们会邀请他们加入讨,然后再把这个探讨的结果反馈给用户,询问用户对这些趋势的看法,是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柏松解释道。

他在采访中给出了一个真实案例。5年前,奥迪开展了一个名为“2020年的周二”的项目,以预测发生的事情,该预测涉及中国及其他市场。

“现在2020年已经到了,结果怎么样?虽然我们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因为我们完全没有预测到会有新冠疫情的出现,但是大部分预测都是对的,”柏松说,“这对我们开展设计以及其他很多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奥迪

4.7k
  • 中建安装:参建的长春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
  • 奥迪去年在中国市场增速远低于欧洲和美国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借助一场跨界展览,奥迪向外界展示了设计的力量与乐趣

奥迪品牌认为,数字化和电动化正在改变移动出行,并为其突破进取、谋求创新的设计带来了全新机遇。

图片来源:奥迪中国

记者 | 李亦萌

从没有人怀疑奥迪的跨界能力——尤其是当一辆簇新的Q4 e-tron概念车被停放在各类设计作品中,被往来观众作为一件艺术品驻足观赏时。

由这个来自德国英戈尔施塔特的豪华汽车品牌冠名赞助的“设计上海2020”周四(11月26日)正式揭幕,奥迪也作为全场唯一源自汽车工业的设计者参与了这一顶级国际展会。

在各色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及平面设计作品的簇拥中,奥迪名为“Window into the future”的艺术装置形成了现场地标。在这个面积不大的立方体中,奥迪通过一系列声光手段向外界展示了突破进取、充满创新的未来设计理念。

“我们与设计上海的合作,同奥迪的理念完美契合。通过奥迪中国设计团队,我们诠释了设计对于中国市场及消费者的重要意义。在‘设计上海’期间,我们也将向与会观众展示这一点。”奥迪中国总裁安世豪(Werner Eichhorn)表示。

显然,奥迪希望突破常规,借助不同的设计门类丰富Audi Design的内涵,同时从多元化的角度得到启发,从而令品牌取得进步。

“(在本次展会上)我们并不是完全只聚焦于汽车行业,我们想探索融合其他品牌,去感受其它品牌,与大家互相启发,所以我们的设计不仅体现在产品,也体现在服务,更体现在产品体验上。”奥迪中国品牌策略、客户洞察、客户体验负责人柏松(Dr. Christian Balzer)在当天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人不仅仅需要开车,开车只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方面,作为一家将“以人为本”视作品牌设计核心理念的汽车制造商,奥迪必须在各个方面进行观察与学习。

奥迪中国设计负责人Stephan Fahr-Becker则从设计师的角度给出了该品牌深度参与“设计上海”的原因。他举例称,从现场观众观赏家居装饰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奥迪将了解到中国消费者对汽车内饰的态度。

“他们希望汽车内饰足够舒适。纵然奥迪总是加入一些新的科技元素,但我们的科技一定离不开两个元素,就是让人们感到舒适和安全,让大家在开车的时候感觉好像在自己家的客厅一样。”他解释道。

Becker相信,汽车将会成为人们在家和公司之间的第三个生活空间。

在距离“Window into the future”几步之遥的品牌展台上,奥迪Q4 e-tron概念车则在LED景观的映衬中,为世人描绘出一幅高效、环保、充满驾趣的电动出行图景。

“对于汽车设计师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奥迪首席设计师马克·莱驰特(Marc Lichte)表示,“数字化和电动化正在改变移动出行,并为设计带来了全新机遇。”

新的动力形态无疑为类似Stephan Fahr-Becker这样的优秀设计师提供了创作空间。

以奥迪Q4 e-tron概念车为例,该品牌希望通过一系列产品特色,令消费者迅速感受到这是一款纯电动汽车。车身比例将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由于前部没有了体积较大的发动机,并且取消了传统的机械传动机构,使得在此紧凑车型上我们可以拥有更长的轴距和内部空间。”Becker解释道,“我们设计汽车外观时也针对电池做了特殊的考虑,由于电池也是我们的电动车的动力来源,它位于车辆中心的底部,因此在车身侧面下方我们在电池的对应位置做了特殊的肌肉线条设计,以彰显车辆的力量感。”

在Becker眼中,设计中的创新也丝毫不影响对品牌遗产的传承。例如,在对奥迪Q4 e-tron概念车进行设计时,标志性的一体式进气格栅并未因为电机不再需要进气冷却而缺席。

“即使在电动车型上,我们也不想失去奥迪的标志设计语言,所以我们在设计上花了一点小心思。在配色方面,进气格栅内部设计成浅色,外面是深色,让消费者远远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部奥迪车,而且是一部奥迪的电动车。”Becker说。

“我认为传承其实并不是一个限制性的因素,我们可以在面向未来的时候,同时又保留我们之前一些非常好的元素,这就是传承的特点。在两者结合的情况下,来创造新的车型,所以传承跟创新并不冲突。”柏松补充道,“把过去跟未来结合才是重要的一点,这也是奥迪首席设计师马克·莱驰特的观点。”

事实上,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思考解决看似对立的问题,正是设计的乐趣与力量所在。

与创新和传承同时得到平衡的,还有科技与人性化在“温度”方面所呈现出的“矛盾”。

柏松认为,要平息这种所谓“冲突”,不妨引入客户体验的维度。“奥迪在做的就是把科技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以确保我们所提供的服务以及数字化功能是客户们的个人层面所需要的。”他说。

的确,当一个用户所获得的设计具有充分的专属性时,便很容易从其中获得温暖的感觉。

而Becker则认为,人性化与科技并不冲突。“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用起来更方便,所以说高科技是我们的方向也是我们的特色,”他说,“这个特色我们不会改变,我们会一直继续生产高科技的产品,但我们会把科技变得情感化,因为最终我们是要跟我们的消费者建立起一个很好的情感连接。”

不过,无论行业趋势如何变化,汽车设计依然有其不可撼动的坚持。对于车辆空气动力学的考量便是其中一例。“如果空气动力学做的不好就会牺牲里程,牺牲客户的使用度,所以空气动力学是我们考虑的一个方面。”Becker补充道。

对于奥迪设立于中国的设计团队而言,如何更好地令全球设计适应这个销量占比高达43%的重要市场,则是另外一大挑战。目前,奥迪在全球共有三大设计中心,其中位于北京的中国设计中心将有助解决这一问题。

“北京设计中心的职能是要成为通往中国市场的桥梁,我们在欧洲设计制造奥迪车型的时候,要对中国市场有非常好的了解才能去设计。”Stephan Fahr-Becker说。他举例称,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制造的奥迪车型会根据市场需求,融入一些适合当地的元素,影响范围包括配色、材料、内饰、缝线、交互界面设计等。

他同时表示,由于中国市场变化较快,奥迪设计部门在根据当地市场做出某些调整后,也有可能会对国际市场形成良好的借鉴。

对奥迪设计师来说,更广泛的一个挑战在于,如何处在当前时间节点上设计未来。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对未来数年的流行趋势做出预判。后者也是奥迪全球三大设计中心的职能。

借助市场调研工具,奥迪得以对未来形成一套系统性的预判标准。柏松希望将预测未来的功劳归于两类人,其一是消费者,另一批则是用有进步思想、拥有预测能力且喜欢创新的特殊人群。“我们会邀请他们加入讨,然后再把这个探讨的结果反馈给用户,询问用户对这些趋势的看法,是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柏松解释道。

他在采访中给出了一个真实案例。5年前,奥迪开展了一个名为“2020年的周二”的项目,以预测发生的事情,该预测涉及中国及其他市场。

“现在2020年已经到了,结果怎么样?虽然我们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因为我们完全没有预测到会有新冠疫情的出现,但是大部分预测都是对的,”柏松说,“这对我们开展设计以及其他很多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