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科幻文学如何反抗职场与资本主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科幻文学如何反抗职场与资本主义?

在《雇员》的短短130页中,丹麦作家奥尔加·拉文深思跨人类主义,点亮了内在生命的梦幻逻辑,以艺术和宗教的冲动来对抗企业黑话的反人类化约主义。

《雇员》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诸如一簇簇的卵、张开的毛孔里的小石头,长满斑点的肉体以及为种子所充斥的石榴等令人汗毛倒竖的事物。图片来源:David Coleman/Alamy

从《2001太空漫游》里的神秘巨石板到《降临》中不可思议的宇宙飞船,科幻小说最钟意的隐喻之一,就是超越人类理解力的外星造物。丹麦作家奥尔加·拉文(Olga Ravn)登上布克奖短名单的别出心裁之作《雇员》(The Employees)是一部微型科幻史诗,但它却以平常心来看待我们的天外飞升(extraterrestrial transcendence)之梦。“清理它们易如反掌,”围绕遥远的行星“新探索”飞行的某太空船船员对发现于该行星、现存放于船上的奇特物体如是说,“我一般用一把小刷子。”

《雇员》并不只是那种让我们局促不安的寻常空间大戏,它还大胆地讽刺了企业的语言以及晚期资本主义的职场,对这两者之于人类的意义也有精辟而到位的洞察。该书由一系列的报告构成——有些遗失了,有些涉及被篡改过的材料——这些报告乃是船员向某个官僚色彩浓厚的委员会提交的针对奇特物体的调查结果:其结论与这些物体可能是什么或揭示什么无关,而在于它们究竟会“削弱还是加强绩效、与工作相关的理解力以及新知识、新技能的习得”。

“我不太确定,但它难道不是女的吗?”先前提到那位负责清洁的船员对物体之一发问。整本小说从头到尾都充满着存在论层面的不确定性(ontological uncertainty),船员既有人类也有机器人,有先天本具的也有后天育成的,但只看报告是不太可能分辨出报告者的背景的。一些机器人无法想象自己被设计来完成的工作以外的任何有意义活动,但另一些机器人却坚守其迅猛发展的自我意识:“我可能是人造的,但现在我逐渐找到了自我。”说到底这也许就是对官僚主义的拷问。“我是人类吗?你的档案里说了我是谁吗?”一名船员问道。报告的整体基调是“我的身体和你的不同”,这提示我们:在旁观者眼里,人性的位置或许与我们的认识有出入。

《雇员》

萦绕着这部小说的企业黑话多以期盼与梦想为主题,还有一些关于早已不复存在的地球的思绪碎片。同样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小说的出身,莉艾·盖蒂特·海丝特伦德(Lea Guldditte Hestelund)2018年曾以艺术装置来探讨“不同类型的存在和身体之间的关系”,包括人类和非人类,这部小说恰是其姊妹之作。小说中吸引、拒斥以及挑动着不同船员的天外来客,正是当时展出的一系列物件,如今已有线上的存档。拉文小说里的太空船上也有一间一模一样的展厅:白色墙壁、无菌空间、装置之间的廊道,甚至“墙上用来挂衣服的钩子”也是一样的。艺术馆和太空船都是文化想象(cultural imagination)施展其拳脚的场所,它们皆处在匪夷所思的层次上,并通向一些丰富到令人难以置信的义理,太空船自身在小说结尾处也化为了某种可畏的博物馆藏品。

除开无菌的设定以及屡屡令人不寒而栗的文风,《雇员》还是一本相当感性的书,文字间氤氲着芬芳,又有对整齐划一的警惕。物件的实体性令船员们想要把它们放进嘴里,考察自我的边界何在,像婴儿一样了解其全新的世界。某个大理石或木质圆球在嘴里打转的景象一再出现,人和占有物处在亲密的切近性(intimate proximity)之中。书中还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诸如一簇簇的卵、张开的毛孔里的小石头,长满斑点的肉体以及为种子所充斥的石榴等令人汗毛倒竖的事物。拉文似乎有意要激起“密集恐惧症”以及对密密麻麻的空洞或突起物的恶心感,继而触发对非人类事物的恐惧。“重复性的、有机的结构是不堪忍受的,”某份报告这样写道,“它们无法被摧毁,还会不断重生。”此处与杰夫·范德梅尔(Jeff VanderMeer)论及变异和非人的感知能力(nonhuman sentience)的小说颇为相似。随着人类与机器人关系的崩溃,一份报告更宣称,“我是一只熟透的石榴,充满丰润的种子,每一粒种子都代表着我将会实施的一次谋杀。”

莉艾·盖蒂特·海丝特伦德的艺术装置 图片来源:Artviewer

拉文这本小书以区区130页的篇幅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她深思跨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点亮了内在生命的梦幻逻辑,以艺术和宗教的冲动来对抗企业黑话的反人类化约主义(anti-human reductionism)。且她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保持了一种隐晦的、开放的神秘性,以及一种微妙的挽歌式腔调。译者马丁·艾肯完美地平衡了该书五花八门的语体风格以及声音(虽然狂热的DIY爱好者可能会对书中反复出现的将外星物体“带回家中”这一桥段感到局促不安)。

与人类相似,机器人也总是在追逐自己的形而上学之尾。“在程序里,在我的交互界面之下,总是有另一个交互界面,那也是我……”这部睿智而引人深思的小说的确捕捉到了某些在我们研究意识之本性时反复浮现的东西——一个自问自答的问题、一个黑暗里的声音、一个在空间中游走的物体。

(翻译:林达)

来源:卫报

原标题:The Employees: A Workplace Novel of the 22nd Century by Olga Ravn review – ‘Am I huma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科幻文学如何反抗职场与资本主义?

在《雇员》的短短130页中,丹麦作家奥尔加·拉文深思跨人类主义,点亮了内在生命的梦幻逻辑,以艺术和宗教的冲动来对抗企业黑话的反人类化约主义。

《雇员》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诸如一簇簇的卵、张开的毛孔里的小石头,长满斑点的肉体以及为种子所充斥的石榴等令人汗毛倒竖的事物。图片来源:David Coleman/Alamy

从《2001太空漫游》里的神秘巨石板到《降临》中不可思议的宇宙飞船,科幻小说最钟意的隐喻之一,就是超越人类理解力的外星造物。丹麦作家奥尔加·拉文(Olga Ravn)登上布克奖短名单的别出心裁之作《雇员》(The Employees)是一部微型科幻史诗,但它却以平常心来看待我们的天外飞升(extraterrestrial transcendence)之梦。“清理它们易如反掌,”围绕遥远的行星“新探索”飞行的某太空船船员对发现于该行星、现存放于船上的奇特物体如是说,“我一般用一把小刷子。”

《雇员》并不只是那种让我们局促不安的寻常空间大戏,它还大胆地讽刺了企业的语言以及晚期资本主义的职场,对这两者之于人类的意义也有精辟而到位的洞察。该书由一系列的报告构成——有些遗失了,有些涉及被篡改过的材料——这些报告乃是船员向某个官僚色彩浓厚的委员会提交的针对奇特物体的调查结果:其结论与这些物体可能是什么或揭示什么无关,而在于它们究竟会“削弱还是加强绩效、与工作相关的理解力以及新知识、新技能的习得”。

“我不太确定,但它难道不是女的吗?”先前提到那位负责清洁的船员对物体之一发问。整本小说从头到尾都充满着存在论层面的不确定性(ontological uncertainty),船员既有人类也有机器人,有先天本具的也有后天育成的,但只看报告是不太可能分辨出报告者的背景的。一些机器人无法想象自己被设计来完成的工作以外的任何有意义活动,但另一些机器人却坚守其迅猛发展的自我意识:“我可能是人造的,但现在我逐渐找到了自我。”说到底这也许就是对官僚主义的拷问。“我是人类吗?你的档案里说了我是谁吗?”一名船员问道。报告的整体基调是“我的身体和你的不同”,这提示我们:在旁观者眼里,人性的位置或许与我们的认识有出入。

《雇员》

萦绕着这部小说的企业黑话多以期盼与梦想为主题,还有一些关于早已不复存在的地球的思绪碎片。同样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小说的出身,莉艾·盖蒂特·海丝特伦德(Lea Guldditte Hestelund)2018年曾以艺术装置来探讨“不同类型的存在和身体之间的关系”,包括人类和非人类,这部小说恰是其姊妹之作。小说中吸引、拒斥以及挑动着不同船员的天外来客,正是当时展出的一系列物件,如今已有线上的存档。拉文小说里的太空船上也有一间一模一样的展厅:白色墙壁、无菌空间、装置之间的廊道,甚至“墙上用来挂衣服的钩子”也是一样的。艺术馆和太空船都是文化想象(cultural imagination)施展其拳脚的场所,它们皆处在匪夷所思的层次上,并通向一些丰富到令人难以置信的义理,太空船自身在小说结尾处也化为了某种可畏的博物馆藏品。

除开无菌的设定以及屡屡令人不寒而栗的文风,《雇员》还是一本相当感性的书,文字间氤氲着芬芳,又有对整齐划一的警惕。物件的实体性令船员们想要把它们放进嘴里,考察自我的边界何在,像婴儿一样了解其全新的世界。某个大理石或木质圆球在嘴里打转的景象一再出现,人和占有物处在亲密的切近性(intimate proximity)之中。书中还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诸如一簇簇的卵、张开的毛孔里的小石头,长满斑点的肉体以及为种子所充斥的石榴等令人汗毛倒竖的事物。拉文似乎有意要激起“密集恐惧症”以及对密密麻麻的空洞或突起物的恶心感,继而触发对非人类事物的恐惧。“重复性的、有机的结构是不堪忍受的,”某份报告这样写道,“它们无法被摧毁,还会不断重生。”此处与杰夫·范德梅尔(Jeff VanderMeer)论及变异和非人的感知能力(nonhuman sentience)的小说颇为相似。随着人类与机器人关系的崩溃,一份报告更宣称,“我是一只熟透的石榴,充满丰润的种子,每一粒种子都代表着我将会实施的一次谋杀。”

莉艾·盖蒂特·海丝特伦德的艺术装置 图片来源:Artviewer

拉文这本小书以区区130页的篇幅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她深思跨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点亮了内在生命的梦幻逻辑,以艺术和宗教的冲动来对抗企业黑话的反人类化约主义(anti-human reductionism)。且她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保持了一种隐晦的、开放的神秘性,以及一种微妙的挽歌式腔调。译者马丁·艾肯完美地平衡了该书五花八门的语体风格以及声音(虽然狂热的DIY爱好者可能会对书中反复出现的将外星物体“带回家中”这一桥段感到局促不安)。

与人类相似,机器人也总是在追逐自己的形而上学之尾。“在程序里,在我的交互界面之下,总是有另一个交互界面,那也是我……”这部睿智而引人深思的小说的确捕捉到了某些在我们研究意识之本性时反复浮现的东西——一个自问自答的问题、一个黑暗里的声音、一个在空间中游走的物体。

(翻译:林达)

来源:卫报

原标题:The Employees: A Workplace Novel of the 22nd Century by Olga Ravn review – ‘Am I huma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