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包括艺术在内的所有一切最终都有可能沦为单纯的娱乐 | 12月沪京展览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包括艺术在内的所有一切最终都有可能沦为单纯的娱乐 | 12月沪京展览推荐

安迪·沃霍尔、现代的脉动、侯赛因·卡拉扬、盐田千春、莫瑞吉奥·卡特兰、女性摄影、展望未来……

记者 | 陈佳靖 林子人

编辑 | 林子人

【上海】

成为安迪·沃霍尔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6日-2022年3月6日

展览地点:UCCA Edge

门票:140-280元

安迪·沃霍尔,《自画像》,1964
布上丙烯、金属漆和丝网印刷,51.1x41x1.9cm
建馆藏品,安迪·沃霍尔美术馆,匹兹堡
迪亚艺术中心捐赠
​​收藏编号:2002.4.20. 
​​安迪·沃霍尔视觉艺术基金会/艺术家权益协会(ARS)授权,纽约

对现有视觉材料的挪用、与品牌和名人的紧密联系、大量复制、鲜艳明快的色彩……即使你不了解安迪·沃霍尔,也一定见过他创作的《金宝汤罐头》或《玛丽莲·梦露》。而对当代艺术有一定了解的人则一定会承认沃霍尔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他引领的波普艺术风潮至今依然在影响全球诸多艺术家的创作。结束在北京UCCA的展出后,“成为安迪·沃霍尔”巡展至上海,并根据UCCA Edge的环境空间进行了特别策划。展览从匹兹堡安迪·沃霍尔美术馆的馆藏中精选近400件作品,其中包括首次于安迪·沃霍尔美术馆之外展出的摄影作品和文献物品,对这位传奇波普艺术家的艺术生涯进行全新审视。

在此次展览中,观众将难得地了解沃霍尔的年轻时代、他身为摄影师和实验电影制作人的艺术实践,以及他活力四射的社交生活。在佳士得前部门总监、美国艺术品交易商协会主席迈克尔·芬得利(Michael Findlay)看来,将美国艺术家的反叛公众形象从“邋遢的社会弃民”转变为“社会宠儿”的正是沃霍尔,从年轻时开始,他就总能让自己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在第一批金宝汤罐头画作使他声名鹊起时,他也继续着制作电影的野心,且总是去闹市区俱乐部与社会名流们打成一片。“他当时的名声有点像个邪恶的花衣魔笛手。”

芬得利同时指出,虽然大规模复制是沃霍尔作品给人留下的最强烈印象,但其实不管哪个系列作品(比如《花》《美元符号》)的实际作品数量都比人们想象的少。而且虽然有很多图案沃霍尔用了又用,但他会调整尺寸、颜色或画面细节,保证单幅作品看起来独一无二。在此次展览中,观众能直观地感受到这一点。

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9日-2022年5月18日

展览地点:宝龙美术馆

门票:180元

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普遍的世界”展区,宝龙美术馆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宝龙美术馆

这是上海宝龙美术馆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藏展,展览跨越百年,以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件艺术品追溯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现代化之路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展共振的历史。难得的是,此次展览打破了惯常的展览类别,弥合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中国的传统与西方的现代性,乃至中国画与现代绘画的二元张力,在同一个空间内实现某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各类艺术爱好者都能一饱眼福:中国画爱好者可以看到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吴冠中、李可染等大家之作和当代国画新人的最新作品;当代艺术爱好者可以看到目前国际上风头最劲的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好几位近年来在上海都举办过个展,比如草间弥生、KAWS、亚历克斯·卡茨、蔡国强……

“现代的脉动”是此次大展的主题。展览以跨越百年的中国美术现代化之路作为时间线索,聚焦于中国始于近代的“现代化”诉求,在历经剧烈的、革命的与曲折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后,在当代中国所展现出的一种内在化的现代性经验,并将其作为立足当代、面向未来回望过去的自性传统、

侯赛因·卡拉扬:群岛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1日-2022年2月20日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门票:50元

“侯赛因·卡拉扬:群岛”展览现场(图片来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以来首个服装设计展“群岛”本月1日开幕,这也是国际前卫服装设计师侯赛因·卡拉扬在中国的首展。作为独立设计师,卡拉扬游走于服装产业和艺术创作之间,把身体和秀台作为表达现场,以装置、影像、声音、机械作为媒介,讨论移民、身份、边界等社会文化议题。这让服装超越了消费品的功能,成为某种政治表达的载体。此次展览呈现了130余件卡拉扬的代表作,包括来自全球重要博物馆和设计机构的收藏。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龚彦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讨论消费或工艺层面的服装,而是为了关注人作为生命体如何被文化裹挟,如何与自然、科技、社会发生关联。

(同期展出的还有“约翰·海杜克:海上假面舞”和“梁绍基:蚕我我蚕”。)

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19日-2022年3月6日

展览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

门票:100元(2021年11月30日-12月18日期间全馆通票)

盐田千春,未知的旅程,2016/2019
金属框架、红色线
展览现场图:“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森美术馆,东京,2019
摄影:Suhni Mang,图片由森美术馆提供 ©德国波恩VG Bild-Kunst图片和盐田千春

继2019年在日本东京开启后,“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首次巡展至中国内地,作为日本艺术家盐田千春迄今为止最大规模个展,该展全面回顾了她过往25年代的创作生涯。悬挂于空间中的红色丝线是盐田千春艺术实践中的标志性元素。在她看来红线是“血液的颜色”,意味着羁绊和联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种种。丝线缠绕、垂落,吊起巨船、行李箱,亦或是覆盖烧焦的钢琴和椅子,探寻着物与物、物与人的复杂关系,揭示人类内心与外在世界的相互影响,表达那些难以言喻的情感。

(同期展出的还有“帕特·斯蒂尔”“迎着阳光”“花开富贵——梁缨作品展”“斯人·伊人——现当代人物故事题材书画展”。)

【北京】

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20日-2022年2月20日

展览地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门票:100元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的创作多取材于现实世界中的人和物,他常以充满趣味和挑衅的方式将材质、物品和举动置于具有挑战性的场域之中,激起人们的评论和参与。此次展览特别考虑到卡特兰作品的呈现方式,为观众打造了一个松散、开放的观展空间。现场涵盖装置、雕塑和行为表演在内的29件代表作品,包括艺术家早期的重要创作《家庭词典》(1989)和著名作品《卡特特兰》(1994)《哔嘀哔嘟哔嘀咘》(1996)《喜剧演员》(2019),以及以动物标本创作的一系列作品。

卡特兰的艺术观根植于当代社会矛盾,不仅质疑了故乡意大利的文化传统与社会刻板印象,还对当今全球化社会的道德观念,以及相关观点产生的语境进行了审视。在展现艺术哲思的同时,卡特兰还尝试改变物体的大小比例营造特殊的感官体验,如《无题》(2001)中可以运行的微型电梯。行为表演作品《无题》(1998)则对商业化的全球艺术生产体系进行了嘲讽,艺术家通过扮成毕加索的吉祥物提醒观众,包括艺术在内的所有一切最终都有可能沦为单纯的娱乐。

武艺、王玉平、蔡磊三人展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27日-2022年1月16日

展览地点:松美术馆

门票:158元

蔡磊“登楼去梯”展厅。图片来源:松美术馆

松美术馆同步推出了武艺、王玉平和蔡磊三位艺术家的个展。策展人分别将地点、时间、空间三个基本元素作为对三位艺术家及新近创作观察的维度,使三个展览既呈现出各自的面貌,又能通过碰撞与交叠带给观众不同维度的观展感受。

其中,武艺的“布拉格”指向地点,展出内容包括武艺以布拉格这座城市为描绘对象的30余件绘画作品。这些绘画尺幅都很小,从中心街头到郊外乡野,目光所及也都是微小、日常或私密的一瞥。王玉平的“虚岁六十”指向时间,“六十”不仅是指画家的年龄,也体现出其作品中技与艺的沉淀。本次展览以一幅创作于1986年的《自画像》做引子,呈现王玉平2021年的全新作品,并以两幅《虚岁六十》结题。最后,蔡磊的“登楼去梯”指向空间,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在探索空间和处理现实两个层面做出的努力。他在疫情期间的新作“楼梯系列”更与“登楼去梯”中的“隔离”这一语意暗合,令人反思未来人类的境况。

弗朗西斯卡·伍德曼中国首次同名个展

展览时间:10月13日-12月31日

展览地点:光社影像中心

门票:80元

It must be time for lunch now, New York, 1979.
图片来源:光社影像中心

弗朗西斯卡·伍德曼的一生仅有短短22年,却创作了大量以自己或女模特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因神秘和具有开拓性的创作风格而闻名。从她为数不多的少年时期的照片来看,她很早就选择了怪诞的灯光、与建筑的互动以及裸体的自我呈现,这些都成为了她日后的标志。1975年至1979年,她曾在罗德岛设计学校学习,这一时期,她开始使用具有超现实主义意味的道具,如镜子、手套、雨伞、鸟与容器等,拍摄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一幅支离破碎的景象,让人想起18世纪和19世纪哥特复兴主义者所推崇的废墟。

在拍摄时,伍德曼通常会采用长时间曝光,让身体的局部变得模糊,产生一种幻影或消失的效果。双重曝光技术则让她似乎拥有了双重身份,给人带来强烈的错觉感。通过制造幽灵般的幻影,伍德曼的作品唤起了人们对女性身体、主体性及其表现的思索,亦是对生命/死亡、在场/缺席的指涉。

希望的原理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16日-2022年2月27日

展览地点:中间美术馆

门票:10元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中间美术馆

“希望的原理”这一展览题目来自二战后德国出版的哲学巨著《希望的原理》一书。作者恩斯特·布洛赫在1930年代后半期德国的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了纳粹镇压之后逃到美国,并开始着手写作这本书。他之所以思考“未来的哲学”,正是因为当时他的国家和他自己都处于没有未来的状况之下。布洛赫相信过去与未来中饱含可被开发的潜质,从过去获得的遗产不是一种固定的传统,而是可提供希望的内容。

在本次展览中,四组策展人分别从被边缘化的未来图景、“未来”概念与人的能动性、面向数据治理的生存战略,以及科技与人类情感这四个角度展开讨论。展出的作品将对未来的想象作为一种载体,回应了政治话语、科技意识形态、资本力量和陈腐的现实对未来想象的劫持和对理想主义的囚禁,目的是引领观众更自由地想象未来生活世界的形式和内容,培养一种直面人生与世界的勇气。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包括艺术在内的所有一切最终都有可能沦为单纯的娱乐 | 12月沪京展览推荐

安迪·沃霍尔、现代的脉动、侯赛因·卡拉扬、盐田千春、莫瑞吉奥·卡特兰、女性摄影、展望未来……

记者 | 陈佳靖 林子人

编辑 | 林子人

【上海】

成为安迪·沃霍尔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6日-2022年3月6日

展览地点:UCCA Edge

门票:140-280元

安迪·沃霍尔,《自画像》,1964
布上丙烯、金属漆和丝网印刷,51.1x41x1.9cm
建馆藏品,安迪·沃霍尔美术馆,匹兹堡
迪亚艺术中心捐赠
​​收藏编号:2002.4.20. 
​​安迪·沃霍尔视觉艺术基金会/艺术家权益协会(ARS)授权,纽约

对现有视觉材料的挪用、与品牌和名人的紧密联系、大量复制、鲜艳明快的色彩……即使你不了解安迪·沃霍尔,也一定见过他创作的《金宝汤罐头》或《玛丽莲·梦露》。而对当代艺术有一定了解的人则一定会承认沃霍尔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他引领的波普艺术风潮至今依然在影响全球诸多艺术家的创作。结束在北京UCCA的展出后,“成为安迪·沃霍尔”巡展至上海,并根据UCCA Edge的环境空间进行了特别策划。展览从匹兹堡安迪·沃霍尔美术馆的馆藏中精选近400件作品,其中包括首次于安迪·沃霍尔美术馆之外展出的摄影作品和文献物品,对这位传奇波普艺术家的艺术生涯进行全新审视。

在此次展览中,观众将难得地了解沃霍尔的年轻时代、他身为摄影师和实验电影制作人的艺术实践,以及他活力四射的社交生活。在佳士得前部门总监、美国艺术品交易商协会主席迈克尔·芬得利(Michael Findlay)看来,将美国艺术家的反叛公众形象从“邋遢的社会弃民”转变为“社会宠儿”的正是沃霍尔,从年轻时开始,他就总能让自己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在第一批金宝汤罐头画作使他声名鹊起时,他也继续着制作电影的野心,且总是去闹市区俱乐部与社会名流们打成一片。“他当时的名声有点像个邪恶的花衣魔笛手。”

芬得利同时指出,虽然大规模复制是沃霍尔作品给人留下的最强烈印象,但其实不管哪个系列作品(比如《花》《美元符号》)的实际作品数量都比人们想象的少。而且虽然有很多图案沃霍尔用了又用,但他会调整尺寸、颜色或画面细节,保证单幅作品看起来独一无二。在此次展览中,观众能直观地感受到这一点。

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9日-2022年5月18日

展览地点:宝龙美术馆

门票:180元

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普遍的世界”展区,宝龙美术馆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宝龙美术馆

这是上海宝龙美术馆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藏展,展览跨越百年,以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件艺术品追溯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现代化之路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展共振的历史。难得的是,此次展览打破了惯常的展览类别,弥合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中国的传统与西方的现代性,乃至中国画与现代绘画的二元张力,在同一个空间内实现某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各类艺术爱好者都能一饱眼福:中国画爱好者可以看到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吴冠中、李可染等大家之作和当代国画新人的最新作品;当代艺术爱好者可以看到目前国际上风头最劲的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好几位近年来在上海都举办过个展,比如草间弥生、KAWS、亚历克斯·卡茨、蔡国强……

“现代的脉动”是此次大展的主题。展览以跨越百年的中国美术现代化之路作为时间线索,聚焦于中国始于近代的“现代化”诉求,在历经剧烈的、革命的与曲折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后,在当代中国所展现出的一种内在化的现代性经验,并将其作为立足当代、面向未来回望过去的自性传统、

侯赛因·卡拉扬:群岛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1日-2022年2月20日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门票:50元

“侯赛因·卡拉扬:群岛”展览现场(图片来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以来首个服装设计展“群岛”本月1日开幕,这也是国际前卫服装设计师侯赛因·卡拉扬在中国的首展。作为独立设计师,卡拉扬游走于服装产业和艺术创作之间,把身体和秀台作为表达现场,以装置、影像、声音、机械作为媒介,讨论移民、身份、边界等社会文化议题。这让服装超越了消费品的功能,成为某种政治表达的载体。此次展览呈现了130余件卡拉扬的代表作,包括来自全球重要博物馆和设计机构的收藏。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龚彦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讨论消费或工艺层面的服装,而是为了关注人作为生命体如何被文化裹挟,如何与自然、科技、社会发生关联。

(同期展出的还有“约翰·海杜克:海上假面舞”和“梁绍基:蚕我我蚕”。)

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19日-2022年3月6日

展览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

门票:100元(2021年11月30日-12月18日期间全馆通票)

盐田千春,未知的旅程,2016/2019
金属框架、红色线
展览现场图:“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森美术馆,东京,2019
摄影:Suhni Mang,图片由森美术馆提供 ©德国波恩VG Bild-Kunst图片和盐田千春

继2019年在日本东京开启后,“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首次巡展至中国内地,作为日本艺术家盐田千春迄今为止最大规模个展,该展全面回顾了她过往25年代的创作生涯。悬挂于空间中的红色丝线是盐田千春艺术实践中的标志性元素。在她看来红线是“血液的颜色”,意味着羁绊和联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种种。丝线缠绕、垂落,吊起巨船、行李箱,亦或是覆盖烧焦的钢琴和椅子,探寻着物与物、物与人的复杂关系,揭示人类内心与外在世界的相互影响,表达那些难以言喻的情感。

(同期展出的还有“帕特·斯蒂尔”“迎着阳光”“花开富贵——梁缨作品展”“斯人·伊人——现当代人物故事题材书画展”。)

【北京】

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20日-2022年2月20日

展览地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门票:100元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的创作多取材于现实世界中的人和物,他常以充满趣味和挑衅的方式将材质、物品和举动置于具有挑战性的场域之中,激起人们的评论和参与。此次展览特别考虑到卡特兰作品的呈现方式,为观众打造了一个松散、开放的观展空间。现场涵盖装置、雕塑和行为表演在内的29件代表作品,包括艺术家早期的重要创作《家庭词典》(1989)和著名作品《卡特特兰》(1994)《哔嘀哔嘟哔嘀咘》(1996)《喜剧演员》(2019),以及以动物标本创作的一系列作品。

卡特兰的艺术观根植于当代社会矛盾,不仅质疑了故乡意大利的文化传统与社会刻板印象,还对当今全球化社会的道德观念,以及相关观点产生的语境进行了审视。在展现艺术哲思的同时,卡特兰还尝试改变物体的大小比例营造特殊的感官体验,如《无题》(2001)中可以运行的微型电梯。行为表演作品《无题》(1998)则对商业化的全球艺术生产体系进行了嘲讽,艺术家通过扮成毕加索的吉祥物提醒观众,包括艺术在内的所有一切最终都有可能沦为单纯的娱乐。

武艺、王玉平、蔡磊三人展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27日-2022年1月16日

展览地点:松美术馆

门票:158元

蔡磊“登楼去梯”展厅。图片来源:松美术馆

松美术馆同步推出了武艺、王玉平和蔡磊三位艺术家的个展。策展人分别将地点、时间、空间三个基本元素作为对三位艺术家及新近创作观察的维度,使三个展览既呈现出各自的面貌,又能通过碰撞与交叠带给观众不同维度的观展感受。

其中,武艺的“布拉格”指向地点,展出内容包括武艺以布拉格这座城市为描绘对象的30余件绘画作品。这些绘画尺幅都很小,从中心街头到郊外乡野,目光所及也都是微小、日常或私密的一瞥。王玉平的“虚岁六十”指向时间,“六十”不仅是指画家的年龄,也体现出其作品中技与艺的沉淀。本次展览以一幅创作于1986年的《自画像》做引子,呈现王玉平2021年的全新作品,并以两幅《虚岁六十》结题。最后,蔡磊的“登楼去梯”指向空间,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在探索空间和处理现实两个层面做出的努力。他在疫情期间的新作“楼梯系列”更与“登楼去梯”中的“隔离”这一语意暗合,令人反思未来人类的境况。

弗朗西斯卡·伍德曼中国首次同名个展

展览时间:10月13日-12月31日

展览地点:光社影像中心

门票:80元

It must be time for lunch now, New York, 1979.
图片来源:光社影像中心

弗朗西斯卡·伍德曼的一生仅有短短22年,却创作了大量以自己或女模特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因神秘和具有开拓性的创作风格而闻名。从她为数不多的少年时期的照片来看,她很早就选择了怪诞的灯光、与建筑的互动以及裸体的自我呈现,这些都成为了她日后的标志。1975年至1979年,她曾在罗德岛设计学校学习,这一时期,她开始使用具有超现实主义意味的道具,如镜子、手套、雨伞、鸟与容器等,拍摄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一幅支离破碎的景象,让人想起18世纪和19世纪哥特复兴主义者所推崇的废墟。

在拍摄时,伍德曼通常会采用长时间曝光,让身体的局部变得模糊,产生一种幻影或消失的效果。双重曝光技术则让她似乎拥有了双重身份,给人带来强烈的错觉感。通过制造幽灵般的幻影,伍德曼的作品唤起了人们对女性身体、主体性及其表现的思索,亦是对生命/死亡、在场/缺席的指涉。

希望的原理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16日-2022年2月27日

展览地点:中间美术馆

门票:10元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中间美术馆

“希望的原理”这一展览题目来自二战后德国出版的哲学巨著《希望的原理》一书。作者恩斯特·布洛赫在1930年代后半期德国的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了纳粹镇压之后逃到美国,并开始着手写作这本书。他之所以思考“未来的哲学”,正是因为当时他的国家和他自己都处于没有未来的状况之下。布洛赫相信过去与未来中饱含可被开发的潜质,从过去获得的遗产不是一种固定的传统,而是可提供希望的内容。

在本次展览中,四组策展人分别从被边缘化的未来图景、“未来”概念与人的能动性、面向数据治理的生存战略,以及科技与人类情感这四个角度展开讨论。展出的作品将对未来的想象作为一种载体,回应了政治话语、科技意识形态、资本力量和陈腐的现实对未来想象的劫持和对理想主义的囚禁,目的是引领观众更自由地想象未来生活世界的形式和内容,培养一种直面人生与世界的勇气。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