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稳字当头”下,还会进一步降息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稳字当头”下,还会进一步降息吗?

综合五方面考量,未来央行可能会进一步加码,下调政策性利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2月20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在维持了20个月不变后,下调了0.05个百分点至3.80%。

上周央行已经对此做出了预示。12月14日,央行官网公布的人民银行党委扩大会在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明确表示,“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在政策利率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全面降准等一系列操作降低了银行资金成本,为LPR释放了一定下降空间。12月15日,全面降准正式落地(12月6日宣布),释放约1.2万亿长期资金,同日,央行通过MLF到期回笼9500亿元并投放50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和投放各100亿元,也就是说,最终释放资金7500亿元。

与此同时,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的央行政策利率,选择按兵不动。目前,MLF一年期利率仍为2.95%,7天逆回购利率仍为2.2%。它们的最近一次调整分别在2020年4月15日、2020年3月30日,幅度均为20个基点;LPR是在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基础上按照市场化方式加点形成的,上一次调整在2020年4月20日,下降了20个基点。

不过,本次挤牙膏式的微幅降息——仅一年期LPR下降5个基点、5年期LPR保持不变,似乎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有分析人士认为降息力度颇为有限,当日,沪深两市也出现大幅下挫。

近期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转向紧缩——上周英国央行意外加息15个基点、美联储加快缩减债券购买规模并预计2022年加息三次。我国央行对于降息如此谨慎,除了国际货币大环境出现的新变化之外,也可能是因为央行仍在观察经济后续走势。

一是11月经济有所回升。当月,出口好于预期,制造业PMI时隔两月后重回荣枯线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与两年平均增速均回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两年平均增速与月环比增速也有所回升。

二是2021年财政支出后置,特别是与基建投资关系紧密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从8月以来才开始加速发行,四季度前两个月新增发行规模占全年的31%,这些资金从到位到发挥效力需要一定时间。

三是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陆续已有新的宏观政策推出:财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对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比如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计划管理、以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为导向构建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扩大面向小微企业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等;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正在酝酿,上周国常会明确表示,要向制造业倾斜,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力度。

后续会否进一步降息,这有赖于近日密集推出的政策产生的效果。如果经济还不能企稳,甚至进一步恶化,综合以下五方面考量,未来央行可能会进一步加码,下调政策性利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稳字当头”下,还会进一步降息吗?

综合五方面考量,未来央行可能会进一步加码,下调政策性利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2月20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在维持了20个月不变后,下调了0.05个百分点至3.80%。

上周央行已经对此做出了预示。12月14日,央行官网公布的人民银行党委扩大会在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明确表示,“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在政策利率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全面降准等一系列操作降低了银行资金成本,为LPR释放了一定下降空间。12月15日,全面降准正式落地(12月6日宣布),释放约1.2万亿长期资金,同日,央行通过MLF到期回笼9500亿元并投放50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和投放各100亿元,也就是说,最终释放资金7500亿元。

与此同时,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的央行政策利率,选择按兵不动。目前,MLF一年期利率仍为2.95%,7天逆回购利率仍为2.2%。它们的最近一次调整分别在2020年4月15日、2020年3月30日,幅度均为20个基点;LPR是在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基础上按照市场化方式加点形成的,上一次调整在2020年4月20日,下降了20个基点。

不过,本次挤牙膏式的微幅降息——仅一年期LPR下降5个基点、5年期LPR保持不变,似乎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有分析人士认为降息力度颇为有限,当日,沪深两市也出现大幅下挫。

近期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转向紧缩——上周英国央行意外加息15个基点、美联储加快缩减债券购买规模并预计2022年加息三次。我国央行对于降息如此谨慎,除了国际货币大环境出现的新变化之外,也可能是因为央行仍在观察经济后续走势。

一是11月经济有所回升。当月,出口好于预期,制造业PMI时隔两月后重回荣枯线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与两年平均增速均回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两年平均增速与月环比增速也有所回升。

二是2021年财政支出后置,特别是与基建投资关系紧密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从8月以来才开始加速发行,四季度前两个月新增发行规模占全年的31%,这些资金从到位到发挥效力需要一定时间。

三是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陆续已有新的宏观政策推出:财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对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比如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计划管理、以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为导向构建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扩大面向小微企业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等;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正在酝酿,上周国常会明确表示,要向制造业倾斜,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力度。

后续会否进一步降息,这有赖于近日密集推出的政策产生的效果。如果经济还不能企稳,甚至进一步恶化,综合以下五方面考量,未来央行可能会进一步加码,下调政策性利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