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车企、电池厂都抱怨不赚钱,新能源汽车产业利润去哪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车企、电池厂都抱怨不赚钱,新能源汽车产业利润去哪了?

矛头指向了上游原材料公司。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王月伦 王勇

“电池、车企都不赚钱,难道钱被买车的赚了?”

广汽集团(601238.SH)、宁德时代(300750.SZ)先后诉苦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盈利不佳,有消费者以调侃的方式提出上述质疑。

今年上半年,消费者们刚经历了新能源汽车涨价潮,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等车企均启动了不同程度的调价,其中较高的涨幅为每辆2万-3万元。

宁德时代、国轩高科(002074.SZ)、欣旺达(300207.SZ)等多家锂电池企业,今年也相继宣布价格上调。高工锂电数据显示,年内动力电池价格普遍上涨15%以上,部分达20%-30%。

7月21日,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抱怨,动力电池价格太高,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

广汽集团所需的动力电池一半由宁德时代提供。曾庆洪自嘲称,“目前动力电池成本占汽车总成本的60%,我们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次日则表示,“我们公司今年虽然还没亏本,但基本上在稍有盈利的边缘挣扎,非常痛苦,利润往哪儿走,大家可以想象。”

当涨价的车企和上游电池企业都说自己没利润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究竟谁在获利?

矛头指向了上游原材料公司。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大会上提及,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困扰,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均出现价格暴涨。

曾庆洪则在大会上建议,需要通过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严控资源开采,采取加快电池回收体系建设,突破核心技术以及加强协调合作等举措,促进产业链可持续健康发展。

车企和电池厂不赚钱

去年以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致业绩下滑,是锂电池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

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营收486亿元,同比增长153%;净利润近15亿元,下降23%。这是该公司自2020年三季度之后的首次季度业绩下滑。

5月4日举行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宁德时代董事会秘书蒋理解释称,这主要因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超过预期,但客户端价格传导相对谨慎。

宁德时代当时披露,已基本完成与锂电池客户的协商调价,将在二季度逐步落地,毛利率会由此逐步合理修复。去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为22%,同比下降逾4个百分点。

6月8日,宁德时代在互动平台称,与客户友好协商共同应对供应链压力,目前电池价格动态调整比较顺利。

国轩高科、欣旺达等锂电池企业也面临相似的涨价需求。国轩高科今年一季度净利3220万元,同比下跌超三成;欣旺达一季度净利9492万元,同比下滑26%。

国轩高科在5月6日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称,今年盈利情况仍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欣旺达也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原材料涨价是行业性问题,已与下游客户形成价格联动机制。

上海钢联数据显示,今年4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度突破50万元/吨,2021年初碳酸锂价格仅5万元/吨,价格涨了9倍。截至7月27日,碳酸锂价格仍维持在47万元/吨以上的高位。

在6月开展的“云上宜宾”高端论坛上,电池企业中创新航的研究院院长郑翔表示,原材料成本占到电池成本的70%-80%,这意味着电池企业自身降本空间比较有限。

尽管大多电池企业都在强调涨价是和下游“谨慎传导”、“友好协商”,但过去一年中,许多车企曾在不同场合表示对电池涨价吃不消。

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企业呈现“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态势。除缺芯、政府补贴退坡等因素外,另一重要原因是单车电池成本增加导致毛利率下降。

小鹏汽车一季度交付车辆3.4万辆,同比增长159%,净亏损17亿元,创上市以来单季新高。同处造车第一梯队的蔚来(09866.HK),净亏损逾18亿元,毛利率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理想汽车(02015.HK)净亏损1090万元。

“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的幅度非常离谱。”理想汽车CEO李想3月曾在个人微博表示,“已与电池厂商确定二季度电池涨价幅度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基本上都立刻宣布涨价。”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也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直言,动力电池涨价幅度超出想象。

不只是“蔚小理”这些造车新势力,一些正开拓新能源汽车业务的传统汽车制造企业,也表达了对电池涨价的担忧。

一直保持盈利增长的广汽集团在2021年报中披露,原材料价格上涨至高位后保持平稳,且能源单价上涨,汽车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这对该公司利润目标的达成带来不确定性。

锂电上游拿走利润

东证期货指出,当前锂电产业链供应端的瓶颈仍在于上游资源端,行业利润加速向上游集中。

但并非所有的锂电上游板块都享受到了高额利润,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手里有矿,仅靠锂盐加工是没有“钱途”的。

资源端企业实现超额利润的,包括融捷股份(002192.SZ)、天齐锂业(002466.SZ)、赣锋锂业(002460.SZ)、盛新锂能(002240.SZ)等矿企。

今年上半年,天齐锂业以超96亿元的净利、超110倍的增幅成为“预增王”,融捷股份、天华超净(300390.SZ)、西藏矿业(000762.SZ)净利润增幅也在数倍至几十倍不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广汽集团

6.4k
  • 广州造车突围记:全固态电池、智能座舱和碳化硅芯片
  • 广汽集团:拟与广州金控发起设立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总规模12.01亿元

比亚迪

7.7k
  • 比亚迪秦PLUS、哪吒S等多款车型拟被纳入车船税减免优惠车型目录
  • 比亚迪与晶澳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宁德时代

7.5k
  • 公告快评| 上市首次营收连续两位数下滑,宁德时代的2024一季报低于预期
  • 锂电产业链周记 | 一汽弗迪动力电池项目启动量产 天齐锂业拟重启澳大利亚锂盐项目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车企、电池厂都抱怨不赚钱,新能源汽车产业利润去哪了?

矛头指向了上游原材料公司。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王月伦 王勇

“电池、车企都不赚钱,难道钱被买车的赚了?”

广汽集团(601238.SH)、宁德时代(300750.SZ)先后诉苦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盈利不佳,有消费者以调侃的方式提出上述质疑。

今年上半年,消费者们刚经历了新能源汽车涨价潮,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等车企均启动了不同程度的调价,其中较高的涨幅为每辆2万-3万元。

宁德时代、国轩高科(002074.SZ)、欣旺达(300207.SZ)等多家锂电池企业,今年也相继宣布价格上调。高工锂电数据显示,年内动力电池价格普遍上涨15%以上,部分达20%-30%。

7月21日,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抱怨,动力电池价格太高,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

广汽集团所需的动力电池一半由宁德时代提供。曾庆洪自嘲称,“目前动力电池成本占汽车总成本的60%,我们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次日则表示,“我们公司今年虽然还没亏本,但基本上在稍有盈利的边缘挣扎,非常痛苦,利润往哪儿走,大家可以想象。”

当涨价的车企和上游电池企业都说自己没利润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究竟谁在获利?

矛头指向了上游原材料公司。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大会上提及,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困扰,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均出现价格暴涨。

曾庆洪则在大会上建议,需要通过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严控资源开采,采取加快电池回收体系建设,突破核心技术以及加强协调合作等举措,促进产业链可持续健康发展。

车企和电池厂不赚钱

去年以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致业绩下滑,是锂电池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

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营收486亿元,同比增长153%;净利润近15亿元,下降23%。这是该公司自2020年三季度之后的首次季度业绩下滑。

5月4日举行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宁德时代董事会秘书蒋理解释称,这主要因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超过预期,但客户端价格传导相对谨慎。

宁德时代当时披露,已基本完成与锂电池客户的协商调价,将在二季度逐步落地,毛利率会由此逐步合理修复。去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为22%,同比下降逾4个百分点。

6月8日,宁德时代在互动平台称,与客户友好协商共同应对供应链压力,目前电池价格动态调整比较顺利。

国轩高科、欣旺达等锂电池企业也面临相似的涨价需求。国轩高科今年一季度净利3220万元,同比下跌超三成;欣旺达一季度净利9492万元,同比下滑26%。

国轩高科在5月6日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称,今年盈利情况仍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欣旺达也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原材料涨价是行业性问题,已与下游客户形成价格联动机制。

上海钢联数据显示,今年4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度突破50万元/吨,2021年初碳酸锂价格仅5万元/吨,价格涨了9倍。截至7月27日,碳酸锂价格仍维持在47万元/吨以上的高位。

在6月开展的“云上宜宾”高端论坛上,电池企业中创新航的研究院院长郑翔表示,原材料成本占到电池成本的70%-80%,这意味着电池企业自身降本空间比较有限。

尽管大多电池企业都在强调涨价是和下游“谨慎传导”、“友好协商”,但过去一年中,许多车企曾在不同场合表示对电池涨价吃不消。

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企业呈现“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态势。除缺芯、政府补贴退坡等因素外,另一重要原因是单车电池成本增加导致毛利率下降。

小鹏汽车一季度交付车辆3.4万辆,同比增长159%,净亏损17亿元,创上市以来单季新高。同处造车第一梯队的蔚来(09866.HK),净亏损逾18亿元,毛利率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理想汽车(02015.HK)净亏损1090万元。

“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的幅度非常离谱。”理想汽车CEO李想3月曾在个人微博表示,“已与电池厂商确定二季度电池涨价幅度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基本上都立刻宣布涨价。”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也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直言,动力电池涨价幅度超出想象。

不只是“蔚小理”这些造车新势力,一些正开拓新能源汽车业务的传统汽车制造企业,也表达了对电池涨价的担忧。

一直保持盈利增长的广汽集团在2021年报中披露,原材料价格上涨至高位后保持平稳,且能源单价上涨,汽车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这对该公司利润目标的达成带来不确定性。

锂电上游拿走利润

东证期货指出,当前锂电产业链供应端的瓶颈仍在于上游资源端,行业利润加速向上游集中。

但并非所有的锂电上游板块都享受到了高额利润,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手里有矿,仅靠锂盐加工是没有“钱途”的。

资源端企业实现超额利润的,包括融捷股份(002192.SZ)、天齐锂业(002466.SZ)、赣锋锂业(002460.SZ)、盛新锂能(002240.SZ)等矿企。

今年上半年,天齐锂业以超96亿元的净利、超110倍的增幅成为“预增王”,融捷股份、天华超净(300390.SZ)、西藏矿业(000762.SZ)净利润增幅也在数倍至几十倍不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