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考古学家孙机今晨离世,曾师从沈从文和宿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考古学家孙机今晨离世,曾师从沈从文和宿白

在孙机看来,文物研究一定要在一个广阔的时空之下,从文物背后的思想状况出发。

孙机(图片来源:中央文史研究馆)

界面新闻记者 | 尹清露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文物专家、考古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员孙机于今晨逝世,享年94岁。孙机的前同事、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确认了这一消息。

孙机的一生充满坎坷。他1929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幼年丧父,与母亲艰难度日。19岁时只身来到北平,进入华北军政大学学习。新中国成立之初,孙机在调职北京市总工会宣传部文艺科时,偶然结识了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沈从文,向其拜师学艺,跟随沈从文学习中国古代服饰史,协助其整理了中国古代铜镜的资料,并自此打开了考古这扇大门。

孙机

受沈从文影响,1955年孙机考入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师从中国考古学泰斗宿白,以整理文物为一生志向。宿白告诉孙机,考古研究要多读书,还要注意史料中的“触角”,这些触角会互相联系起来,成为学术研究的入口。孙机也认为,文物是人类文化成就物化的见证,一件古代服饰既代表着穿着者的生活和生产,也代表着他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服饰的演变还能体现出中国人五千年来审美观的变迁。

1960年毕业后,孙机选择留校工作,随后于1979年进入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工作,曾担任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国博研究院名誉院长。他著有《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中国古舆服论丛》《仰观集》,曾获国务院授予的特殊津贴,全国美协授予的“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奖。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孙机 著
中华书局 2014-7

孙机笔下谈的大多是器物,很少有人的影子,读者却可以在其中窥见古人起居的历史细节。《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就是一本汉代的大百科,内容涵盖了农业、渔猎、手工、采矿冶炼、武备、建筑、饮食等诸多方面。孙机所有作品中,其中他最喜欢的著述书名是《仰观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一件青铜和一缕丝线也可折射出人的审美和创造。

孙机对于文物与历史的观照在许多小事中都得以体现出来。在一次讲座中,孙机曾调侃道,现在很多文物研究者鉴定文物时往往只有两句话,第一句“真的”,第二句“两百万”,一般民众也并不在意它真在何处。但在他看来,文物研究一定要在一个广阔的时空之下,从文物背后的思想状况出发。某次一位记者去拜访孙机,孙机说起喜欢吃家里的馒头和米粥,还兴致勃勃地讲起了馒头的历史——15世纪的欧洲还不会做发面的面食,然而汉代就已经出现了馒头,名为“起面饼”。

对一个毫不起眼的物件,孙机都可以滔滔不绝地讲出来龙去脉,如此思维敏捷,他却说自己“从不养生”,也不锻炼、不娱乐,唯一兴趣就是读书写作。他曾经笑谈:“现在一些同志觉得好像一摁电脑就能摁出来你要的这个材料,我说我实在没有这个本事,你得广泛地阅读,把知识面铺开,读书真正有心得有见解,这个文章才能出来。”

参考资料:

中国文物界泰斗孙机辞世,享年94岁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490314

86岁考古学家孙机只做读书人 养生之道有“三不”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416/c87423-26853244.html

孙机——90岁讲课还能“一站到底”,这位老人令人钦佩

http://www.counsellor.gov.cn/2019-10/25/c_1210401501.ht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考古学家孙机今晨离世,曾师从沈从文和宿白

在孙机看来,文物研究一定要在一个广阔的时空之下,从文物背后的思想状况出发。

孙机(图片来源:中央文史研究馆)

界面新闻记者 | 尹清露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文物专家、考古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员孙机于今晨逝世,享年94岁。孙机的前同事、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确认了这一消息。

孙机的一生充满坎坷。他1929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幼年丧父,与母亲艰难度日。19岁时只身来到北平,进入华北军政大学学习。新中国成立之初,孙机在调职北京市总工会宣传部文艺科时,偶然结识了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沈从文,向其拜师学艺,跟随沈从文学习中国古代服饰史,协助其整理了中国古代铜镜的资料,并自此打开了考古这扇大门。

孙机

受沈从文影响,1955年孙机考入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师从中国考古学泰斗宿白,以整理文物为一生志向。宿白告诉孙机,考古研究要多读书,还要注意史料中的“触角”,这些触角会互相联系起来,成为学术研究的入口。孙机也认为,文物是人类文化成就物化的见证,一件古代服饰既代表着穿着者的生活和生产,也代表着他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服饰的演变还能体现出中国人五千年来审美观的变迁。

1960年毕业后,孙机选择留校工作,随后于1979年进入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工作,曾担任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国博研究院名誉院长。他著有《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中国古舆服论丛》《仰观集》,曾获国务院授予的特殊津贴,全国美协授予的“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奖。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孙机 著
中华书局 2014-7

孙机笔下谈的大多是器物,很少有人的影子,读者却可以在其中窥见古人起居的历史细节。《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就是一本汉代的大百科,内容涵盖了农业、渔猎、手工、采矿冶炼、武备、建筑、饮食等诸多方面。孙机所有作品中,其中他最喜欢的著述书名是《仰观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一件青铜和一缕丝线也可折射出人的审美和创造。

孙机对于文物与历史的观照在许多小事中都得以体现出来。在一次讲座中,孙机曾调侃道,现在很多文物研究者鉴定文物时往往只有两句话,第一句“真的”,第二句“两百万”,一般民众也并不在意它真在何处。但在他看来,文物研究一定要在一个广阔的时空之下,从文物背后的思想状况出发。某次一位记者去拜访孙机,孙机说起喜欢吃家里的馒头和米粥,还兴致勃勃地讲起了馒头的历史——15世纪的欧洲还不会做发面的面食,然而汉代就已经出现了馒头,名为“起面饼”。

对一个毫不起眼的物件,孙机都可以滔滔不绝地讲出来龙去脉,如此思维敏捷,他却说自己“从不养生”,也不锻炼、不娱乐,唯一兴趣就是读书写作。他曾经笑谈:“现在一些同志觉得好像一摁电脑就能摁出来你要的这个材料,我说我实在没有这个本事,你得广泛地阅读,把知识面铺开,读书真正有心得有见解,这个文章才能出来。”

参考资料:

中国文物界泰斗孙机辞世,享年94岁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490314

86岁考古学家孙机只做读书人 养生之道有“三不”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416/c87423-26853244.html

孙机——90岁讲课还能“一站到底”,这位老人令人钦佩

http://www.counsellor.gov.cn/2019-10/25/c_1210401501.ht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