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眼
6月中国物价走势出现了哪些“边际变化”?

供需两端物价都在边际上继续下降,表明总需求仍然较弱,也意味着实际利率会有所上升。

盛松成:下半年我国政策利率大幅下调可能性不大

更重要的是,降息能够带来的乘数效应值得怀疑,因此没有大幅降息的必要。

李迅雷:中国新生儿数量或被低估,但老龄化对经济影响仍严峻

尤其是在二胎政策出台之前,由于有指标考核的问题,使得有些地区在上报人口数据的时候存在一定的低估。

中行研究院:三季度GDP增长4.9%左右,基建仍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中国银行研究院认为,下半年服务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有望企稳,住房相关商品消费仍将承压。

刘煜辉:亟需采用非常规政策切断通缩预期

天风证券特邀经济学家刘煜辉建议,建立系统性特别国债,帮助企业、居民和地方政府修复资产负债表。

五个“20%”,中国经济复苏的痛点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当前相关领域的压力已经突破了自我修复能力。

AI正在对中国就业市场产生替代效应,这些白领岗位感受明显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这方面呈现相反的趋势,即职业的AI暴露度越高,相应行业的就业机会也增长越多。

摩根大通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5.9%,消费复苏呈“K型”分化

此外,摩根大通预计年底美元对人民币在6.8-6.9左右。

中国经济面临高债务和弱需求的组合,降准降息都有可能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在当前的债务水平下,每年付息支出占新增社融的比例近50%,新增的流动性大部分都用来还债,而不是流入生产消费领域。

王一鸣:释放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需要政策发力和深化改革相结合

消费持续恢复受到短期和中长期多方面因素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