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性能控,轮胎的选择好比运动员上场前挑选一双合适的鞋子一样重要。
对于汽车而言,想到运动首先从脑海中跳出来的可能是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倍耐力,没错,众多跑车就是“穿着”这些品牌的轮胎出厂的。
而一提到马牌,人们第一反应是“安全”和“舒适”,似乎这是一个很难与性能形成强关联的品牌,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刚刚在芭提雅Bira赛道发布的MC6或许能给出一个让你满意的答案。
了解这款新轮胎,还得从它的名字讲起,MaxContact系列中的MAX代表了这款新轮胎的三个重要因素。去年和今年推出这三款第六代轮胎产品是我们首个完全根据亚太地区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和驾驶习惯而量身定制的产品系列。
过去几年中,马牌一直倾在听消费者的声音和需求,同时亚太地区的测试和研发工程师也提供了很多对于轮胎产品需求的反馈意见,在这些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了这三款第六代产品,而MC6正是其中最朱中性能的一款。
“M”代表多功能胎面:增强抓地力和操控性能的同时缩短干湿地刹车距离,MaxContact MC6独特的胎面花纹设计极大地提升了抓地力和转向速度,以确保驾驶安全。多功能胎面花纹为车主带来出色的稳定性和刹车性能。
“A”代表自适应抓地配方:自适应抓地配方确保胎面与道路表面机械互锁,带来优异的抓地力,MC6特别设计的自适应抓地配方在不同粗糙程度的路面上都具有可靠的抓地力和安全性表现,实现纳米级别上的抓地力。
“X”代表强力的胎体材料:强力胎体材料有助于实现精准的转向性能,MC6所用的帘布是一种高刚度的材料,能够降低轮胎在紧急转向时的曲挠,在高速行驶时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尤其在低速行驶时,自适应的帘布材料则保持了较好的弹性,带来舒适的驾乘体验。
MC6为MC5换代产品,在性能上几乎是全面超越,尤其是干地操控、里程数和湿地制动方面有突破性的进步。因此,MC6采用了专为抓地设计的花纹,以及沟槽稳定键的应用,提升了干湿地操控的同时,还提高了转向稳定性。
操控和胎噪永远是两个相互排斥的对立面,为了很好的综合这两方面的表现,MC6采用了3D主动降噪系统等一系列先进技术。
去年9月份推出的CC6适配的轮毂尺寸从14英寸到18英寸不等,而MC6的目标人群比较注重性能,这款马牌MC6提供尺寸为:胎面宽度195-295mm,扁平比30-55%,轮辋尺寸16-21英寸,基本能适配于绝大部分车型。
本次试驾项目基本涵盖了各种轮胎测试对比的路况,并且在不同的车型上分别配备MC5和MC6轮胎来体验两者的区别。
第一个项目就是湿地操控。
在这个项目里,采用了两款不同年代的思域车型,十代思域用的轮胎是MC5,八代思域用的是MC6,或许很多人很产生疑问,为什么不用新车配新胎,而要老车配新胎。
体验完之后,就能明白其中的奥妙。十代思域动力较强,八代思域相对动力更弱一些,这个项目是在一条洒过水的卡丁赛道上完成,赛道里用桩筒摆了绕桩障碍,所以对车辆的操控需要极其的细腻。
如此一来更强动力的十代思域其实控制起来是更难的,在过弯时市场都会出现推头,对制动的要求尤其高,而更小动力的八代思域则更好控制,也更不容易失控。
加之MC6确实比MC5要强上不少,所以两款车表现差距反而在这个项目里更为明显,如果给十代思域用MC6,可能反而对比效果不明显。
如果说两款不同的车搭载MC6和MC5还不够有说服力,那么湿地刹车环节就更一目了然。
两台七代GTI分别配备了MC5和MC6轮胎,并用P-BOX来测试在湿地上70km/h的制动距离,最终MC5的最佳制动距离为25.1米,MC6的最佳制动距离为19.8米,这多出的5.3米就是实实在在的差距。
440i和911的赛道环节主要是体验MC6干地操控性能,通过直线绕桩和高速急刹,这两台两台大马力后驱车始终都能牢牢的为车辆提供良好的抓地力,大直道末端以接近200km/h的高速重刹,伴随着ABS的爆闪,MC6依旧能在很短的距离内将车刹停。
2010年,马牌推出了“2025愿景”,当时亚太地区占全球的销售额的比例是5%,而在2016年这个比例上升到10%左右。
在这几年当中,亚太地区的贡献水平已经翻了一番,面对MC6的前景,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兼轮胎事业部全球总裁Nikolai Setzer先生表示对中国市场信心十足,亚太市场现在由于中国市场的强劲发展,已经和欧洲市场还有北美市场发展已经很相似了,虽然去年的业务量只占全球的10%左右,但相信在很短的时间内亚太、欧洲和北美将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而与此同时,Nikolai Setzer先生还提到马牌第七代新产品的研发也已提上日程,这代产品将在键能减排方面有上佳的表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