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房地产的市场表现堪称曲折。年初市场冷淡、各地多个项目资金紧张、悲观情绪蔓延,年中成交量持续下滑,直至年末才在政策的支持下成交回稳。中国房地产行业轻松赚钱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但是,“白银时代”真的来了吗?
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大调整的一年,各种新概念充斥在房地产业界。作为中国经济的一大支柱的房地产业,在震荡和摸索中前行。回顾这一年的种种地产新闻,我们看到各大公司都在积极寻找出路,试图走向“白银时代”。
在这个充满风险的调整期,开发商想要抓住最后的高速发展机遇。但大量在一线城市买地扩张,同时尝试各种企业新变革的他们,很难不担忧未来的种种风险。
2014年也是地产业非常热闹的一年。有人在不知疲倦地给资本市场讲故事,有很多人在试图用“互联网思维”颠覆地产,有人一边卖房子一边开始卖奶粉、粮油、人参和猪,还有人卖了公司又反悔停止了交易……甚至政府也不甘作看客,通过放松原有政策,将一切逐步还给市场。虽然还不确定会最后有多少公司真正走到“白银时代”,但这是值得记住的一年。
万达上市 娱乐头条都抢了
2014年一整年,王健林都在抢头条。为了其武汉中央文化区开业,甚至拉出儿子王思聪的神秘女友来助阵。
重头戏当然是万达商业上市。酝酿多年后,万达商业(03699.HK)12月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成为香港近3年最大的IPO。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王健林个人总财富达到248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李嘉诚和马云的亚洲第三富豪。
随着王健林一同身价倍增的还有万达的神秘股东们。除了他的老朋友大连一方董事长孙喜双、华力控股董事长丁明山之外,还有一位66岁的退休大妈——章子怡的母亲李涿生。
拥有1800万股的李涿生,约占有万达商业地产0.46%的股份,市值约为8亿港元(约合6.4亿元人民币)。9月24日,界面新闻最先披露李涿生在万达有股份的消息。
但这位退休大妈的天价股份是怎么得到的,至今仍无定论。
界面相关报道:《万达上市 章子怡会暴富?》
绿城风云 你被它刷屏了吗?
2014年5月,绿城中国董事长宋卫平把绿城股份卖给了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但5个月之后,宋卫平反悔了。他决定与孙宏斌协商,停止交易,重返绿城。
2014年12月23日,这个波谲云诡的交易迎来了戏剧性的结尾——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总价约60.13亿港元(约合48.09亿元人民币),收购了绿城中国原本要卖给融创中国的24.288%股份。卖了5个月房子的孙宏斌团队,在宋卫平还款后退出了绿城中国。
这场绿城控制权之争被演绎为兄弟反目、情怀与利益、价值与规则之争等不同版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不同的人对这场纷争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绿城和宋卫平在中国房地产界的符号化意义,更使人们对此的关注达到空前热度。据说,11月中下旬,地产圈人士见面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的朋友圈被绿城刷屏了吗”。
界面新闻记者在杭州目睹了这一切的发生,再次给读者带来了多篇独家报道,但仍有挂一漏万的遗憾。
界面相关报道:
《【重磅独家】宋卫平重返绿城幕后 交出权杖的100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欲了解更多,请关注界面地产微信公众号dichanpai并回复“绿城风云”)
恒大多元化 许家印是认真的
即将过去的2014年,越来越多开发商意识到在中国从事房地产已经充满风险,过于依赖土地、政府和宏观环境很难支持一家公司的长期增长。不少人开始寻找地产之外的“淘金地”。恒大董事长许家印则制订了史上最为激进的多元化计划,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此前,恒大最为著名的多元化战略是运营恒大足球俱乐部和推出恒大冰泉,但那只是多元化探索的开始。2014年,许家印开始认真地玩了。他在8月同时成立了3个新业务公司,分别为恒大乳业集团,恒大畜牧集团和恒大粮油集团,并确认了3个新公司的董事长人选,准备认真地大干一场。
不仅如此,他后来还进入了人参、健康、整形甚至光伏行业。恒大认真地把多元化步子迈得大大的。许家印多元化到底能否成功,短时间内仍是未知数。
彼时,界面新闻也率先发出独家报道,对恒大多元化进行了跟踪报道。
界面相关报道:
海外投资热 中国人把“泡沫”出口到全球?
2014年,中国机构和开发商在更加积极地成群结队赴海外投资。他们买下伦敦劳埃德大厦、纽约曼哈顿通用大厦等地标性建筑,更在韩国、马来西亚、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建住宅卖给渴望移民的中国人。
绿地正式宣布它要做全球地产商,目前已在9个国家豪掷900亿元投资,在欧美各国造第一高楼、地标建筑。复星地产在全球搜寻资产,未来将积极投身于海外物业开发、地标物业及管理平台的并购。蓝鼎投资、新华联和绿地都有在海外投资建设赌场的规划。伦敦开始迎来了一大波中国企业的地产项目开售,包括王健林的万达集团在海外的首个地产开发项目、香港新世界发展集团所造的伦敦最大房地产项目以及华彬集团收购改造的历史保护性地标项目。
第一太平戴维斯预计,按照这个速度,到2020年,中国公司的年均海外房地产投资总额可达500亿美元,与美国近两年的海外投资额相当。也有声音称,这是中国在国内房地产泡沫迅速破裂之际匆忙将房地产泡沫“出口”海外的行动。
界面相关报道:
中国房地产商折戟马来西亚
海外市场充斥着各种未知。勇于出海淘金的中国房企,曾经迅速获得了一些令人眼红的“战绩”,但更多的是正在经历各种未知的波折。
碧桂园马来西亚故事为房企出海做了最好的注脚。这个来自广东佛山的房企,曾被视为战无不胜的“地产沃尔玛”。在那些主流竞争对手无暇顾及的三四线市场,碧桂园常以超大规模规划让地方政府无法抗拒。在淘金马来西亚的过程中,碧桂园差点将中国神话复制在了马来西亚。但界面新闻记者亲赴马来西亚调查发现,在2014年,马航失联和大马房地产政策变化、市场遇冷等突出其来的一些变化,一下子令局势发生扭转。曾经以金海湾“9000套房子”闻名马来西亚的中国公司背上了沉重负担。
金海湾的房子卖得越来越慢。在马来西亚的新项目“3D森林城市”的工期也在不断延后。对于碧桂园以及富力、绿地等在2014年年初下注马来西亚的地产商来说,他们也都只能放慢速度,耐心地挨过这个市场的冬天。
界面相关报道:
“触网”开发商制造了喧嚣的双十一
90后互联网创业者马佳佳受邀到万科演讲,地产商们集体去小米总部参观学习,宣称通过互联网思维运营物业的彩生活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O2O成为每一家商业地产公司都在认真研究的内容之一……
2014年,不和互联网企业交流合作、不谈谈互联网思维,似乎就不是一家紧跟时代的创新地产企业。这一股房地产齐“触网”的潮流,在今年的11月11日通过一次互联网思维运营的卖房狂欢达到了顶峰。
万科与淘宝推出了通过余额宝参与的指定特价房“秒杀”与“余额宝高倍返利”活动。保利以全系项目6%专属优惠、7个现铺最高每平米减一万元等优惠推出“双十一购房月”。远洋地产和京东金融联手推出房产众筹及营销活动。富力则推出“双十一”微信购房节,18城30盘各盘优惠力度均有不同。方兴更宣称以3.3亿元的总优惠金额启动“双十一光盘节”,连处于悬崖边的雅居乐也公布将年底重磅优惠提前到11月中上旬启动,并称之为“双十一双十二终极置业节。”
地产商的加入,让这个“双十一”商业节日愈发热闹。但究其根本,无非是互联网能给地产商带来更多客源,并为其降价促销提供更为华丽的外衣。
界面相关报道:
《双十一史上最低折扣是如何诞生的 京东携远洋1.1折卖楼试水房产众筹》
《要做中国地产界淘宝 一家深圳物业公司是如何吹起互联网泡沫的》
那个叫任志强的“大炮”退休了
不得不把任志强退休放在2014年的十大新闻里。作为中国地产界的旗帜性人物,一直扮演“地产总理”角色的任志强尽管冷酷、傲慢、无所顾忌,但他仍然赢得了大部分人的尊敬。
10月22日,任志强召开了一个“宣布退休”的记者见面会,退离华远。才走下台,他就拿起了微博,翻到了界面新闻记者即刻发出的新闻《任志强退休了》。“刚开完媒体采访会,记者们还在员工食堂吃饭,咋文章都出来了?”
微博大概是他一直都不会退出的舞台。这位拥有2500万微博粉丝的超级博主,在这里与潘石屹等一众好友的互动,总是让人忍俊不禁。在这里,人们发现,他比很多人要率性、真实,甚至可爱。在这里,人们也看到他热衷慈善,阿拉善种树是他“重要的工作”。他还说他想做点学术研究,当个作家。
任志强的卸甲,看上去像为了更轻盈更自由地战斗。
界面相关报道:《任志强退休了》
绿地到底超没超万科?
长年盘踞房地产龙头老大地位的万科,今年终于遭遇强劲挑战。根据亿翰智库发布的房企前11个月销售榜单,凭借11月的强势表现,绿地销售额超越万科居第一——今年前11月,绿地集团销售额达到1918亿元。万科的销售额为1911亿元,排名第二。
即使最后一个月离年初目标仍有近500亿差距,绿地至今仍无调整目标的动作。一位海外项目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他们销售任务甚至在完成后还增加了。这两年在海外战略上大下血本的绿地,不仅要做全球地产商,更是誓要完成“国内第一”的目标。
万科周刊发布了一篇耐人寻味的微信文章——《绿地销售额可能超过万科的真实原因》,而内容只有四个字“你们懂的”。在12月23日,郁亮公开称,截至2014年12月23日,万科集团已经实现了年底销售现金回款超过2000亿元。这个数字的关键在“回款”。“只有获得回款才是真正的销售。”郁亮有些不服气地强调。
可以看出来,万科对于第一非常在乎。绿万之争或许在明年将更加激烈。
界面相关报道:《绿地超越万科 它是如何突然成为全球最大开发商的》
限购限贷逐步解禁
在30多个城市放松商品房限购政策后,2014年9月的最后一天,中国政府继续放松限贷救市的传闻被坐实。
限购限贷双双逐步解禁,在2014年年末带来了楼市的回暖调整迹象。在政策利好与年底开发商冲刺业绩加大优惠力度的双重刺激下,此前犹豫观望的刚需型客户开始逐步走出观望期,集中出手购房,造就了全国多个一二线城市的销售量环比回升。
按照过去的经验,只要是货币资金一松,短期楼市销售量就会回升。但此时楼市回暖与2012年的楼市迅速反弹不太一样。尽管短期内大部分城市成交量在上升,但在较大的库存压力下,真正的市场调整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且分化明显:其中,一二线城市需求比较旺,消化比较快,调整时间短。三四线城市需求比较弱,供给比较多,消化慢,调整时间长。
来自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的研究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是个“L形”的调整,从原来很高的状态下降下来,目前在缓步的上升。但并不会上升到过去的高度。到2015年的时候,在双重分化的状态下,楼市调整难以走出衰退的态势,整体呈现出乏力的态势。但部分一二线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的调整和回暖在2015年有可能会实现。
界面相关报道:《即便放松了楼市限贷 也不会如你所想》
“野蛮人”盯上了地产股
2014一整年里,金地、金融街、佳兆业等多个地产股频频被保险资金举牌收购。有的举牌甚至演变成公司股权争夺战,让股价“过山车”般大起大落。
最引人瞩目的“野蛮人”当属生命人寿与安邦保险。2014年4月,生命人寿旗下公司与安邦保险旗下公司连续轮番“举牌”收购金地集团,掀起第一大股东争夺战。这轮争夺最终以生命人寿增持金地股权至29.99%成为第一大股东告终。生命人寿与凌克管理团队之间关系也成为金地集团一大不确定因素。12月安邦系公司又第四度举牌金地,其持有的金地股权从第三季度的18.83%增至20%。此举不禁引发市场关于股权争夺的新一轮猜想。
金地之外,金融街、华业地产也成为安邦系公司的“猎物”,安邦甚至还瞄上了万科。这些 “野蛮人”的逻辑是什么?有人猜要钱,有人猜要权。中信证券研究称,2014年房地产行业进入阶段性调整期,地产股估值或已见底。对于险资这类长期财务投资者而言,这正是择优买入的好时机。有机会的话,他们也乐于获得公司控制权。
界面相关报道:《一次又一次攻击地产股 安邦保险瞄上了万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