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六环高速公路上,一辆沃尔沃V60正以70公里的时速向前行驶。突然,驾驶者在方向盘左侧的一个按钮上轻压了两秒,并松开了双手。他不时地拿起水杯喝水、把手放到脑后休息,甚至转过身与后排乘客交谈。
这些原本看似“自杀”的行为此刻却有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来自瑞典的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正在测试其最新的“完全自动驾驶”技术,而做出这些“疯狂举动”的则是来自这家公司的高级技术专家艾瑞克·柯尔林博士(Dr. Eric Coelingh),那辆看似普通的V60汽车也是全球仅有的5辆沃尔沃自动驾驶测试车之一。

眼下,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沃尔沃已能明显感受到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曾高调宣布与NASA合作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日产汽车,以及在去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发布F015 Luxury in Motion自动驾驶概念车的奔驰,已将2020年定为这项技术投入商业应用的最终期限。而来自互联网领域的科技巨头谷歌也表示会在同一年推出量产版的“无人驾驶”汽车。运气好的话,消费者甚至还能看到搭载Piloted Driving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的奥迪A9。
看起来,2020年对自动驾驶技术来说是个“大限”。为了走在竞争者之前,沃尔沃制定了一项更具雄心的计划:2017年,他们将在瑞典哥德堡向100名普通消费者提供自动驾驶汽车,以收集各类在公共道路上实际产生的测试数据。
至于2020年,该品牌则给出了更高的目标:彻底消除因驾驶该品牌汽车而造成的死亡及重伤案例。在沃尔沃看来,实现“零伤亡”的最佳途径正是取消“人类驾驶者”,转而采用自动驾驶。
“数据显示在美国,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中有50%都源于偏离路面,而偏离路面的原因则往往是因为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或疲劳。”来自瑞典交通运输管理局的安德斯·李(Anders Lie)解释道,“人的判断有时候并不那么可靠。”
在技术层面,借助7台雷达、5枚摄像头、一部激光扫描器、16个遍布车身的超声波传感器,以及一个反应迅速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沃尔沃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毫无死角地侦测路面上发生的一切,并瞬间完成变道、避让、减速、刹停等动作。而在此过程中,驾驶者的双手可以完全离开方向盘,去接听电话、操作中控台甚至阅读报刊。

“很多人担心在此过程中,驾驶的乐趣会被剥夺。可现在他们可以放心,答案是否定的。”沃尔沃技术传播主管萨沙·海尼格(Sascha Heiniger)表示,“自动驾驶技术非但不会剥夺人们的驾驶乐趣,反而会令这种乐趣得到增强。”
海尼格以一个堵车的场景作为例子:当驾驶者在拥堵的道路上无所事事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开启自动驾驶功能,“而被解放的双手则可以用来干任何一件他们想做的事情。”
“另外,对于伴随互联网长大的年轻一代来说,进入网络盲区会是一种很可怕的体验,”海尼格补充道,“沃尔沃不希望让汽车成为唯一一个将驾驶者与互联网隔绝开的场所。”
自动驾驶得以实现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正是互联网的支持。而在这方面,沃尔沃提供了强大的云计算功能。除常规的互联网娱乐服务外,沃尔沃自动驾驶汽车还能将车辆所在地的实时路况共享给后方的沃尔沃汽车以及道路养护部门。一旦遇到雨雪天气,这种及时更新的“湿滑路面信息”将为自动驾驶汽车带来更高的安全性。

目前,瑞典人对自动驾驶技术并不陌生,因为沃尔沃已在当地成功开展了多次公共道路测试。可如果该制造商要扩大这项技术的推广范围,就必须在更多的地方进行测试。这些测试并不仅限于让一个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坐在副驾驶位置行驶几百公里,而是要通过这些测试掌握普通消费者将如何使用这项技术,自动驾驶汽车如何与普通车辆产生交互作用以及此类汽车存在哪些技术限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沃尔沃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一项名为“Drive Me”的大规模自动驾驶测试项目。3月25日至28日,这一项目在北京得到开展,这也是无需人类操控的自动驾驶汽车首次驶上中国的公共道路。
“制造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并进行演示是一件相对容易做到的事情,但如果你希望对真实世界产生影响,就必须为普通消费者设计并创造一整套安全、强大且可靠的系统。”艾瑞克·柯尔林说道。
而率先应用这一系统的,将是计划在今年上市的新XC90,该车型所具备的自动刹车功能能够减小汽车对行人或其他车辆造成伤害的风险,同时该车型还可以根据前车的启停自动进行安全跟车和变道。此外,借助自动泊车技术,驾驶者仅需操控油门和刹车,便可以在松开方向盘的情况下完成整套动作。
不过按照沃尔沃的标准,新XC90仅达到了“高度自动驾驶”的水准。在该制造商的规划中,自动驾驶将分四个阶段实现:驾驶员辅助、半自动驾驶、仅需驾驶者偶尔操控的高度自动驾驶以及彻底无需驾驶者干预的完全自动驾驶。
沃尔沃方面并未公布“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时间表,而根据柯尔林向界面记者透露的信息,造价约为100万瑞典克朗(约合72.3万元人民币)的测试车,显然距离现实中的普通消费者仍较遥远。
“在证实完全自动驾驶技术有多安全之前,我们不会贸然推出此类产品,”柯尔林表示,“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整套设计,而且对它很有信心,但我们仍需要足够多的数据来证明它的安全性。”
从这种意义上说,要将驾驶者的双手从方向盘上抽离并不如想像得那样容易,真正的困难来自技术以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正是法律。
“比方说,某些国家要求驾驶员的双手必须停留在方向盘上,还有自动驾驶汽车一旦遇到事故,该由谁负责?”艾瑞克·柯尔林说道,“对此我们不会代表任何人去做任何道德判断,相信在足够成熟的技术面前,法律不会故意充当绊脚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