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阿加莎笔下的波洛为什么是最伟大的侦探形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加莎笔下的波洛为什么是最伟大的侦探形象?

在新作《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波洛: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中,马克·奥尔德里奇煞费苦心且风趣幽默地分析了这位留着经典小胡子的比利时侦探在小说、舞台剧、广播剧、杂志和影视剧中的形象。

《东方快车谋杀案》剧照 图片来源:Rex Features

《华盛顿邮报》日前发起了一次投票,由读者票选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侦探形象,以下是票选结果的前四名:阿曼德·加马什(Armand Gamache)、夏洛克·福尔摩斯、哈里·博斯(Harry Bosch),和赫尔克里·波洛。“就这?”作家雷克斯·斯托特(Rex Stout)笔下的侦探尼罗·沃尔夫(Nero Wolfe)也许会对这个排名嗤之以鼻。当遇上一位难以对付的凶手时,真的有人会放着夏洛克·福尔摩斯不选,而去向露易丝·佩妮(Louise Penny)笔下的阿曼德·加马什求助,或是对赫尔克里·波洛置之不理,转而向迈克尔·康奈利(Michael Connelly)笔下的哈里·博斯求援吗?我反正不会。这次投票结果实际上揭示了哈里·博斯和阿曼德·加马什这两位当代侦探的压倒性人气优势:他们一位在社交媒体上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以另一位为主角的电视连续剧则仍在热播之中;冒险故事的作者也依然在源源不断地产出以他们为核心人物的精彩作品——这些都给这两位侦探的人气加了分。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回顾过去,“全世界最伟大的侦探”这个称号的得主,一向只会在福尔摩斯和波洛两个人之间产生(尼罗·沃尔夫和G·K·切斯特顿笔下的布朗神父紧随其后)。我(指本文作者Michael Dirda)曾经写过一本研究阿瑟·柯南·道尔的书,并且还是“贝克街游击队”(Baker Street Irregulars,指《福尔摩斯探案集》中被福尔摩斯雇用为情报人员的街头男孩)的一员,很显然,我是福尔摩斯的忠实粉丝。而作为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33部作品和超过50篇短篇小说的主要人物的大侦探波洛又有何过人之处呢?近日,马克·奥尔德里奇(Mark Aldridge)出版了新作《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波洛: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Agatha Christie’s Poirot: The Greatest Detective in the World),并在其中煞费苦心且风趣幽默地分析了这位留着经典小胡子,并以其“小小灰色细胞”(注:这是波洛对脑细胞的一贯称呼。“朋友,动用一下你的小小灰色细胞”是他的口头禅)而著称的小个子比利时侦探在小说、舞台剧、广播剧、杂志和影视剧中的形象。

阿加莎·克里斯蒂与家人的一个赌约或许是她取得如此成就的关键之一。1916年,她与姐姐马奇产生了争论,她坚持认为,创作侦探小说没什么难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克里斯蒂草草写下几个想法,把自己关在一家旅馆里进行了三个星期的创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就这么诞生了——这也是赫尔克里·波洛的第一个案子。经历了几次退稿后,这部小说终于在1920年,也就是作者30岁时成功出版。

《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波洛: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 图片来源:HarperCollins

此后十年间,克里斯蒂创作了许多风格迥异的侦探小说与悬疑小说。1926年,轰动一时的现象级侦探小说《罗杰疑案》问世,到了20世纪30年代,她开始自称“香肠制造师”,自嘲自己每年都会“粗制滥造”出两到三本新书。几乎每个故事的走向都是一样的:最不可能犯案的人——比如拥有无懈可击的不在场证明,或是并没有明显作案动机的人——往往就是真正的凶手。这十年间的“波洛系列”出了好几部经典之作,凶手使用的都是教科书级的障眼法,其中就包括《东方快车谋杀案》和《ABC谋杀案》。

马克·奥尔德里奇的这本新书对我们的大侦探波洛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书中不仅有简短无剧透的情节概述和摘录的书评,而且几乎每一页都有邮票大小的原书封面图、照片或电影剧照。作为英格兰索伦特大学的电影专业课讲师,以及《银幕上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一书的作者,奥尔德里奇在其新书中精彩地记述了由大卫·苏切特主演的《大侦探波洛》电视连续剧的幕后故事,并不偏不倚地称赞了《尼罗河上的惨案》和《阳光下的罪恶》这两部由略带喜感的彼得·乌斯蒂诺夫主演的大制作电影。在奥尔德里奇新书的前言中,英国演员、编剧马克·嘉蒂斯称后者“将带给你绝佳的观影体验”。为了验证这个说法,我专门租了《阳光下的罪恶》的影碟。现在的我可以担保,这部电影绝对适合现在因疫情隔离在家的人观赏。影片的背景设定在一个美丽的地中海小岛上,演员们身着20世纪30年代的盛装,打扮得光鲜亮丽,大家聚在一起相谈甚欢——尤其是黛安娜·里格和玛吉·史密斯。

奥尔德里奇这本书的副标题很大胆——“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这也是波洛在1928年出版的《蓝色列车之谜》中对自己的评价。尽管这个评价存在争议,但奥尔德里奇的这本新作实质上与约翰·戈达德早年编写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黄金时期作品》(Agatha Christie’s Golden Age)同属一类。后者细致地剖析了波洛的侦查手法,并对约翰·柯伦的两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秘密笔记》(Agatha Christie's Secret Notebooks)做了详尽分析。但美中不足的是,奥尔德里奇的文字并没有经过严格的修订,而是只对原有的一些事实性错误做了更正——他在自己的网站也列出过这些错误——部分不严谨和冗长累赘的语句依然保留了下来。

《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波洛: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的作者马克·奥尔德里奇

读完了这本大侦探波洛的百科全书,我仍感意犹未尽,于是迫不及待地想进行一个尝试:在我已经知道其中诡计的情况下,半个世纪后重读《罗杰疑案》会是怎样一番体验呢?

重新翻开这本书,我发现克里斯蒂对凶手身份的暗示可谓相当明显,但很快我便又沉浸在了这个引人入胜且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故事的叙述人兼协助波洛展开调查的乡村医生詹姆斯·谢泼德居然比我记忆中还要狡猾,尽管他的推理水平只能说是跟华生医生半斤八两:当谢泼德第一次见到波洛的时候,他对自己那好多管闲事的姐姐卡洛琳说了这么一番话:“那个人的职业清清楚楚,是个退休的理发师。他那八字胡就说明一切了。”

克里斯蒂很擅长通过对话来推动剧情发展和埋藏线索。然而,《罗杰疑案》中的嫌疑犯——包括神秘的管家、漂亮的客厅女仆、直言不讳的布伦特少校、天真无邪的金发少女,和使家族名誉扫地的继承人——都是非常脸谱化的人物形象,我相信,克里斯蒂设置这样的人物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她也意识到自己的设置的疑案总有一定的套路。

罗杰·艾克罗伊德在自己的书房被一把突尼斯匕首刺死,那么命案前后都发生了什么呢?死者家中的每个成员似乎都有所隐瞒,在最关键的一个小时里,好几个人像法国闹剧里的人物一样胡乱行事,而且每个人都对自己重要动向的准确时间一清二楚。至于故事的结局——对于克里斯蒂而言——这个谋杀案的谜底不需要绝对严谨,只需言之有理即可。然而,这个在临近结尾才揭露的重要谜团可以说给了我当头一击,因为它与我们之前的认知完全相反。

没关系。这并不妨碍《罗杰疑案》成为经典中的经典。波洛在分析案情的过程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把各种事实有条不紊地串联起来,一切就都很明显了。”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只有像这位极度严谨的比利时人和夏洛克·福尔摩斯这样真正伟大的侦探,才能从汪洋大海中理出真正重要的信息。

(翻译:黄婧思)

来源:华盛顿邮报

原标题:Who is the greatest fictional detective? A new book reminds us why it's Poirot.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加莎笔下的波洛为什么是最伟大的侦探形象?

在新作《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波洛: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中,马克·奥尔德里奇煞费苦心且风趣幽默地分析了这位留着经典小胡子的比利时侦探在小说、舞台剧、广播剧、杂志和影视剧中的形象。

《东方快车谋杀案》剧照 图片来源:Rex Features

《华盛顿邮报》日前发起了一次投票,由读者票选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侦探形象,以下是票选结果的前四名:阿曼德·加马什(Armand Gamache)、夏洛克·福尔摩斯、哈里·博斯(Harry Bosch),和赫尔克里·波洛。“就这?”作家雷克斯·斯托特(Rex Stout)笔下的侦探尼罗·沃尔夫(Nero Wolfe)也许会对这个排名嗤之以鼻。当遇上一位难以对付的凶手时,真的有人会放着夏洛克·福尔摩斯不选,而去向露易丝·佩妮(Louise Penny)笔下的阿曼德·加马什求助,或是对赫尔克里·波洛置之不理,转而向迈克尔·康奈利(Michael Connelly)笔下的哈里·博斯求援吗?我反正不会。这次投票结果实际上揭示了哈里·博斯和阿曼德·加马什这两位当代侦探的压倒性人气优势:他们一位在社交媒体上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以另一位为主角的电视连续剧则仍在热播之中;冒险故事的作者也依然在源源不断地产出以他们为核心人物的精彩作品——这些都给这两位侦探的人气加了分。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回顾过去,“全世界最伟大的侦探”这个称号的得主,一向只会在福尔摩斯和波洛两个人之间产生(尼罗·沃尔夫和G·K·切斯特顿笔下的布朗神父紧随其后)。我(指本文作者Michael Dirda)曾经写过一本研究阿瑟·柯南·道尔的书,并且还是“贝克街游击队”(Baker Street Irregulars,指《福尔摩斯探案集》中被福尔摩斯雇用为情报人员的街头男孩)的一员,很显然,我是福尔摩斯的忠实粉丝。而作为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33部作品和超过50篇短篇小说的主要人物的大侦探波洛又有何过人之处呢?近日,马克·奥尔德里奇(Mark Aldridge)出版了新作《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波洛: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Agatha Christie’s Poirot: The Greatest Detective in the World),并在其中煞费苦心且风趣幽默地分析了这位留着经典小胡子,并以其“小小灰色细胞”(注:这是波洛对脑细胞的一贯称呼。“朋友,动用一下你的小小灰色细胞”是他的口头禅)而著称的小个子比利时侦探在小说、舞台剧、广播剧、杂志和影视剧中的形象。

阿加莎·克里斯蒂与家人的一个赌约或许是她取得如此成就的关键之一。1916年,她与姐姐马奇产生了争论,她坚持认为,创作侦探小说没什么难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克里斯蒂草草写下几个想法,把自己关在一家旅馆里进行了三个星期的创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就这么诞生了——这也是赫尔克里·波洛的第一个案子。经历了几次退稿后,这部小说终于在1920年,也就是作者30岁时成功出版。

《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波洛: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 图片来源:HarperCollins

此后十年间,克里斯蒂创作了许多风格迥异的侦探小说与悬疑小说。1926年,轰动一时的现象级侦探小说《罗杰疑案》问世,到了20世纪30年代,她开始自称“香肠制造师”,自嘲自己每年都会“粗制滥造”出两到三本新书。几乎每个故事的走向都是一样的:最不可能犯案的人——比如拥有无懈可击的不在场证明,或是并没有明显作案动机的人——往往就是真正的凶手。这十年间的“波洛系列”出了好几部经典之作,凶手使用的都是教科书级的障眼法,其中就包括《东方快车谋杀案》和《ABC谋杀案》。

马克·奥尔德里奇的这本新书对我们的大侦探波洛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书中不仅有简短无剧透的情节概述和摘录的书评,而且几乎每一页都有邮票大小的原书封面图、照片或电影剧照。作为英格兰索伦特大学的电影专业课讲师,以及《银幕上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一书的作者,奥尔德里奇在其新书中精彩地记述了由大卫·苏切特主演的《大侦探波洛》电视连续剧的幕后故事,并不偏不倚地称赞了《尼罗河上的惨案》和《阳光下的罪恶》这两部由略带喜感的彼得·乌斯蒂诺夫主演的大制作电影。在奥尔德里奇新书的前言中,英国演员、编剧马克·嘉蒂斯称后者“将带给你绝佳的观影体验”。为了验证这个说法,我专门租了《阳光下的罪恶》的影碟。现在的我可以担保,这部电影绝对适合现在因疫情隔离在家的人观赏。影片的背景设定在一个美丽的地中海小岛上,演员们身着20世纪30年代的盛装,打扮得光鲜亮丽,大家聚在一起相谈甚欢——尤其是黛安娜·里格和玛吉·史密斯。

奥尔德里奇这本书的副标题很大胆——“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这也是波洛在1928年出版的《蓝色列车之谜》中对自己的评价。尽管这个评价存在争议,但奥尔德里奇的这本新作实质上与约翰·戈达德早年编写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黄金时期作品》(Agatha Christie’s Golden Age)同属一类。后者细致地剖析了波洛的侦查手法,并对约翰·柯伦的两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秘密笔记》(Agatha Christie's Secret Notebooks)做了详尽分析。但美中不足的是,奥尔德里奇的文字并没有经过严格的修订,而是只对原有的一些事实性错误做了更正——他在自己的网站也列出过这些错误——部分不严谨和冗长累赘的语句依然保留了下来。

《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波洛: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的作者马克·奥尔德里奇

读完了这本大侦探波洛的百科全书,我仍感意犹未尽,于是迫不及待地想进行一个尝试:在我已经知道其中诡计的情况下,半个世纪后重读《罗杰疑案》会是怎样一番体验呢?

重新翻开这本书,我发现克里斯蒂对凶手身份的暗示可谓相当明显,但很快我便又沉浸在了这个引人入胜且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故事的叙述人兼协助波洛展开调查的乡村医生詹姆斯·谢泼德居然比我记忆中还要狡猾,尽管他的推理水平只能说是跟华生医生半斤八两:当谢泼德第一次见到波洛的时候,他对自己那好多管闲事的姐姐卡洛琳说了这么一番话:“那个人的职业清清楚楚,是个退休的理发师。他那八字胡就说明一切了。”

克里斯蒂很擅长通过对话来推动剧情发展和埋藏线索。然而,《罗杰疑案》中的嫌疑犯——包括神秘的管家、漂亮的客厅女仆、直言不讳的布伦特少校、天真无邪的金发少女,和使家族名誉扫地的继承人——都是非常脸谱化的人物形象,我相信,克里斯蒂设置这样的人物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她也意识到自己的设置的疑案总有一定的套路。

罗杰·艾克罗伊德在自己的书房被一把突尼斯匕首刺死,那么命案前后都发生了什么呢?死者家中的每个成员似乎都有所隐瞒,在最关键的一个小时里,好几个人像法国闹剧里的人物一样胡乱行事,而且每个人都对自己重要动向的准确时间一清二楚。至于故事的结局——对于克里斯蒂而言——这个谋杀案的谜底不需要绝对严谨,只需言之有理即可。然而,这个在临近结尾才揭露的重要谜团可以说给了我当头一击,因为它与我们之前的认知完全相反。

没关系。这并不妨碍《罗杰疑案》成为经典中的经典。波洛在分析案情的过程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把各种事实有条不紊地串联起来,一切就都很明显了。”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只有像这位极度严谨的比利时人和夏洛克·福尔摩斯这样真正伟大的侦探,才能从汪洋大海中理出真正重要的信息。

(翻译:黄婧思)

来源:华盛顿邮报

原标题:Who is the greatest fictional detective? A new book reminds us why it's Poirot.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