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机构解读央行最新动向:降准降息可能性下降,对地产的态度有所微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机构解读央行最新动向:降准降息可能性下降,对地产的态度有所微调

分析师认为,央行下一步将重点关注资金向实体经济的传导,资金去哪比资金多少可能更为重要。

2023年2月21日,广州,房地产楼市。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玉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总体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要求,但也释放了一些新的信号。比如,央行对通胀的担忧有所缓解,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新增“推动消费有力复苏,增强经济增长潜能”的提法,在谈到支持房地产行业时删除了“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的说法。

分析人士指出,央行对通胀的态度从“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转变为“密切关注通胀走势变化”,说明短期货币政策的“锚”依然是实体经济,通胀暂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

多数分析师表示,从央行的最新表述来看,结合当前经济复苏形势,降息降准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央行将淡化总量工具,更加注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精准滴灌至中小微企业和居民部门,稳步推进经济复苏。

此外,央行在报告中多次提到消费,如“消费复苏存在不确定性”、“推动消费有力复苏”等等,这说明今年促消费政策有较大的空间。而在谈到支持房地产行业时,报告删除了“用足用好(房地产)政策工具箱”的说法,则暗示短期内可能不会再有新的宽松政策出台。

以下是部分机构对202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解读

广发证券:通胀暂时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强约束

虽然央行指出,经济回升与海外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带来“通胀反弹压力”,但整体表述较上季度更为温和。上季度强调“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此次则强调“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可控”,“中长期看,物价水平具备保持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这意味着短期货币政策的锚仍然是实体经济,通胀暂时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强约束。

货币政策基调没有变化,不过一个细微的变化是央行重提“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我们认为,这一变化是顺应年初以来流动性边际收敛,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7天期质押式回购(DR007)中枢重新回归7天期逆回购利率附近的现实,同时也表明在DR007回归至政策利率附近后,其中枢会趋稳,流动性不会继续收紧。

华创证券: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是重中之重

当下的货币政策在从“量”向“质”转变。在报告的专栏2,央行明确谈及了“人民银行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高质量发展增强‘进’的动力”。具体方向来看,央行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促进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倾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简单而言,当下的货币政策,资金去哪比资金多少可能更为重要。

展望未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是重中之重。短期内随着人事落定之后,央行仍有降息降准的可能,但是货币政策的重心预计仍是以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为主。首先,前期的各类货币政策工具有望进一步发力;其次,像普惠小微贷款减息支持工具、收费公路贷款支持工具、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和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结构性政策工具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政策性开发金融工具在2023年或上升至万亿级别,进一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撬动有效投资。

招商证券:降准降息概率边际降低

面对“乍暖还寒”的复苏形势与信贷乱象苗头的产生,央行在重申提振信心、扩内需的同时,着重强调“稳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新增“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与“企业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等表述,这些信号预示总量政策短期将突出“稳”字,择机而动,降准降息概率边际降低。

结构性政策工具透露发力倾向。央行强调,通过创新和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为高质量发展增强“进”的动力。从边际调整来看,淡化碳减排支持工具,突出科技创新再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两项工具,突出收费公路贷款支持工具与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两项新工具的加快落地。

上海证券:降息降准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

近期信贷整体超市场预期,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新增企业贷款比值达74.8%,形成对社融增长的重要正向拉动作用,但M2-社融增速差持续走阔,反映出银行体系内仍存在资金空转的可能。因此,央行下一步将重点关注资金向实体经济的传导。

此外,受国际原油价格回落等因素影响,国内石油加工、开采等行业价格下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仍在下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幅也较为温和,因此,今年物价对货币政策整体扰动有限,央行也更加注重居民端消费恢复。今年央行将淡化总量工具,降息降准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更加注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精准滴灌至中小微企业和居民部门,稳步推进经济复苏。

东方金诚:今年促消费政策有较大空间

本次报告指出,“预计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消费复苏存在不确定性”,同时,未再强调“一段时间以来M2增速处于相对高位”,这表明央行对消费需求大幅反弹和货币供应量较快增长等因素推升通胀的担心有所缓和,也意味着今年促消费政策还有较大空间。经历上年大规模退税、理财产品大规模赎回等特殊因素推高M2增速后,今年M2有望呈温和回落走势。

关于贷款投放,三季度报告要求“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而本次报告要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近期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大幅多增,因此,再度专门强调这一点的必要性下降。但考虑到今年经济修复的强度和节奏,保持信贷总量同多增、适度靠前投放的基调不会发生变化。今年信贷增长将主要靠市场主体内生融资需求推动,而非通过政策引导以及降息降准的方式驱动。

中信证券:央行对房地产行业的态度边际上有所回收

当前经济还在疫后复苏的脉冲当中,人员流动快速恢复;二手房销售显著回暖,并有望向新房销售传导;1月信贷同比大幅多增,且2月有望继续实现较高的信贷投放。这一时期经济形势向好,但不易确定复苏的最终高度,因此我们认为政策可能会选择暂时观望。待到二季度,消费复苏、地产销售和出口等数据基本稳定后,货币政策可能会相机抉择。

地产政策的主基调没有发生变化,与上季度一样提到了“房住不炒”、“不把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但是边际上有所回收,删除了“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在“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前面加上了“因城施策”。

近期部分城市二手房销售明显回暖,我们认为,后续新房销售也会随之改善,当然热点城市可能短期不会有新的地产放松政策了。报告中新增“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我们认为,没有公开违约记录的头部民营房企融资环境将明显好转,但资产质量较差的民营房企现金流压力可能仍然较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机构解读央行最新动向:降准降息可能性下降,对地产的态度有所微调

分析师认为,央行下一步将重点关注资金向实体经济的传导,资金去哪比资金多少可能更为重要。

2023年2月21日,广州,房地产楼市。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玉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总体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要求,但也释放了一些新的信号。比如,央行对通胀的担忧有所缓解,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新增“推动消费有力复苏,增强经济增长潜能”的提法,在谈到支持房地产行业时删除了“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的说法。

分析人士指出,央行对通胀的态度从“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转变为“密切关注通胀走势变化”,说明短期货币政策的“锚”依然是实体经济,通胀暂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

多数分析师表示,从央行的最新表述来看,结合当前经济复苏形势,降息降准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央行将淡化总量工具,更加注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精准滴灌至中小微企业和居民部门,稳步推进经济复苏。

此外,央行在报告中多次提到消费,如“消费复苏存在不确定性”、“推动消费有力复苏”等等,这说明今年促消费政策有较大的空间。而在谈到支持房地产行业时,报告删除了“用足用好(房地产)政策工具箱”的说法,则暗示短期内可能不会再有新的宽松政策出台。

以下是部分机构对202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解读

广发证券:通胀暂时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强约束

虽然央行指出,经济回升与海外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带来“通胀反弹压力”,但整体表述较上季度更为温和。上季度强调“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此次则强调“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可控”,“中长期看,物价水平具备保持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这意味着短期货币政策的锚仍然是实体经济,通胀暂时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强约束。

货币政策基调没有变化,不过一个细微的变化是央行重提“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我们认为,这一变化是顺应年初以来流动性边际收敛,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7天期质押式回购(DR007)中枢重新回归7天期逆回购利率附近的现实,同时也表明在DR007回归至政策利率附近后,其中枢会趋稳,流动性不会继续收紧。

华创证券: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是重中之重

当下的货币政策在从“量”向“质”转变。在报告的专栏2,央行明确谈及了“人民银行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高质量发展增强‘进’的动力”。具体方向来看,央行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促进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倾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简单而言,当下的货币政策,资金去哪比资金多少可能更为重要。

展望未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是重中之重。短期内随着人事落定之后,央行仍有降息降准的可能,但是货币政策的重心预计仍是以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为主。首先,前期的各类货币政策工具有望进一步发力;其次,像普惠小微贷款减息支持工具、收费公路贷款支持工具、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和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结构性政策工具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政策性开发金融工具在2023年或上升至万亿级别,进一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撬动有效投资。

招商证券:降准降息概率边际降低

面对“乍暖还寒”的复苏形势与信贷乱象苗头的产生,央行在重申提振信心、扩内需的同时,着重强调“稳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新增“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与“企业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等表述,这些信号预示总量政策短期将突出“稳”字,择机而动,降准降息概率边际降低。

结构性政策工具透露发力倾向。央行强调,通过创新和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为高质量发展增强“进”的动力。从边际调整来看,淡化碳减排支持工具,突出科技创新再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两项工具,突出收费公路贷款支持工具与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两项新工具的加快落地。

上海证券:降息降准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

近期信贷整体超市场预期,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新增企业贷款比值达74.8%,形成对社融增长的重要正向拉动作用,但M2-社融增速差持续走阔,反映出银行体系内仍存在资金空转的可能。因此,央行下一步将重点关注资金向实体经济的传导。

此外,受国际原油价格回落等因素影响,国内石油加工、开采等行业价格下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仍在下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幅也较为温和,因此,今年物价对货币政策整体扰动有限,央行也更加注重居民端消费恢复。今年央行将淡化总量工具,降息降准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更加注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精准滴灌至中小微企业和居民部门,稳步推进经济复苏。

东方金诚:今年促消费政策有较大空间

本次报告指出,“预计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消费复苏存在不确定性”,同时,未再强调“一段时间以来M2增速处于相对高位”,这表明央行对消费需求大幅反弹和货币供应量较快增长等因素推升通胀的担心有所缓和,也意味着今年促消费政策还有较大空间。经历上年大规模退税、理财产品大规模赎回等特殊因素推高M2增速后,今年M2有望呈温和回落走势。

关于贷款投放,三季度报告要求“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而本次报告要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近期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大幅多增,因此,再度专门强调这一点的必要性下降。但考虑到今年经济修复的强度和节奏,保持信贷总量同多增、适度靠前投放的基调不会发生变化。今年信贷增长将主要靠市场主体内生融资需求推动,而非通过政策引导以及降息降准的方式驱动。

中信证券:央行对房地产行业的态度边际上有所回收

当前经济还在疫后复苏的脉冲当中,人员流动快速恢复;二手房销售显著回暖,并有望向新房销售传导;1月信贷同比大幅多增,且2月有望继续实现较高的信贷投放。这一时期经济形势向好,但不易确定复苏的最终高度,因此我们认为政策可能会选择暂时观望。待到二季度,消费复苏、地产销售和出口等数据基本稳定后,货币政策可能会相机抉择。

地产政策的主基调没有发生变化,与上季度一样提到了“房住不炒”、“不把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但是边际上有所回收,删除了“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在“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前面加上了“因城施策”。

近期部分城市二手房销售明显回暖,我们认为,后续新房销售也会随之改善,当然热点城市可能短期不会有新的地产放松政策了。报告中新增“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我们认为,没有公开违约记录的头部民营房企融资环境将明显好转,但资产质量较差的民营房企现金流压力可能仍然较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