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工业
从女团选秀节目谈起:中国女性偶像打破单一审美怪圈了吗?

在女团选秀节目泛滥的今天,我们到底该用什么标准衡量女性偶像?

铁打的流量,流水的偶像,“饭圈”背后的资本收割

“饭圈文化”大行其道的背后,是资本的助推还是消费的崛起,铁打的流量,流水的偶像,你也被收割了吗?

内地偶像选秀,正在借K-POP的东风“出海”

《青春有你第二季》相比其他内地偶像选秀节目,更大程度地借到了K-POP的“东风”。

中国的偶像产业脱胎于日韩模式,在本土艺人经纪公司、影视公司的纷纷入局下,如今已然自成一派,极具本土特色。

或许,这是台湾偶像的背水一战

作为曾经高产但近年已衰败的偶像输出地之一,DD52或许是台湾偶像产业重新打造本土偶像的背水一战。

涌入影视圈的女团爱豆们:当“归国四美”开始演剧

让演戏的归演戏,舞台的归舞台,才是不消耗人才、以有限资源呈现最好作品的方式。

选秀综艺导师迭代观察:从专业的点评者到“养成”的陪伴者

想要在当下的选秀综艺中成为一个合格的导师,人气、综艺感、专业性、新鲜感,缺一不可。

《皓衣行》剧组发声抵制“代拍”,疫情下的窥私生意反而愈演愈烈

和明星们同步开始“营业”的,还有饭圈代拍。

没有绯闻的“纸片人”偶像能收割用户吗

在这些虚拟偶像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整个二次元文化以及用户群体的巨大影响力。

1个蔡徐坤抵3个男团,为什么选秀综艺还要疯狂成团

出道即巅峰,千亿偶像市场又有多少真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