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工业
2018年盘点:综艺造星,蔡徐坤杨超越出道

在2018年,综艺市场的关键词是“偶像”、“圈层”和“大片时代”。

生活已经如此艰难,我们何不尽情狂欢?| 2018年亚文化盘点

它们的流行或许体现了一种全民的焦虑与虚无,又或是展示了在快节奏的、碎片化的当下,人们逃离现实、寻找精神寄托的种种方式。

AIF、坤音均获数千万融资,数千家偶像经纪公司混战千亿市场

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规模将超1000亿,偶像产业“立于风口”,其中包括实体唱片、数字音乐、演唱会、音乐现场、互联网演艺、周边衍生品的核心层音乐产值将达到495亿,外衍层电影、网剧/网大、综艺、广告、二次元等的产值将达到505亿。

选秀过剩,偶像告急

互联网加快了偶像的迭代。

【圆桌】反抗、解读与想象:女团选秀节目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我们的公共生活给年轻人提供的空间非常小,除了追星还能干吗?”

【深度】再造101:中国式女团的狂欢与未知数

一场大秀就要结束,但对于11个女生和整个偶像造团产业链来说,命运仍未见分晓。

少女偶像到底需不需要“实力”?从杨超越谈起

在粉丝文化研究者王斐看来,杨超越是在中国缺乏一个少女偶像“模板”的情况下,野蛮生长出的一朵奇葩。

杨玲谈“偶像的养成”:为什么理智是好的,情感就是不好的呢?

杨玲认为,《圆桌派》里几个老男人都没有做粉丝的经历,对娱乐文化的发展不了解而且认为不值得了解,把自己的无知当做深刻,有一种特别的傲慢与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