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整个都柏林城都被乔伊斯的作品萦绕,就让苏黎世留着他的骨头吧。
《大墙下的红玉兰》发表于1979年第2期《收获》杂志,在读者中引发强烈反响,也为中国新时期文坛增添了新的名词——“大墙文学”。
目前,黄永砯于早年创作的两件作品正在MoMA新馆展出,而他的声音已离我们远去。
2022年是《尤利西斯》出版100周年,两名都柏林市议员希望届时能将乔伊斯夫妇的遗体迎回故乡。
他邀请读者寻找真正贴近自己的东西、可以被用来掂量和思考的东西。
“管它是什么,我都反对,”布鲁姆的信条正是美国喜剧演员格鲁乔的这句庄严警告,他为我们留下了美妙的作品,也始终伴着严厉的批评。
“我避免做决定,任自己被扫进婚姻(和工作)中,把生活的进程托付给偶然。我觉得通过做某事,我能比不做时对它了解得更多。我始终能感到一种逃离时光流逝的邪恶诱惑。”
权力让暴力像电流一样从一个身体流向另一个身体……作家爱德华·路易斯回忆了他与托妮·莫里森畅饮伏特加的那个午后。
巫宁坤把自己的人生归结为“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
我们不能把种族主题的小说简单化地理解为黑人与白人的对立,在莫里森的《宠儿》及其他作品里,其复杂性都远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