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概念最早走出的两位作家,韩寒与郭敬明曾一度被视为 80 后的两个标志人物,他们起点类似,过程大相径庭,最终却在很大程度上殊途同归。
吴怼怼 · 09/08 09:47
挪威曾经历了与中国改革开放相似的急速城市化和社会结构巨变,只不过挪威腾飞的导火索是石油资源在六十年代末的发现。那改变了一切。
陈佳靖 · 09/06 12:45
“不用在意做不到的事、读不完的书。”陈以侃说,即使我们每天看一本书,一天结束,还是会错过其他五千本,不能一直为自己碰触不到的东西感到遗憾。
潘文捷 · 08/29 10:15
尽管马尔克斯的创作拉开了全球化序幕,他的前半生却是在物质匮乏、狭隘保守的环境中度过的。其作品中的恍惚如梦、宿命无力的感觉,表明作家从未和他的来源分离;那种左翼波西米亚的立场,也应该从这份乡愁中得到理解。
许志强 · 07/26 12:00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童话可绝非篇篇都能“悦读”,翻译《黑塞童话集》的过程也并不惬意,因为这些“童话”并非按中国习惯写给儿童看的故事,而是为成人写的“艺术童话”,即童话形式的艺术小说。
黄霄翎 · 07/19 14:00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刘慈欣的童话新作《烧火工》,会发现它并没有突破或颠覆常见的以拯救为主题、以“爱”为核心的故事模式,而依然处在他之前所批评的童话“保险箱”之中。
董子琪 · 07/02 11:3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