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我的滔滔不绝无非沉默的铁证|一周新书推荐

关键词:班宇、爱尔兰、博尔赫斯、中文打字机、亲密关系、数字时代、登山、天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是欧美评论家们对拉美文学的简化”

就像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马孔多、鲁尔福的科马拉一样,马克洛尔也成了20世纪西语世界重要的文学标志。

并非所有重要的东西都计算得清楚,也并非所有计算得清楚的东西都重要|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南非、文学批评、山野奇谈、旅行、国际关系、羊、丁丁历险记……

另一个女人,另一个欧洲:普鲁斯特的语言书写不了安妮·埃尔诺的现实

诺奖得主埃尔诺的父亲讲的是大众法语,一种与普鲁斯特运用的精细的、文学的法语完全不同的粗鲁语言。她唯一能找回父母的办法就是回到父母所使用的语言,只有在他们使用过的语言里,她才能唤起活生生的感觉。

别生气,找乐子:逆境中养生的可能与意义

不为外部诱惑所动的自我,不正是“别生气”的主体?吃饱睡好养足精神,以不争来保持平和宽容待人,都像是杨朱派“为我”的当代表达。

林棹凭《潮汐图》获第五届理想国文学奖,王德威称其面向无限海洋空间,开启创造世界新可能

王德威称:“林棹面向南方以南的无限的一种海洋的空间,似乎也隐隐契合本次评审的主题:从此刻出发。从此刻出发,其实就是再次开始一个新的故事,一个新的叙事或者是一个新的创造世界的可能。”

志怪的当代启示:拓宽人间的边界,身体与万物相联

虽然今人已经以清算迷信为名将象征和神话丢弃,但神话的残渣仍然能在部分地区存活下来。

【专访】周嘉宁:理智知道所有事情都不一定,已失去了可确凿计划的将来

在小说集《浪的景观》中,周嘉宁带我们会看21世纪初的那个世界,她试图“从时间里寻找线索,拼凑被掩埋的细节,试图驱散一些迷雾,看清命运一角,为将来的判断找到一些站得住脚的标准”。

2022年傅雷奖入围译作揭晓,获奖者“年轻化的趋势会增强”

董强称,译者和翻译家不是备受仰慕的大权威,也可以是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