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未来,在21世纪的末尾,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在书写于2010年代的文学之中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一群怎样的我们、一种怎样的生活?
董子琪 · 12/31 11:30
为他的畅销作品《我的奋斗》系列交上答卷之后,克瑙斯高要为艺术项目“未来图书馆”创作,参与这个项目的还有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和大卫·米切尔。
Allson Flood · 10/23 10:45
今年的诺奖据称将“开拓我们的视野”,扭转长久以来的“欧洲中心主义”与“男性主导”倾向。但目前的赔率榜更像是几个欧洲文学奖综合并混入此前Ladbrokes赔率榜的结果。
董子琪 · 10/09 11:30
唐娜·塔特笔下的女性角色通过了贝克德尔测验且性格各异,但经由不靠谱的男性叙事者的叙述,她们变得模糊难懂。
Mikaella Clements · 10/01 13:00
翻译中的“不可能” 往往承载了更多的挑战和诗意,“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他乡来确认故乡的模样,需要别处的生活来印证此处的生活,印证我们自己做出的一种选择”。
陈丽萍 · 09/26 14:00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与续作之间相隔三十年。相比之下,乔治·R·R·马丁新作《凛冬的寒风》让读者苦等的这么多年似乎也不算漫长。
David Barnett · 09/14 13:00
作为新概念最早走出的两位作家,韩寒与郭敬明曾一度被视为 80 后的两个标志人物,他们起点类似,过程大相径庭,最终却在很大程度上殊途同归。
吴怼怼 · 09/08 09:47
挪威曾经历了与中国改革开放相似的急速城市化和社会结构巨变,只不过挪威腾飞的导火索是石油资源在六十年代末的发现。那改变了一切。
陈佳靖 · 09/06 12:45
“不用在意做不到的事、读不完的书。”陈以侃说,即使我们每天看一本书,一天结束,还是会错过其他五千本,不能一直为自己碰触不到的东西感到遗憾。
潘文捷 · 08/29 10:1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