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富国穷与财富分配 | 财富书单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富国穷与财富分配 | 财富书单⑫

“越来越多的富翁意识到,假使社会大众的收入停滞不前,他们的财富赖以增长的宏观经济也难以持续增长。这就是为什么这百分之一的人越来越多地开始迫切关注社会经济的不平等。”

2014年11月04日,浙江省杭州市, 杭州市江干区的一处棚户区与高楼夜景。来源:视觉中国

【本栏目由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与界面新闻联合推出,隔周更新。】

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中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下,不仅是中国,全球都在重新思考增长与分配问题。自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以来,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讨论也已经常态化。

本期主题为“国富国穷与财富分配”。

本期荐书人:陈达飞、陈燃萍、范亚琴、 赵宇、齐鲁骏、 肖佳文

 

书名:《富国为什么富,穷国为什么穷》

作者:埃里克·莱纳特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人:陈达飞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主管、宏观研究员

推荐语:长期以来,我们个人对美国的认识常常是非此即彼的,要么是自由的,要么是保守的。实际上,主流思想是不断变迁的,内生于社会政治经济当中。历史经验显示,后起大国大多是通过贸易保护政策发展壮大的,而守成大国则倾向于执行自由贸易政策。但当其霸权地位受到新兴大国威胁时,往往会退回到保护主义的状态。这种政策的转换,大多发生在经济危机或者是战争时期。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保护主义是主流,代表性的就是汉密尔顿思想,这被认为是“幼稚工业理论”的起源。而当其成为霸权国家后,又转而推行自由贸易。这一转变同样适用于大英帝国。

在《富国为什么富,穷国为什么穷》这本书中,莱纳特认为:“自建国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在两大传统中左右摇摆——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主张推行积极政策,而托马斯·杰斐逊则信奉“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收到美国实用主义的影响,两大传统之争得到顺利解决:杰斐逊主义者主导话语权,汉密尔顿主义者主导政策权。

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的“追赶”过程中,美国一直奉行贸易保护政策,二战后开始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随着德国、日本、中国的崛起,美国国会的保护主义阶段性盛行,主张对贸易顺差国进行制裁。例如在石油危机后,就分别对日本和德国等国发动贸易战。2008年金融危机后,又是对中国的贸易战。著名经济学家巴格沃蒂说,美国并不是不在意贸易规则的不对称,而是不在意比自己弱很多的贸易对手。当这些伙伴国不断壮大,不对等的规则就开始是个问题了。

贸易和全球化只是《富国为什么富,穷国为什么穷》的一部分内容,显然,莱纳特是反对80年代以来盛行的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建立在价值链贸易基础之上的全球化是一种要素的全球化,由于资本的流动性高于劳动,更多的是资本流向劳动,廉价的劳动在分工中发挥着一种“锚”的作用。虽然资本所有者在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资本要素的输出国却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现象。与此同时,在其内部,资本所有者与劳动所有者的财富分配状况也恶化。

莱纳特倡导的持续繁荣的理想模式是:实际工资水平上涨、政府税基扩大和税收增加、企业高投资率形成正反馈。更高的实际工资产生更高的需求和更大规模的市场,从而有利于生产部门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而获取高利润,推动高投资。同时,人力成本的提升又会倒逼企业开发劳动节约型的技术,鼓励企业创新。政府税收收入的增加有助于完善基础设施,对企业的创新形成“杠杆”作用,还可以增加对教育、基础研究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这又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由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反馈循环,该循环的起点一定不是金融市场,而是正确的产业,而正确的产业一定来源于真实投资。

 

书名:《巨大的鸿沟》

作者:约瑟夫 E. 斯蒂格利茨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推荐人:陈燃萍 东方证券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越来越多的富翁意识到,假使社会大众的收入停滞不前,他们的财富赖以增长的宏观经济也难以持续增长。这就是为什么这百分之一的人越来越多地开始迫切关注社会经济的不平等。”

政治与经济是密切相关的,经济的不平等会传导到政治层面、演变为政治的不平等,政治的不平等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不平等,如此恶性循环。《巨大的鸿沟》是斯蒂格利茨教授经典著作《不平等的代价》一书的延续,作者首先从不平等的关键问题作为切入点,阐述了不平等的测度、原因及结果,接着集中讨论了对一些核心政策的看法以及不平等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当今美国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劳动力市场的积弱。

各国各地区都存在不平等问题,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如政府应该重视基础设施和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投入强度等,对所有面对贫富差距问题的国家和地区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指导意义。

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共同富裕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相对平等的发展机遇,享受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的相对公平,通过勤劳创新致富,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书名:《看不见的中国》(Invisible China)

作者:Scott Rozelle, Natalie Hell

出版社: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推荐人:范亚琴 东方证券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7月底针对教培行业的“双减”政策,引发市场大幅波动,并引起了广泛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教育作为推升社会流动、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对于未来中国能否迈入高收入国家之列至关重要。

我国目前有劳动力人口约7.7亿,“七普”数据显示,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约31%。根据OECD数据,截至2019年,我国25-34岁人口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约35%,同印度相当,在中等收入国家中垫底,不及OECD国家一半。根据2010年“六普”数据,城市劳动力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约44%,农村仅为11%。本书的微观调研数据则显示,2015年约95%的城市学生可顺利进入高中且毕业,高于美国和德国城市水平。然而,“中国5岁的孩子中,75%在农村”,因此,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高(Scott Rozelle)认为,宏观意义上的中国教育问题,“本质上依然是个农村问题”。

本书综述了罗斯高教授及团队,近年来关于中国农村儿童教育和健康问题的系列研究。他于1984年初次来到中国,长达三十余年的田野调查经历遍布全国,发表了三百多篇关于中国发展问题的学术论文。他在书中表达了,对未来中国可能面临工作岗位两极化(Job Polarization)和人力资本危机的担忧,认为高质量劳动力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而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儿童的教育和健康问题,未得到足够重视。

一方面,不少学习困难的农村青年,被低技能岗位薪资吸引而辍学。另一方面,职高教育体系质量低下,却吸纳了大量无法进入高中的农村学生;入校一年后约91%的受访学生毫无进步甚至表现更差,68%的学生在实习阶段从事和专业毫不相关的岗位。罗斯高认为,通识教育培养的学习能力对未来就业至关重要,德国的职高也是以通识教育为主,职业教育为辅。2014年教育部出台规定,职高中的公共课程学时占比应不少于四分之一。

根据他们的研究,农村儿童学习和认知能力偏低,与易被忽视的健康问题和早教方式有关。截至2016年,仍有高达约60%的农村儿童被贫血、近视和蛔虫中的至少一种所困扰;此外,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或留守问题,近半农村婴儿缺乏同外界互动,存在显著的发育迟缓。以上健康问题很容易被治愈却相对隐性,近年来已引起政府重视,在农村地区陆续推进了营养午餐、发放眼镜和驱虫药物、早教干预等项目。

未来随着经济治理框架向社会公平倾斜,将有更多公共资源投入教育、医疗等强正外部性领域。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老龄化加深,也对人力资本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关注和讨论社会热点的同时,不妨将囿于屏幕的视线,投向身边和更为广阔的远方,因为“每个人的处境都是社会处境,每个人的历史都是社会史,关注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关注社会,关注那些视野的盲点”。

 

书名:《利益相关者》

作者:[德]克劳斯·施瓦布 / [比]彼得·万哈姆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赵宇 东方证券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美国战后的黄金时期提出了一个略带有理想色彩的理论: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收入不平等状况会逐渐缓解,也就是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社会早期为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在后期会被发展程度较高、不平等程度较低的状况抵消。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库兹涅茨曲线逐渐被证伪,在高度发达的国家,不平等现象正在不断加剧。

过去50年,全球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但收入不平等与财富不平等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些问题的根源来自在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股东利益至上”思维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股东至上主义带来巨大的经济进步,也导致收入、财富和机会不平等的加剧,股东利益被置于首位,其他利益相关者——员工、社区、供应商、政府以及环境都受到损害。

作者在《利益相关者》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转向“利益相关者”体制,在该模式下,地球与人类的福祉被置于中心地位,其他四个关键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政府、公民社会、企业和国际社会在决策中都能占有一席之地,政府和企业所追求的不再仅仅是利润或GDP,而是更广泛的目标:社会整体的健康和财富,最重要的信念是社会中的所有人都平等的实现机会与理想。

 

书名:《中国收入分配统计问题研究》

作者:许宪春 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推荐人:齐鲁骏 东方证券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在百年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共同富裕”成为“全面小康”之后社会民生领域的政策关键词。在刚刚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中,再度强调对共同富裕问题的扎实促进,合理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一方面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另一方面压降民生刚需领域的生活成本。

了解中国收入分配统计问题,本书即以严谨的统计方法、翔实的调查数据和前瞻的政策建议,对居民收入分配统计的概念、口径、范围等关键信息进行充分描述,帮助我们对中国当下收入分配统计进行充分、准确的理解。许宪春教授从收入分配统计概念出发,详细介绍收入分配数据的采集和编制方法,深入探讨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并客观的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格局和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情况,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收入分配统计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书指出,当下政府、企业和居民三部门之间的宏观收入分配关系上,具有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效率提高的整体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阻碍了生产与消费、政府与居民、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之间的良性循环。因此,推动初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在内的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就具有重要的经济民生促进意义。

在最后一部分中,作者在国别层面进行收入分配关系的比较研究,分析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既有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有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针对收入分配关系的调节给出了切实的制度建议,对我们今后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民生保障等制度措施具有充分的启示意义。

 

书名:《21世纪资本论》

作者:托马斯·皮凯蒂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推荐人:李志骞 东方证券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财富不平等现象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近期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指出:“要提高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要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要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要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

本书是近年来关于财富不平等问题的重要著作,作者对18世纪工业革命至今的财富分配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资本主义历史上长期存在的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平等,认为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加剧了财富不平等现象,并且可能将继续恶化下去。

作者将经济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力,两者投入到经济活动并从中分享收益。在可以观察到的300来年左右的数据中发现,投资回报平均维持在每年4%–5%,而GDP平均每年增长1%–2%。经济增长虽然让有资本和没有资本的人都变得更加富有,但是贫富差距变得非常大。由于资本具有自我增殖和无限积累的本性,资本收入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这导致社会财富进一步分化。

作者提出可以推行累进资本税。累进税制可以为公共服务、社会保险和教育凑集资金,还能缩小市场和私有财产制带来的贫富差距,特别是限制社会阶层顶端的收入及资产的过度集中,最后,累进税制还可以使收入和资产变化透明化、公开化。

 

书名:《多重约束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作者:张晓慧 等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推荐人:肖佳文 东方证券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2018年以来,为对冲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人民银行多次降准、降息,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但实体经济仍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结构性信用收缩的压力,民营企业、中国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未能得到根本缓解。这种现象为何产生又应当如何解决是金融从业者和货币理论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

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顺畅与否是影响和决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关键环节。因此本书将研究重点聚焦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别从总量、结构和新机理三个层次展开递进研究。首先从总量视角讨论了如何实现总量适度、传导顺畅的问题。然后在解决了货币政策能够顺畅传导的问题之后,剖析了能否在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并考虑金融稳定目标条件下,有效优化资金流向,推动资金精准流向经济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提升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最后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聚焦全球范围内有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讨论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常态化”和现代货币理论(MMT)的相关问题。

本书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现行公开市场操作制度可谓多重约束下的选择,是符合我国实际的合理安排,央行投放流动性无法也不应“包打天下”。作者认为我国当前应当尽快明确短端政策利率及其目标水平,健全以短端政策利率为核心、利率走廊上下限以及央行其他政策利率分工明确、规则性联动的中央利率体系。价格型调控的核心就是稳定预期,由此才能通过期限套利等机制实现从短端利率到中长端利率的有效传导,因此提高调控的规则性和透明度十分重要。

 

相关阅读:

大国转型:模式与机遇 | 财富书单

大危机之后的世界秩序与中国方位丨财富书单

货币政策、经济周期与资产配置 | 财富书单

金融的本质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 | 财富书单

驾驭周期vs穿越周期:疯狂时期的投资丨财富书单

债务与魔鬼:凝结在利率中的金融霸权 | 财富书单

创新魔咒:新经济中的赢家与输家丨财富书单

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起落 | 财富书单

为什么金融资本对创新如此重要 | 财富书单

如何跟随美联储投资丨财富书单

如何理解美联储、黄金和美元丨财富书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富国穷与财富分配 | 财富书单⑫

“越来越多的富翁意识到,假使社会大众的收入停滞不前,他们的财富赖以增长的宏观经济也难以持续增长。这就是为什么这百分之一的人越来越多地开始迫切关注社会经济的不平等。”

2014年11月04日,浙江省杭州市, 杭州市江干区的一处棚户区与高楼夜景。来源:视觉中国

【本栏目由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与界面新闻联合推出,隔周更新。】

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中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下,不仅是中国,全球都在重新思考增长与分配问题。自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以来,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讨论也已经常态化。

本期主题为“国富国穷与财富分配”。

本期荐书人:陈达飞、陈燃萍、范亚琴、 赵宇、齐鲁骏、 肖佳文

 

书名:《富国为什么富,穷国为什么穷》

作者:埃里克·莱纳特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人:陈达飞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主管、宏观研究员

推荐语:长期以来,我们个人对美国的认识常常是非此即彼的,要么是自由的,要么是保守的。实际上,主流思想是不断变迁的,内生于社会政治经济当中。历史经验显示,后起大国大多是通过贸易保护政策发展壮大的,而守成大国则倾向于执行自由贸易政策。但当其霸权地位受到新兴大国威胁时,往往会退回到保护主义的状态。这种政策的转换,大多发生在经济危机或者是战争时期。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保护主义是主流,代表性的就是汉密尔顿思想,这被认为是“幼稚工业理论”的起源。而当其成为霸权国家后,又转而推行自由贸易。这一转变同样适用于大英帝国。

在《富国为什么富,穷国为什么穷》这本书中,莱纳特认为:“自建国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在两大传统中左右摇摆——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主张推行积极政策,而托马斯·杰斐逊则信奉“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收到美国实用主义的影响,两大传统之争得到顺利解决:杰斐逊主义者主导话语权,汉密尔顿主义者主导政策权。

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的“追赶”过程中,美国一直奉行贸易保护政策,二战后开始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随着德国、日本、中国的崛起,美国国会的保护主义阶段性盛行,主张对贸易顺差国进行制裁。例如在石油危机后,就分别对日本和德国等国发动贸易战。2008年金融危机后,又是对中国的贸易战。著名经济学家巴格沃蒂说,美国并不是不在意贸易规则的不对称,而是不在意比自己弱很多的贸易对手。当这些伙伴国不断壮大,不对等的规则就开始是个问题了。

贸易和全球化只是《富国为什么富,穷国为什么穷》的一部分内容,显然,莱纳特是反对80年代以来盛行的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建立在价值链贸易基础之上的全球化是一种要素的全球化,由于资本的流动性高于劳动,更多的是资本流向劳动,廉价的劳动在分工中发挥着一种“锚”的作用。虽然资本所有者在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资本要素的输出国却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现象。与此同时,在其内部,资本所有者与劳动所有者的财富分配状况也恶化。

莱纳特倡导的持续繁荣的理想模式是:实际工资水平上涨、政府税基扩大和税收增加、企业高投资率形成正反馈。更高的实际工资产生更高的需求和更大规模的市场,从而有利于生产部门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而获取高利润,推动高投资。同时,人力成本的提升又会倒逼企业开发劳动节约型的技术,鼓励企业创新。政府税收收入的增加有助于完善基础设施,对企业的创新形成“杠杆”作用,还可以增加对教育、基础研究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这又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由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反馈循环,该循环的起点一定不是金融市场,而是正确的产业,而正确的产业一定来源于真实投资。

 

书名:《巨大的鸿沟》

作者:约瑟夫 E. 斯蒂格利茨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推荐人:陈燃萍 东方证券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越来越多的富翁意识到,假使社会大众的收入停滞不前,他们的财富赖以增长的宏观经济也难以持续增长。这就是为什么这百分之一的人越来越多地开始迫切关注社会经济的不平等。”

政治与经济是密切相关的,经济的不平等会传导到政治层面、演变为政治的不平等,政治的不平等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不平等,如此恶性循环。《巨大的鸿沟》是斯蒂格利茨教授经典著作《不平等的代价》一书的延续,作者首先从不平等的关键问题作为切入点,阐述了不平等的测度、原因及结果,接着集中讨论了对一些核心政策的看法以及不平等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当今美国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劳动力市场的积弱。

各国各地区都存在不平等问题,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如政府应该重视基础设施和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投入强度等,对所有面对贫富差距问题的国家和地区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指导意义。

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共同富裕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相对平等的发展机遇,享受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的相对公平,通过勤劳创新致富,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书名:《看不见的中国》(Invisible China)

作者:Scott Rozelle, Natalie Hell

出版社: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推荐人:范亚琴 东方证券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7月底针对教培行业的“双减”政策,引发市场大幅波动,并引起了广泛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教育作为推升社会流动、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对于未来中国能否迈入高收入国家之列至关重要。

我国目前有劳动力人口约7.7亿,“七普”数据显示,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约31%。根据OECD数据,截至2019年,我国25-34岁人口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约35%,同印度相当,在中等收入国家中垫底,不及OECD国家一半。根据2010年“六普”数据,城市劳动力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约44%,农村仅为11%。本书的微观调研数据则显示,2015年约95%的城市学生可顺利进入高中且毕业,高于美国和德国城市水平。然而,“中国5岁的孩子中,75%在农村”,因此,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高(Scott Rozelle)认为,宏观意义上的中国教育问题,“本质上依然是个农村问题”。

本书综述了罗斯高教授及团队,近年来关于中国农村儿童教育和健康问题的系列研究。他于1984年初次来到中国,长达三十余年的田野调查经历遍布全国,发表了三百多篇关于中国发展问题的学术论文。他在书中表达了,对未来中国可能面临工作岗位两极化(Job Polarization)和人力资本危机的担忧,认为高质量劳动力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而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儿童的教育和健康问题,未得到足够重视。

一方面,不少学习困难的农村青年,被低技能岗位薪资吸引而辍学。另一方面,职高教育体系质量低下,却吸纳了大量无法进入高中的农村学生;入校一年后约91%的受访学生毫无进步甚至表现更差,68%的学生在实习阶段从事和专业毫不相关的岗位。罗斯高认为,通识教育培养的学习能力对未来就业至关重要,德国的职高也是以通识教育为主,职业教育为辅。2014年教育部出台规定,职高中的公共课程学时占比应不少于四分之一。

根据他们的研究,农村儿童学习和认知能力偏低,与易被忽视的健康问题和早教方式有关。截至2016年,仍有高达约60%的农村儿童被贫血、近视和蛔虫中的至少一种所困扰;此外,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或留守问题,近半农村婴儿缺乏同外界互动,存在显著的发育迟缓。以上健康问题很容易被治愈却相对隐性,近年来已引起政府重视,在农村地区陆续推进了营养午餐、发放眼镜和驱虫药物、早教干预等项目。

未来随着经济治理框架向社会公平倾斜,将有更多公共资源投入教育、医疗等强正外部性领域。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老龄化加深,也对人力资本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关注和讨论社会热点的同时,不妨将囿于屏幕的视线,投向身边和更为广阔的远方,因为“每个人的处境都是社会处境,每个人的历史都是社会史,关注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关注社会,关注那些视野的盲点”。

 

书名:《利益相关者》

作者:[德]克劳斯·施瓦布 / [比]彼得·万哈姆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赵宇 东方证券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美国战后的黄金时期提出了一个略带有理想色彩的理论: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收入不平等状况会逐渐缓解,也就是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社会早期为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在后期会被发展程度较高、不平等程度较低的状况抵消。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库兹涅茨曲线逐渐被证伪,在高度发达的国家,不平等现象正在不断加剧。

过去50年,全球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但收入不平等与财富不平等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些问题的根源来自在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股东利益至上”思维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股东至上主义带来巨大的经济进步,也导致收入、财富和机会不平等的加剧,股东利益被置于首位,其他利益相关者——员工、社区、供应商、政府以及环境都受到损害。

作者在《利益相关者》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转向“利益相关者”体制,在该模式下,地球与人类的福祉被置于中心地位,其他四个关键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政府、公民社会、企业和国际社会在决策中都能占有一席之地,政府和企业所追求的不再仅仅是利润或GDP,而是更广泛的目标:社会整体的健康和财富,最重要的信念是社会中的所有人都平等的实现机会与理想。

 

书名:《中国收入分配统计问题研究》

作者:许宪春 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推荐人:齐鲁骏 东方证券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在百年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共同富裕”成为“全面小康”之后社会民生领域的政策关键词。在刚刚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中,再度强调对共同富裕问题的扎实促进,合理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一方面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另一方面压降民生刚需领域的生活成本。

了解中国收入分配统计问题,本书即以严谨的统计方法、翔实的调查数据和前瞻的政策建议,对居民收入分配统计的概念、口径、范围等关键信息进行充分描述,帮助我们对中国当下收入分配统计进行充分、准确的理解。许宪春教授从收入分配统计概念出发,详细介绍收入分配数据的采集和编制方法,深入探讨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并客观的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格局和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情况,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收入分配统计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书指出,当下政府、企业和居民三部门之间的宏观收入分配关系上,具有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效率提高的整体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阻碍了生产与消费、政府与居民、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之间的良性循环。因此,推动初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在内的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就具有重要的经济民生促进意义。

在最后一部分中,作者在国别层面进行收入分配关系的比较研究,分析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既有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有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针对收入分配关系的调节给出了切实的制度建议,对我们今后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民生保障等制度措施具有充分的启示意义。

 

书名:《21世纪资本论》

作者:托马斯·皮凯蒂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推荐人:李志骞 东方证券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财富不平等现象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近期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指出:“要提高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要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要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要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

本书是近年来关于财富不平等问题的重要著作,作者对18世纪工业革命至今的财富分配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资本主义历史上长期存在的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平等,认为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加剧了财富不平等现象,并且可能将继续恶化下去。

作者将经济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力,两者投入到经济活动并从中分享收益。在可以观察到的300来年左右的数据中发现,投资回报平均维持在每年4%–5%,而GDP平均每年增长1%–2%。经济增长虽然让有资本和没有资本的人都变得更加富有,但是贫富差距变得非常大。由于资本具有自我增殖和无限积累的本性,资本收入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这导致社会财富进一步分化。

作者提出可以推行累进资本税。累进税制可以为公共服务、社会保险和教育凑集资金,还能缩小市场和私有财产制带来的贫富差距,特别是限制社会阶层顶端的收入及资产的过度集中,最后,累进税制还可以使收入和资产变化透明化、公开化。

 

书名:《多重约束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作者:张晓慧 等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推荐人:肖佳文 东方证券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2018年以来,为对冲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人民银行多次降准、降息,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但实体经济仍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结构性信用收缩的压力,民营企业、中国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未能得到根本缓解。这种现象为何产生又应当如何解决是金融从业者和货币理论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

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顺畅与否是影响和决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关键环节。因此本书将研究重点聚焦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别从总量、结构和新机理三个层次展开递进研究。首先从总量视角讨论了如何实现总量适度、传导顺畅的问题。然后在解决了货币政策能够顺畅传导的问题之后,剖析了能否在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并考虑金融稳定目标条件下,有效优化资金流向,推动资金精准流向经济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提升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最后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聚焦全球范围内有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讨论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常态化”和现代货币理论(MMT)的相关问题。

本书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现行公开市场操作制度可谓多重约束下的选择,是符合我国实际的合理安排,央行投放流动性无法也不应“包打天下”。作者认为我国当前应当尽快明确短端政策利率及其目标水平,健全以短端政策利率为核心、利率走廊上下限以及央行其他政策利率分工明确、规则性联动的中央利率体系。价格型调控的核心就是稳定预期,由此才能通过期限套利等机制实现从短端利率到中长端利率的有效传导,因此提高调控的规则性和透明度十分重要。

 

相关阅读:

大国转型:模式与机遇 | 财富书单

大危机之后的世界秩序与中国方位丨财富书单

货币政策、经济周期与资产配置 | 财富书单

金融的本质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 | 财富书单

驾驭周期vs穿越周期:疯狂时期的投资丨财富书单

债务与魔鬼:凝结在利率中的金融霸权 | 财富书单

创新魔咒:新经济中的赢家与输家丨财富书单

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起落 | 财富书单

为什么金融资本对创新如此重要 | 财富书单

如何跟随美联储投资丨财富书单

如何理解美联储、黄金和美元丨财富书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