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武器
择优制度是社会不平等的毒药还是解药?

“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的背后,并不是一个美丽的鸡汤故事,而是一个既排斥下层阶级又使上层阶级内部恶性竞争的“择优制度陷阱” 。

【逝者】哲尔吉·康拉德:任何对生活的庆祝都看起来像一种自我妥协的媚俗

“我避免做决定,任自己被扫进婚姻(和工作)中,把生活的进程托付给偶然。我觉得通过做某事,我能比不做时对它了解得更多。我始终能感到一种逃离时光流逝的邪恶诱惑。”

在垃圾桶之外寻找可能:过剩时代的临期食物向何处去?

减少食物浪费除了能够帮助解决分配不均的社会问题以外,也有助于解决资源浪费造成的环境问题。

“想象的共同体”究竟是什么?

它用想象出来的一致性掩盖了社会成员在财富分配和权力占有上的差异和矛盾,给每一个愿意相信有这么个“共同体”的成员一种虚假的平等感,构建一个集体身份,制造一个一致对外的“民族”或者“民族国家”。

包容与挑衅共存:多元时代美国高校里的政治正确向何处去?

在新作《足够安全的空间》里,迈克尔·S·罗斯探讨了被外界称为“政治正确”的学生行为的细微差别。

科幻与现实的轮回:一份来自《瑞克和莫蒂》的政治哲学书单

创作者并没有将故事内容止步于“科学”的炫技,而将整个冒险旅程推向一种无意义的、矛盾的甚至于荒诞的审美形态,通过构建一个又一个“失序”的世界以投射出贯穿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类(或是外星)社会所暴露的核心问题。

《美国工厂》热播:是“美国梦”的破碎还是全球中产的挽歌?

在新自由主义时代无休止的探底竞争中,在劳资关系日益倾斜的天平下,不掌握资本的人终将沦为“进步”的代价,无论身处何处,无论是车间工人还是办公室白领。

是心态开放还是缺乏共识:文化相对主义是如何被珍视和鄙视的?

讽刺的是,如今的文化相对主义辩护者很少,批评者却很多,最反对它的人恰恰是最需要了解它的核心洞见的人。

《送我上青云》:一部忽略了很多性别问题的女性电影

它没有诚实地刻画社会中女性的真实处境,也没有勇敢地向观众清晰指认出贬抑女性情欲的机制,反而让观众疲于跟随角色穿梭在爱欲、家庭与理想纠缠的困境中,迷失在不同的主题里。

不受约束的社会是否可能:无政府主义溯源

从恐怖分子到格劳乔·马克思主义者……无政府主义的故事是当代最大胆的政治潮流之一。